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有鱼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食有鱼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0817151
作者:古清生
页数:214页

章节摘录

泥鳅的记忆不将泥鳅当鱼由来已久,个中原因与泥鳅的栖息地有关。泥鳅的栖息地多为泥塘、水田、河边和沼泽,这些地球上最广泛的湿地,均是生物多样的地带,适于泥鳅繁育与捕食。只道泥鳅这厮,习性喜欢钻泥,身体既滑又浑,所以即便肉质细密鲜美,亦在人的心目中落得贱民的印象。设若泥鳅不钻泥,或者钻泥也要生活在长江源头、天山或长白山天池及其他人类难以目视的地方,而且种群又濒于灭绝,那泥鳅的身价定会立马高涨,不胜鲍翅,也赛鳜鲈了。贱易活,大约为泥鳅的求生真理。在人类主宰的地球上,高身价即意味着高风险,像泥鳅那样活着,天下小民多有此心态,有一些水,有一些泥,便可悠然自在地生活。泥鳅为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鳅属。所以泥鳅的归类就是一种鳅科的鱼。偏有人喜欢泥鳅。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湘人最嗜泥鳅。而在赣南我的老家,人皆不吃鳝鱼,爱吃泥鳅,这一点好像跟湘人近似。我小时候,每至春耕,便拎着一个竹制小泥鳅筒跟在叔叔身后去田里。小泥鳅筒为一节楠竹所制,底下的节呈梅花形排列,钻有若干渗水的小孔,竹筒边缘削成六方形,筒口钻有两孔,穿着麻索,可以拎着,也可以系在腰带上。叔叔在前面犁田,犁刀切开新的软泥,弥漫着新鲜的泥腥气,间或有泥鳅从新泥里弹出来,迅即将它捧起,装进小泥鳅筒里。泥鳅在小泥鳅筒里弹跳,不过作为不大,一会儿它们就相互依偎,静静地睡去,吹起一团泡沫,直到有新成员加入,它们又弹跳一阵,彼此相识以后,相安无事,依偎而眠。我跟着犁一圈圈地在梯田里走,裤脚绾得高高,赤脚踩在柔软的田泥上,脚底被软泥抚慰,那沁凉的温柔,让人格外惬意,尤其那软泥滑过趾缝,擦出一阵轻痒的快意。如果幸运地踩着一条泥鳅,它在脚底板下钻出一阵奇痒,令人忍不住要跳起来。可是,终因要捕捉泥鳅,我强忍住不肯抬脚,然后迅即弯下腰去,将手指并列插入脚底,将那条泥鳅捉起来。捉满一竹筒泥鳅,拎回家放水缸里用清水养起来。养泥鳅的专用水缸搁在天井边上,便于换水,也好观察。观察泥鳅是一种乐趣,在没有泥的水缸里,受到惊动的泥鳅从水底窜起,疾速游到水面,掉头甩尾,拍出一束水花直直地扎向缸底,浅金色或银白的腹侧在天光下一闪而过。泥鳅钻到其他泥鳅底下,被拱起的泥鳅就学它的样子又腾的一下窜起来……周而复始,一水缸的泥鳅沸腾了。不过,结果也就是翻缸倒水罢。经过一周时间,泥鳅腹内的东西都吐光了,此时可以捞出若干条泥鳅用井水冲洗一下,放进铁锅里干煸了。干煸泥鳅这种细致精密的工作,只有我奶奶做,我叔叔的耐心不够。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烹小鲜的耐烦与精细,设若粗放经营,小鲜便粉身碎骨了。干煸泥鳅,必须用茶油,我老家的方言称木子油。我老家江西遂川种有许多山茶科结茶子的油茶树,它头一年的秋季开花,开得漫山如白雪茫茫。茶花花瓣白,花蕊橙黄色,花香中略带一点蜜糖的甜味,绵延不绝的山群和峡谷,都浸在这样的芳甜之中,昆虫的嗡嘤声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我爱茶树开花的风景,它是我人生中最温馨的时间,假如再给我一次童年,让我选择成长的地方,我仍然要回到赣南去。茶油用传统的方法榨出来,先将茶籽烘干,用水碾碾碎,再搁到一个巨大的蒸笼里面蒸熟,然后摆一个锃亮的厚铁圈,放射状铺一层稻草秆,将粉碎蒸熟的茶籽填进去,再铺一层稻草秆,压上一个厚铁圈,这就成为一个饼状的东西,搁进油槽里面。如此这般搁入好多块,就在油槽的另一端插入许多硬质木头做的楔子,最后加一个主楔子,主楔子的外端,装一个钢帽,以供榨锤对其打击。榨锤是一根粗壮的长木,它的前端也装有钢帽,中间有一个铁环,拴一根粗绳悬在梁上,靠前端上方有一个手柄,掌锤人握住了对准主楔猛击,这样油槽里的楔子越挤越紧,将那茶籽压榨成坚硬的茶饼,乡间叫茶枯。它是上好的燃料,也可以用于肥田。茶油,在油槽下的泄油孔流成一条金亮的线,装进盛油桶里。干煸泥鳅,必须用这种茶油,其他油类,一律等而下之。我奶奶喜欢在上午干煸泥鳅,爱睡懒觉的我,总想看干煸泥鳅和听泥鳅的叫声,但多数时间都错过。不过,我奶奶做菜,永远都按我喜欢的味道做。我喜欢花椒油,奶奶干煸的泥鳅花椒油就放得多。另外还放薄荷叶,它清凉提味。我在赣南老家,一直吃这样的泥鳅。以后,走的地方多了,见到的泥鳅也多。在湖北的湖塘港田中,有一种黄泥鳅,它能长到20厘米长,亦壮硕,我钓鱼时,经常钓到这种泥鳅。除了钓泥鳅,我还去叉泥鳅。早先我做过泥鳅叉子,将一根直径6毫米的钢筋中间锯一道口子,把自行车的钢丝排列在里面,用焊锡焊上,再将钢筋插入一根竹竿绑紧,这就是叉子。叉泥鳅在晚上进行,用手电筒照明,有时也用电石灯,电石灯照明强度大,一般在电石灯上安上汽车灯的灯碗。我在地质队的时候,到大广山去叉泥鳅,发现一种好玩的叉子,将一根竹筷子劈开,夹上一号缝衣针,用小铜丝梆紧,筷子后面梆一根小竹竿,钢针锋利无比,小竹竿颇有弹性,可以叉住很大的鳝鱼。这时候,我已经学会做黄焖泥鳅。黄焖泥鳅的做法比较简单,主要对付肥大的泥鳅,将泥鳅两面都煎黄,文火细煎。煎好后,搁入豆瓣酱焖,再搁一些干红辣椒和花椒。焖得泥鳅的肉极融,却没有化,看上去胖乎乎的,筷子夹起来一吸,泥鳅的肉就脱刺而落,剩下一个头和一根长刺。这种做法从湖南人那里学来,我离开江西到湖北以后,就吃不到老家那种味道的泥鳅了。但是,我很佩服湖南人做泥鳅,有若神工。我也做过将泥鳅切成小段的黄焖泥鳅,那一年去铜绿山矿探矿,我们买不到好吃的,见到一斤泥鳅买了来,因人多,切段黄焖。在地质队,凡遇人多时,我们一般都会将肉类切得极细,以便大多数人都吃得到。将泥鳅切小段,放入二两干红辣椒,再放豆瓣酱黄焖,又辣又香。这种方法后来也常做,原因是来不及将泥鳅用清水养。我记得在铜山口探矿的时候,曾经去挖过泥鳅。冬天,水田都干了,每天早晨都能见到禾桩上凝霜,这样的日子即使在有水的田里也叉不到泥鳅,于是我想出一个办法,拿锄头去田里挖。一般而言,每一块田都有一个低洼区,低洼区的水最后干,泥鳅往往汇集到那里,干的田泥上,还能看到一些泥鳅呼吸的小孔。用锄头挖开田泥,就可以找到泥鳅,泥鳅在干泥里面也能够成活,真是神奇。挖的泥鳅背黑,腹侧白亮,挖出来它也不怎么动,直到用手去触摸它时,它才激烈地弹跳起来。关于泥鳅,流传最广泛的是那个泥鳅钻豆腐的故事,其实泥鳅很难钻豆腐,我开始做这道菜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泥鳅还没有钻豆腐,就被煮死了。只有用很小的火,把水极慢地烧热,待泥鳅热得难耐之际,将豆腐放入锅里,泥鳅遇凉,才去钻豆腐。不过,泥鳅煮豆腐的味道亦好,汤很鲜美,值得一试。哦,我记得还用刀鳅煮过汤,我不知刀鳅算不算泥鳅。刀鳅嘴尖,背部有刺,故也称刺鳅。有一段时间,我在铜山口李家湾的鱼塘里钓鱼,躲在一条沟边钓,总是钓上来一些刀鳅,多数时间都扔了,因为它肉少,也没有好的烹饪方法。有一天,我发现同事小杜居然用它煮汤,因此也回去煮刀鳅汤,那汤真是奇鲜。我在长沙的火宫殿吃过一次炸泥鳅,因为是店家做的,我只讲吃法。那次去得匆忙,从衡阳到长沙,转过岳麓书院,再逛爱晚亭,然后才去的火宫殿。这一路游玩,由长沙文友方八另先生陪同,所以去火宫殿,也是他领着去的。其他小吃省略,吃到一道炸泥鳅,方八另特别交待,这小泥鳅不能囫囵吃了,要含在口里抿唇数分钟,让泥鳅的香味释出,再细嚼慢品。那泥鳅只有两厘米长,跟火柴棍差不多粗细,黑黑的,微弯,粗嚼果然可惜。我按照方八另的提示,含在口里抿唇,再细嚼,此泥鳅从干的烈香至软化后的柔香,皆回荡于口,吃罢这道泥鳅,当不枉去过一趟火宫殿。今年来神农架,我坐火车到宜昌,见到朋友徐滟,她请我到大卫咖啡馆吃午饭。徐滟在加拿大待了很多年,又到美国,再回中国,西洋的生活方式似乎不易改了。我看菜单上有火锅泥鳅,点了一个,我想看看宜昌人如何做泥鳅。小火锅,一支蜡烛燃着,揭盖一看,嚯,仍是黄焖泥鳅的样子。可是,它是用腊肉合焖的,腊肉焖泥鳅,做成小火锅,这份精制的样式,极其诱人。泥鳅呢,便也有了一种腊味的醇香,我以为这样是做成了一种复合味道的上品泥鳅,与长沙火宫殿的炸小泥鳅可以一比。这火锅泥鳅,个头也不大,算少年泥鳅。依稀记得以前到宜昌坐在葛洲坝边上品江鲶,看夕霞,或在下涝溪吃洄鱼,这次吃罢匆匆去神农架木鱼镇,宜昌给了我泥鳅的记忆,我要带着它去螺圈套大峡谷,那个神秘的原始森林。……

内容概要

古清生,出生于湖北大冶,成长于江西遂川,做过地质队员,1994年北漂到北京卖文为生。2004年到神农架研究自然生态,种生态无公害茶,现为神农架林区古清生生态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著有《旅食天下》等20余种。

书籍目录

自序  爱江山,因为爱美食
第一部分  记忆的味道
河豚,像往昔一样遥远
泥鳅的记忆
花雕芙蓉蒸阿拉斯加帝王蟹
上汤螺蛳
鱼臭三家
在保康饮酒和品鱼
红蕃茄
糖醋之道
付洋黄鱼
第二部分 带着鱼去旅行
厦门的土笋冻
湘鱼
大连海蛎子
阳澄湖蟹
霞浦香鱼
肥西三鱼
酒三游
客家酒糟鱼
江蟹生
水光中的千岛湖
直钩之钓
长江之钓:西塞山下
带着鱼去旅行
清江鱼
第三部分 大快朵“鱼”
鲶鱼两吃
酸麻辣之江鲶
糍粑鱼
小煎翘嘴白
蒸鱼
呵,针鱼
红鲤鱼
年年有鱼
凶猛鲅鱼
飞翔的鳝鱼
品饮阿勒锦
愣子鱼
会唱歌的黄咕丁
蝤蠓
食鱼二题
第四部分 鱼头滋味
鱼头
岩板头
哈什蟆从头开始
漆油烤鱼
洋鱼条子
澧水鳜鱼
雨湖

编辑推荐

1. 不引经据典,不人云亦云,我行我素,我吃故我在。美食作家古清生为寻美食不辞辛苦,行走在路上,只为一日三餐。2. 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有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带着问题、带着困惑,古清生走访南北,深入市井,记录人间美味只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3.行走,可以为了梦想,可以为了心灵,可以为了休憩,也可以为了——乡土美食!

作者简介

《食有鱼》是一本“在路上”的文化美食随笔。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乡土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间,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态。就拿鱼来讲,河鱼、江鱼、海鱼,吃法上各有讲究,要吃到最地道的民间美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深入民间、走遍基层,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结构,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与人文,相信古清生这趟和“吃鱼”有关的旅行,不仅能让你增长见识,还能吃到最不一样的异乡味道。

图书封面


 食有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本人是在图书馆借别的书籍未得偶然看到这本书,故没有太多心理预设,也不存在经济上的考量,这本书值得一看!当然这和本人的读书观也不无关系,书是用来读的,藏次之,对于游记百科之类,最妙是读来经历能够契合或者值得去体验。对于一个爱鱼之人,对于知识经历需要补充的一部分,就能自然的生出精神的探究和味蕾的亲历。故不需要介意所谓的名店大厨,真正懂的生活的人自然可以用心做得一盘一碗好鱼,自然不会拘于作者的”某楼“”某店“,机械的视这本书为广告。此书引发的是探究,正如作者曾经的专业所致,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把大部分鱼的门纲目列出来一样……;同时作者目前的身份所致,也没必要硬要他变成一个与关系和名店不挂钩的普通文人,有部分经历,即使不那么纯粹,也不必要因此否定其它的篇幅带来金钱之外的简单的感动。江鲜写到作者这个程度,其实已经足够,有些有亲历感,数篇有人文关怀,也有亲人朋友情感。配图简单,但不是瞎凑;和照片不同的是,不是简单可视化的感官刺激,可以怀想。若要计较字数,建议都读图书馆的藏书,不会肉痛;只不过要平静的怀想和畅想大江大河,田间溪畔的鲜味罢了!
  •     本来买了本烂书无所谓,下次不买这位作者的书就是了,没这么多时间跟他理论。不过看到作者古清生在微博上号召他的亲友给在各大网站上刷分,把所有差评“盖”过去,这时我觉得必须要站出来说话了。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散文集,而是软文集---作者利用他的影响力给各大餐馆作广告的。大概有一半文字是介绍某餐馆的地点、位置、装潢、服务,还有特色菜的。估计作者出书前,广告费就已经收回成本了吧。其次这本书,看起来很厚,其实有四分之一是无聊庸俗的图画,凑字数也没见过这么无耻的。确实像另一位网友说的,这书油墨质量不好,有股恶臭,沾上水,字就都掉了。光顾着给餐馆做人情广告,印刷什么的就不在意了是吧?没买的别被作者亲朋好友打的高分骗了,这就是一本烂书。
  •     吃鱼,这可是个技术活,那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鱼刺容不得忽视,另外它还是个艺术活,用俗语说就是得“吃出花来”才好。“人生之乐,必有美食。何为至味?食有鱼也。”古清生在他的《食有鱼》中娓娓道来一次次吃鱼体验,作为著名美食家,他可不是单纯的“吃鱼”,他还吃出了秀丽风光,吃出了渊博知识,吃出了人生哲悟,当真是吃鱼吃出了“花”。    糖醋愣子鱼、客家酒糟鱼、小煎翘嘴白、酸麻辣江鲶……一道道邂逅的民间美食,在书中色香味具全,看似信手拈来轻描淡写,却随时能调动读者的感官,令人齿颊生津,如临盛宴。他在保康吃炸小白鱼“白细的嫩肉,表皮略有咸盐的味道,轻轻咬开来,鱼肉鲜甜,如潺潺溪水,那山水间的时光,松竹拂摇的阳光与晓月,都在品鱼中感受到了”;在扬州吃河豚“折叠起来的河豚鱼皮整体吞咽,它仿佛起到了一个开河清道的作用,感觉咽喉也被它打开,就是那‘刷’的一个柔滑下咽的过程,其间还略有外皮小小露出部分的糙皮擦刮,尔后复细品河豚的鲜肉”;在长沙吃炸泥鳅“含在口里抿唇数分钟,让泥鳅的香味释出,再细嚼慢品,此泥鳅从干的烈香至软化后的柔香,皆回荡于口。”    古清生曾说:“清炒是一盘诗,红烧是一碗杂文,涮火锅恰如写随笔,烂炖的大锅中当然是一部长篇小说。”如此而论,那《食有鱼》中游动着的便是一条条弥漫着散文滋味的鱼,从可遇不可求的湘味回渡鱼到草根代表黄焖香辣泥鳅,无论高低贵贱,经过油盐酱醋的精心烹饪,诱人的香味便弥漫在字里行间。纯粹的醋或盐,如同苦口良药或逆耳忠言,含之难以下咽,倘若调味在菜肴中,品之则格外鲜美。    除了食鱼,书中还谈到了观鱼捕鱼,并赋予各色鱼等特殊的符号,比如鲅鱼的“凶猛”,头尖牙利,闪着深蓝色的冷光;鳝鱼的“飞翔”,它慢慢探出洞来,哗地被提出水面,巨大的弹力甩的它在空中乱舞;黄咕丁鱼的“会唱歌”,它们用歌声来表达爱情,从求爱到产卵,它们不停地“咕咕咕”唱歌,唱的水里盛满了歌声。另外,作者不仅体验过“直钩钓鱼”的收获乐趣,还别有意味地分析说:“直钩是借助鱼的力卡住鱼,弯钩需要钓者提钩钩鱼,前者是自动化,后者是人工化。”并以此而推,“姜太公无疑是个垂钓高手,肯定餐餐有鱼吃。”    除却奇妙的饮食之道,古清生在书中,更多的则是对各地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受与解读。《食有鱼》一书,是他走遍大江南北采集各种食材,悉心烹饪了一道美食大餐,也是一道人文大餐,它能给我们舌头的每一个味蕾,给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以自由愉悦和真实充盈。——《文汇读书周报》http://whdszb.news365.com.cn/whdszb/html/2012-11/23/content_147481.htm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国内的当代食家总喜欢谈食之余画蛇添足乱抒情。
  •     实话实说,只有第一篇好,当作者说跟某某局长,某某浙商一起吃了道什么菜时,书可以放下了
  •     从报纸上看到的于是买了,还没有读完
  •     烂书一本 千万别买 想看画还不如看金瓶梅呢
  •     喜欢这类饮食文化类的文字
  •     还算不错。是当代美食文化中写得较好的
  •     这是一本“在路上”的文化美食随笔。
      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乡土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间,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态。
      就拿鱼来讲,河鱼、江鱼、海鱼,吃法上各有讲究,要吃到最地道的民间美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深入民间、走遍基层,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结构,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与人文,相信古清生这趟和“吃鱼”有关的旅行,不仅能让你增长见识,还能吃到最不一样的异乡味道。
  •     书中写:李英强与他的新婚妻子新月,去李的老家创办传知行乡村图书馆;印象深刻.
  •     不错,还会收他的其他书!
  •     还没看,不知道怎么样子。不过包装很好
  •     非常喜欢关于美食的书籍
  •     看到后半本,饥肠辘辘,忍不住想起冰箱里还有尾红鲳鱼,鲜甜的鱼汤,嗷……
  •     是我看过的数十本写食书中很不错的一本。美食平常而有味道,情景日常又感觉盎然,还有有趣的漫画穿插点题~ 本来没有看过古清生的书,因为这一本,又买了好几本...
  •     你这么喜欢简笔画你家里人知道吗
  •     无趣。插图烂。
  •     依旧是很有文化的文字,吃在他的笔下,吃的不是鱼,而是文化,慕名而买的书,没有失望。文
  •     现实看到微博,再看这本书的,其实还是比较喜欢作者对如何做鱼的描写,不喜欢打着美食旗号,写心情的书,至少这个本还是忠于食这个字
  •     看了人家的介绍,这本书应该好看的
  •     书不错,最喜欢这种讲关于各种吃的书,本人太好吃啦,哈哈
  •     小品小文还好吧,不是菜谱。
  •     古清生是一个朋友转发微博知道的,后来看到他的微博很是惬意,然后看到他写的书在当当有售,买了两本看看,这本书写的很有趣,值得一看
  •     烂书,软广
  •     但是我很爱这本书
  •     好东西值得购买 再来再来再来买吧哈哈
  •     从人文地理,到民间风俗,再到乡土美食。古清生带你用味蕾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一起吃遍大江南北 吃掉一个时代哈哈
  •     作者字里行间真做作,刻意半文不白,且不说见地如何,在文字上的天赋实在平庸。跟汪曾祺先生比,真不待见这样的。
  •     美食的书我收了很多,交替着看,很过瘾
  •     作者的生活代表大部分人想去努力追求却不能获得的生活,主要内容是作者的一些随笔感悟,没事可以看看。
  •     和作者以前的作品比,有些逊色。
  •     还可以了
  •     有的地方文字挺美的
  •     6.20-10.16 真是读了蛮久啊~
  •     好下饭的书,美食、美文、美的享受。。。
  •     第14页,白令海域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从北冰洋穿越到南美洲,我倒!
  •     爱吃鱼的人不可不看好好好好好
  •     起初,被作者的文笔一惊,觉着好久没看到这样悠扬闲散的文字了。可惜,作者虽担着神农架农民的担子,却还是官场人士的衣着。所以写着写着就成了一幅幅酒肉席间,公款吃喝的涂鸦。最后一篇散文,还成。吃鱼是好,也有讲究,但还不够深。还要怎么深呢?毕竟盘子里的鱼,箸一插也就穿了。
  •     全篇都是鱼 很多鱼都不识 文章不是很好懂 有些是跳着看的
  •     还行吧,主要是自己喜欢吃鱼,看名字就买了
  •     作者思维太跳跃,写个土笋冻能跳到大炮,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写法我实在吃不消
  •     各种鱼。。。。。。读了很有食欲,吃货的选择
  •     有味道的一本书!
  •     很喜欢这部书,很喜欢这个作者,古清生,我地质队员的前辈,我写美食的前辈。
  •     可惜字体太小,很费眼睛,又夹杂了过多的漫画,感觉像注水肉!
  •     不如他微博寥寥数語的神农架种茶与自然的文字。
  •     看简介非常有趣,看内容非常一般。我对好的食物书评价标准只有一个:看了会饿。然而这本书让人看了完全不饿,拜托读者要看你怎么做鱼鱼多好吃,谁关心你又跟哪个大佬吃了鱼。一股知识分子的酸气和南方人莫名的优越感,谁说北方人不会做鱼?然则插画非常棒,倒是埋没了。
  •     烹鱼见其性情,对华东各水域地理、民俗背景稍作了解,值得一读
  •     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本书有些枯燥了,有点失望
  •     爱吃鱼的读者有福了!
  •     文章有点追求花哨,不如以前的《美食最乡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