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浪花集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11711892
作者:张允和,张兆和
页数:218页

章节摘录

  我们五个人,四个男孩和我一个女孩,已经很挤了。我爸爸很不放心,请男工黄四送我们。黄四是厨子黄二大师傅的弟弟。  1月30日的早上,我们一行六个人,去十六铺码头,码头上人山人海。找到了船,船上已经有很多人。我们总算找到了我们的铺位,因为这两个铺位靠近窗口。可是这两个铺位上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只得请人家挤挤,才让出位子。从早上8点到我们六个人找到铺位,定下心来,已经快12点钟了。我们都没有带行李,更没有带吃的,大家都觉得肚子饿了,才想到要吃东西。这时候,船舱里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我们请黄四上岸去买吃的。  时间过得很慢,人越来越多,船上小过道也挤得水泄不通。一直到下午4点多钟,也不见黄四回来。我坐在大弟、二弟的中间,他们把我围在当中。幸亏是弟弟把我围在当中,否则我这72磅的人骨头都会挤断了。我的肚子很饿,可是这四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肚子更是饿得吱吱叫。又是一个钟头过去了,还不见黄四这大男子汉回来。人越来越挤,严丝密缝的,简直是无缝可以插针。我们等呀等,瞅着黄四去的方向,心里十分着急。一心只希望黄四回来就好,忘记了肚子饿了。这样挤,黄四能挤得进来吗!我们都绝望地低下了头。 午饭没有吃到,晚饭也没有吃了。忽然听见有人嚷嚷“你这人真野蛮,怎么踩我的肩膀,又踢我的头!”我们五个人抬头一看,黄四像踩高跷似的,摇摇晃晃地朝我们的方向踩来。他手里高举着面包,头几乎顶到船的顶板,面红耳赤、一头大汗。我们五个人惊喜欲狂。我们伸出了手,脚并脚,挤得更紧一些,让黄四有一个插脚的地方。  ……

前言

  前言  七十二年前(1930)《水》从苏州九如巷涓涓流出,六年前(1996)在北京后拐棒胡同复刊,四个月一期,六年来出版了20期,载文三百余篇。《水》的朵朵浪花不仅流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并随着太平洋滚滚波涛流向彼岸。  《水》是个小小的家庭刊物,但她却被资深的大出版家范用先生誉为:“本世纪一大奇迹也”。名记者、作家叶稚珊女士称她:“这是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  《水》的文章充满了真实、爱心和亲情。她们就像一朵朵纯洁、挚情的浪花,她们叙述的时限从晚清到现代(约150年);叙述的人物从祖先张树声到子孙周安迪(时历7代)。每一朵浪花皆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捐资兴学的开明人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驰名中西的语文学者;星斗其文的一代文豪;聪慧敏思的白发才女;笔耕不辍的耄耋老人;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还有,稚趣可爱的小小儿童……她们,叙述了一个家族的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令人感慨、令人悲愤、也令人欢悦和振奋。  允姐在世时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张世林先生商定出版《水》的选文集--《浪花集》,已由允姐选辑64篇,校阅已基本完成,不幸她溘然去世。去世前数日,嘱我续校并撰写前言。《水》的复刊由允姐倡议、实现,任主编。想到她在耄耋、病重之年,爱护《水》、关心《水》,为《水》工作,不辞辛劳,以至心力交瘁,不禁黯然泪下。亲爱的二姐,我们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出版《浪花集》、办好《水》,来纪念你--《水》的创始者之一,《水》的复刊倡议者!  张寰和2002-10-04于苏州九如巷老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却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沈从文

内容概要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书籍目录

《水》第一号信
复刊词
为乐益同学录写序
慈父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
爸爸办乐益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追忆张奇友
张华奎传
本来没有我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红双喜——我想我的好奶妈
大大和朱干干
我的汪干干——老妈
我们大家的迷你趣闻
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王觉悟闹学
大弟新娘俏
我到苏州来
儿时杂忆
秋灯忆语
三首打油诗及其由来
张宗和日记摘录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拍“喜福会”电影(上)
拍“喜福会”电影(下)
碎金散玉谈顾传玠
张宗和昆曲传记
作曲家张定和在重庆
读张兆和
原谅我——亲爱的母校
温柔的防浪石堤
《石堤》后记
曾蔷何许人也
飞来客——小鸽
蔷薇在古代西方
月色
《书的故事》译者序言
《从文家书》后记
真假《清江引》
出游简报
“胡适情诗手迹”辨误
祭坟
妹妹
傻瓜电脑的趣事
我的师父张大姨
我的窦舅舅
深深的怀念
信中情
生别离

周耀平给四妹(充和)的信
旭和的信和文
老九房人真多
张定和给《水》的信
给元和的信
屠乐勤给周有光、张允和的信
给舅妈的信
叶至善给张允和的信
范用给张允和的信
张允和给范用的信
“新潮老头”——我的干外公
别离的笙箫
《浪花集》后记
后记

编辑推荐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  阅读张允和文集,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作者简介

《浪花集》起于张家自办刊物《水》,文章来源除了张家兄弟姐妹,亦有他们的师友。这些文章叙述的时限从晚清到现代(约150年),叙述的人物从祖先张树声到子孙周安迪。每一朵浪花皆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了一个家族的前世今生,读之令人感慨,也令人欢悦、振奋。

图书封面


 浪花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们五个人,四个男孩和我一个女孩,已经很挤了。我爸爸很不放心,请男工黄四送我们。黄四是厨子黄二大师傅的弟弟。  1月30日的早上,我们一行六个人,去十六铺码头,码头上人山人海。找到了船,船上已经有很多人。我们总算找到了我们的铺位,因为这两个铺位靠近窗口。可是这两个铺位上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只得请人家挤挤,才让出位子。从早上8点到我们六个人找到铺位,定下心来,已经快12点钟了。我们都没有带行李,更没有带吃的,大家都觉得肚子饿了,才想到要吃东西。这时候,船舱里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我们请黄四上岸去买吃的。  时间过得很慢,人越来越多,船上小过道也挤得水泄不通。一直到下午4点多钟,也不见黄四回来。我坐在大弟、二弟的中间,他们把我围在当中。幸亏是弟弟把我围在当中,否则我这72磅的人骨头都会挤断了。我的肚子很饿,可是这四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肚子更是饿得吱吱叫。又是一个钟头过去了,还不见黄四这大男子汉回来。人越来越挤,严丝密缝的,简直是无缝可以插针。我们等呀等,瞅着黄四去的方向,心里十分着急。一心只希望黄四回来就好,忘记了肚子饿了。这样挤,黄四能挤得进来吗!我们都绝望地低下了头。 午饭没有吃到,晚饭也没有吃了。忽然听见有人嚷嚷“你这人真野蛮,怎么踩我的肩膀,又踢我的头!”我们五个人抬头一看,黄四像踩高跷似的,摇摇晃晃地朝我们的方向踩来。他手里高举着面包,头几乎顶到船的顶板,面红耳赤、一头大汗。我们五个人惊喜欲狂。我们伸出了手,脚并脚,挤得更紧一些,让黄四有一个插脚的地方。  ……
  •     前言  七十二年前(1930)《水》从苏州九如巷涓涓流出,六年前(1996)在北京后拐棒胡同复刊,四个月一期,六年来出版了20期,载文三百余篇。《水》的朵朵浪花不仅流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并随着太平洋滚滚波涛流向彼岸。  《水》是个小小的家庭刊物,但她却被资深的大出版家范用先生誉为:“本世纪一大奇迹也”。名记者、作家叶稚珊女士称她:“这是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  《水》的文章充满了真实、爱心和亲情。她们就像一朵朵纯洁、挚情的浪花,她们叙述的时限从晚清到现代(约150年);叙述的人物从祖先张树声到子孙周安迪(时历7代)。每一朵浪花皆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捐资兴学的开明人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驰名中西的语文学者;星斗其文的一代文豪;聪慧敏思的白发才女;笔耕不辍的耄耋老人;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还有,稚趣可爱的小小儿童……她们,叙述了一个家族的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令人感慨、令人悲愤、也令人欢悦和振奋。  允姐在世时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张世林先生商定出版《水》的选文集--《浪花集》,已由允姐选辑64篇,校阅已基本完成,不幸她溘然去世。去世前数日,嘱我续校并撰写前言。《水》的复刊由允姐倡议、实现,任主编。想到她在耄耋、病重之年,爱护《水》、关心《水》,为《水》工作,不辞辛劳,以至心力交瘁,不禁黯然泪下。亲爱的二姐,我们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出版《浪花集》、办好《水》,来纪念你--《水》的创始者之一,《水》的复刊倡议者!  张寰和2002-10-04于苏州九如巷老家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一直耳闻合肥四姐妹的大名,今天终于买到了二妹允和和三妹兆和编著的这本《浪花集》。浅绿色的封面,雅致,恬淡,像极了这两位作者。刚读到一篇描述沈从文和兆和的小文。70岁的沈从文,在下放前依然保留着,应该说是死死拽着兆和给他回复的第一封信。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吸溜吸溜哭起来。心里有特别温暖又特别平和的感觉。还有描述其父张冀牖的文章,让人不禁感慨那个年代的儒商,怀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对自己严苛,对教育却投入了极大的财力和精力。现在这个物欲的年代,大概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了。看了近1/3才评价,确实是好书。适合晚上没有人的时候静静地品读。
  •     姐妹多才情。
  •     看过《合肥四姐妹》后再看好一点儿,是张家姐弟的家庭刊物,不了解他们的读者可能会不感兴趣。
  •     读完了《合肥四姊妹》再买的,不错
  •     一朵浪花皆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了一个家族的前世今生,这个家族的成员有九如巷的张氏四姐妹及夫君: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Hans H.Frankei),真是卓尔不群.
  •     不好看.........................................
  •     旧时文人,老故事新人听,总是羡慕与怀旧,斯人已去
  •     关于四姐妹,我都想看
  •     浪花集
  •     從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     朋友推荐说很不错,我买了还没有看。
  •     没想象中好。。。不知道《曲人鸿爪》《合肥四姐妹》如何?话说大概八年前在高中图书馆看过《最后的闺秀》,可惜什么都不记得了
  •     非常好的人,非常好的书!
  •     建议先看金安平《合肥四姊妹》,把这本书作为它的补遗。
  •     苏州九如巷的四姐妹,巾帼不让须眉,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     合肥四姊妹还没有读,,,抓紧抓紧
  •     一个大家庭的故事~
  •     首图,张家皆妙笔。
  •     这几个姐姐妹妹写的我有点晕啊...
  •     所以,此书不适合所有人看,要适合你对历史感兴趣,我看了,心里有点感动,但不会大悟
  •     令人心向往之的家族,在现代社会是更加难得了。关于张宗和和沈从文在文革中遭遇的一些片段,更是让人心酸不已。
  •     温暖平和,美好的人与事,真挚又内敛的感情
  •     很耐读很不错的家族志,大时代的跌宕起伏从没饶过谁。
  •     曲终人不散,张家旧事,浪花集,前两者重复太多,这本好些。
  •     我觉得应该不错 ,只是没来得及读
  •     家族遮过了个人
  •     我很渴望了解张充和老先生的啊,可是这书里她就出现了那么一下下。。。所以果真她和几个姐妹的感情比较淡么 = =
  •     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些人'却是昆曲的缘起...
  •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正是我们需要的生活态度!
  •     看完了,还可以~性价比不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