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牡丹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9787020051816
作者:(明)汤显祖 著;徐朔方,杨笑杨 校注
页数:319页

可怜的古人不懂爱情不懂人生

牡丹亭的爱情够可怜,梦里见个人就能爱上且上床,没有思想的交流,没有知己的灵犀,没有境界的契合,只是互相看着好看罢了!西厢记、聊斋志异里的爱情也都是这样简单、无聊。 古人对爱情的概念都停留在表面的男女之情,只有到了当代,人们才领悟到了知己之爱!古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修身养性,不知自由真理为何物,不知怒放的生命为何物,不知一见钟情的背后有着多长的心灵轨迹,不知享受人生,不知追求自我。民间的价值观和有一部分不愿被主流价值观束缚的知识分子,也只是停留于肯定情欲的层面,所以有了牡丹亭这部书。他们根本不懂其中的人文追求。所以还是全盘西化吧!不过也无所谓西化,因为古代的西方也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爱情和人生观。当代意义上的爱情和人生观其实是全球化,它是最人性的,最高尚的,最深刻的!由此看来,古人都不是人,只有到了当代,我们才算人了,!

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读《牡丹亭》作者介绍: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师从罗汝芳,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版本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4月北京第一版2012年第14次印刷主要人物介绍杜丽娘: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此语成偈,道破杜丽娘一生,情为杜丽娘之命,她可以为之而死,而又为之而生。在游园之时,倚桌入睡,梦一书生,与之相爱,醒后寻梦不得,只能“从此时时春梦里,一生遗恨系心肠。”最终相思而终。这样的奇女子,对情一往而深,而在那个被灌输着“三从四德”,严重的禁锢着深闺的女子的社会中,我们不禁要为其感叹她的勇气和反叛精神了。她的性格柔软如水,花落花开亦能唤起她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一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却也刚烈如火,她为她的爱情燃烧了她生命的全部。柳梦梅:风流倜傥,翩翩佳人,富有才华,然而却处境艰难,虽然贫穷,却没有那股子腐儒的酸气,他对于爱情有所渴望,在梅花庵偶然拾得丽娘的画像,从此对画中女子也思念入髓,他痴情专一,纯真而又善良,他为丽娘冒险开棺,摒弃那些俗世的条条框框,具有超越现实的反叛精神。在《硬拷》这一折中,他更是表现了对于丽娘的深情,他不畏杜宝的强权,与之据理力争,一一对质,一个铮铮铁骨的意气书生跃然纸上。杜宝:他是这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他的感情是理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灭绝人性的,对于女儿杜丽娘,他疼爱异常,请先生教授丽娘,但是也仅仅是希望她以后可以到夫家光耀门楣而已,功利之心甚重。对于女儿的离世虽然伤心,但是临到升迁,却也顾不及了。如果说杜丽娘比较富于浪漫那么杜宝就显的非常的现实了。他追求的是现实的利益,为官一方,可以做到“村村雨露桑麻,”慈祥端正,弊绝风清,呈现一出太平景象,清廉正直,在《御淮》一折中, “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随机策变,”让陈最良劝说李全投降,他的智谋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人物是封建社会儒家教育下的典型。春香:春香在《闺塾》一折中,那少女青春活泼、天真爽直的性格在与先生陈最良的辩驳中完美的体现出来,“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由此那调皮之态可见一般了。如果说丽娘是内敛的,那么春香就是外化的,春香将丽娘内心所思所想付予行动。内容梗概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正值碧玉年华,心中自有对未来的一番美好向往,然而却师从腐儒陈最良,将《诗经》中的烂漫爱情,解释为后妃之德,意在抹杀少女的天真浪漫,泯灭人类最本真的天性,变成可光宗耀祖遵从三从四德的牵线木偶!一日出游,看见了那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小憩醒来却是如被种下了爱的蛊毒,日日夜夜思念着梦中的柳郎,以至于形销蚀骨,最后留下“近覩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撒手而去。柳梦梅,柳宗元之后,居岭南,家中贫寒,赴京赶考之时于南安遇陈最良,由是安排在梅花庵住下,一日游这断壁颓垣之时,偶拾杜丽娘的画像,霎时对画中之人痴迷至深。而此时丽娘已经是地府之魂。在花神的帮助下,力辩胡判官,终于拥有死后还魂的机会。丽娘于夜中与柳梦梅相会,告知开坟即可回生。二人共同上京,准备放榜之时,恰值扬州战乱,镇守扬州的乃丽娘之父杜宝,丽娘担心其父,遂令柳梦梅下扬州相看,杜宝使计退了敌兵。然而当柳梦梅上门相认的时候,却将其关押起来,胜仗之后朝廷放榜,柳梦梅为当今状元,而杜宝却依然固执的不同意女儿的婚事,甚至不承认丽娘,此事最后闹到金銮宝殿之上,皇上赐婚,门当户对,婚姻顺利缔成。阅读感想梦中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丽娘对着镜子揣菱花,奈何尽态极妍之姿却无人欣赏,心中难免失落惆怅,到得园中,春色如许,姹紫嫣红开遍,却付与断井颓垣。因春而伤,小憩入梦,梦中花园内一小生执柳枝而来,风流倜傥,携丽娘入得牡丹亭巫山云雨一番,梦醒后,却不知刘阮逢人之处,只能回首东风断肠。这之后,睡起无滋味,茶饭怎生咽。复又寻到花园之中,却也只有湖山石边,牡丹亭畔,雕栏芍药,垂丝杨柳。唯独寻不见那不是前生爱眷,素乏平生半面的书生。也只能倚靠梅树边,任凭这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了。从此时时春梦中,娇啼隐忍,笑谵迷厮 ,睡眼懵瞪。最后魂归冥漠魄归泉了。这梦中之情从第一折持续到第二十折。这样端庄贤淑的一位千金小姐,在那世俗之下,敢于打破常规,因思念一个在梦中相会过的人,在日后的日子中茶饭不思,抑郁而死。她对于爱情的决绝和坚贞,和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为爱而死一样的有震撼力,愿意为爱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女子,古今也没有几个。人鬼情情切切,不在梅边在柳边,。“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魂随月下丹青引,人在风前叹息声。”如果说有一种爱情让人到死方休,那么丽娘的爱情是不是可以说,至死亦不休,她的爱那么的深刻,深刻到让花神举出39种花与胡判官对质,让铁面无私的胡判官最后也不得不让其还魂。在地狱中的她仍然心心念念着柳梦梅,入夜之后亦要去探望,向对方诉说着那点点滴滴的情意。而柳梦梅见了这“轻轻怯怯一个女娇娃,楚楚臻臻像个宰相衙。想她春心无那对菱花,含情自把春容画”亦是对丽娘思之深,爱之切。呼出“小姐小姐,则被你想杀俺也”“教俺迷留没乱的心嘈杂,无夜无明怏着他”这惊世骇俗之语。那一面平静之水,现在却被搅拨的暗流涌动。二人都不是“赵飞卿旧有瑕,卓文君新守寡”,巫山云雨,神女几峰,痴男怨女,终在一起!夫妻情情难绝,牡丹亭上三生缘。梁祝化蝶,潇湘滴竹,为爱而生,破坟而出,唯丽娘尔,这惊天地、泣鬼神之情,实难与之相比。牡丹亭上注定的三生三世的缘分,让他们为现世夫妻成为了可能!二人共赴京城赶考,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奈何镏金王围困扬州,杜宝指挥作战,胜利之后班师回朝,荣任宰相之职,对于丽娘还魂视之为花妖狐媚,正所谓“万岁台前辨真假”。此时丽娘对于父亲的强硬态度“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现妖魔”让众人寒心。柳梦梅则是“俺的丽娘妻也。鬼也真个一模一样”,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一一辩驳杜父,终成其美好姻缘。“杜陵寒食草青青,羯鼓声高众乐停。更恨香魂不相遇,春肠遥断牡丹亭。” 名句照抄 1、 (生)细哦,这子儿花朵,似美人憔悴,酸子情多。喜蕉心暗展,一夜梅犀点污。如何?酒潮微晕笑生涡。待歆著脸瓷情的呜嘬,些儿个,翠偃了情波,润红蕉点,香生梅唾。2、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4、 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县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痕。有甚光华!5、 “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6、 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宣传人气概。七步才,登上了寒宫八宝台。沉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丽娘啊丽娘

看《牡丹亭》完全是当做诗词来看的,故事的情节早已知晓,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什么?对于这种虚幻的爱情,看官们也就只是可是当个玩乐会比较好,实在是想成为里面的某某是不可能的。我也曾经这么想过,像这样的爱情世间怎么会没有,虚构永远不可能有这种构法啊,课时就算我再怎么等就是等到死了也只能是这种等法。我倒是不能说我不等了,只是不再整天用用心的等了。现在的我就算等也是在等一过程,秒针从一头到另一头,一天到下一天,只是这样的等,不告诉自己在等什么,不把这种等待的内容确定化,所以,生命就是这样在无知的等待中度过了。你可以说这是在浪费生命,像丽娘那样谁能做得到吗?我现在都不敢说相信些什么了,到底应该相信什么,我不知道。只是丽娘,真的是很幸运,到底是因为她的等待幸运还是因为她生活得年代很幸运我就又不知道了。其实我总觉得丽娘先前的死很像是自杀,相思病难道不是一种绝症吗?相思病的患者难道不应该是自杀而死的吗?那么这种奇迹是不是因为这种将生命交出去的举动而产生的呢?

超越生死的深情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牡丹亭》你有一颗最纯净的心,却并不拒绝尘世,只默默守候灵魂的纯真,深情的真谛。夜空与你隔着一颗大树,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舍身保护着你,仿佛月光会把你灼伤。我知道,已经有很多个夜晚看不到圆月悬空,看不到霜花满地了。树影飘移,如扬起的风帆,把你带到那春色盎然的牡丹园。满园春色,你竟娇嗔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你定知古今幽困于闺阁之中的不止你一人,但你定不知一百年多以后,那个叫黛玉的女子听到你的这一曲,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眼中落泪。青春盛开在园林里,姹紫嫣红的美景却笼罩着淡淡的忧愁。风吹树叶,如泣如诉。游园归来,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翩然入梦。从你与他对视的第一眼起,就注定了你今后性命的生死。他的怜香惜玉和梦的无拘无束是那么刻骨铭心!情又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本是梦中人,素未谋面,何以一梦倾心? 噢,你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天赋深情。竟夜无眠,回望昨日梦里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放佛仍然置身梦中。沿着悠长的石径,寻梦而来,花草也被你的深情感染。杳无人迹的园林里,款款而行,却又寻而不至,花草也显得凄凉冷落了起来。寻梦不至而病,纵然是病,仍然还是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促使你为它研墨作画,它离得很远,伸手不可触;它离得很近,夜夜与你同入梦。情至深,以至于甘心拿性命交换。圆月终于升上夜空,太湖石却成为你生死的寄托,梅子树也成为你深情的葬身之地。情如磐石坚,情如梅子酸。没有允诺,没有誓言,只有尘世之上一梦,黄泉之下一等。原来春日的柳也梦见了冬日的梅,这一回,是那手执半支垂柳的书生从梦里走出,走到园林里,太湖石边偶拾一画,这一拾拾起你的一往情深,也拾起你们的一世情缘。纵然是死,也要回到人间,寻回那一片梦中深情!魂灵飘然而至,肉身还魂而生,这样,你们从各自的梦里走到了现实当中。既然你的深情可以让你不惜身家性命,不畏生死存亡,又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筑起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从此,你的人生也从这深情中得到了弥补,但愿你看世界的眼光也不再只是眷恋眼前的事物,不再只是依赖身边的人,你应该满足,应当知足。

美在语言,非止一“巧”字了得

本来爱情故事多相似,不过文采各不同。都说牡丹亭好,我想应该是它的语言,读来精妙,感觉流畅,如水滴流不断,雨绵绵丝丝随风卷。虽然没有红楼梦的宏伟和庞大,但在用词方面也可堪比。特别是引用故人诗词,很是恰当,是部耐读的作品。

杜太守正名论

夜深难寐,写篇无聊的文字以遣有涯之生。杜宝——是封建 杜丽娘与柳梦梅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为了使女儿他日嫁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还故作镇定,以致断送了女儿的生命。他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女儿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败坏了杜氏家风。这些地方都表现了他的冷酷面目。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礼教。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以上评论来自百度百科。在读过《牡丹亭》之后,劣者对上面观点提出若干不同意见:1、“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如果考虑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点,主动请塾师来教女儿应该是一种开明的表现吧?2、“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在杜丽娘生病之前,杜太守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婚事?何来“坚持门第之见”?3、“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还故作镇定,以致断送了女儿的生命”,首先来说,丽娘的病应该是相思病,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杜太守是不知道女儿的病的。其次,医生也请了,治不好病,怎会是父亲的错?其实杜太守在看到女儿病的时候还能保持冷静,没有把女儿的安危寄托在巫婆身上,不正是“反迷信”吗?4、“他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首先,他看见柳梦梅是在丽娘第一次死之后。假如你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死了,然后一个素为谋面的人拿着你女儿的闺房照,找来跟你说是你女婿,你会怎么样?我觉得杜太守对待复活的丽娘和跑来的柳梦梅的态度是正确的:你会信这样一个小白脸吗?5、“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这个倒是没有说错。其实当时我看书的时候,看见杜太守辞别老妻,入不测之重城,将疲惫之兵卒,还是蛮感动的。光是这份勇气,就值得敬佩了。至于后来修书推乱兵,虽然是儿戏,但在戏曲里面,不妨看作是其智谋。有用有谋,虽然是一个老伯伯的形象,也不愧为一世之英。6、“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礼教。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P.S:对杜太守,我为他鸣不平的。至于有时候,有些人原著不读,只靠资料如XX百科,XX导读一类的鸡精书来了解人物,这我也没有办法了。说起来,论讨厌,我倒是觉得柳梦梅一副无赖相(打秋风一事),百无一用,更是无聊。

偶然间心似缱

这《牡丹亭》果然是好的,以前读它是当作剧本来读,现在信手翻看,竟是当作了精妙之极的杂曲集。且不说杜丽娘那段早已流芳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若是真能在这曲里看出凄楚意味来,那便真是懂了当年的真意。须知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是四者难并,谢灵运如此说,汤显祖就也这般说了。杜丽娘伤春悲秋,眼前虽是姹紫嫣红,却总愿它索性化作断井颓垣罢了;良辰美景虽在,但赏心乐事大抵是与她自己无关。如此看来,这韶光还真是贱上几分才是好的。再说那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陈升这人,倒也甚是可恶,《牡丹亭外》听得多了,就总带着些心中酸楚来读《牡丹亭》。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而写歌的人终归得是假正经的,无论是汤显祖甚或是数百年后的陈升,若不正襟危坐将胸中一颗玲珑心返照得剔透,又哪儿来较比干多上的那一窍来穿连这百转千回情丝万缕,再织成一襟晚照,映于残阳之下让你我无情一番。无情倒的确是真的,读这曲能心酸一番,还不是因为望文生情便感怀自身,又有几人是单为剧中人流泪的?强作愁的日子过了,便再也赋不出新词来,却也不愿恨恨地谈论一下天气,就索性往那旧句中寻去。于是花花草草,于是生生死死,于是酸酸楚楚,佳人香魂一片,景中阴雨梅天,通通都化作一股子西风卷来,然后开门揖盗,迎进心湖,吹皱一池春水,倒也真干卿何事了。这游园也罢,这惊梦也罢,总之也只是“忙处抛人闲处住”才会去思量的道理。但人人都挂着相思莫相负的心思,忒也俗了几分。相负便相负了罢,守着这分相思,莫非还真存了在牡丹亭上走上三生路的念想不成?《牡丹亭外》果然也是好的,黄粱一梦二十年,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恍惚一瞬,还真越了千万里去。窗外终是夜了,写文的人这次不正经,读文的人莫再无情。渐有淅沥,小雨。

牡丹亭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玉茗四梦,我也曾因个人而捧读,一梦系之,浅谈。对于杜丽娘,向来书中多有提及,言其是“至情”的化身,其感情真挚,不懈追求内心所爱,“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为爱而死,又因爱而生。而对于,文中的另一主人公,柳梦梅,却极少提及。纵有提及,也只是寥寥数笔。此处则多提柳梦梅。汤曾言“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这一梦,令人感慨,原著中故事的主人公为杜丽娘。书上曾说“杜不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而是死于对爱情的绝望。”《关雎》这首诗词,想必许多人都读过,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更是为人所熟知。游园得梦,梦中之人,柳梦梅丰姿俊雅,彬彬有礼,又温存体贴,难怪她会“忍耐温存一晌眠”。寻梦不得,郁郁寡欢,直至死去,在阴曹是“一灵咬住,不放松”,已是魂灵的杜丽娘,比生前更勇敢,她大胆地去追寻自己所爱,与之私会乃至幽媾。在爱人的全力相救下,得以还生,两人“如杭”。直至后来,柳生考中状元,在朝堂上,她敢于与父亲争辩,这都体现了她整个人格的升华,由原先,只敢想而不敢表露,到最终敢于当着皇帝,当着众人的面,勇敢地捍卫自己的爱情。但同样应该看到丽娘的身上,仍然还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成分,如“前夕鬼也,今夕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当初读书,见到这句时,内心充满疑惑,只觉这不像丽娘了,怎么突然考虑这么多了。对于这个“现象”,我课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解释大致是,汤显祖既要有理想中的浪漫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丽娘既然还魂,就活在现实里 ,她逃脱不了世俗的束缚。而有些书本上将这点视为丽娘的不足之处,依我观来,是拘泥于繁文缛节,既然两情相悦,梦中已欢会,魂时又幽媾,如今还魂,岂不是两人正好得以厮守,何必如此。而柳梦梅,书中章节与杜丽娘较之,少。但标目后的言怀,其位置,其出场先于杜,足见柳生的分量。柳生绝不是如大多数人所言,他只是一个陪衬,无法与杜丽娘相媲美。在这点上,我曾电子期刊上看到有学者对此,做了我觉得十分公正的评价,大意为“天下如杜丽娘女子为情而死者,甚多,而能死而复生者,独独柳梦梅也”。素喜诗词,才子佳人故事看得多,大都是女子痴情,男儿薄幸者多。有哪个像柳梦梅那样 能够拼死相救爱人还魂?在故事中设定的时代背景中,开坟相救是死罪一条。明知如此,柳生依然去救,毫不畏惧,这样的男儿何处寻。柳生虽然“白衣”,家道中落,但也是名门后,哪里见得比杜差?打秋风,但梦中之事,梦中之人,他何曾忘记。心系功名,曾会苗舜卿,也有些“自恋”,说自己是个“献世宝”,自负有才华。被救宿梅花庵观,拾画,苦思苦唤。夜半得遇一“娇娃”,是“何处一娇娃,艳非常,使人惊诧”的反应,便迎进门来,美人推说是西邻女子,他也不多问,可说是其懂情趣,美人枕边自荐,但要晨晓鸡鸣前放她归去,不送,他也不推辞,也可说其风流。丽娘阐明真情,他也没有特别惊怕,只是吓了一下,待到对方说已认了夫妻,柳生便缓下来了,认为是自己妻子也就不怕了,这点难道不可贵?听说丽娘已死,让他开坟相救,他非但没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是完完全全的信了,这也是一种至情至爱。《牡丹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硬拷》一段。其中柳梦梅,硬闯平章府,面对已当了平章的岳父,他毫不畏惧,振振有词,一大段排比的唱,“我为他”感人涕下。试想,一个一心想把女儿调教成标准的“淑女”而不顾女儿的心思的父亲,岂会认这个“没来由”女婿?从文最后一出,也就是第五十五出中,杜宝对自己女儿的态度,就知道这是个多么古板、多么冷酷无情的父亲了,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承认女儿复活的事实,还要当着金殿当着皇帝与众人去验明丽娘是否为鬼。“他宁愿要一个死去的清白的女儿,也不要一个与人苟且过的活生生娇滴滴的女儿”。(当然杜宝也有好的一面,为官清廉,劝农等,此处不提)。面对这样的岳父,柳梦梅能够如此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阐明自己对丽娘的爱,着实值得钦佩。金殿上,他也是如此。《牡丹亭》大团圆的结局让人有些意外,翁婿两人真的是合了吗?这个问题,就像对书中人物一样,各人有各解吧柳梦梅是一个很真的人物,也正因为真,才让我另眼相待。看原著自有我的理由,自从一观后,极少再去看原文,但仍记得一些,且记下一些感想。

李全和杨婆的世俗爱情

李全和杨婆是戏剧《牡丹亭》中我很喜欢的的一对配角人物。二人虽是配角,其形象却丝毫不比主角杜丽娘和柳梦梅逊色。而且,相对于杜柳郎情妾意,缠绵悱恻的爱情。李全夫妇粗犷,直白的爱情却又别有一番韵味,从整部戏的角度看,两组人物正好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色彩反差,一个淡雅清丽一个浓艳热烈,两对人的爱情风格虽迥然不同,然而最终结局却殊途同归,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话说李全和杨婆的形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李全本来是南宋农民起义军的一个领袖。以反抗金兵有功,归顺南宋。后来叛通元蒙,骚扰江淮。曾围攻淮安、扬州,被宋朝军队打败,被杀。本剧所写的李全的形象很少和历史人物相符合,如被金人封为溜金王、兵败下海(第四十七出)等大事,都出于虚构。李全妻即杨婆又号称梨花枪,“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历史上真实的杨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杨妙真,可惜在《牡丹亭》这部戏里,我们却只能管她叫杨婆。李全夫妇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九出《牝贼》。李全的先是自我介绍“自家李全是也。本贯楚州人氏。身有万夫不当之勇。南朝不用,去而为盗。以五百人出没江淮之间,正无归著。所幸大金皇帝,遥封俺为溜金王。央我骚扰淮扬,看机进取。”接着还不忘吹嘘一下自己老婆“所喜妻子杨氏娘娘,能使一条梨花枪,万人无敌。夫妻上阵,大有威风。”可惜这娘娘不仅本事了得,吃醋的劲也不小:“但是掳的妇人,都要送他帐下。”看来这李全着实可以称得上是惧内了。再看这杨婆的出场,一身戎装,手持梨花枪,见了丈夫只说声“大王千岁。奴家介胄在身,不拜了”。果真是军中穆桂英啊。金国皇帝命令李全攻打淮扬,这李全赶紧把老婆请出来商量主意。这杨婆果真是带兵打仗的行家:“依奴家所见,先围了淮安,杜安抚定然赴救。俺分兵扬州,断其声援,于中取事。”大老粗李全一听,连声叫好:“高、高!娘娘这计,李全要怕了你。”这杨婆倒也傲娇得很:“你那一宗儿不怕了奴家!”李全更是不失时机的拍上一个马屁:“未封王之前俺是个怕老婆的王,这封王之后么,也要做个怕老婆的王”。两人商量妥当,准备要起兵了,杨婆又突然对李全下一道命令,不许他强占妇女,如有违反,军法从事。每每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捧腹大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做妻子的竟然要求丈夫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一旦违反就要用军法处置,但是偏偏李全就愿意乖乖的听老婆的命令,不得不让人佩服这对活宝夫妻。话说李全正在攻打淮安城,碰巧抓到了曾经给杜丽娘教书的老先生陈最良。杨婆心生一计,弄了两颗人头,谎称是杜安抚的家小,让陈最良带进扬州城去交给杜安抚,让他心神大乱,无心守城。这一伎俩,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不会陌生,但不知道是谁模仿谁的了。陈最良看了两颗妇人首级,果然嚎啕大哭,话说这陈最良难道会看不出真假么?或者是故意假装的,毕竟要是当场拆穿,估计陈教授的这条老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李全久攻淮安不下,生怕金朝责罚,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了。突然大营里来了个金朝使者,李全只得称病躲避,让妻子杨婆出来应付。杨婆赶忙好酒好肉伺候着,岂料这使者居然见杨婆生的俊俏,打起她的主意来“要娘娘有毛的所在”。李全在帐后听了金朝使者的疯言疯语早就忍不住了,顿时发作,平时受你的窝囊气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这么赤裸裸的调戏起我老婆来,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要拿枪去杀使者,使者被愤怒的李全放倒在地,幸而杨婆赶紧扯住李全,才放开了使者,使者便宜没占到,反而差点被杀,惊魂未定的逃走,扬言要上奏金国皇帝派兵来厮杀。这下李全才后悔闯了大祸。夫妻二人正没了主意,突然帐外来报前日放去的秀才又回来了。话说陈最良前日回扬州见了杜安抚,两人商量后决定以杜安抚的名义写一封书信让陈最良带来招降李全夫妇。这封信写得着实有意思,开头就跟李全攀起世交来“通家生杜宝顿首李王麾下”。李全问陈最良,杜安抚跟我有什么世交可攀?陈最良倒是挺能胡扯:“汉朝有个李、杜至交,唐朝也有个李、杜契友,因此杜安抚斗胆称个通家。”想必这封信就是出自陈最良老先生的手笔。“外密启一通,奉呈遵阃夫人。”〔笑介〕杜安抚也畏敬娘娘哩。〔丑〕你念我听。〔净看书介〕“通家生杜宝敛衽杨老娘娘帐前。”咳也,杜安抚与娘娘,又通家起来。〔末〕大王通得去,娘娘也通得去。〔净〕也通得去。只汉子不该说敛衽。〔末〕娘娘肯敛衽而朝,安抚敢不敛衽而拜!〔丑〕说的好。细念我听。〔净念书介〕“通家生杜宝敛衽杨老娘娘帐前:远闻金朝封贵夫为溜金王,并无封号及于夫人。此何礼也?杜宝久已保奏大宋,敕封夫人为讨金娘娘之职。伏惟妆次鉴纳。不宣。”好也,到先替娘娘讨了恩典哩。〔丑〕陈秀才,封我讨金娘娘,难道要我征讨大金家不成?〔末〕受了封诰后,但是娘娘要金子,都来宋朝取用。因此叫做讨金娘娘。〔丑〕这等是你宋朝美意。〔末〕不说娘娘,便是卫灵公夫人,也说宋朝之美。〔丑〕依你说。我冠儿上金子,成色要高。我是带盔儿的娘子。近时人家首饰浑脱,就一个盔儿,要你南朝照样打造一付送我。〔末〕都在陈最良身上。陈秀才这封信果然写得高明,只顾把杨婆的马屁拍足,讨了杨婆的欢心,那李全还不得乖乖听话。这陈秀才也确实非等闲的酸腐文人,不仅书信写得圆滑,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非常人能及,几句话之间就将杨婆的疑虑彻底打消,将其哄得眉开眼笑,乖乖就范。另外不得不说,教科书上一直以来对于陈最良的解读都太过于片面化,教条化,只看到了他作为一个老学究刻板的一面,而忽略了他性格中有血有肉的一面。这个老秀才安贫乐道,当调皮的学生以“陈绝粮”为绰号调侃他生活的窘迫,他不以为仵。他外严内宽,对于侍女春香的课堂捣蛋,他总是声色俱厉最后往往又从轻处罚。他古道热肠,女学生杜丽娘亡故后依旧悉心照料她的坟茔。而此时面对李全夫妇这样的悍匪,却依旧能够从容不迫,不辱使命。这样的胆识,岂是一般的腐儒能及的。再回到正题,这李全见杨婆倒是被陈秀才哄得眉开眼笑了,自己却被晾在了一旁,不由得发起牢骚来:“你只顾讨金讨金,把我这溜金王,溜在那里?”杨婆岂能不知道自己丈夫想的什么,一句话就轻松地把丈夫安抚了:“连你也做了讨金王罢。”就这样,夫妻二人都同意了归降宋朝,陈秀才立下大功一件,欢天喜地地回去了。你道这两夫妻真心降了南朝么?嘿嘿,这杨婆可聪明得紧呢。她知道一旦投靠了宋朝,就没有了金朝的庇护,万一宋朝对他们不利怎么办?相比杨婆,李全就显得很是有勇无谋:“俺有万夫不当之勇,何惧南朝!”杨婆很无奈:“你真是个楚霸王,不到乌江不止”。李全的回答真心是纯爷们:“胡说!便作俺做楚霸王,要你做虞美人,定不把赵康王占了你去。”这李全虽然是个大老粗,还怕老婆,但是捍卫起老婆来绝对是霸气十足的硬汉。最后,杨婆说她不要当虞美人,也不要李全当楚霸王,要当就当泛舟五湖的范蠡和西施。从此过逍遥自在的海贼生活去。咱们拿了南朝的金子就开溜,到时候管他是南朝打北朝还是北朝打南朝,都跟我们没有相干。大小贼众一起乘船出海,学梁山好汉李俊去当那化外无人约束的混海痴龙,岂不快哉。相比于柳梦梅高中状元与杜丽娘团圆的结局,也许李全夫妇代表的是作者的另外一种理想,一种对于自由,对于真性情的向往。这样一对特立独行的绿林夫妻,居然演绎出了这么一段浓墨重彩的世俗爱情,这才真是叫做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呢。

《牡丹亭》的浪漫与现实

《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你假如看今天的昆曲演出——演得最多的是惊梦、寻梦、拾画叫画这几出折子戏,许多完整的剧目也只演到杜丽娘回生——那么可能会认为汤显祖在剧情方面并无多大根本性的创新。或许,你会发现些许人物身份上的不同,比如,话本小说里的杜丽娘并非家中独女,而是有个面貌清秀的弟弟;柳梦梅并非落魄寒儒,而是个“官二代”,他爸是杜丽娘之父杜宝的继任者,于是这样才住到了杜丽娘原来住的地方;他的名字之所以叫“梦梅”也并非因为自己梦到“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而是其母“梦见食梅而有孕”。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差别,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汤显祖在塑造人物时的一些考虑。当然,话本小说里也没有穷生陈最良、石道姑、胡判官、李全、杨娘娘等这些个性独特、有血有肉的人物,甚至连伶俐可爱的小春香也没有。然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话本小说的内容终是在儿女私情里打转,而汤显祖却将其置于金兵南侵、淮扬争战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顿时将故事的格局提升了不止一点半点。剧情发生的地点也扩展到岭南、南安、扬州、临安多地,几乎覆盖了整个南宋的疆域,于是就有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颠沛流离,而家愁之外更添国仇,整个儿将原来的一段奇闻异事改编成了一部年代大戏。而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话本小说只有文戏,汤显祖创作的新剧情更多的是武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也就使得这出戏的可看性大大增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男主角俞玖林说,《惊梦》一出中的柳梦梅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而是杜丽娘梦里的白马王子,所以他必须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不能有任何瑕疵。也就是说,《牡丹亭》里其实是有两个“柳梦梅”,一个是杜丽娘梦到的,一个是真实生活中的。两者即使相貌一样,但品性恐怕不同。前者是杜丽娘读了《诗经》,动了春情,自己虚构出来的,而令我颇觉疑惑的是,当杜丽娘见到真实的柳梦梅时,竟对其没有半点考察,也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落差,难道杜丽娘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貌党”?当然,也许这是属于较真了,又也许是因为在阴曹地府时杜丽娘已经知道自己将来定是要和柳梦梅成婚的,所以不必思量许多。而汤显祖早已浪漫主义地给出了回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这几句颇有庄周梦蝶的意思,总之就是让你不要详问了,何况实际生活又怎样呢?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又有多少人其实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这种人生哲学在汤显祖后来的作品《邯郸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荣华富贵终究是黄粱一梦。“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这是汤显祖的评价,也因此他几乎将所有最美丽的辞藻就付诸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林黛玉。叶朗老师说后来的《红楼梦》深受《牡丹亭》的影响,特别在“情”这个主旨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种一脉相承——林黛玉是“情情”,贾宝玉是“情不情”。汤显祖塑造的杜丽娘在情感上十分细腻,比如很经典的这段“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说的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杜丽娘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明明是自己要照镜子,可偏偏还要这么说:“没想到这镜子偷偷地照见了我,害得我羞答答地把头发都弄歪了。我这闺秀怎么能随随便便现身呢?”——这是有何等的自恋啊!今天所有号称自恋的人看到这几句恐怕都要“跪了”。但是转眼一想,又不得不叹服,汤显祖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话来?如此美丽而含蓄的语言!戏曲作品中很大部分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把心里想的给唱出来说出来——,但心理描写如同《牡丹亭》这般用词精巧的实在不多见。如果说杜丽娘在“情”字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极致,那么他的父亲——南安太守杜宝则是情感上的现实主义者。虽然因为只有一个独女没有子嗣而非常郁闷,但也极少显露出来,即使夫人建议为他娶个小妾,他也以战事紧急而加以推脱。说到为杜丽娘请先生教书,也是为了“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得知杜丽娘回生后,他的第一感觉是自己的女儿“成精作怪”了,后来二人相见时,他还说“此必花妖狐媚,假托而成”,不肯相认。——可见这父女之间只有人伦,没有人情,否则情感怎么能“假托”得了呢?若不是皇上下旨,恐怕还圆驾不成。徐朔方先生评论说:“杜宝是封建统治者的所谓正派人物。在他看来封建礼教是天经地义的,他不相信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当然是唯物主义那一套分析逻辑,事实上在他为《牡丹亭》所做的注中,也常常看到这种政治色彩很浓的评述,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在我看来,杜宝这个人物虽然在儿女私情上确实有点“存天理,灭人欲”,但在事业上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这是何等的自我要求!“清名惠政”,对他来讲,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或许一方面可以看出汤显祖对情感禁锢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可以读出他对为官从政的理想图景,是另一种浪漫主义了。《劝农》这一出戏现在很少在舞台上表演,因为离柳杜这条情感主线太远。这出戏讲的是春天来了,太守杜宝轻车简从,下乡劝课农桑。——徐朔方先生解释完“劝农”的意思后还不忘加上一句:“在多数场合,这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措施,往往使农民受到骚扰。”实在令人捧腹!我倒是很喜欢这出戏,里面有很多“小清新”的田园诗。“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竹篱茅舍酒旗叉,雨过炊烟一缕斜。提壶叫,布谷喳。行看几日免排衙。休头踏,省喧哗,怕惊他林外野人家。”——生机盎然、其乐融融的乡野生活跃然纸上!还有这段:“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春色䖃苴。趁江南土疏田胜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前几句描写春景凝练简洁,后面短短几句则勾勒出一个勤政爱民的父母官形象。在这一出里,还有大量官民同乐的场景描写,我们或许能从这里头找到汤显祖当年担任县令时的样子?又或者,这只是他的一种美好憧憬,不然又怎会挂印而去?读了全本以后,就会发现《牡丹亭》不是只有“游园惊梦”,而是非常饱满的“大故事”,跌宕起伏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这里头还有许多幽默的元素,常常使人忍俊不禁,比如汤显祖总爱拿孔孟的话来插科打诨,比如石道姑、小道姑、陈最良之间的相互猜忌,比如《淮泊》一出当中“可笑一场闲话”,“诗书万卷”和“笔蕊千花”都换不到一口酒。最后,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杜丽娘对柳梦梅的“情”真的是一种爱情吗?倘若汤显祖不是这般落入俗套地让柳梦梅高中状元,他们这种私定的婚姻能得到认可吗?就算在一起了,能幸福吗?——这和最近大家对《泰坦尼克号》的讨论很像有木有!也许,杜丽娘、Rose她们都一样,有一种对未曾历经的生活的向往和新鲜感,而柳梦梅、Jack不过是载体罢了。与其说《牡丹亭》是对“情”的颂扬,不如说是对自由的讴歌。又或者,这其实是等价的?我不懂。

情到至深,向生而死

最初,对《牡丹亭》动心,只因陈寅恪先生一句: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且不论这一句的真假对错,美到脱离尘俗而去的爱情世间难寻,也正是这般痴绝的美,在现实的桎梏和无常里才显得这么脆弱而耀眼。翻开书页,读到“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句,更是心绪涌生,不能自已。自此便难以释卷。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唐武宗病重,召其爱妃孟才人于殿上,孟才人指笙囊泣曰:“愿以此就缢。”而后唱一曲《何满子》,句句至情,曲终气亟肠断而亡。又有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久之竟与杜丽娘心性合一,郁郁寡欢而终,直到离世之时,这本《牡丹亭》才从她手中滑落。同是情到至深,向生而死。似哀而大幸,戛然而止的爱情不用接受现实的锈蚀。若不能止于至美,至少还能希求白首不相离,然而心意相通已不易,长相厮守更难得。条件越便利,灵魂的距离却越远,纵然是杜鹃啼血,依然无人会意。即使得之,又有多少人能一往如初呢?求之不得求不得,惟愿借得前世缘。向着良辰美景,一笑问君:“今夕何夕?”

原来都是梦惹的祸

不可理解,只不过是做个梦而已,丽娘就这样爱上刘梦梅???真够离谱的,试问现实中有谁会单凭一个梦仓促开始自己的爱,不过也可谅解,毕竟是文学作品,夸张是一种写作手法。不过觉得丽娘还是蛮可爱的,虽然花痴,但喜欢她的勇敢和执着,还有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种叛逆的斗争精神难能可贵。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很多好的诗词,值得一看。

他们的婚姻

《牡丹亭》一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因为书中写出了一段让人流连的爱情故事。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在书中建构下变得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世俗。这一段爱恋虽然独出机杼,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之于爱情的看法。一、 门户问题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门当,就是大户人家门前精雕细刻的两面石鼓门枕,而在大门框上方凸出的四尊木头雕刻的漆金"寿"字门簪,就是"户对"。门当户对一直是古代婚姻的先决条件。只有门户相当的婚姻才能被人们所信服和认可。《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二人情长意久,但最终也没能修成正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门户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观念,他们间的爱情悲剧就是必然的了。《牡丹亭》是戏曲的文本,作者在创作之时肯定考虑到看戏人的观念。柳、杜间的爱情必须经过波折然后走向婚姻,门当户对的设定才能得到看戏人的肯定。全书第二齣和第三齣就交代下来主人公的背景。“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西蜀名儒,南安太守……乃唐朝杜子美之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柳、杜二人的出身是相当显贵的。同是唐代名士之后,就其出身而言自是受到世人的尊敬。杜丽娘之父乃南安太守,家庭殷实,所选之婿自然从出身的角度上看应当是显贵的。柳梦梅从的出身是符合杜家选婿的标准的。在《牡丹亭》成书之前,大多类似传奇式的写作文本中公子落难、小姐搭救这一情节的设定是屡见不鲜的。但其中关键在于,小姐都是独具慧眼的,不是随便的公子落难她们才相救的,所以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公子高中状元。这一故事的建构,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门户的问题,贫困公子中状元后自是身份大变,这就与大户人家的小姐便般配了。《牡丹亭》中对于这一个传统的手法有继承也有发展,他继承的是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柳梦梅也成为状元郎,发展的是,故事不再以展现公子落难小姐搭救的过程,而是直接展现男女之间的情感为主,让读者看起来真实了许多,对于其中情感的流露也感触了很多。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柳梦梅成为状元后,才可能让杜丽娘和他之间的爱情向婚姻去转化。在得知中榜前,书中写道了杜太守吊打柳梦梅的事件,但后来二人的对峙便改变形式,已经升为宰相的杜宝也不得不和颜悦色的面对柳梦梅。这样,一个原本单纯的爱情就变成了新科状元娶宰相之女。以此作为结局,既符合传统传奇的手法,也普遍适合读者的观念和欣赏理念。二、 女子教养关于女性教养的问题,在中国古代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在《牡丹亭》成书的年代里,中国的女性教养已经从三从四德转化到了“才、德、美”的三要素并重发展 ,这也就是明代大量出现才女的原因。书中对于杜丽娘的女性培养也是很到位的,在传统女红和闺阁之事外,其父杜宝又给她请来一位教书先生,在“才”的方面进行包装。包装后的结果使得杜丽娘从单纯的闺阁中逃脱出来,其表现是可以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看出。杜丽娘因“关雎”而想到情事并一任情欲的流泻,面对父母对其游园的制止,她采取了一定的反抗。古代对于女子的贞洁,社会是非常看重的,即便在婚前二人发生行为也是被看做不妥的。书中给我们展现的表面上相反,其实却很符合这种传统的看法。第三十六齣中就是证明。该齣回目叫“婚走”,标志着二人正是开始走向婚姻。书中写道柳梦梅正要与杜丽娘“便好今宵成配偶”,却被杜丽娘“懵腾还自少精神”而拒绝,而待柳梦梅反驳时,杜丽娘却回道:“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由此便将话题切到了传统婚姻礼仪中。但关于杜丽娘的贞洁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柳梦梅对于这一点是很看重的,所以杜丽娘接着说:“柳郎,奴家依然还是女身……伴情哥则是游魂,女儿身依旧含胎”就这样贞洁的问题便符合了传统的观念了。纵观全书,在描写柳、杜爱情时作者采取的观念还是传统的,这也符合古代人的审美标准,但也并非完全按照固有的方式进行,柳、杜二人从结交到走向婚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的婚姻体制形成了冲击

梅下柳生

梅下柳生烟村酒巷千帆过原来相似的只是你我我们的爱只有一种颜色红是红尘褪去的光泽红是红楼埋藏的秋歌我的好姐姐,今夜良辰你为何梦深依然沉默?再多悲伤的预感也流下欢乐的泪吧我们只有同一枝杨柳我们的爱只有一种颜色

蘸客伤心红雨下 勾人悬梦彩云边

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没有嚣张声势的张扬 只期盼自己的爱能出现 即使舒途遥远 仍然可以以爱为终点

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前天晚上连夜追完了朱老师的《商小玲传》,惹得我又把牡丹亭翻出来看了。只是这次深深的觉得柳梦梅已经被我直接忽视了,书生身上果然“才情”更重,不似杜丽娘那般纯粹感人。然杜丽娘之情再看来,对于“三春好处无人见”的痛似乎更深。杜丽娘的才情也是很高的,对于父亲说她平日不看书,她是委屈的;对于师傅讲解《诗经》的方式,她是有些瞧不起的,你看那句“依注解书学生自会”,傲气的何其可爱;对于她自己的美貌她是自信的,看她游园前梳妆的一段便可知她对于自己美丽容貌的肯定。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内外兼修的女子,却整日闷坐闺房“打眠”,是何等的暴殄天物。世人皆道“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是思春之语,对又不对,《牡丹亭》渗透的远不止男女情爱的思春,而是对于时光飞逝的惋惜之情。私下里以为杜丽娘梦见的即使不是柳梦梅那也没关系,她只要在最好的年华中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付出去,就像花儿绽放,它只求得有人来看它,不拘是谁,惜花爱花就好,总比“付与断井颓垣”要好,与怀才不遇是一个道理,所以梦见的就算不是柳生,乃是张生李生,都是一个道理,无非是要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也不妄了自己灼灼耀眼一番。再看柳生唱词,初见丽娘问“素昧平生,因何到此”,这个俊朗的书生,手中持着柳枝——一见面便首先说要她题咏的柳枝,回答的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恰恰儿的点在丽娘心头,仿佛这书生是专为见证她最美时光而来,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一个书生的出现倒也是情理之中。见面第一句“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张爱玲那段“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吗”大抵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这是一种只两人心领神会的认定。最近听到一句话“相见如过千山”,相见已然不易之至,然而在相见的一瞬,这些历经的沧桑都已被一眼化解,因为过千山也不过是为了这一眼,看到了便无憾了。于是,带着冥冥之中注定了的无法言说的奇妙之感,书生与小姐相遇。随后,柳生拿出柳枝,说“你既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这是对丽娘才学的肯定,对于丽娘之父来说,女子读书不过是为了将来嫁与一个书生,言谈不致无味罢了。然而在书生第一次见丽娘时,便如此肯定其才学,一来显得书生了解丽娘之深,二来也是重丽娘之才学。在梦里,丽娘的才学不再是作为男子的附庸,而实实在在是她个人的了。而后书生才提到丽娘之美貌,可以说,爱情的浪漫与相知在在这个梦里得到了融合,这样切合自己心意的书生,也只有梦中才能出现了。说起来,似乎杜丽娘与柳梦梅是由欲生爱,然而作者又以那神秘的“却在这里”与“相看俨然”轻轻化解了这一点的不浪漫,看似先欲后爱,却不知这爱是早就缘定了的,轻轻一推,倒给了我们一个惊心动魄的初见。本是不定的思春人选,就此由那不定的缘分定了,将对于“三春好处”有人见的希翼与爱情的有人托付契合的不露痕迹,妙啊。


 牡丹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