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经典作品》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席慕蓉经典作品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9-1
ISBN:9787801157195
作者:席慕蓉
页数:301页

岁月忽已晚

席慕容65岁时出诗集接受访问,她说,“十年前我觉得我写的都是“思君令人老”,后来发现都在“岁月忽已晚。”从《七里香》到《以诗之名》,7本诗集横跨30年,是她的成长,也是许多人的回忆。 我早就过了喜欢她的时候,可是见到《南都人物周刊》的采访依然觉得亲切。应该是初二,住在大爷家,在二姐的房间里发现了席慕容的散文集,偷出来看。 是冬日的中午,放学后踩20分钟自行车到家,蹬蹬蹬,吃饭,洗衣服。然后十分满意地搬个凳子坐在老屋屋檐下,取那冬日里的阳光来读席慕容。那种阳光并不是想象中的和煦的,而是突兀的,在穆冬中显得不和谐的,源源不断照下来。 粤北的冬天有一股燥冷,早晨是彻底的阴沉,上学踩着一层白皑皑的薄霜,手藏在衣服里面也还是刺刺的尖锐的冷。中午就是那样毫无遮掩的太阳,就像盛夏与严冬的冲击。 捧着席慕容文集就在这样令人不安又依赖的阳光下读的。缠绵悱恻的文字,细腻的情感,说不出来,只觉得与当时读的金庸啊琼瑶啊都不同,有本心,文字的美。她画画,写诗,写黄昏的惆怅和莫名的眼泪。其中那首经典被人一再吟诵,《一棵开花的树》,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还有《青春》,说“我读了又读,不得不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那时候她那么年轻,就已经在感叹时光了,感叹不容退缩的尘情了。 就这样,屋檐太阳投下的光圈不断地往后移,然后云姐来叫我去上学了。照镜子,脸一阵高原红,太阳能的热,一阵眩晕,一阵麻痹,过于沉浸书中,有种恍然。 那时还有个周涛,也是从二姐房间偷出来看到的。周涛是新疆的一个老诗人,不太有人知道,他写喝酒,吃肉,写策马过草原,十分开阔,心中有个李太白,还怀了曹操,星汉灿烂,忧思难忘。 后来才知道,席慕容也是草原的女儿。她的外婆是蒙古一个贵族遗老,乱世中带了她父母逃离,到中原,到香港,最终落到台湾。关于故乡的草原与河流,她从小就听祖母和父亲一再提起,那些诗冥冥中也是一种乡愿吧。 大学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看到席慕容看到周涛都是眼光在上面停一下就绕过去了,觉得那些只是词语的盛宴,感情泛滥,一点不酷不干货。那种心情,就像我高中时热烈地读三毛,郭敬明,后来又一一加以否定一样。 对自己太苛刻了。 后来反省:为什么要否定过去?那是你的心路历程。 席慕容不管不顾地走了这么多年,她说人生一直在错过,只有诗歌能够安慰那些逝去的时光。二十年前,她找到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从台湾辗转北京直奔蒙古。 每个人的血液基因都在故乡。

文字里的青春

细腻的文字,晚上只是开着一盏昏黄的小台灯,一页一页的翻看,那些字句就这样伴着我进入梦乡。花事未了,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开满了白色的小野菊花,星星点点,描绘我们青春的颜色,在她的画布上,她细细的给我们描绘着。她告诉我们,青春要做到无悔,记忆是永远不落败的蔷薇.....

许多许多的瞬间

我觉得这个女子所走过的日子都是由许多许多个一瞬间组成的。她喜欢回头看从前。站在温暖的阳光下,轻轻回眸,去解读一段一段的旧时光。在诗人眼中,每一朵花都有值得感动的形态,每一滴水都有可爱的念想,每一个生命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大的惊奇。席慕容是带着充盈的爱去审视这个世界的。当下的人们太匆忙,生活太粗糙,生生错过了造物主打造的精美绝伦的美。于是,在诗人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万物的悲戚,看到了一个热心于生活、热爱生命的女子执笔细描,创造出一张一张的油画。每当读到诗人与自然的对话,读到她说无法从容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读到窗外那啾啾鸣叫的鸟儿,我都无比地欣喜,不能不敬仰和钦佩。要看到平凡景色中的美,是需要多么锐利多么虔诚的一双眼睛!席慕容的作品总是轻易让人安静下来,你会愿意聆听虫儿的低鸣,愿意盯着叮咚的流水度过一个长长的下午,愿意面对一个苍凉的渡头怀想过去。煮一杯咖啡,泡一壶清茶,或者只是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翻开这本书,你阅读这个人,你融进你真实的人生。这许多许多个瞬间,或许你没有,请你慢慢地执着地创造;或许你有,那么,请感激,请珍惜。

喜欢席慕蓉

小时候喜欢读席慕蓉,总惊诧于文字的精美。在一本《寂静的角落》中一篇叫《喜欢》的文字深深地在我心中留下烙印,虽然当时体会不深刻,但是就是由衷地喜欢。翻开席慕蓉的散文,总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感动。让你在顷刻间泪若悬河。那种发自内心的共鸣总会紧紧地牵制着你的感情。她说她喜欢红砖道,喜欢走在红砖道上的感觉;喜欢有花草树木的春和日丽;喜欢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总觉得对她来说,生命里每一种安排都好像有道理。她对看到的每一朵云都会发出由衷的喜欢和赞叹。所以她把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叫“喜欢”。相信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欢喜。在极其简朴的文字里,让每个人都分享了人世间最奢华的东西——快乐。喜欢席慕蓉,就是因为喜欢她面对世界的态度:不畏惧、不逃避、不妥协。而她所有看似安静缓慢的努力里,充满着一段极为深厚的爱意。我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有她的文字相伴,喜欢带着她的文字一直走下去。。。。。。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读席慕容的诗和散文,是不需细品的。你只需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无太多琐事,无太多悲辛,无太多欢喜,释怀的平静中回味那一份悠长又带点哀伤的意境。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她在那一抹平和里叙述的,只是她自己对于青春,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思考。曾经看过一篇对比三毛和席慕容的文章,相比而言,席显然是幸运的。这样的一份幸运,造就了温和亲切的她,她从不会犀利的指责和批判,她怀着善意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一条开花的山路,一轮圆月,还有一份真情。读完,却是温暖人心。我相信她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女子,因为一个心怀善意的灵魂必然值得尊重。我们爱她的文字,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生活本身。

如果在雨中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 喜欢上了席慕蓉 喜欢上了那种极其细腻 并富有着天真的 女性文字是幸福 是理想 是再会 还是时光喜欢那种简简单单的文字 不需要太多的遣词用一颗富饶的心 去抒写 就够了最最最喜欢的是一首很简单的诗/雨中的了悟如果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似乎诗是离不开 想象跟暗喻的 的确如何用一首诗 分段我的乡愁如何用一幅画 渲染我的别离看了这本书 你会懂

“爱必得忧伤”

实在是喜欢,爱不释手。       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点着微微泛黄的小灯,随性顺手翻开一页便顺着读下去,直到断电时灯光突然熄灭,才恋恋不舍的轻轻将她合上,放在枕边伴我入眠。       特别喜欢她的诗。那其中挥之不去的哀伤,对如水的青春,对年轻的恋人,对逝去的不曾拥有的恋情,像根柔软的刺,缓缓地刺入我的心,当她终于刺破我同样以柔软铸就的心的防线时,我感到的是锥心的痛。曾经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新鲜的仿佛昨日才发生,却又无法触及。那种无法言说的伤,久久挥之不去。“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至于她的散文,似乎少了许多伤感,多了许多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记忆中的情和景,从她细腻的笔触下缓缓流出,让人感到安宁和温暖。

一棵开花的树

这是一首描写少女情怀的诗,很唯美,也很真实,真实的像在写我们自己。初遇时的憧憬和期盼,亲慕时无计后果的付出,还有幻灭后那坠落一地的芳心。像小美人鱼的故事,美的让人心痛,但心痛过后是刻骨铭心。

真实的文字

席慕容,兼具作家和画家的气质。倾吐最真实的生活感触。她是个真实的作家,帮着我,写我的心。用浪漫画现实。人性的画像,人性的注解。读一部作品,思一段人生。

淡淡的却难忘

读席慕容的作品,感觉如同一泓清泉从脚背咕咕流过,又如喝一口红酒来不及抱怨微苦的口感便被拥入舞池,轻盈欢快的舞曲过后便当真相信红酒就是美味的。

席慕蓉诗《疑问》之解读

我用一生来思索一个问题年轻时 如羞涩的蓓蕾无法启口等花满枝桠却又别离而今夜相见却又碍着你我的白发可笑啊 不幸的我终于要用一生来思索一个问题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由五节组成。首节“我用一生/来思索一个问题”,非常简洁,非常直接,但是意味深远,“一生”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想见,这必定是一个令作者非常困惑,并且对作者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这首诗里却始终没有明示,给了读者一个非常宽广的想象空间。诗的中间三节分别代表的是少年,中年,老年的时段,末节回应首节,因此这首诗的结构非常鲜明。诗里出现的意象有“花”和“白发”,这两者都是席慕蓉诗中惯常出现的意象,“花”在席诗中是一种很虚无的意象,常常是跟作者在诗中反映的情绪相关,因此“花”可以变化为不同的意境。在这首诗里,除去喻指人生不同阶段的作用,“花”更起到一种平衡诗的“哲学意味”与“世俗意味”的作用,这首诗的主题有着丰富的哲学意味,但作者作为女性,给了“花”一种性别化,人格化的意味,给诗添加了暖色调,充实了诗的表情达意的功用,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平衡,是席慕蓉诗的一大特色。具体到这首诗而言,“花”是作者的自我怜惜,是诗的忧愁感的表征。当然,要理解到这一层次,尚须对诗的主旨进行解读。“白发”这一意象也是作者常用的,有回首过往时体味到的“时间流逝”之感,同样有自我怜惜,有忧愁的意味。现在来对诗的主旨进行解读,这里我提供两种不同的解读:1、 作者与某个具体的人的对话这种解读可能会比较肤浅,但我还是愿意一试。我初读这首诗时,感觉这是一首情诗。作者的问题指向一个潜藏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作者曾经的情人,或者是明恋的对象,又或者是暗恋的对象。我一生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爱过我?年轻的时候,我多么害羞,常常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去。我多么喜欢你,我多想知道,你到底喜不喜欢我,爱不爱我,你是否知道,我对你的感情。终于,我们不得不分开,这个时候,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到了如花绽放的年龄,我们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为自己的事业闯荡。我还会时不时地想起你,想起我们曾经的相知,想起那段苦涩又甜蜜的年华,每每都想把那句始终不曾问出口的话说给你,我还是那么困惑,还是那么渴望你能告诉我答案。我们渐渐老去,我们已至暮年,我们已头发花白,而有一天,我们居然再次重逢,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那几十年的沧海桑田,全都写在我们的白发,写在我们的皱纹上,我深情凝望你的脸,我动动嘴角,却发现,那个问题已注定要驻留心底一辈子。2、 作者与时间的对话我读这首诗的时候,联想起与佛教有关的一句谒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代表了人生的三个境界,也可以理解为通常意义上人生的三个阶段。席慕蓉的这首《疑问》从某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生思考。年少的时候,我曾想过关于“生命”的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太严肃,太宏大,我觉得一个小孩子不应该想得过多,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于是我没有启齿;中年的时候,经历渐多,我活得很累,我开始在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又开始想起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可是我太忙了,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搁一搁,所以我再一次错过了跟时间交流的机会;直到我年老,我终于可以好好地想这个问题了,我找到了时间,可是,他和我一样白发苍苍,他和我一样时日无多,我觉得我的生命错过了太多,我不好意思问他这个早该问出口的问题,又或许觉得既然我们都已苍老,没必要再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又也许,我一生的经历就是这个问题的最好注脚,也许我已经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但是,但是,究我一生,我始终没能摆脱这个问题的困扰。我觉得这两种解读都说得过去,当然第一种解读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也更像一首情诗。但是并不意味着第一首诗就没有深度,席慕蓉说自己写诗是“一天劳累后的休息”,她不会在诗里举起一面很拔高的主义的旗帜,她只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所以我们发现席诗的“个人色彩”很浓厚,换句话说,她的诗中主角通常都是自已,通过席慕蓉的诗,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充满着自觉意识的女性形象,她总是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来写诗,柔情似水,却又充满着理性的光辉。第二种解读,把这首《疑问》解释为诗人与时间的对话,这样子比较抽象,却也合情合理,诗人的时间意识,生命意识是很强的,这在席的很多诗里都可以看出来,席慕蓉的这首诗以《疑问》为题,其实是在反思现代人的生活。诗人揭示现代人一生忙碌到老,却连人生的最本质问题都没能想明白,在诗人看来,这是很可悲的,所以她最后用了自嘲式的语句,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忧愁,表达了生命庸碌的悔恨。

“爱必得忧伤”

实在是喜欢,爱不释手。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点着微微泛黄的小灯,随性顺手翻开一页便顺着读下去,直到断电时灯光突然熄灭,才恋恋不舍的轻轻将她合上,放在枕边伴我入眠。特别喜欢她的诗。那其中挥之不去的哀伤,对如水的青春,对年轻的恋人,对逝去的不曾拥有的恋情,像根柔软的刺,缓缓地刺入我的心,当她终于刺破我同样以柔软铸就的心的防线时,我感到的是锥心的痛。曾经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新鲜的仿佛昨日才发生,却又无法触及。那种无法言说的伤,久久挥之不去。“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至于她的散文,似乎少了许多伤感,多了许多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记忆中的情和景,从她细腻的笔触下缓缓流出,让人感到安宁和温暖。


 席慕蓉经典作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