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蝶者》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捕蝶者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36048966
作者:筱敏
页数:207页

符号,记忆与光

卡西尔说人类是符号的动物。对于我们,人类,这一符号的动物而言,经过神秘的诗意加密的符号,常常比直觉感官更有力量,能表达出不能表达之物,从而让一种隐忍的种子潜伏进思想的荒土。符号,比起记忆,可以更晦涩亦更有效地言说自身的痛苦与黑暗;而符号也能被操纵,让这份沉痛的思想像菟丝子一样攀附到每一个人的生命经验中,成就新的思索。筱敏老师从来不写风花雪月,不歌功颂德,不五毛也不公知。她写一些看似很遥远的东西,像神话一样朦胧,像诗一样丰盛,看似生活中的忧郁,或是隐藏在历史中的黑暗。读筱敏老师的文字,不深的时候似走进一片陌生的花海,纷乱而华美的意象语词如秘境的蝶从身旁翩然掠过,闪烁的鳞粉在视觉中徒留一段光影如幻;但穿过这些表面后景观开始变得不一样了,视觉上的鳞粉是毒,渗透到大脑皮层,到思想的深处。所有的花都是从伤口深处长出来的,开得越艳,根就扎得越深,在伤口血肉中纠结成繁杂错综的网络。鲜血与疼痛滋养的花因美丽而沉重,因深刻而荒诞,是不可理喻的,是轻浮的灵魂不可承受的,是真正的“重如鸿毛”,而命运的天平另一端不仅是个体的生命,它亦表征着整个社会,整个文化,整个历史。她是与痛苦黑暗抗争生存过来的人,她在《一千无光之年》中如此陈述过了。这个时代越是光明安乐,越是将自己的丑陋伤疤隐藏,那些被埋葬的过去的梦魇与冤魂就越是追逐着她,缠绕着她,迫她写下这些文字:看似一些杂乱的政治学著作读后感,或者深奥的社会性分析,难懂的文学与哲学评论;可她真正在写的,始终是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生存的这片国土上的,被压抑,被活埋,被抹杀,被淡化,被忽略,被遗忘以及正在被遗忘的那些历史中不属于历史的部分。她为它们的代笔。字字泣血如绝望的呐喊,却同时在至深的黑暗中偶尔寄托一些细小的希望——像抬头就能看见的温柔黯淡的星空,文字、思想以及它们所承载的那些记忆就在那里遥远而温暖地,闪烁。遗忘即便是自发的,安稳的,自足的,却从来不是自然的,救赎的,正义的。特别迷恋筱敏老师的散文。每篇都读过数十遍。不光出于对其才华的仰慕,对其文字的迷恋,对其思想的深刻,更出于一种私密的希望。关于由于敏感而苦于黑暗与疼痛之人的生存之道。希望自己也能终有一天,也能将这份痛苦转为力量。

思虑太多便会丧失行动的勇气

阴沉的天气永远是让抑郁无限发酵的催化剂,而记忆却是催生出这些情绪的温床。虽然“记忆”是如此抽象,却又有无数人想要将其具象化,你明白它的存在,但又却无法触碰。在琐碎的生活中,脑细胞间传递各种电信号与化学信号来记录存储日常的一切繁杂与起伏,有的记忆随着时间渐渐强化,有的记忆则随时都飘零飞逝在了无痕迹的岁月里。然而除了脑细胞的行为,人们还有各种方式来记录生活。手机成为记录人生精彩瞬间的最佳工具,随手一张照片,录制一段视频,发表一篇博文,微博上不到140的字数却已经恰到好处地记录下你此时此刻的心境与感受,手机已然成为辅助存储记忆的工具。里面写:“一张纸片飘扬的形式,是记忆的形式。荒漠有足够多样的手段将一张纸片撕碎,消解,何况荒漠之上还有足够多的岁月。它挂在草茎上;它埋在沙丘里;它因沙丘流徙而流徙;它在雨雪中湿了;它贴在岩石上干了;它被鸟喙啄成条状去筑巢;它随巢倾覆,没进沼泽地;……飘扬的状态,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状态,既非有亦非乌有的状态,而消解的力量却是真实并强大的,因之零丁的飘扬终将消解为乌有。”记忆是虚无的,是缥缈的,然而人脑大概像那片荒漠,消解记忆的力量确实如是——真实而强大。人有时是愿意主动删除某些记忆的,对于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人们不会犹豫摁下“Delete”,但有些记忆突然瞬间凭空消失,由于那片记忆的消失,对于拥有那片记忆的主体来说,那片记忆成为了从未存在过的假象。我曾试图保留一切生活的细小物件:某次生日点燃过的蜡烛、门票和电影票的票根、所有的发言稿和书信纸条、志愿活动的礼仪带……——一切微小而又证明那些生活与记忆存在的物证,这看起来感性而又愚蠢,但这让人感受到那些日子曾经是鲜活地存在的,我曾是生活的主角,我一直在前进的,这是生活的印记。然而即使我尽力保留每一年的春游合照,十年过去,我已经叫不出相片里许多小学同学的名字了。有时记忆的丢失成为了不可控的事情。人生来就一幅躯壳与一个大脑,大脑让人有思维,肢体使人具有行动的能力,最终肢体与大脑不过是为了让人感受世间的一切,而记忆最终成为了这些感受的载体。不仅经历称为记忆,那些感受——痛苦、欢乐也称之为记忆。


 捕蝶者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