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注》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唐诗选注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020064489
作者:葛兆光
页数:289页页

《唐诗选注》的笔记-文史知识 - 文史知识

——————典故
1. 《汉书•李广利传》及《史记•大宛传》都记载汉武帝时,曾派使关闭玉门关,以断绝出关打仗的汉军的退路,并命令“军有敢入,斩之”。
2. 扬雄《蜀王本纪》、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都记载了一个传说:秦惠王许嫁五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去迎接,行至梓潼,有一大蛇钻入山穴,五力士共掣蛇尾,忽然山岭崩塌,壮士、美女、蛇都被压死,但山也因此分成五岭,从此终于开通了秦蜀之间的道路。
3. 《庄子》杂篇《寓言》记载杨朱去见老子之前,倔傲骄矜,人们都得给他让出坐席;见老子之后,学到了隐晦谦和,人们不再把他当特殊人物,敢于和他争坐席了,于是他便成了一个淳厚而平凡的人了。
4. 《列子•黄帝》中说有人在海边,常与海鸥相亲,海鸥都不怕他,但他父亲却要他捉海鸥来玩,第二天他去海上,海鸥都不下来与他亲近了。
5. 《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6. 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云梦台望高唐观时曾问宋玉观上的云气是什么,宋玉说是“朝云”,并告诉楚襄王,当年楚怀王曾游商唐,与巫山之女交欢,临分手时巫山之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但后来引用这个典故的时候都把楚怀王当成了楚襄王。
7. 据《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哭泣时流泪成珠。
8.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见汉武帝,青鸟先至殿前,所以后人常以“青鸟”为信使。
9. 《庄子•秋水》中说庄子去见惠施,惠施怕他来夺自己的位置,派人搜寻庄子三天三夜。庄予觉得可笑,就讲了个故事讽刺他说,南方有鸟叫鹓雏,是凤凰一类,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而一个鸱鸟即鹞鹰以为它要抢吃自己的腐烂鼠尸,就大叫大喊地威胁它。后来人就常用这个寓言作典故讽刺那些猜忌的小心眼。
10. 阮籍《奏记诣蒋公》“方得耕于东皋之阳”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都以东皋当躬耕隐居之地的象征。
11. 《论语•子微》记子路遇荷篠丈人,荷篠丈人曾“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鸡黍成了乡村待客饭菜的代称。
——————地理
12. 龙庭指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的地方,班固《封燕然山铭》“焚老上(单于)之龙庭”,后泛指边塞或敌方要地,亦称“龙城”。
13.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与玉门关同为出西北的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南,所以叫阳关。
14. 楼兰是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汉武帝时,楼兰与匈奴屡次勾通,阻杀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平乐监傅介子用计斩其国王而还。
15. 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因两河交叉环抱而得名,唐代为安西都护府治所。
16. 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到咸阳,因而以“丹凤”为城名。
17. 古有云、梦两大湖泊,后来大部分淤为陆地,便并称云梦泽,现在洞庭湖即云梦泽一部分。
18. 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所以叫三湘。
19.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之北,秦代称咸阳,汉代初期称新城,汉武帝时改称渭城。
20. 辋川在陕西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宋之问曾在此建有蓝田别墅,后归王维,王维曾长期居住在这里。
21. 蓝关又名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南。
22. 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县东,是产美酒的地方。
23.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剑山与小剑山夹峙一条险峻的小道,易守难攻,是川北门户,又称剑门关。
24. 榆关即山海关。
25. 梁园又名兔园、竹园。据《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记载,是西汉梁孝王所建的大型宫苑,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梁孝王招待文士豪杰的地方。
26. 渔阳郡是范阳节度使所辖八郡之一,在今河北商县、北京平谷一带。
27. 鸿都是洛阳北宫门的名称。
28.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是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筑塘蓄水而建成的人工湖。宋代讳“敬”字,改称“鉴湖”。
29. 若耶溪又名五云溪,在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是欧冶子铸剑和西施浣纱的地方,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游览地。
30. 长干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之南,其地为狭长的山岗,号长干里。
31. 长生殿据《唐会要》卷三十说是天宝元年所建的祀神殿,又叫集灵台。
32.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三引《艺苑雌黄》说,虾蟆陵原叫下马陵,在长安东南,本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地,门人到此地要下马致敬,所以叫下马陵。后来讹变成了虾蟆陵(又《唐国史补》卷下),在唐代是歌姬舞伎聚居之地。
33. 班捷好失宠后怕受到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就请求到长信富去侍奉太后,从此寂寞地度过一生。“长信怨”是以班捷好的悲惨一生为内容的乐歌,多用来暗指宫妃精神的痛苦与生活的夜寞。
34. 昭阳宫在长信宫东面,是赵飞燕妹妹赵合德的住地》据《汉书•外戚传》说,赵飞燕当皇后不久,汉成帝便不太宠爱她了,更喜欢她妹妹赵合德,于是常驻昭阳宫。
35. 景阳是指陈后主景阳宫,据《建康实录》卷二十记载,隋军攻克金陵,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孔贵妃三人躲人景阳殿的井中,被隋军俘虏。
——————人物
36. 据《后汉书•庞公传》说,东汉时襄阳人庞公曾携妻儿到鹿门山采药,再也没有返回城市,是著名的隐逸之人。
37. 山翁指西晋名士山简,据说他性好饮酒,在襄阳任征南将军时,常到习氏园林去,边游赏山水,边设宴饮酒,而且每次都大醉方休。
38. 《洞冥记》记载东方朔三岁时失踪,累月才归,后又离去,经年方归,他母亲问他到哪里去了,他说“儿至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仍过虞渊湔浣,朝发中返,何云经年?”
39. 传说伊尹受商王汤聘用前,曾梦乘船经过日月边。
40. 公孙述曾于西汉末年在蜀地称帝,左思《蜀都赋》说“公孙跃马而称帝”。
41. 黔娄是春秋时的贫士。
42. 望帝是古蜀国皇帝,《华阳国志》、《蜀王本纪》里记载他禅位退隐,死后化为杜鹊,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滴血,鸣叫声凄苦哀婉,好像哀怨春天逝去。
43. 尊绿华、杜兰香都是传说中的仙女。
44. 麻姑是传说中的女仙,《神仙传》卷七记载她与另一仙人王方平在东汉时曾降临蔡经家,“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传说她曾自言她三见沧海变为桑田。
45. 素女传说擅长音乐,能弹五十弦瑟。
46. 晋朝大将羊祜是蔡邕的外孙,曾在战争中立功,朝廷将封他爵位,他却要求将爵位赐给他的表兄弟蔡袭。
47. 张祜《孟才人叹》一诗小序记载:唐武宗临终前问宠姬孟才人今后有什么打算,孟才人指着笙囊说“请以此就缢”,并说:“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于是“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
——————物件
48. 古人测风向,用五两鸡毛扎在高竿或旗杆上看它飘动的方向,这种简易的测风器叫“五两”或“綄”,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一诗中也有“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
49. 《汉书•尹赏传》记载,长安少年侠客每次杀人复仇,都以赤、黑、自三色弹丸决定各人的行动,摸到赤丸者杀武宫,摸到黑色者杀文宫,摸到白丸者为不幸死于行动的同伴料理后事。
50. 牙璋是古代调兵的符信,用玉做成,分为两半,相合处凸凹相嵌,合则是,不合则非,像人的上下牙,所以叫牙璋。《周礼•典瑞》:“牙璋以起军旅”,郑注“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
51. 渔梁是一种以土石截水分流并以竹网拦水捕鱼的装置,因土石垒砌成一道梁而得名。
52. 《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曾为游山专门改造了一种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世称“谢公屐”。
53. 《南部新书》曾记载唐太宗破高昌后,从西域引进了马乳葡萄和造葡萄酒的方法,经过改进,“造酒绿色,长安始识其味”。
54. 竖箜篌有二十三根弦。
55. 白居易当杭州刺史时所筑的堤在钱唐门北石涵桥,早已荒废不存。
56. 据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所说,浔阳江木兰洲有木兰树,“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57. 两片瓦一俯一仰合扣称鸳鸯瓦。
——————文化
58. 拢、撚都是弹琵琶时左手的指法,拢是按弦向里推,撚是按弦左右揉。
59. 绿腰又名“六幺”、“录要”,是唐代流行的歌舞曲。
60. 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歌舞、杂技训练及演出的机构叫“教坊”,唐初即有内教坊,唐玄宗开元二年(714)以后,有教坊五处。内教坊在宫廷内,外教坊四处分别在长安、洛阳,参见唐崔令钦《教坊记》。
61. 古代风俗,婚后三天叫“过三朝”,新娘子要下厨做菜表示她的侍奉公婆责任。
62. “竹枝”是唐代南方流行的民歌,源出于巴渝,又名“巴渝辞”。
63. 唐代凡参加进士考试者大多要把自己的作品投献给朝中官员,希望获得赏识和揄扬,以增加中进士的机会,这叫“通榜”,朱庆馀这首诗就是这一类东西。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64. 汉代御史台多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
65. 隔座送钩是一种游戏,人分两队,一队藏一钩在手中,隔座传送,令另一队猜钩所在,猜中为胜,不中则罚,见《艺文类聚》卷七十四引《风土记》及庾阐《藏钩赋》。
66. 唐代乡间有十二天一次定期集市,以十二支计日中的亥日举行的称“亥市”。
67. 梵文Caturdesa 的本义是四方,招提僧坊即四方僧人的住所,北魏时修佛寺题名只用“招提”二字,后来就把佛寺也叫“招提”了。
68. 古人认为云从山石孔穴中生出,所以称石为“云根”。

《唐诗选注》的笔记-底页 - 底页

《唐诗选注》的笔记-賀知章 張若虛 張九齡 - 賀知章 張若虛 張九齡

老賀永遠都是那兩首,真穩定。人生第一本唐詩里的綠絲絛這篇,配的圖是柳樹下的仕女,當時覺得,這女人真醜,現在覺得,那幅畫兒真好看,可惜現在找不到了。
有的人,一首詩就夠了。匆匆忙忙地勉勉強強地平平白白地

《唐诗选注》的笔记-駱賓王 - 駱賓王

大體意思就是,詩是好的,人是糟的。亦糟糕的人可出好詩。

《唐诗选注》的笔记-刘希夷 沈佺期 宋之问 - 刘希夷 沈佺期 宋之问

第四次引红楼梦。作者写书的时候还年轻,痴迷石头也不稀奇。不过此处在说曹公抄袭。乱黑之中犹带粉,可见是甚心情。
清丽的人因柔弱而总归是要被黑的,而猥琐之人,但凡有气势,有充沛的情感和雄浑的意境,则一切都可以忽略。
对某人说,只听过躺尸剑法,没听过唐诗书法。
有些句子也挺诗词鉴赏的...

《唐诗选注》的笔记-王勃 - 王勃

这会子读这本书很像在全真教听课...
王勃的名字是多么威武霸气啊啊啊!
粉是水上,黑是水下,我们的作者正在游泳。

《唐诗选注》的笔记-崔顥 孟浩然 王維 - 崔顥 孟浩然 王維

第五次紅樓夢!!!
第六次……引香菱藕官斗草事。
此書若為全真教,苦水便是風清揚。
第七次紅樓夢……石頭都成詩話了……
第八次紅樓夢,遇到長河落日圓必定會引的。
摩詰的詩,色彩真好,濃淡乾濕遊刃有餘,大家手筆。以詩YY畫,可盡情想像的奇幻壯美帶來的愉悅是無限的。就如香香公主已經是金庸筆下最美的女人,但不能不自量力地給我看真人。

《唐诗选注》的笔记-第256页

陈陶的籍贯,“剑浦(今福建漳州)人”。恐有误。
1、陈陶的籍贯有三说,剑浦只是其一;2、剑浦是今天的福建南平,不是福建漳州。(这个资料来自百科,不能确定,请方家考证。)

《唐诗选注》的笔记-上官儀 - 上官儀

就像水陸交通的中繼站不一定都是重鎮大邑,可能是一個不起眼的水邊漁村,也可能是一個荒漠戈壁中的補給驛站。最愛看人黑了……

《唐诗选注》的笔记-盧照鄰 - 盧照鄰

摸到赤丸者殺武官,摸到黑色者殺文官,摸到白丸者為不幸死於行動的同伴料理後事……白丸好黑啊哈哈哈哈。
我靠第三次引紅樓夢了。赫然發現漸漸紅粉轉紅黑了……

《唐诗选注》的笔记-第10页 - 卢照邻 诗人小传

……因病住太白山中炼丹药,但服药中毒,以至于手足致残,便在具茨山下(今河南禹县北)买园闲居,武周垂拱年间,因绝望而投颖水自杀。
用自杀来表示绝望的诗人自古就有,但因残疾的痛苦而绝望自杀的诗人却不多见,这种把生存与健康看得那么重的原因在于卢照邻有他自己的人生观。他想建功立业,跃马边陲或断佞臣头(《结客少年场行》、《咏史四首》之四),又想遐举飞升或当个“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咏史四首》之三)的世外高人,但这场大病及服药后所得的更大的病,却使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于是他只好投颖水告别人生。自杀显示了他直面人生的懦弱也显示了他告别人生的勇气,他抗拒不了心理与生理的痛苦但敢于用结束生命来表现对于人的存在的怀疑和失望,主动结束生命。是对现世的否定,不认同。

《唐诗选注》的笔记-第56页 - 王湾《次北固山下》注5

《岘佣说诗》指出这是“残夜海日生,旧年江春入”的倒装,但没说清为什么要“倒装”,其实,这种词序的颠倒绝不仅仅是为了凑韵,而是这样一来,就使得“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四个词语不再有主宾轻重的差别而成了四个并列的意象,当读者读到四个并列凸现的意象时,海上旭日、残夜黑幕、江上春色、旧年残冬就同时呈现在视界中,让你在刹那间体验出时序交替的情景,而不像正常语序有主谓宾定状之分,使读者只注意到它提示的“意思”而忽略了它呈现的“意象”;点明语句上的特色给联想造成的作用。剖明了直觉感受的来源。

《唐诗选注》的笔记-第8页 -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注3 上一句暗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意境,但曹操诗是写午夜月亮明亮,使乌鹊以为天亮而飞,大体上和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的意思相仿,而上官仪这句却是写凌晨将曙未曙的情景。下一句是化用了南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的诗意,张诗云:“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上官仪把这些意思压缩在五个字里,表现了六朝以来诗歌语言技巧的凝练化趋向。后来张说《和尹懋秋夜游嚛灉湖》又借用了上官仪的这两句诗意:“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几乎全盘挪用,所以《唐音癸鉴》卷五说这两句“音响清越,韵度飘扬,齐梁诸子咸当敛衽矣。”看到杜审言的诗注里提“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借用的前人词语。想到之前看的这条注释,拿出来打一遍吧。真的需要积累呀,新诗也如是吧。需要前驱创作,后来者自由大成者集而成。

《唐诗选注》的笔记-诗人与诗歌 - 诗人与诗歌

葛兆光. 唐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虞世南《蝉》
•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曾拿它和骆宾王、李商隐的两首咏蝉诗比较,说它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王绩• 王绩的诗虽然不大有六朝繁缛密丽的风气,但有的是魏晋人尤其是阮籍、嵇康特别是陶渊明的影响,还不能算是诗史意义上的“唐诗”——尽管他人与诗在时间上都已入了唐朝。
• 王绩越过六朝去学习魏晋人的诗,使他的诗歌语言比较朴素质直,诗歌意境比较自然恬淡,所以在读惯了六朝以来秀辞丽句之后,人们突然读到这样的诗,惊喜之余要格外赞叹。
《野望》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维《归嵩山作》“落日满秋山”似乎把这两句并成了一句,而储光羲《田家杂兴》之三“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则仿佛把这两句又重新排列了一番变成了另外两句。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 鹊飞山月曙:暗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意境,但曹操诗是写午夜月亮明亮,使乌鹊以为天亮而飞,大体上和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的意思相仿。
• 蝉噪野风秋:化用了南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的诗意,张诗云“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上官仪把这些意思压缩在五个字里,表现了六朝以来诗歌语言技巧的凝练化趋向。
骆宾王• 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诗人,他在诗歌形式语言上起的变革作用似乎并不如后来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而在诗歌主题内涵上的变革意义则与卢照邻、杨炯、王勃一样重要。
《至分水戍》
•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这两句仿佛王维《过香积寺》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但不像王维诗那么疏旷从容,也没有王维诗那种声、色清幽冷寂的感觉,又仿佛窦庠《夜行古战场》的“泉冰声更咽,阴火焰偏青”,但不像窦庠诗那么阴森凄楚,也不是古战场那种杀气惨然的气氛。
卢照邻• 因病住太白山中炼丹药,但服药中毒,以至手足致残,便在具茨山下(今河南禹县北)买园闲居,武周垂拱年间,因绝望而投颍水自杀。用自杀来表示绝望的诗人自古就有,但因残疾的痛苦而绝望自杀的诗人却不多见,这种把生存与健康看得那么重的原因在于卢照邻有他自己的人生观。
杜审言• 杜审言及沈佺期、宋之问却可以说是沙龙里的诗人,他们的诗比“四杰”的诗显得整饬而且沉稳。
•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说“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
杨炯• 在“初唐四杰”中,他谈论文学的见解最高明,常被后人引述来证明初唐文学思潮的变革,但他的诗却写得最差,所存诗歌很少有精彩的作品,却残留了不少陈、隋诗人搬弄词藻典故的毛病。
王勃• 上元二年(675,二十五岁)到交趾探望父亲,次年落海淹死。
• 同代人更多地看到诗人的人品行为于是评价时不免以“人”论文,而后代人只能看到诗人的诗歌作品于是评价时又容易以“诗”取人。
• 在旧时代道德尺度比照下,四杰无疑都是有大缺陷的文人。首先他们都很自负而缺少谦谦君子的风度,彼此之间还为争名次先后而互相攻讦;其次是行为出乎常理不够本分,何况他们还时时有些人们看上去颇“恶”的举动,卢照邻的自沉、骆宾玉的造反违背了当时的道德规范,不免还属于扬才炫己、奔竞浮躁一流,而王勃藏了逃犯又杀了逃犯灭口,杨炯为官严酷滥杀下属,就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 但是缺陷使他们免于千人一面的平庸,浮躁使他们不甘于众口一词的无聊。尤其是他们都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极为倔强浓烈的个性和满肚皮的牢骚,恰恰是这种悲愤的情感使他们的诗涌动着一种其他人所没有的气势,恰恰是这种个性使他们的诗摆脱了初唐诗坛的无聊与平庸而有了“气骨”,恰恰是他们的坎坷经历拓宽了初唐诗的表现领域而使诗歌承担了更广阔的责任与义务。就是说,他们的个性、经历、气质使他们的诗歌主题、情感、内涵都与六朝初唐诗歌不太一样了,这正是王、杨、卢、骆在诗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之一。
《秋江送别》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叠用“早”、“江”二字,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也有一种节奏紧凑的效果,和下面两句一比,节奏的变化就显出来了,而节奏由紧张变为舒缓,又正与送别时的怆然与别离后的惆怅相吻合。
刘希夷• 那个广为流传的宋之问与他争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著作权的故事只是谣传(见《大唐新语》卷八、《刘宾客嘉话录》等)
宋之问• 唐睿宗即位后认为他“狯险盈恶”,所以再度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境内),唐玄宗先天年间勒令自杀。
贺知章《咏柳》
• 二月春风似剪刀:沈佺期《剪彩》就有“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出剪彩花应制》就有“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幽州台即蓟北楼,在今北京市内,陈子昂于万岁通天二年(697)随军北征契丹,在此登台远眺,便写下了这首诗。
张九龄• 张九龄与张说一样,是高级官员兼诗人,也是开元初“学士院”诗人的领袖。
王湾《次北固山下》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岘佣说诗》指出这是“残夜海日生,旧年江春入”倒装,但没说清为什么要“倒装”。其实,这种词序的颠倒绝不仅仅是为了凑韵,而是这样一来,就使得“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四个语词不再有主宾轻重的差别而成了四个并列的意象,当读者读到这四个并列凸现的意象时,海上旭日、残夜黑幕、江上春色、旧年残冬就同时呈现在视界中,让你在刹那间体验出时序交替的情景,而不像正常语序有主谓宾定状之分,使读者只注意到它提示的“意思”而忽略了它呈现的“意象”。
王之涣•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卷二曾记载了一个很有名的“旗亭赌唱”故事,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寒雪天在旗亭小饮,有梨园伶官十馀人也到此会饮唱曲,三人便暗中记下伶官演唱的自己的作品以赌赛自己的诗名高下,开头三首分别是王昌龄及高适的,王之涣不忿,便指最好的歌妓说,其他人唱的只是“巴人下俚之词”,等她唱时一定是“阳春白雪之曲”果然这个歌妓唱的是他的《凉州词》。
《凉州词》
• 长期以来它都被称为盛唐绝句的“压卷之作”(见明王世懋《艺圃撷馀》),因为它哀怨又不失豪爽,凄婉而不失宏放。
孟浩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一度入荆州大都督长史张九龄幕府为从事。三年后,王昌龄到襄阳时他正害毒疮,但一见之下,“浪情宴谑”,吃了不该吃的食物病发而死。
• 他也不曾真正坚定过隐遁的念头,虽然他一再地在诗里表示“予意在山水”(《听郑五愔弹琴》)、“归赏故园间”(《秋登张明府海亭》),但始终在孜孜以求做官。
• 关于“王孟”有两点应当注意。第一,孟浩然其实与王维一样,是学陶(渊明)也学谢(灵运、朓)的。第二,王、孟并称,固然有幸抬高了孟浩然的地位,但也不幸地使他总是在巨人面前矮了一头。孟不如王并不在俗不俗、善不善长篇,而在于孟浩然不如王维才气大视野宽诗思巧,下笔时肚里往往没有“材料”,构思时心中往往缺乏巧思,所以苏轼说他“韵高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后山诗话》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上截过壮,下截不称”,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五也指出它“尽力于前四句,后面趁不起,故一边轻耳”,批评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孟浩然不如王维才气胸襟之“厚”的一例。
《宿建德江》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源自谢灵运《初去郡》“野旷沙岸近,天高秋月明”,都是写自己视境中的感觉。但孟浩然这句更含蓄凝练细腻,“低”字既指自己感觉中树林的“低”,又指田野开阔天空压迫着树林的上端;“近”字既指感觉中月亮与人的距离,又指清清江水中月影与人的距离。孟浩然把动词放在天、树和月、人之间,比谢灵运把动词放在沙岸、秋月后面要巧妙得多,便意思多了一层转折,所以张谦直《絸斋诗谈》卷五说它是“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王维• 安史之乱时,他沦陷在长安,照规矩,凡是乱中接受了伪职的人都要受严惩,但由于他装过病,又写过一首哀伤当时百官被迫听音乐的诗,所以安史之乱后在他弟弟的回护下仅受到降职的处分,后来又当上了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等官。
• 既擅绘画又精乐理的王维有基础色的声、色感觉。这种声、色感交融在一道,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觉与听觉,不由自主地随他的诗句进入那幽深清远的境界。
《山居秋暝》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两个倒装句,从语法上来说应当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但从感觉上来说却是先听到了竹林中的喧闹才知道浣女归来,先看到了莲叶摆动才看到了渔舟驶近,诗歌尤其是近体诗不必过分拘泥语法而更注重感觉,所以王维这样安排反而更有韵味,当然也有着韵律的缘故。
《观猎》
• 一起头就渲染了一种突兀健举的气氛,使后面接踵而来的几句都精神抖擞,而后两句则“勒回追想”,又回头照应前二句,并以“千里暮云平”这种渺远疏缓的意境与前面形成了对比,使全诗由张而弛,渐入辽远。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后一句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化出,但显得更凝练,特别是与前一句相对,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昏黄,孤烟灰青,落日徐下,孤烟直上,构成了一幅恬淡的黄昏乡景。
《积雨辋川庄作》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而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也说“不知无此四字,便成死语,有此四字,乃现活相”。
祖咏• 好像不大有盛唐诗的自然高朗气韵反而像中唐人的萧瑟窘迫味道。
綦毋潜• 荼毋潜的诗往往有佳句却少佳篇,他的“方外之情”也常常过于直露,时时匆匆说出几句来自佛典禅籍的词语使诗歌的“景”与“情”像油水分作两处,理念化的结尾往往使那些“佳句”仿佛是浮在表层的点缀。
王昌龄•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列举的那些所谓“惊耳骇目”的诗句和现在盛传的王昌龄名句无一相合固然说明王昌龄在盛唐并非仅以七绝一体见长,但明清人只推重他的七绝却绝非后人的偏见。
《塞下曲》
•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有人说这两句是劝人莫学好名马的游侠儿只会夸耀豪华而不去边关出力,而应学幽并健儿驻守边疆直到一生; 也有人认为这两句中的“游侠儿”即指“幽并客”,是感叹那些好胜逞强的年轻人为出风头而死于沙场。
《芙蓉楼送辛渐》
•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个比喻早就有人写过,像南朝宋鲍照的《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像盛唐姚崇的《冰壶诫》“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但前者把“玉壶冰”三字连用虽然简练却失去了对映叠影的层次,仿佛把玉、冰融成了一团,后者虽分开了玉、冰的象征意义却用“内”、“外”二字画地为牢,仿佛冰指内而玉比外,冰只清而玉只润。王昌龄这一句则冰心玉壶互相映发,一片晶莹,又不用任何说明性的理念文字,也不用任何“如”之类的明喻字样,于是比较起来生动含蓄得多。
常建• 他在开元、天宝之间诗名极盛,殷璠选《洞岳英灵集》把他列在卷首,选诗数量也仅次于王昌龄、王维,比李白、孟浩然都多。其实,常建也可以算盛、中唐诗风嬗变的一个中间标志,他五律中的“清微灵洞”的意境和精巧工致的语词(《诗筏》),开启了大历乃至晚唐的诗风。
李颀• 他的诗呈现了盛唐特有的宏放的悲凉和高旷的哀婉
李白• 靠着这种名气和一些手眼通天的道教徒的推荐,天宝元年(742)他第二次入京时当上了供奉翰林并受到唐玄宗特殊礼遇,据说玄宗不仅亲自迎接,以七宝床赐食,还亲手为他调羹(参见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基碑》) ,但唐玄宗并没有把他当成辅弼之才委以重任而只不过把他视为敏捷诗人来养一个清客,李白也并不是胸怀韬略能匡时经国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个天真狂放的诗人在做入世之梦。
• 但在这里我们想拣出另外一个词来形容李白的诗,这就是宋代王安石首先使用过的那个“快”字(《冷斋夜话》与《扪虱新话》均引王安石语说李白“词语迅快”)。“快”在中国最古老最权威的字典《说文解字》里是“喜也”,但人们常用于诗评的却是它的引申义“疾速”,以及再引申义“爽快”、“痛快”、“畅快”。王安石所谓的“快”似乎没有兼容这许多意思在内,但后来《韵语阳秋》卷一所谓“思疾而语豪”的“疾”、《四溟诗话》卷二引孔文谷所谓的“然却太快”的“快” ,《小澥草堂杂论诗》所谓的“只是一爽字”的“爽”,大约都涵盖了爽快、痛快、畅快之意,这使李白的诗得了这样一个形象却不怎么雅致的比喻:“饥鹰下掠”。
• 在盛唐诗人中他是学古最多的一个。
• 可是由于他的诗来得太“快”,使他自己的诗思来不及细细琢磨,自己的诗语来不及修饰,而古人的诗材、意境、语言也常常消化得不够细致,于是就像清人毛先舒《诗辩坁》卷三所说“飘逸而失之轻率”,便使他的诗时有粗糙、时有浅近,有时自己的意思“开门见山”就说得干干净净(《沧浪诗话》),以至于后面敷衍成篇。
• 在这一点上应当承认,李白尽管囊括了古代诗歌传统却没有把它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他的天才足以让他左右采撷随心所欲,但他的“迅快”并不足以让他重建一套新的诗歌语言,所以《竹庄诗话》卷五说他“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在这个意义上他只是一个总结前代的诗人而不是开创后代的诗人,不像杜甫那样善于把诗史传统的终点和未来诗史的起点连接在自己手中,将传统诗歌的语言技巧更新变异开创出新的诗歌天地。
《蜀道难》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这种“上有……下有……”的句式是从楚辞、汉赋中演变来的,李白好像很喜欢这种句式。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这首诗句法参差怪异,完全打破了乐府诗的节奏,倒把楚辞、古赋或古文的句式夹杂在里边。
《将进酒》
• 长风破浪会有时:《宋书》卷六十七《宗悫传》记宗炳问宗悫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这里正是借用宗悫这句话表示自己的理想远大,终会实现。
《子夜吴歌》
• 清人田同之《西圃诗说》觉得末两句多馀,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这个批评有他的道理。
《玉阶怨》
• 萧士赟注这首诗时评论得很有理“太自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
《登金陵凤凰台》
• 崔颢诗在前,李白诗在后,若是真有比试或拟作的意思,李白这首诗就要稍逊一筹了,若抛开先后时间关系,那么倒还是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得对,这两首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而李白另有一首《鹦鹉洲》,全为模拟《黄鹤楼》,的确“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的意思很多人都写过,像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汤惠休《扬花曲》“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愿逐月华流照君”,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但都不如李白这两句来得奇特,把月亮和心灵都当作了可以任意挪来移去的东西。这种想像在李白诗里一再被使用,像“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前一句的意思又曾写成过“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后一句的意思则写成过“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揭山》)。这两联仿佛一个模子里铸成似的,把不可能挂起来的心与月都挂在了树上,而这首诗似乎又把挂在树上的月亮与心灵当作一片题了字的树叶,让风吹到夜郎西面去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的意境在他另一首《送别》中也曾出现过,写作“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但由于少了“碧空”、“天际”四字,不仅少了辽远的空间感受,也少了渺茫的视觉效果。
《早发白帝城》
• 两岸猿声啼不住:清人沈德潜、施补华、桂馥都指出这一句的作用是使“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卷二十),“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岘佣说诗》),“能使通首精神飞越,若无此句,将不得为才人之作矣”(《札璞》)。
高适• 自天宝八载(749)举有道科后,十年间一直当到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最后当到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并封了渤海县侯,在唐代诗人中他是仕途最顺利的一个。
• 同样是“悲壮”,高适的悲壮中带有质直古朴,岑参的悲壮中却显出奇峭挺拔。相比起来,高适的诗写得沉重古板,更多地残存了汉、魏、西晋古诗的馀风,不如岑参的诗那么轻快聪明能给人以奇峭瑰丽的新鲜感。高适的诗写得质直平拙,虽然“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卷上) ,但缺乏含蓄悠长的涵蕴,不如岑参的诗那么耐人寻味富于诗意,所以明胡应麟《诗班》内编卷二说“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适)上”。
《别董大》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比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多一份自信与爽快。
储光羲• 不过,“近陶”并不能作为评价诗歌高下的标准。在诗歌的唐代成功地再现诗歌的晋代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储光羲诗的朴素语言虽然更接近陶渊明,但毕竟缺乏创新。
• 盛唐诗歌的超绝之处之一在于把六朝以来朴素流畅的语脉和精丽新巧的语词两种语言技巧糅合成一种全新的诗歌语言,并不在于使诗歌语言回复到诗文浑然不分的古朴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储光羲不如王维绝不仅仅在于“王之诸体皆妙而储独以五古胜场”(《诗筏》) ,而恰恰在于他太像陶渊明而王维却已经不太像陶渊明了。
杜甫• 在中国诗史上杜甫赢得“诗圣”的桂冠却有一半要凭他在诗歌语言技巧上的变革与创新。
• 是宋代人发现了杜甫在人格上的意义,也是宋代人察觉了杜甫在诗歌史上的价值。直到宋人想翻个筋斗跳出唐诗的天罗地网,自己开垦一块生荒地的时候,他们才仔仔细细地看出了杜诗的好处在于语言技巧的更新。于是他们细细地剔理杜诗的篇法,分析杜诗的句法,学习杜诗的字法,揣摩杜诗的声律,发现杜诗原来是一座开不尽掘不完的诗歌技巧宝库,是一份足够模拟仿效很久的诗歌语言范本,杜甫在诗史上的“诗圣”桂冠才被宋人恭恭敬敬地奉上。
• 而明清人生在宋人之后却看清了杜诗的意义在于它是诗史上的“变体”或“变调”,它不仅改变了汉魏齐梁的诗歌语言,甚至改变了“温柔掩雅,典丽冲和”的盛唐诗风。
• 我们曾用“快”字来象征李白的诗思,我们也可以用“细”字来形容杜甫的诗艺。这个“细”字不是我们的杜撰而是杜甫的夫子自道,他曾说“老来渐觉诗律细”,这“细”就是他“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结果。“李青莲诗佳处在不着纸,杜浣花诗佳处在力透纸背”(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如果说李白的脱口而出常常是不自觉的宣泄情感,那么杜甫的反复长吟则是自觉地造句作诗。
• 他对诗歌尤其是近体律绝的句法、字法、篇法、声律都苦苦地琢磨,近体诗中虚字日益消退,他便有意羼入虚字使它化虚为实并曲折诗意(参见《石林诗话》卷中、《对床夜语》卷二、《瓯北诗话》卷二)。近体诗日益陷入典丽雅致的套话,他便有意用生新的僻语和平畅的俗语去矫正(参见《冷斋夜话》卷四、《岁寒堂诗话》卷上、《师友传诗录》、《岘佣说诗》论
杜诗中“粗俗语”)。近体诗日益受到定型句法与节奏的束缚,他便刻意用省略、倒装、虚词、离析句等反常的句法去扭曲它(参见《麈史》卷中论杜诗“多离析或倒句”条、《艺圃撷馀》论杜诗“结构自成一家言”条、《瓯北诗话》卷二论杜诗“独创句法”条、《说诗醉语》论杜诗“倒插”、“反接”条)。近体诗声律日益谐调定型,他就刻意破弃音律作拗律吴体来矫正它(参见《环溪诗话》卷中论黄山谷拗体在杜诗中条, 《瀛奎律髓》卷二五论老杜吴体条)。
• 尤其是他紧缩与舒展的两种句法,对当时的诗歌实在是一种变革,所以当看惯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式诗歌的人看到杜诗时便觉得他很“生”很“怪”,而宋初人读了杜诗之后也觉得它“驰骤怪骇”(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得像“万般盘险句”(张伯玉《读子美集》) ,因为对于走惯了平坦而熟悉的路子的人来说,杜诗大变常态的确让人感到陌生与惊畏。但是当宋人想明白了“随人作诗终后人”(《仕学规范》卷三十九引黄庭坚语)的道理之后,这种把诗写得很“生”或很“熟”的方法就无疑给后人指出了一条生路,开出了无限法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意思在自居易诗里又一次写成“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布裘》)。只是白居易照猫画虎,模拟前人,就不太像内心流出的真情实话,倒有点像在照本演戏念台词时的假腔假调。
《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用“夫如何”、“青未了”这种散文句式发端,在唐代五言诗中很罕见,但也造成了突兀奇崛的效果。
《春夜喜雨》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絸斋诗谈》卷四提醒读者这两句是“借花衬雨,不知者谓止是写花。‘红’下用‘湿’字,可见其意。”
《旅夜书怀》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黄生《杜诗说》认为李白那两句"“止说得江山,此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自是四事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王嗣奭《杜臆》卷五说这首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其实这首诗的“快”、“喜”、“跃”"仅表现于内容中,而且表现在节奏上。“一气流注”的语序,六个地名的迭现,“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六个虚词的使用,使全诗不仅去势疾迅,而且节奏急促,极好地表现了诗人狂喜放歌,手舞足蹈的情态,同时还有收有放有张有弛。
《白帝城最高楼》
•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上句写扶桑西边的树枝似乎正对着峡谷,下句写弱水东流的水影仿佛与大江相随,形容在白帝城最高楼上登高望远视野辽阔。曹植《游仙》一诗中有“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仇兆鳌说“是正言东西也”,但杜甫这两句“是就东言西”,“就西言东”(《杜诗详注》卷十五)。
• 泣血迸空回白头:一方面是用这种音调不谐、句式奇崛、语词异怪的富于刺激性的体势来表现自己难以言说的痛楚。
《咏怀古迹》其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用一个“赴”字使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使荆门成了视境中的焦点。同样的例子还有《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的“岷山赴北堂”。王安石极力称赞的“暝色赴春愁”似乎也可以算一例。
《登高》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后两句和前两句的疏朗平畅正好成为对照,上两句的句法是日常句法,但下两句又改成紧缩凝练的节略句。
《绝句二首》其二
• 山青花欲然:说花红得像火,最早有庚信《奉和赵王隐士》“山花焰火然”,虞世南《发营逢雨应诏》“ 山花湿更然”,唐代三个最出色的诗人也都各用了一次这个比喻,王维《辋川
别业》说“水上桃花红欲然”,李白《寄韦南陵冰馀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说“山花开欲然”,似乎都不如杜甫这句写得经济凝练。
《绝句四首》其三
• 两个黄鹂鸣翠柳:宋吴沆《碧溪诗话》卷七说:“数物为个,谓食为吃,甚近鄙俗,独杜屡用”,这就是《岁寒堂诗话》卷上所谓的“非粗俗,乃高古之极”的杜诗技巧。他运用这些看似鄙俗的口语俚语正好矫正已经成了固定套数的诗歌语言,使诗产生了新的魅力。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宋代王安石有两句诗也写黄鹂、白鹭:“萧萧抟黍声中日,漠漠春锄影外天”,但用“抟黍”代指黄鹂,“春锄”代指白鹭,就未免不够自然流畅。
岑参• 曾先后两次前往设在今新疆境内的安西节度使幕府任掌书记、节度判官。
• 显然,岑参是从以下两方面来超越自身所处的边塞诗传统的。首先,他把注意力从已成为固定意象的战争、思念等转移到了带有异国风情的边关景物上来,用一些奇崛夸张的语汇来描写人们所不熟悉的戈壁、火山、热海,这使他的诗充满了“陌生”与“惊异”的效果。同时,即使是描写飞雪、军旗、风沙、饮酒这些传统的意象,他也尽量走偏锋,用一些矫异瑰丽的词汇与出人意表的幻想来纠正传统的平庸、沉闷与滥熟。
• 在韵脚安排上,他常用上、去、入声字押韵并不断转换,使得诗歌语言本身就产生了奇异的音
• 乐效果。特别是他或三句或两句急促换韵的方式,更产生了铿锵催人的节奏,凸出了边塞将士的紧张心理与异国风景的奇幻色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都比岑参这两句写得早,但没有岑参这两句写得好。岑参用梨花来比八月秋雪,暗下里就有了一层期待真正春天的意味,因为“胡地”春天来得总是很迟而秋冬却是到得很早的,这是一。“触处”给人的感觉是一点一点一朵一朵的,而“千树万树”则是刹那间雪便铺天盖地,这情景何等壮丽,只有这样写才写得出西北风情与远戍者的胸怀,这是二。岑参诗“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隐喻,似乎真的出现了晶莹雪白春日梨花的幻景,这是三。
• 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化自隋虞世基《出塞》“霜旗冻不翻”,但加了一个“风掣”更增添了雪天冰冷天气中旗帜的沉重与僵硬感,加了一个“红”字则使暮色沉沉的飞雪中增添了一团亮色。
《春梦》
•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这两句的精警特殊在于“片时”与“行尽”,写出梦魂倏忽己历遍江南,倒是晚唐柳中庸《秋怨》“不知肠断梦,空绕几山川”以一个“空”字显出了与岑诗的不同,宋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很显然来自岑诗而以“不与离人遇”脱出了岑诗的笼罩。
刘长卿• 这种越敛越狭的境界便是盛、中唐诗歌分界的标帜。
• 事实上用虚字正是中唐诗人对近体诗语言的变革,也是对宋代诗风的新的启迪,虽然这一变革与启迪在刘长卿、钱起诗中只是初露端倪,真正的革新要到韩愈才算开始。
钱起• 把唐诗分成初、盛、中、晚四期是明代人的发明,虽然不免有些胶柱鼓瑟,硬把政治时代与诗歌风格绑在一起的嫌疑,但多少还有些道理。
• 总让人感到时代的巨变把诗人的心胸一下子挤榨得那么狭隘而压抑,把诗歌的境界一下子皴染得那么清冷而暗淡,所以他偶尔的雄壮豪放似乎有些声嘶力竭,仿佛一个中气不足的病人楞吹气球,他时常的恬淡宁静似乎有些垂头丧气,好像气球顿时泄气变瘪,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和盛唐人不同而与同时的“大历十才子”中其他人相仿。
《省试湘灵鼓瑟》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从听觉上说,这两句就像音乐上的休止符号,使诗歌突然由瑟声、水声、风声、人声的喧闹转为谧静,而这谧静又引发了幽远的意境与不尽的馀音。从视觉上说,它突然将神秘诡谓的幻影散去,显露出江上青峰,就像梦幻初醒却令人回味梦境,所以明人谢榛说,如果“摘出末句,平平语尔,合两句味之,殊有含蓄”(《四溟诗话》卷四)。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四句表现了中唐五言律诗独特的句式、凝练的结构和巧妙的技法。
皎然• 他的著名诗学理论著作《诗式》给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都设立了一些很重要的原则。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写梦境的诗很多,但把清醒时怀疑成梦境的却很少,最先写出这一意思的大概是张九龄《初入湘中有喜》“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后来很多人写重逢的惊喜都用上了这句诗的意境,最有名的当然是宋代词人晏几道《鹏鸪天》里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郎士元《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荒城与流水本来是自然而然地相挨的两个景观,但用了“背”字似乎便有了流水远去而荒城近人那种互相背离的动感。远雁飞向寒云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意象,但“入”字却使人感到远雁消逝在云层之中的渺远,于是这两句又暗暗象征着朋友分手,天各一方的意味。而且两句一下一上,使整个视境顿时拓开,又让人有一种镜头大幅度摇动,不得不时而垂首沉思、时而仰面叹息的感觉。
顾况• 顾况的诗尤其他的七言诗恰恰以他“出天心,穿月肋”般的“意外惊人语”独树一帜于中唐前期(《顾况诗集序》),他是一个狂放的文人,也是一个善画解乐的才子,又是一个出释入道的信徒,性格、才气及信仰使他具有异于常人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语言。
韦应物• 作为一个官吏,韦应物曾表现了他应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夏冰行》、《采玉行》、《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答崔都水》等诗中都流露出一种父母官对子民似的关怀,据说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政绩的地方长宫,生活很简朴,对老百姓也不是那么狠。但作为一个文人,他却不太愿意“沉埋案牍间”的繁琐事务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日夕思自退”,想归隐山林田园之中,寻找一种恬静与安闲。
《夕次盱眙县》
• 一般说来,“正宗”的汉魏古诗多是自然流畅,类似散文的句子,句数也不固定,直到西晋以后诗人才在对偶、声律、语词上刻意求工,写出不少秀丽的骈句。而到梁、陈以后,诗人又逐渐压缩句数,把五言诗常写在十句或八句以内,像阴铿《晚泊五洲诗》、江总《赋得携手上河梁应诏诗》、李巨仁《赋得方塘含白水诗》,都是八句中有对偶而又音律和谐的例子。但到了唐代以后,这种格式和句法成了律诗的专利,人们写古诗反而要特别避免这种格式与句法,像陈子昂、张丸龄、李白的古诗就多以散行,免得一不小心走错了家门反落个体例不纯的名声。韦应物以及比他更早的王维等人常常引律人古,也许是把古诗写成了四不像,但却使五言古诗在浑朴自然中显露了一些精巧隽永,脱去了那一层披得太久以至于令人生厌的旧袍子。而引古人律,便是中唐乃至北宋诗风大变的潜在因素之一。
《滁州西涧》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晚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史达祖《缔罗香》“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似乎都画虎不成反类犬。只有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不用他的语句而用他的诗意:“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写来不失韵味,吕祖谦《春日》用他的诗句而加以改造“柳阴小艇元人管,自送流花下别溪”,写来别有情趣。
李益• 他的五言古诗和歌行有点儿盛唐时代李白的味道,他的绝句则有点儿盛唐时代王昌龄的气韵,而他的五言律诗则不太像大历十才子的轻丽和娴熟,倒有点儿像盛唐常见的掺入了古诗句法的风格。
• 他是唐代最有名的传奇《霍小玉传》中那个势利熏心猜疑忌妒的男主角。
《从军北征》
• 一时回首月中看:这种一齐抬头望空的写法使空间视境更拓开一层,参见张祜诗“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和宋柳开诗“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崔护《题都城南庄》
• 后来这个故事曾被编成戏曲,元白朴、尚仲贤有《崔护谒浆》杂剧,明孟称舜有《桃花人面》杂剧。
• 人面只今何处去:关于这两个字,宋沈括《梦溪笔谈》曾说原作“不知”,后来崔护觉得“意未全,语未工”,就改成了“只今”,并说“唐人作诗大率如此,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一、清毛先舒《诗辩坁》卷三、吴乔《围炉诗话》卷三都同意这种说法,认为那种忌避重字的笨拙与酷忌是诗人之病,不必如此,吴乔还说有了第二个“今”字“则前后交付明白,重字不惜也”。
孟郊• 直到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
• 宋元人似乎特别讨厌孟郊的诗,觉得它“寒涩”(《中山诗话》)、“穷僻”(《临汉隐居诗话》)、“憔悴枯稿”(《沧浪诗话•诗评》)。但是,清代人却出来为孟郊抱不平。其实,说好说孬都只看到了孟郊诗的一面。孟郊诗的确写得没有才气和灵气,语言生涩枯燥。但是,有时候一个诗人在诗史上的意义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诗作是否经久不衰代代传诵。
• 应当注意到,孟郊的诗中出现了大历诗人所没有,汉魏六朝盛唐诗人也没有的新特点,即韩愈在《贞曜先生基志铭》中所说的“鉤章棘句,掐擢胃肾”式的苦思和《荐士》中所说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式的险奇。在《夜感自遣》中他曾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他把诗看成自己博得声誉的本钱,因此苦苦地写诗,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刻意求新,刻意求新则不免走上险僻一路去道人所未道。加上他总是愁肩苦脸、心情郁闷、心理压抑,痛苦和烦恼一直纠缠着他的诗思,所以笔下的语词意象老是生新涩僻并带有荒疏险怪色彩,像“峭风梳骨寒”(《秋怀》之二)、“老虫乾铁鸣”(《秋怀》之十二)、“瘦攒如此枯”(同上之五)、“黑草濯铁发”(《石淙》之四)、“怒水慑馀愞”(同上之十)。他常常用这些透骨钻心的动词、冰冷坚硬的名词和令人惊悸的音声构成一组组险怪瘦峻的句子传递他心中难言的愤激愁苦,让人读来仿佛听到铁片刮瓷碗似的感到不舒服。但正是孟郊诗的这种生涩险怪,超越了大历诗人写得烂熟的平庸内容和套式语言,和韩愈、卢仝、贾岛乃至李贺一道开启了元和时代因险出奇的新风气,使得“诗到元和体变新”。
《秋怀》
• 秋月颜色冰:通常只说“秋月如冰”或“秋月颜色白如冰”,可孟郊既要用“颜色”二字又省去了“白如”字,便使本来不能连用的这两个名词成了主谓语,不仅让人感到又别扭又新鲜,而且省去了“自如”的字样还把冰的寒冷之意也一起带进颜色中来,使秋月不仅白而且寒。
• 老客志气单:将“志气”和“单”连用也很罕见。
• 峭风梳骨寒:这句不说“刺骨”而说“梳骨”,仿佛寒风在用钝刀挫人骨头似的,比“刺骨”更令人难受。
张籍• 也许是由于他为人直爽的缘故,他与当时很多文人都是朋友,其中既有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也有白居易、元稹,所以他的诗风格并不太一致。
王建• 王建和张籍“年状皆齐”(张籍《逢王建有赠》),又是好朋友,诗歌风格也很接近,所以后人总是把他们两人并称“张、王”。
•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张籍的乐府诗意思比较委婉含蓄,情致比较浓郁绵密,结构比较轻快圆转,而王建的乐府诗写实叙事较多,结构比较平直简单。
《宫词》
• 据《云溪友议》卷下,这一百首《宫词》描写宫廷内的生活,资料来自一个与王建同宗的宦官王守澄,这些事情本来是不准外传的,即王建所说的“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所以王建写《宫词》,几乎惹来一场灾祸。
韩愈• 在中唐元和、长庆年间,韩愈是公认最能“折节下交”、奖拔文人的人。他不遗馀力地奖拔了孟郊、张籍、贾岛、卢仝、樊宗师、李贺,而这些人也众星拱北辰似的使他成了诗坛文坛盟主。
• 其实,这两种意见针对的乃是韩愈诗的同一个特点“以文为诗”(《后山诗话》引苏轼、黄庭坚语),意见的南辕北辙只不过是对“诗”的理解各自不同。文体的互相越界其实是常见的现象,诗歌也曾侵犯过散文的领地(如赋),散文犯规越界侵入诗歌疆域却是第一次。
• 但是也应当看到文体的互相越界也常常是促进一种文体改弦更张的良好契机,中唐时代诗人面对着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在盛唐“把好诗写尽了”之后怎样写诗。
• 韩愈在语气、语言、语意三方面都把诗写得仿佛不像“诗”。由于韩愈过分炫博好奇,故意违背阅读习惯,采用僻字、强押窄韵,就使诗歌成了语言游戏而不是“心情兴会”的表现。由于韩愈过分迷信以丑为美的诀窍,引人一些丑陋或骇怪的意象,违背了诗歌欣赏中长期积淀的审美习惯,所以有时引起了人的厌恶和反感。他这种“以文为诗”尽管给诗歌带来了种种弊病,使宋代诗歌从娘胎里就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但也使宋代人跳出了唐代诗歌的笼罩,从一开始就自立门户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天地。
刘禹锡• 在中唐刘禹锡算是一个不傍门户的诗人。
《西塞山怀古》
•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上句说自己处在天下统一的时候,下句则说江边昔日营垒都荒废毁弃,只有萧萧秋风,瑟瑟芦获。清方世举《兰丛诗话》引方观丞的话说:“‘今逢’二字有居安思危之遥深。”
白居易•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书主张追捕刺客肃正法纪,反而遭到诬陷,有人说白居易母亲“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旧唐书•白居易传》),于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打击使白居易很伤心,也使他早年人世的理念发生了动摇,他在庐山香炉峰下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走向了独善其身式的逍遥自娱。此后,他虽然仕途比较顺利,当过忠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最后当到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但越到晚年,他心中入世念头越淡,受佛教浸染越深。在他致仕闲居洛阳后,还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银修寺。
• 但日本、朝鲜对白诗的顶礼膜拜和长安恶少浑身刺白诗的故事证明这一矜夸还没有过分失实。(参见《酉阳杂俎》卷八记葛清及《全唐诗》卷八七三赵武建《刺左右膊诗》题下小注)。
• 这种平易浅切的诗歌语言在当时整个诗坛变革中正起到了瓦解旧的诗歌语言范型与格套的作用。
《长歌行》
• 元和元年(807)冬天,自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盩厔仙游谷,聊天时谈起当年唐玄宗、杨贵妃故事,陈鸿便写了一篇《长恨歌传》,白居易便写了这首诗。
• 西宫指太极宫,南苑指兴庆宫,是唐玄宗回长安后先后居住的地方,当时他已退位。
柳宗元• 柳宗元是当时少数几个不受时尚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语言简洁凝练而意境清丽幽深,历来评价很高。柳宗元的诗并非陶渊明一路,虽然他的清淡平畅处颇像陶渊明,但他对于字句的精心锤炼却更像谢灵运,虽然他的干净简洁处仿佛王维及大历诗人,但他的幽深孤峻处却是王维及大历诗人所没有的。
•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与刘禹锡等八人一道被贬为州郡司马,史称“八司马”。
《渔翁》
• 宋代苏轼很喜欢这首诗,但觉得最后这两句“不必亦可”,很多人赞成这种看法(见《冷斋夜话》卷五、《沧浪诗话•考证》及《玉林诗话》),但明人李东阳却不同意,《麓堂诗话》觉得删去末两句,就成了晚唐绝句,没有特色,这个意见有一定道理。
元稹• 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就明经及第,元和元年(806)又在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了第一名。
贾岛• 贾岛早年当过和尚,法名元本,后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中,开成年间(约58岁)才当上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 他写诗很用心也很刻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用清人的话来说就是“有精思而无快笔”(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忆江上吴处士》
•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六里认为这两句就是唐人“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之类句子的翻版,从语词、句式上来说,方回的意见也许有对的地方。
李贺• 和韩愈一样,李贺也极讲究语词的翻空出奇,但韩愈往往是把古字僻字引人诗歌,好像一个文字博士怀里揣了一大部僻字字典不时翻开挑出几个嵌入诗中为难读者,而李贺却更偏重于幽深凄楚瑰丽字面的诗性使用,好像一个戴了有色眼镜的诗人总是看到常人不能发觉的景致又用过滤了颜色的词语来形容它。
• 王世贞说“李长吉师心,故尔作怪”,这指出了李贺诗重在表现主观幻觉的特征。
• 李贺死得太早,他还没来得及充分地自我完成,因此他的视境太窄、语言形式太紧促,而他的幻想与表达还没有水乳交融,以至于他的主观幻觉常常难以为人理解与接受。
《李凭箜篌引》
• 梦入神山教神妪:通常只说神仙教人音乐,像唐玄宗在天上学了《霓裳羽衣曲》(《集异记》),王保义之女梦见异人学了琵琶仙乐(《北梦琐言》补逸卷四),但李贺却想像李凭由梦将他的绝艺传给了神。
许浑• 他现存的诗数量超过了杜牧、李商隐,这么多诗都是近体律绝而全无古诗,翻来覆去地写近体诗,当然他写得很“熟”,这“熟”中能生“巧”也能生“俗”,许浑把提笔写诗变得仿佛机械化按模型成批制造产品,这种熟练的制造技术虽然能提高“效率”但不能提高“质量”,特别是许浑缺乏才气,诗歌内容又比较单调,单调的内容反复吟咏当然语句重复。
• 他那种圆熟而规范的语言技巧给人学诗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范本而不像那些自出机抒的才气型诗人的诗作见首不见尾似的那么难以模拟,所以很多人都从他那里偷学了写诗的技巧,只是学成之后过河拆桥忘了师傅或者觉得自己师傅名头不响亮羞于承认罢了,陆游就是其中的一个(参见《养一斋诗话》卷五)。
温庭筠• 温庭筠的乐府诗有李贺的瑰丽秾艳,近体诗有李商隐的曲折委婉,所以清薛雪《一瓢诗话》把他看作“晚唐之李青莲”,而当时就有人把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要说他的诗的缺点,那就是他常犯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说的“有词无情”的毛病,
杜牧• 杜牧的诗的确像一个年轻人说话。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 落日楼台一笛风:一笛风指风中飘来一缕笛声,风是无形的,笛声却显示了风的袅袅而至。宋释仲殊《润州》首句“北固楼前一笛风”,仿佛是这一句和杜牧另一首《润州》中“一笛闻吹出塞愁”的嫁接或挪移。
赵嘏• 他的七律写得最为圆熟,有的句子写得既警策又流畅,代表了晚唐近体诗的一种重要趋势,的确并不是因为杜牧的称赞而“偶然得名”(参《一瓢诗话》)。
马戴• 他本来就是贾岛、姚合的诗友,他的五律恰恰与刘得仁、顾非熊、李频等人的诗一道构成了后世所谓的“晚唐体”。他的“芦荻晚汀雨,柳花南浦风”(《客行》)、“烟生寒渚上,霞散乱山西”(《宿崔邵池阳别墅》)及“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落日怅望》)恰恰代表了晚唐诗清丽精巧,而又努力趋于自然流动的语言风格。
李商隐• 他是晚唐最好的诗人,在他的诗里有六朝骈文的用典精巧绵密细丽,有杜甫近体诗的音节浏亮顿挫抑扬,有李贺乐府诗的炼字着色瑰丽新颖,但这些语言技巧被他融会在他所擅长的扑朔迷离、朦胧含蓄的氛围中。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在盛中唐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纯熟境界,象征性典故的运用使诗歌容量扩张到了极致,意脉断续纵跃的自觉使诗歌歧义性理解赢得了空间,实词的凝聚紧缩和虚词的尽量避免使语言拥有了最大的概括力,诗律的圆熟和拗律的试验也使诗歌节奏获得了极丰富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商隐仍然跃出前人樊篱尤其是杜甫的笼罩,这当然是极不容易的。
• 他的诗歌结构比盛中唐诗人收敛细密。盛中唐诗歌往往层次是并列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境,一句一个意象,合起来构成一个多点透视的图景,如同高山远跳或举目四望时的疏朗;而李商隐诗却迂回曲折,反复渲染一种情绪,重叠复现一个视境,仿佛多面凝视同一个园林或盆景焦点凝合在一处似的密集,
• 李商隐诗歌语言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而不像盛中唐诗人试图表达的是心中的感情。感情往往是明晰的有指向性的,喜怒哀乐表达起来比较容易,读者阅读时也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感受则深藏不现,连自己也不易捕捉,所以只能朦胧地表现,靠读者自行体验。因此表现的语言常常是虚化的,往往显得不知所云,缺乏固定指涉对象。
• 后世很多人都看出了李商隐诗避熟就生更深一层的语言技巧,所以王安石、黄庭坚都觉得学他可以做人杜甫之门的途径,宋代人和清代人也都觉得学他可“去浅易鄙陋之病”(参见《许彦周诗话》、《一瓢诗话》)。
《无题》四首,其一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宋人曾多次使用过这种加一倍翻一番的写法,像李觏《乡思》“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就仿佛从这句中化来。
《夜雨寄北》
• 这种回环往复的视角变化和预想未来回忆现时的写法后来被称作“水精如意玉连环”。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化自孟浩然《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荷枯雨滴闻”,但李商隐化实为虚,写的是预想的情景,比孟浩然实写更有味。
李群玉•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曾讽刺晚唐诗人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这里所谓的“晚唐诸子”似乎说的正是李群玉一流诗人。
罗隐• 他的小品文写得很尖利辛辣,他的诗虽比不上他的小品文,在“三罗”(罗隐、罗虬、罗邺)中算是好的(见《一瓢诗话》),但在整个晚唐诗坛只能算二流人物。
司空图• 他的《二十四诗品》以诗论诗开启了中国古代印象式诗学批评的路子,标志了中国古代诗歌从追求外在形式完美向追求内在气韵深长的转折,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体验与艺术鉴赏的全面融会。但他自己的诗却并不很出色,大体与郑谷等人相仿。
陆龟蒙• 咸通年间考进士未中,后除一度当过幕僚外,大多数时间都隐居在松江甫里,所以自称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江湖散人。他和皮日休是好朋友,唱和的诗很多,风格也极相似。他们的小品文都写得痛快犀利,可诗却写得十分普通。
杜荀鹤• 杜苟鹤的诗绝不像贾岛那么紧缩瘦硬,而是写得流利晓畅,倒仿佛把白居易的语言风格和姚、贾一流的语言风格“嫁接”到一块儿去了似的。
《春宫怨》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明钟惺《诗归》也说这个意境“开诗馀思路”,因为它精细纤巧处像词而不像诗。宋人丁元珍《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中有两句仿佛模拟它:“日中树影直,风静鸟声圆”,后一句和杜荀鹤前一句是一种写法,两种声色。
郑谷• 他的诗有姚合、贾岛一流细腻工巧斟字酌句的长处却没有他们有句无篇苦涩生僻的短处,有白居易一流浅切流畅的优点而没有他们粗率滑易的缺点,代表了晚唐清丽明畅的一派诗风,所以清人贺裳说他“浅切而妙”(《载酒园诗话又编》)。当然贺裳也看出了郑谷的毛病是“终伤婉弱”,所谓“婉弱”就是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里说的“其格不高”。
《淮上与友人别》
• 君向潇湘我向秦:顾况《送李秀才人京》:“君向长安馀适越,独登秦望望秦川”,李商隐《赠赵协律哲》:“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郑谷这一句和他们很相似。清贺贻孙《诗筏》认为这句好在“倒用作结”,因为“如开头便说,则浅直无昧,此却倒用作结,悠然情深,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
韦庄• 他是晚唐后期最好的诗人之一。
• 受了自居易的一些影响,诗写得清丽而不过分柔软,流畅而不过分平浅,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八批评他“出之太易”,卷十又说他“务趋条畅”,其实这有些冤枉。因为在晚唐趋于浅俗滑易的风气中,韦庄诗的语言还算是比较精致凝练的,只是他常把琢磨得很细的话用轻巧清丽的口吻说出来,所以才给人以“轻燕受风”的随意感(参见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长安清明》
•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暗喜二字实际上蕴含了期望和悲哀。
《古离别》
• 宋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大约受了这首诗的启发。
齐己• 在大沩山同庆寺出家为僧,他是唐末五代著名诗僧,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接近姚合、贾岛一流诗人。

《唐诗选注》的笔记-扉頁的狗血照片 - 扉頁的狗血照片

葛兆光的字啊……怎麼竟然是某白的清秀版……瞎了……


 唐诗选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