《张枣随笔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张枣随笔选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020089161
作者:张枣 著,颜炼军 编选
页数:281页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8页 - 诗人与母语

今天,个人写作的危机乃发轫于母语本身深刻的危机。它将给诗人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无情地分开“死者”与“生者”的行列:要么卑颜屈膝,以通俗的流利和出口成章的雄辩继续为官为话语添油加醋;要么醉生梦死,以弱智的想象力为一个小气、昏庸、虚无、躁动的时代留下可怜的注脚;要么自命为新形式的馈赠者,却呼啸成群地彼此派生、舞弊、喂养,甘心做种族萎靡不振的创造性的殉葬品。但真正的诗人必须活下去。他荷载独往,举步维艰,是一个结结巴巴的追问者,颠覆者,是“黑暗中的演讲者”(北岛语);他必须越过空白,走出零度,寻找母语,寻找那母语中的母语,在那里“人类诗篇般栖居于大地”(荷尔德林)。
今天诗人仍在期待什么?一个听者。如果歌者是马,那么听者就是骑手。只有共同融入正午的奔跑,奔跑的含义才能抵达暗喻而呈现栩栩如生的形象。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29页

影响的焦虑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70页 - 艾略特的一首短诗:Morning at the Window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也是外国诗歌中所没有的——圆润流转——这是中国文学中精华所在,“无可奈何花落去”讲得很痛,美丽的花落了,我们却无法留住,但“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对世界圆润的态度,给了我们另一种心情和感激。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枯坐 - 枯坐

哎,现在的心境太适合看这篇了...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18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3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217页 - “甜”

“那个完美的幻想,把这个声音发出来的那个妄想,就是一个浪费自己的妄想。...他(古尔德)追求的那种声音就是一种“浪费”的声音。...我的心里最早的诗意就是对这种声音的妄想。
我追求浪费和缓慢,其它一切都不令我激动,都是悲哀。”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38页

六月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44页

神死了以后,唯美的形而上活动是人的唯一意义。(尼采)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3页 - 诗人与母语

首先,母语是什么?对我们而言,她是汉语。她是那个我们赖以生存和写作,捧托起我们的内心独白和灵魂交谈的母语。她也就是那个在历史上从未摆脱过政治暴力的重压,倍受意识形态的欺凌,怀旧、撒谎,孤立无援却又美丽无比的汉语。
54“太初有言。”母语第一次逼视并喊出“山,水,鸟,人,神”的时候,古致翩翩,令人神往。词与物欣然交融,呼声中彼此相忘。“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通过这一短促、自信、精确并且余音袅袅的口吻,我们那些早已失传的诸神在阳光朗朗的匿名的自叙中同时向我们昭示了我们诞生的秘密……我直觉地相信就是那被人为历史阻隔的神话闪电般的命名唤醒了我们的显现……换言之,词即物,即人,即神,即词本身。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48页

G.Ajgi:"自然本身说到底就是沉默的,喧嚣和噪音最后还得归还于沉默;喧嚣打扰了事物的本质,而沉默使人回归进自己。只有在沉默之中人才可以跟自己交谈,才能思考自身存在、世界以及创造的意义。"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62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0页 - 俄国诗人G.Ajgi采访录

“你提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问题,多么可怕的问题,只有像克尔凯郭尔那样狂热的人才会作肯定的回答。不,我们太卑微,太软弱,根本不值得被绞死。我只想叫大家学会哭泣,因为我们“瑟瑟响”不用多久就会停息下来。人是会死的。”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60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36页

流亡的场地不仅在国外,也同样在国内。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40页

对人类的认识,是对人类书写的认识,而不是那个事实本身。没有历史,只有对历史的书写。看人如何抄书。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7页

那个抢挑子的人,那个"在千万个钻石中总结了我们"的大师,竟是毛泽东,他集唯美,精美,颓废,超现实和反讽之大成,讲求"五四"文学成就化入古典形式我草瞎了。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233页 - 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

“赞美不是美学手法,不是修辞领域,而是生存方式,是人的动作和行为。”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8页

诗歌就是一种因地制宜,是对深陷于现实中的个人内心的安慰。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3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2页 - 俄国诗人G.Ajgi采访录

张:最后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破碎的时代,写作还可能吗?
A: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断裂,它虽是一个文化与精神的地平线,在我看来都没有根。所谓根就是爱,它表现为历史、传统和未来。在这儿我想起了叶赛宁的一句话:诗并不难,难的是度过完整的一生。人得学会跟别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的不幸,忧愁,人得与大自然生活在一起。一棵树受难我们也受难。总之,人得生活他的生活,并给予他的生活一定的意义。生活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所理解的那样短促和片面,生活是天长地久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写作不仅是可能,而且是一种必需。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91页 -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我个人绝不相信现代性就等于放弃汉语性的神话。
如果它寻找把握汉语性,它就必然接受洋溢着这一特性的整体汉语全部语义环境的洗礼,自然也就濡染汉语诗歌核心诗学理想所敦促的写者姿态,即:词不是物,诗歌必须改变自己和生活。这也是对放弃自律和绝对暗喻的敦促,使诗的能指回到一个公约的系统中,从而断送梦寐以求的可辨认的现代性。
如果承认正是它的内在变革的逻辑生成了中国诗歌的现代性同时又生成了它的危机,那么它的继续发展,就理应容纳和携带对这一对立之危机的深刻觉悟,和对危机本身所孕育的机遇所作的开放性的追问。”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2页

精微的感受力,精确的语言。诗人写文,举重若轻。诗浓度太高,语言实验性太强,大多难以领会。他的随笔完全是文字与认识的双重享受!堆砌形象的描述,容易矫情。比如余光中的某些诗,余秋雨的某些文。好在张枣的分寸感很好,且分析议论深刻理性。很久没读到如此优美而精准的中文了。简直是使用中文的范本。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4页

枯坐是难以描绘的,既不是焦虑的坐,又不是松弛的坐,既若有所思,又意绪飘渺;它有点走神,了无意愿,也没有俗人坐禅时那种虚中有实的企图。反正就是枯坐,坐而不自知,坐着无端端的严肃,表情纯粹,仿佛是有意无意地要向虚无讨个说法似的。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页

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要写诗,小说家要写小说呢?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竟在这一篇对谈录中找到了些许答案。
《张枣谈诗》——张枣与黄灿然对话录
诗是人与语言和世界发生的三维共鸣关系,这关系比散文纯粹,它绝对纯粹,自给自足,无需他求……
诗可以强化人心智的美学和情感的深度,丰富和修改人的现实感和生存感,但这事本身就很虚幻。诗人要谈社会责任,就不该写诗,而该写散文,或干脆身体力行介入事件中。其实,社会进程永远不能解决人的根本问题,这就决定了诗有更高的本质,它超越了时代社团和制度,也超越了意见态度观点和意识形态,它是对人的生存实境中不可根除的矛盾和困难的和解。这个和解不是事实,而是境界,诗的境界。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5页 - 《诗人与母语》

“在古希腊,这个巨人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倾听倾听到了人神隔离的尾音,存在本身逃遁后留给万物的空响;这个倾听是一场追问。”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234页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58页

阅读文本,要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5页 - 《诗人与母语》

“对任何匿名性诗行主观化的别具用心的阐释皆不能捕捉其“窈窕淑女”的自在性和“宛在水中央”的远逸性。”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31页

我们在规则里不知疲倦地练啊练,销魂在练习中。时光流逝,全不察觉,竟接近了回忆的年龄。我们曾好像是在竞赛者什么,凭虚指点,彼此能指哪到哪,不甘落步,经一番心灵的遨游,最终又能落实和复原到生命实在的事理中。落实和复原到事理,我坚信诗的最终意义;而给人一种貌似脱离事理的虚无的翱翔之激荡,乃诗意也。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55页 - 诗人与母语

虽然我们的母语在原始状态以匿名方式命名这一事实被历史操纵者置于暧昧不明之中,却在阳光灿烂的古希腊,在人类的另一个母语中得到了证实。在那里,匿名被传喻成荷马,一个盲歌者,一个完全无法把握世界表象的人,却能侃谈百工艺事,政术战略和人神之交往。诗人只有开宗明义地吁请诗神缪斯假道于自己才能舒展被歌吟的世界蓝图。
人昙花一现。他是什么?
他不是什么?人是
梦中之影;但当天帝撒下光明
照耀人之上空
生存便变得甜美如蜜。
古希腊 Pindar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13页

许多作家终生会爱许多女人,爱上了爱情;而有的作家有一个致命的女人,这个女人成了他一辈子致命的东西,他一辈子都在写她,我们把这种女人叫致命女神。啊哈哈哈哈笑死了。

《张枣随笔选》的笔记-第186页 -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他(海子)受教育时海德格用“天、地、神、人”这个“四方体”使他更加坚信诗歌必须呼唤出一个非暗喻的可以居住的暗喻。”


 张枣随笔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