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蒙文课

出版社:作家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06345873
作者:席慕容
页数:395页

章节摘录

  辑一 盛宴  夏天的夜晚  第一次站在蒙古高原之上的时候,只觉得苍天真如穹庐,笼盖四野,而草原上丘陵如海浪般地起伏,置身于其中,一方面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却又觉得和大地如此贴近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  后来,常有在草原上赶夜路的经验。一九九四年的夏天,从大兴安岭回海拉尔,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夜行,另外一辆车落后了,我们这辆就在草原中间停了下来。我本来已经很困了,就想赖在车上睡觉,朋友却在车外声声呼唤,要我下来伸伸腿,走动走动,我只好不情不愿地下了车。  开始的时候,马达和车灯都开着,我们几个人就在车灯前的光圈里聊天,旁边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也不想去理会。  但是,久等不见车来,我们的司机就把马达停了,把灯熄了。  灯—熄,才发现就在整片黑暗的大地之上,群星灿亮!闪烁在无边无际的穹苍中,那浩瀚的天穹和我们这几个渺小的旅人的不成比例,令我惊悚屏息,真的觉得自己缩得比蝼蚁还要渺小。可是,就在同时,我的心里又充满了一种狂喜的震撼,好像是才开始真正认识了这个世界。  这震撼久久不曾消退。  有一次,在台北,与一位心仪已久的朋友初次见面,我们谈到了蒙古高原,谈话中,他忽然问我:  “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蒙古高原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对这个世界有些什么样的贡献和影响呢?”  虽然,我并不认为日子一定要照着这样的方式来计算,不过,在他问了这个问题之后,呼伦贝尔的黑暗大地和灿亮星空忽然都来到眼前。  那个夏天的夜晚,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又温暖,高处的星空深邃浩瀚,是从多么久远的年代开始,这片草原就是这样承载着哺育着我们的先祖。那时万物皆有魂魄,群星引领方向,人与自然彼此敬重,彼此善待。但是,一路走来,到底有多少勇气与美德都被我们抛在身后?多少真诚与谦卑的记忆都消失了,非得要等到有一天,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之上,仰望夏夜无垠的星空之时,才会猛然省悟,原来,这里就是我们的来处,是心灵深处最初最早的故乡。  所以,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在二十一世纪,我也许不能预知蒙古高原会有些什么特别巨大的贡献和影响,也许,一般人总会多往经济或者科技方面去追求,但是,我认为,蒙古高原的存在,有远比这些追求更为重要的价值。”  她的存在,让这个世界觉得心安。  她的存在,让我们知道,无论世事有多么混乱,无论人类在科技文明充斥的环境里(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蒙古国的乌兰巴托或者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等城市)变得多么软弱,在这一块土地上,生命总能找到更为积极和安定的本质。  蒙古高原在某种意上来说,其实不只是北亚游牧民族的家乡而已,她更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仅存的几处原乡之一了。  对蒙古高原有着更深—层的了解,也是对生命本身得到更多_层的领晤。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所有的记忆其实来自一样的地方。  盛宴  开始的时候,是朋友告诉我的,在台北的师大附中停车场附近的巷子里,有家专卖艺术文物图书的小书店,找到了之后,果然很不错,有空时就会常常进去张望一下,遇到喜欢的书,就坐下来慢慢翻看。店里很安静,店主和工作人员又都非常温和秀气,店门El还总有两三碗半满的猫饼干放在那里,供两三只看起来也挺有风度的野猫进食。  不过,几年下来,我才发现,无论在那里翻看了多少本精彩的画册,最后真正合不得放下而一定要买回家来的,却绝大多数都是与蒙古高原有关的考古文集,有的甚至只是白纸黑字厚厚一大册的发掘报告而已。  我于考古,当然是外,厅,有些文字也只是—掠而过,并没有深读。但是,由于那些发掘地点都是在蒙古高原之上,有的是我这几年走过的地方,有几处甚至就在我母亲或者父亲的故乡,都是亲得不能再亲的蒙占地名,我就忍不住要把这些书买下来据为已有带回家中,好像书一旦放在我的书架上,那在先祖故土之上曾经发生过的—切史实和传说,也都会与我靠得更近—些似的。  了解我的朋友,都能容忍我在这近十年来的行为。C说这是内在的召唤,H认为这未尝不可以解释成一种激隋,L则说这是对生命来处的追寻;然而我自己身处其中.却只觉得仿佛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虽说是先祖故土,然而所有的细节对我来说都是初遇。我是一株已经深植在南国的树木,所有的枝叶已经习惯了这岛屿上温暖湿润的空气,然而,这些书册中所记录的一切恍如冰寒的细雪,令我惊颤,令我屏息凝神,旧日的种种在我摊开书页之时以默剧般演出的方式重新呈现,是一场又一场的飨宴啊!  首先是那混沌初开的序幕,当地球还在进行造陆活动之时,那该是一幅充满了熔岩与浓烟,沸腾而又动荡不安的画面吧。  然而,即使是如此混乱,还是有些当日的讯息遗留了下来,在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我们找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高龄三十六亿年。  然后在六亿年之前,海水从南方漫浸而来,淹没了大地,成为汪洋,生命因而在古海中发源。这时间据说有一亿多年,在这之后,陆地上升,再度露出海面,只留下许多灭绝的生物的名字。  我喜欢那些有趣的名字,譬如“准噶尔小实盾虫”、“伊克昭庄氏虫”(其实它们都是长得很难看的“三叶虫”),还有“笔石”、“角石”,还有名实相符真的如花朵—般的“海百合”。  珊瑚出现在更晚的年代,那时地壳活动频繁,时升时降,时海时陆。据说在那个年代里,海水清澈而又温暖,从粉白到艳红的珊瑚就在海底伸展堆叠繁殖,无限量却也是空前绝后地盛开,成为蒙古高原远古史上海洋生物中最后一抹的绚丽光彩。  是不是因此而让我们特别偏爱珊瑚呢?蒙古女子的首饰,珊瑚是主角,其次是琥珀和珍珠,这三样刚好都不是如其他的配饰像玛瑙或者绿松石一般的矿石。珍珠原是蚌的心事,琥珀是松脂的泪滴,而珊瑚则是古海中最美好的记忆,都是由时光慢慢凝聚而成的宝物。  或许正因为如此,蒙古民族对美丽的赞叹词汇之中常常包含了极深的疼惜,凡是可爱之处,必有可怜之因,在无边大地之上,只有时光成就一切,包括我们的繁华和空芜。  当赤鹿奔过绿野  一九九四年我初进大兴安岭之时,在鄂伦春人居住的地方,当地有位朋友说起,在山中人迹罕至的深处,有一整座在地底下生长的丛林。当时周遭吸引我注意的事物太多,他又是匆匆几句带过,因此我也没特别留神,反而是在回来的这几年里,常常想起这件事来。  去年秋天再进山中,几次联络都没能再找到他。这次去的地点大多是在鄂温克人居住的范围里,向人询问,大家都不知我所指为何,并且认为这应该没有什么可能。一座在地底生长的森林,要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看样子,只好成为一个待解的谜题了。  然而我确实记得他是这么说的:“好大的一片森林,都长在地底下啊!”  有这种可能吗?  据说,在蒙古高原远古时期的地表上,离今天大概有三亿五千万年到两亿七千万年之间,曾经长满了高大粗壮的蕨类植物。据说,像是“鳞木”和“芦木”都长得根深叶茂,可以达到三四十米的高度。之后,这些大片的森林,又随着地壳的缓缓下降以及流水的冲刷,逐渐沉埋进沼泽和泥沙中去,而在它们之上,新的森林再继续生长。这种不断沉积、埋藏又重新萌发的过程,似乎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再经过两亿五千万年的炭化和演变,终于成为今日累积在地下巨大而又丰厚的煤田。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悠长的时光里,天地大化,曾经有过短暂如一瞬间的恍惚,有过渺小如一丝缝隙般的疏漏,因而忘记了几株无邪无知却又坚持要继续生长下去的苗木?  我多么愿意相信,那些隐藏在黑暗的角落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许多“可能”啊!  就譬如那些被我们一一唤醒的沉睡的巨兽,若非亲眼见到那已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巨大骨架,否则谁能知道恐龙和其后的巨犀,是以怎样庞然的身躯走过这个世界的?  在它们都隐退了之后,大概是在—千两百万年之前,蒙古高原气候大多是潮湿炎热,据学者的描绘,应该是一幅,热带-gN的景象,湖泊中有各类的犀牛在水面浮沉,湖边有象群,革原卜有长颈鹿和三趾马在奔跑,远处,—些犄角长得奇形怪状的古鹿群,正从密林中走下山来吃青草,它们的脚步声挺吓人的!  还好,在那个时候,“人”还没有出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名归绥)市郊大窑村南山,发现了一座旧石器制造场的遗址,根据以后几年持续发掘研究的结果,把这处遗址的时间推溯到距离今天的五十万年之前。  伴随着手工打制的石片、石刀和石核等物件的出土,在同一时期的地层里,还有许多动物的化石,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讯息。  在我母亲的故乡热河昭乌达盟(今称赤峰市)翁牛特旗北部的上窑村,也有相同的发现。好像马、牛、羊、鹿,都已经成群生活在人类的周围了,然而又还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习见的模样。隔着一段模糊的距离,它们的身影似乎特别引人揣想,还有那些名字——譬如“披毛犀”、“猛犸象”、“普氏野马”、“东北牛”、“恰克图扭角羊”、“野骆驼”和“赤鹿”等等,都好像是只有在神话里才会出现的名字啊!  当赤鹿奔过绿野,我母亲的故乡,曾经是神话和传说里的世界。

前言

  去上蒙文课。  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在灯下,才刚写了上面这两行,忽觉悚然。这样简短的两行字,这样简单的事实,如果是发生在六岁那年,是极为欢喜的大事,也值得父母大书特书,把这一天定为孩子启蒙的纪念日。  可是,如果是发生在孩子已经六十多岁的这一年,父母都已逝去,她一个人在灯下,在日记本里郑重地写下这两行字的时候,还值得庆贺吗?  或许,还是值得庆贺的吧。  在南国的灯下,在不断滴落的热泪里,我一个人静静地自问自答。  或许,还是值得庆贺的吧。

内容概要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曾在国内外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职教授。现为专业画家,并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南通工学院及呼伦贝尔学院五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亦是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书籍目录

蒙文课——代序1辑一  盛宴  夏天的夜晚4  盛宴6  当赤鹿奔过绿野8  萨拉乌素河11  乌兰哈达13  青铜时代16  解谜人19  阿尔泰语系民族26  化铁熔山29  额尔古纳母亲河31  母语33  发菜36  小孤山39  无题41  口传的经典43  冬天的长夜46  喀尔玛克48  关于“离散”51  渡海54  初遇57  星祭59  版权所有61  眼中有火,脸上有光64  那夜月光明亮67  锁儿罕·失剌70  金色的塔拉74  失去的居延海77  送别80  河流的荒谬剧82  狐背红马86  族群的形成89  樟子松·落叶松91  白桦95  原乡的色彩97  夏日草原99  伊金霍洛与达尔哈特101  三月廿一日103  时光之河105  发现草原109辑二  日记  二00六年七月  113辑三  书简  相思炭211  篝火213  鹰笛215  迷途218  永世的渴慕221  书写的意义225  关于“悲伤辅导”  231  繁华旧梦239  无知的慈悲243  花讯249  生活·在他方253  宁静的巨大257  曼德拉山岩画263辑四  芨芨草  新疆北鲵271  琉璃的旷原273  高原魂魄277  荒野279  梦中戈壁281  非写生283  再生林285  往昔289  年少的我291  巴丹吉林沙漠295  戈壁行走297  对照集300  童年物件305  热水塘311  天穹低处尽吾乡315  长路迢遥321  札阑丁325  芨芨草331  走马337  三匹狼343  金色的马鞍349辑五  异乡的河流  玛利亚·索359  异乡的河流375

作者简介

《蒙文课》讲述了: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台湾诗评名家萧萧称许她的风格是“似水柔情,精金意志”。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除了在华文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之外,也被译成多国文字,英文及日文的单行本都已出版发行。
近二十年来,席慕蓉更以“原乡书写”确立了她在散文上的独特风格,学界认为她这些作品甚至有文化学上的特殊价值,影响非凡。
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追寻梦土》与《蒙文课》两本散文集,是席慕蓉以多年在蒙古高原上的长途跋涉所谱成的追寻之歌。似水柔情仍在,精金意志更坚,值得向读者郑重推荐。

图书封面


 蒙文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在《今天不读书》里看过一次蔡康永对席慕蓉的采访,一起上阵的还有她温和的丈夫刘海北。当时的感受,是她与印象中那个专写爱情的女诗人不太一样,短发,每一句话都经过思量,回答精简干脆,而且有一点攻击性。蔡康永问:“当时《无怨的青春》和《七里香》出版前,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说这会是最畅销的诗集?”席慕蓉反问:“有哪一本书会是事先准备好的?”而当蔡康永提到,艺术家是不是可以任性一点,不必照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活,不必担负太多社会责任,席慕蓉又说道:“我想请问,我难道没有负社会责任吗?我教了二十五年的书呢,然后不敢迟到早退呢。”就因为这样的简练和反诘,当时留下的印象是气氛有一点尴尬,蔡康永有意无意地把脸藏到正在翻看的书本后面去。而在看完《蒙文课》以后再把这段视频翻出来,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跟原来的感受不一样了。简短是因为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不是无意识的或惯性的言语喷射。而反诘,反倒有一点认真和俏皮可爱的味道。在书里也是一样。在她的记述间提到几件小事,都是面对他人简单的发问忽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一次是在一个讲座,与台大中文系教授柯庆明对谈。柯教授的第一个问题很寻常,请她谈谈最早为什么开始写诗,她却答不出来。不仅答不出来,而且哽咽落泪,因为几十年前那一个矛盾无助的少年在这一瞬间重新回来,借助今日的身躯,面对眼前满满的听众,感受到当初忧郁徘徊时遍寻不着的善意。另一次因为父亲,父亲生前在德国教书,长年生活于莱茵河畔,她常常带着孩子飞去探望,与父亲聊天,话题是自从一九八九年以来,她不断往返追寻的故土蒙古。那时父亲叼着烟斗,从照片上看起来优雅而年轻,坐在闪着光波的河边餐馆里,时间好像会永远这么平静地流淌下去。但是一九九八年,父亲亡故,她把那年秋天最后相聚的照片送到照相馆去冲洗,都是原先看起来随意而普通的风景。店员微笑着问:“席老师,这是你去旅游时拍的吧?”她只需要点头说是,就可以应付过去。但她竟然无法回答,趁着有人进店的忙乱匆匆离开。因为她想说的是:“这是我父亲在德国住家附近的景色,我从前常去的地方,现在父亲已经过世了。当时拍完了洗出来之后,觉得很普通的相片,前几天收拾抽屉的时候看到了,才忽然发现它们对我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才会再来加洗和放大,因为,在我拍着这些风景的时候,我的父亲还在。”但这样冗长的句子显然不适合寒暄,对于一个只预期着点头打个招呼的陌生人,显得太正式,太认真,过于沉重和不合时宜了。而我想说的是,我喜欢她的认真,虽然这种认真稍显突兀,有容易被误解的成分,仍然是可贵的。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严肃被消解的年代,坚持,以及习惯用这样一种认真的态度待人处事,不仅值得敬佩,而且是美的。这种美饱含着一种老派的光芒,与勤劳简朴、诚实善良等等最原始、最本初的价值观念一样,是许多人打着一面油腻腻的现代幌子,用调侃和故作洒脱的态度来极力避免的。但它具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就像蔡康永问:“一般人在没有去追究席慕蓉是不是蒙古人之前,看你的画和诗都觉得,那个温柔婉约和多情的部分是非常强的,你现在觉得那是很汉人的吗?”席慕蓉回答:“对不起,蒙古人才温柔婉约呢。蒙古的男孩子,那个痴情,那个认真,他对朋友的那个真心,真的不得了。在草原上看到一个蒙古的男人真的是像一棵树那样站着,可是一颗心那么温柔。”这都是很打动人心的。打动人心的还有,她在《蒙文课》里写到一个小故事。一九九三年夏天,在乌兰巴托与一个初识的家庭道别,女主人拿出一件礼物,是一个很小的包袱,里面放着三颗小小的石头,一块黑,一块褐红,还有一块半透明质地如玛瑙。她用蒙语说:这是土拉河的石头,我们古老的说法,想家的时候,把这三颗石子用沸水浸泡后,喝这杯水,可以治乡愁。乡愁是一种奢侈的病,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的。拥有乡愁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故乡,并且离开了它。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写:“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出生的地方未必就是故乡,长期生活的土地也不一定是,年轻人总是急着想去远方,而有些人在日常琐事间忙碌一辈子,也没有察觉居住的房屋,途经的街道,周围的邻里有什么值得眷恋。席慕蓉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对于长辈寄予深情与思念的蒙古高原无法体会。直到四十多岁,身体里那颗乡愁的种子忽然萌芽,终于开始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一个无根的人变作一个有着历史、族人、使命和广阔故土的蒙古人。她终于发现了她的原乡。二十年间,她写过无数关于蒙古的文字,研究蒙古历史,一直从事释清汉人对蒙古文化误解的工作,利用个人的力量为内蒙发展中不合理的部分呼吁公众的关注。因为逢人便谈蒙古,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也充满蒙古话题,弄得友人直言:你必须忍受她的蒙古,或者享受她的蒙古。而她不厌其烦,还可爱地在书信开头加一句:我又来了。就是因为这一份“我又来了”的执著和认真,我喜欢她。即使她再出几本通篇以蒙古为主题的书,只要内容不重复,她愿意说,我就愿意听。同时,我羡慕她有一个原乡,我还没有发现,也等待着被启蒙。
  •     对书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没什么太大印象,可能是对台湾的散文从来就有抵触情绪。记得当年学语文的时候为了理解张晓风的散文里面每句透出XXX气息,XXX中心思想搞得焦头烂额的,所以觉得她们都是一种无病呻吟的苦痛,没什么事找事写,没感想挤感想说。但是对席慕容的这本说,不得不说,应该值得读下。席慕容,一个长在台湾的蒙古人,从来不愿忘了自己的根在遥远的蒙古高原,但是有屈就于身体已经适应了南岛的温热气候。一个南方的北方人,一个台湾的蒙古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蒙古人应该策马驰骋在辽阔无疆的蒙古高原;说着野性十足的古老的阿尔泰蒙古语,深邃的喉音和舌颤音;她们的美应当是高原的红脸蛋和羊群草原,白云蓝天。但是席慕容已经可以说别离这种辽阔,这种高远了,她已经说着绵软的台湾普通话,写着婉约清新的诗句,操握着能写出晦涩难懂的汉语的高深能力,却只能说出一句母语:sain bain vv的尴尬。书中,几乎每个文章中都写到了落泪,看到了辽阔的湖水,蔚蓝的天空,星空,羊群,自己从没见过的亲人,怀念父母亲,怀念儿时,思念蒙古语,写出了自己的蒙语名字(其实席慕容这个名字就是蒙古语的,是慕容是河流的意思),仿佛总是在哭。但是为什么她会哭呢?因为自己的身世无奈;因为自己身为monggol却除了根以外什么都没有,但是根给了她一切却又什么都没给她。“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述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这就是她的悲哀,作为一个蒙古人,回到本应属于她的家乡,却发现这家乡的一切一切跟她仿佛都格格不入。作为一个蒙古人,她已经不习惯策马,不习惯奶茶,不习惯毡房,不习惯高原;可这些都本应该是属于她的。但是她的根在蒙古高原,根扎在那片土地上,拔也拔不出去。蒙古高原是宽厚的,她能接纳一个漂泊的游子对她的思恋,当然也能接纳他们的痛苦,给他们以慰藉。其实,关于书名《蒙语课》上课的部分并不多见,多见的还是她对家乡的依恋和眷恋,还有她那矛盾的感情。总之,就是一本关于原乡和游子之间互相牵引而又相互不能融合的书,是一本充满了辛酸矛盾的书。
  •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奔波于北京的各类咖啡厅去写代码,其中有一天是在光合作用书屋里度过的。光合作用之于书屋,是一个不错的名字,它让我联想到书本中无限的养分。然而这却是我第一次走进光合作用。休息之余,便端着咖啡四处走走,席慕蓉的《蒙文课》就是在这时映入眼帘。其实我并不了解席慕蓉,提起这个名字,我只能依稀的记得她是一个诗人,一个台湾诗人。再往后,我离开了家乡,却迷上了家乡的蒙古文化,要说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便是布仁巴雅尔演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每次唱到那句“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总会有莫名的感伤。这时候我才注意到,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席慕蓉,那个台湾诗人。席慕蓉孤陋寡闻的我这时候才知道席慕蓉原来是如此传奇的一个人。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蒙文课》是一本散文集,记录了席慕蓉踏上蒙古高原后的所见所感,有对草原环境恶化的心痛,有对使鹿鄂温克生存环境的同情,有前往蒙古国参加蒙古帝国建立800周年纪念的日记,也有对友人谆谆不断描述蒙古情结的书信。席慕蓉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人,在《蒙文课》里写满了乡愁,写满了阔别原乡的遗憾。而在那首我最喜欢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里,每一行文字都能感受到席慕蓉对原乡深深的眷恋。离开家乡后,也很少和家里联系,母亲问我是否想家,我也总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想”。事实上,我真的不知道思乡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绪,还常常对Blueheart同学急于回家的心情感到不解,但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却难免要泪湿眼眶,或许这就是我独特的乡愁吧。曾经在某个blog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虽然是形容蒙古人的,但放在我身上似乎也未尝不可:蒙古人心灵自由,不愿被具体事情缠住,他们活着就像是一只沉重得船,可是他们不觉得沉重,他们唱着歌,四处飘游……蒙古人的家在每一个他想去得地方,一旦去了那里,又想回到家乡。他们永远从老家暸望远方,在远方思念家乡。《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演唱:布仁巴雅尔 作词:席慕蓉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http://blog.windstyle.cn/2010/01/27/mongolian-classes/

精彩短评 (总计83条)

  •     帮朋友买的,席慕容的散文,很喜欢
  •     这是一部关于原乡的著作,看到了很多我不了解的草原,看到了一位为故土所萦绕的异客追寻土的心路
  •     如果不了解一种异族文化,千万别轻易给它贴上标签。无知足以理直气壮地毁掉一切。
  •     追寻故乡的散文集。非常感人,非常温柔。
  •     好
  •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     呀哈呼伦贝尔草原~西木伦姐姐
  •     感动与悲伤的交织!
  •     文化的追寻 在庞大的年代与渺茫的个人之间 总有我们不常提及却永远也舍弃不掉的爱国情怀 著名学者吴祚来说“一个民族被欺辱了 要唤起整个民族的热情来复仇 这是一种武士精神胜利法是人们共同在影院里做了一个自我安慰的梦”
  •     柔情似水,故国如梦
  •     用手机读的总感觉下的不全
  •     生在长在内蒙古,虽不是蒙古族,但对蒙古族及蒙古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感谢席慕容的文字,好像也解了我的一些乡愁。
  •     民族文化与根源的思考
  •     优美的文字追忆往昔。
  •     年少时就读着她的诗一起成长,那已经成为烙在生命中的一种印记;而今她的这部原乡书写的文字,许多读来却是感到很沉重,关于敖鲁古雅鄂温克原住民的命运、关于居延海因人祸而干涸的境况,还有、还有...
  •     在这里,人与自然彼此善待,曾经有上苍最深的爱是碧绿的生命之海。
  •     我就是草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直直的唱出了我的心声,一个来自呼伦贝尔人的情怀
  •     关于原乡的记忆。与席慕蓉早起的作品风格完全不一致。但是还是很喜欢。
  •     很好的很棒的书
  •     很温柔很广漠的土地
  •     去海拉尔的路上。
  •     N年没读席慕容的东西了,熟悉感一下涌上来。P.S. 蒙古人,维族人,都会为他们的民族而骄傲,为什么汉人没有所谓的民族自豪感?
  •     开心。呵呵。
  •     太美
  •     一直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没有犀利,没有矫情,很平淡,却很真实,饱含情感,她描述的,是我向往的生活。
  •     书本精美,想往蒙古草原的人会象我一样喜欢的!
  •     “纵使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 却无人能还我以无伤无劫的大地” 四星不够耶 那就五星
  •     第一本是感动。第二本是平静。第三本是乏味。很不幸这是第三本~
  •     丢失了我的母语,远离了我的草原。
  •     乡愁。
  •     这本书虽然是我在当当上买过的折扣最少的书了,可是很超值!图文并茂,而且席慕容的文学功底自不必过多吹嘘,情感真切!
  •     大爱席慕容,板式也不错
  •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完的,喜爱席慕蓉的文字和她那份对故乡的心。
  •     天穹低处是吾乡,叶先生一段确实感人。
  •     爱上席慕容从这本书开始,爱上蒙古人也是从这本书开始
  •     真挚的感情 流畅的字符 不得不让你爱上她--席慕容!60多岁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蒙文 精神值得学习 。。。。。
  •     吃发菜让内蒙古地区的草原严重沙漠化,请拒绝吃发菜。
  •     一直都很喜欢席慕容的文章,所以新书一出就买了。刚读了三分之一吧,感觉还是曾经的风格。不过,我更喜欢她的诗。
  •     虽说是游记,还是太文艺了,有点受不了
  •     我的蒙文名字叫海日,永远不要忘记在内蒙的日日夜夜
  •     她和我家乡一样,很多情感都能共鸣。
  •     我也有恋家情结,可是我更有离家情结。
  •     内容精彩,读出了浓浓的乡愁
  •     最喜欢看她描写草原的句子
  •     游子述原乡。
  •     听着腾格尔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淌的旋律和着《蒙文课》中的细腻内心诉说的文字,仿佛置身那片真正宽广浩瀚的草原,有着笼盖四野的浩瀚苍穹和海浪般起伏涌动的草原丘陵,“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温柔惆怅的文字和着这般深沉内在的呼唤,心中忽然充满了向往草原大地的极度渴望~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份原乡的情怀,常在不经意间被这样或柔美或深沉的情愫所打动~就像听见另一个内心的自我在呼唤~
  •     17/100 《蒙文课》 席慕蓉 (生活,在他方,也依然是生活。莱茵河也终究慢慢地流去,暮色也不明故里的袭来,叠印在脑海里地那片松林,正摇动着模糊的鹿影......)
  •     好喜欢里面描述的蒙古草原,不知道此生有没有机会踏足那片土地。
  •     敢问何处是故乡。
  •     一本读了哭,哭了还要读的好书,已经升级为俺家庭成员的必读书。
  •     喜欢的作家。
    选择了信任的出版社的版本。
    不可思议的是,封面贴个薄薄的书签,影响美观,很做作,降低了书的品位。而且书收到,破损严重,应该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
  •     蒙古高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不只是北亚游牧民族的家乡而已,她更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仅存的几处原乡之一了。
  •     帮女儿同学买的,反映不错。
  •     书有翘边,不太满意!
  •     席慕容老师的文章百看不厌,写的细腻,特别是写到父亲去世的段落,让人眼泪涟涟!强烈推荐
  •     学生时代很喜欢席慕容的书,那是是觉得朦胧,现在看她是书是觉得放松心情。慢慢品味。
  •     认同每个民族 每种文化的长处!
  •     非常喜欢席慕容的作品~文字非常感人,只是为什么在书封上面粘了一张书签。。。好使推荐~
  •     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幽幽乡愁。
  •     高三的一段时间,听到一位蒙古族的大哥哥唱《九月》,突然无法抑制地迷上内蒙草原,就像一种,怎么说呢,前世的乡愁……于是四处搜查关于内蒙的风俗知识,在考完理综后用最快的速度在校门口吃点东西,躲到无人的教室贪婪地看此书~在周六偷偷跑到校园边残败的公园,耳朵里是《鸿雁》《离开》,看着席慕容的这些文字,彻底脱离了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忽上忽下的分数、他们的眼神、令人厌恶的小方盒子,来到茫茫草原,看鹰旋、千万匹骏马奔驰、云要落下来……真是压抑又自由的时光呵。
  •     买了两本书,是准备着长辈生日时送给她的 可是当当图书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虽然价格便宜。。嗨,就这么滴吧
  •     生命需要启蒙,然而死亡呢?越往后看越动容……
  •     封面右下角的图是另外用纸粘上去的,这点不是很满意,其他的还行。
  •     关键词:原乡 乡愁 美的追求 文化代沟
  •     还可以。对内蒙古增加了一点认识。
  •     家乡的气息,草原的芬芳,还有玛丽亚索深林里倔强地守护。
  •     这本是要送给别人的礼品,因为她喜欢席慕蓉,可是因为送来的书包装坏了,书脊也坏了,都撕开了,搞得我现在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女人、詩人、遊子……
    大蒙古、氈帳、呼麥、長調、草原、成吉思汗、三河……
    單選已是淒清,更哪堪件件勾選。
    文字軟綿甜膩了些,情緒主動失控。
    遠放燕支山下,胡馬喚著故鄉。
  •     超级棒!热泪盈眶!!!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热爱
  •     感触太多悲伤太多
  •     感动于席慕容的乡情。
  •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     隔了两三年重读席慕蓉,与以前相比有种不同的感觉,她似乎太推崇她的蒙古了,以致于我似乎看到了文化歧视...
  •     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今又看到她的这本书,很是喜欢。读她的文字,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追寻梦土》是如此,《蒙文课》也如此。只是不知,这两本书里席慕容记录的点点滴滴,是解了她的乡愁,还是更加重了她的乡愁呢?乡愁啊,乡愁......
  •     记得是大一时候的生日礼物,很感动。
  •     满满的原乡之情~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美~但席慕容那柔情蜜意的抒情文字真心欣赏不来,看多了反而感觉有些乏味和难受~回眸的佛曰,开花树那凋零的心,也许是我臆想的能力太差了吧。
  •     蒙古人说好看!
  •     书还没来得及看 翻着挺好的 不像盗版的
  •     #工作需要#作為蒙古人還是了解到一些東西的,不過把日記和書信也放進書里太水了吧
  •     书中内容情感真切!
  •     读不懂的乡愁
  •     席慕容是有文化自觉的作家
  •     没有读完,断断续续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