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舞台之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大小舞台之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301114841
作者:钱理群
页数:430页

内容概要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原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作)、《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话说周氏兄弟》、《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走进当代鲁迅》、《与鲁迅相遇》、《鲁迅作品十五讲》、《语文教育门外谈》等。

书籍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引子  创造之前第一章 生命开始于夏  《雷雨》的创造  最初反响  第二个生命:《日出》  “希望之星”升起  “生命三部曲”之最第二章 在秋阳春光里静静流泻  向广场艺术倾斜  《北京人》:生命的诗  《家》:青春的赞歌  1940年代的“曹禺热”第三章 春?夏?秋?冬?  “日出”以后的困惑  毕竟是个转机  在动荡的年代颠簸  跌人冰谷  没有抓住的时机附录 曹禺戏剧演出年表(1935—1990年)主要参考文献初版后记再版后记

作者简介

《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从炎炎的盛夏开始起笔,渐渐写到秋凉,他的心境也确乎从“郁热”转入一种“沉静”。作者也正是用“从郁热到沉静”来概括曹禺三、四十年代的生命流程,即从《雷雨》、《原野》时期的躁动向四十年代《北京人》阶段的沉静转化。这确实是曹禺生命历程中发光的年代;这是被爱情、友谊、青春包围着的生命发出的“美丽而真诚的光”,秋阳般温暖、柔和,而略带忧伤……没有“雷雨”前的“苦热”,也不如“日出”般眩目,“原野”似的阴森、恐怖,这里有—— “秋风吹一下泠泠的鸽哨响”,“恬适而安闲”……“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丁铃有声,清圆而浏亮”…… “在苍茫的迷雾里传来城墙上还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随着风在空中寂寞的振抖”…… “真实与真诚”反而要到“假”的戏剧里才能寻找到,真的人生社会却充斥着作戏与虚假,这种置换使钱理群感到的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它意味着启蒙者一切真诚的努力都将在看客的眼中化为“演戏”,而丧失了预想中原初的崇高与意义。“假作真时真亦假”,当“真诚与真实”戏剧化,表演化了之后,对真实的命题本身的质疑便成为反思的一个前提。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对启蒙主义理想的消解甚至幻灭。启蒙主义的立场正是由此向怀疑主义的立场逐渐转化的。

图书封面


 大小舞台之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曹禺先生逝世前,曾在病榻上对来探望的吴祖光先生讲:我这一辈子,太听话了。初初在《读书》上见到这段文字,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读完了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才真正体会到曹禺先生话里心里的沉痛。这本“新论”,新就新在它不是像钱谷融《〈雷雨〉人物论》等那样详细分析作品本文,而是从“接受史”的角度,对曹禺的创作生命和时代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行纵深的考察,描述曹禺的创作是怎样在自身成为规范的同时也逐渐被纳入时代的戏剧规范,他内心的“小舞台”是怎样逐步和时代的“大舞台”溶为一体的。起初,曹禺自己的声音是相当强大的。《雷雨》和《日出》就与那个炽热的时代当下的主题相距甚远,这在现代文坛上最善于紧跟时代风潮的戏剧门类中几乎绝无仅有。这两出戏体现的完全是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曹禺自身对艺术的追求,这时候,他对“时代对戏剧的要求”还一无所知。应该说,曹禺是幸运的。他没有去走学医从政一类的弯路,一开始就选定了戏剧为终生不渝的事业。而且由于他的天才,最初两部作品便大获成功并迅速进入经典。这些本来都非常有利于他对自我的坚信和坚持。可惜太高的起点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曹禺已经习惯于做“时代的骄子”,甚至难于忍受哪怕是一时的冷落。所以,在过于“超前”的《原野》受到的评价普遍偏低之后,曹禺开始按时代的路向调整自己的步伐了。为了表明对“广场艺术”的认同,曹禺写出了《黑字二十八》、《蜕变》这样近乎幼稚的政治剧。不过此时的曹禺仍然保持着充分的自信。他自己的声音仍然在时代的声浪中若隐若现。《家》削弱“反封建主题”转而礼赞青春和爱情,《北京人》对抗战主题的远离,都表明曹禺并不愿意做一个席勒式的传声筒。与周扬等左翼权威评论家的宏论相比,他更看重观众对他的剧作的欢呼,将之视为自己创作生命的支柱。所以,当五十年代被告知他的得意之作并不能为新时代的观众主体──工人、农民所接受时,曹禺受到的打击是何等的沉重!他天真地相信了那些自称代表人民的评论家发出的声音确实代表了观众。他的自信心终于完全丧失了。除了战战兢兢的《明朗的天》,曹禺所能做的只是带着忏悔的心情对旧作进行大规模的“自戕”。鲁大海成了共产党员,方达生变了地下工作者……曹禺努力地修正着每一个音符,让它们合上新的拍子。他自己的声音终于完全淹没在时代的合唱之中。据曹禺女儿万方回忆,曹禺最后一次看《雷雨》后急切地问她:怎么样?怎么样?万方说:“他想听的不是评论家的批评,而是普通观众的评价:'还行!''不错。'”联系他对吴祖光说的话,我们不难体会这位现代戏剧史上唯一可以称为大师的剧作家晚年的复杂心境。整整五十年,在大时代的喧嚣声中,年仅23岁就能写出《雷雨》这样惊世之作的曹禺竟不曾拿出一部真正像样的剧作,发出一点儿自己的声音!甚至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无法完全拾回当年那种“我知道那是个好东西”的自信。然而这一切是不应怪责曹禺的。像他这样一个热爱观众的天才艺术家,他怎么敢、怎么能去对抗定于一尊的“时代的声音”?“人已彻骨,天尚含糊。”今年也已是老舍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了。这三十年于曹禺先生意味着什么呢?呜呼,哀哉!愿曹禺先生安息。
  •     春节前以出乎我自己意料的速度看完了钱理群20年写成的一本书《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作品史,作家精神史,话剧发展史,现代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发展史,每一部史的对象都是一个生命,史的描述的任务仅在于生命的复活。”曹禺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但是很可惜并没有达到他本应达到的高度,他因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被政治运动束缚住了思想。他的作品一方面在红红火火地上演着,另一方面却被不断地曲解/误解,不断被人为地重新解读、全新演绎。政权的更迭,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官方审美标准不断形式化与公式化,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排斥慢慢使得完全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曹禺一点点失去了自信,直至全面、彻底、心甘情愿地否定自己。曹禺为了适应新的接收对象——工农群众的需要而自戕,可悲的是,他并不了解工农群众的真正意愿,只能按照自称是工农群众代言人的理论家对与中国社会矛盾性质、革命对象、动力、前途的分析去修改自己的旧作。曹禺所特有的极其光彩的个性化、形象化的语言消失了,代之以时代的、逻辑的、公式化的语言;他用自己的手,自愿的、不无真诚的,将自己的戏剧生命的创造砍杀了。五六十年代,曹禺的戏剧表演完全被纳入到时代意识形态体系中,被高度政治化、时事化,打上了深刻的社会和阶级烙印,原本活生生的具有复杂心理面貌的戏剧人物纷纷被去个性化、去欲望化、英雄/妖魔化、简单化、浅薄化、庸俗化、程式化,至此,曹禺的戏剧已经完全去艺术化,变成了官方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宣传工具,成为“党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直接助手”,处处显示“善良与阴毒,纯真与丑恶,正直与邪私”的鲜明对照,爱憎分明。极左思潮是一种对作家外在束缚的紧箍咒,更可怕的是,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灌输,极左思潮逐渐内化为曹禺和他同时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自己的观念,以至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内在要求,不用别人念咒语,自己也会念,成为一种自我限制。这是曹禺心灵史上最可怕的一页,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上最悲凉的一页。曹禺说:“这种思想上的折磨比打死人还厉害“;法西斯思想专制的可怖、可恶与不可宽恕正在于它以似铁的无情力量将人的尊严、人的自信心彻底摧毁,它以宗教般的幻术,把犯罪感渗入到自我意识中,不仅挑起人与人之间的残杀,而且制造人的精神分裂,让人无休止地进行自我审判、自我否定,以至于想曹禺那样否定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和权力,仿佛自己只配动物般地活着。而这类精神折磨首先施加于曹禺这样最杰出、最敏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脆弱、最需要小心保护的知识分子身上。通过摧毁一个民族的精英可以摧毁整个民族的,曹禺的悲剧,正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大不幸。曹禺从根上就不是鲁迅那样的强者,他缺乏鲁迅那样的怀疑主义精神,他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天真,以及他的人道主义过分善良,使他不能彻底“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总是不断地沉迷于自造的梦境中;他也缺乏鲁迅那样彻底的自我否定精神,他太爱护自己,更确切地,他怜悯自己,也就无力战胜自己。曹禺是个弱者,又是天才、艺术家——他的悲剧就在这里。使人成为人把文学还给文学让艺术自由呼吸,追求纯粹的美让“工农群众”甩掉理论家,自己代言自己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曹禺寫了很多的悲劇,然而他自身也是一出大悲劇。錢理群先生將這一悲劇展現了出來。
  •     浙江文艺版的居然豆瓣没有词条,人间蒸发了!
  •     明白了,人也残废了。
  •     书不错,最近研究曹禺呵
  •     没想到400多页的内容只用了半个下午+半个晚上就看完了,老钱的文字真是非常耐读。这本曹禺研究论著完成于1990-91年,但老钱对文学评论复归“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的探寻的自觉尝试已经将他与同时代许多刚从一个框子里逃出却又钻入新的框子的学者或“流氓”区别开了。他对曹禺作品的理解很有见地,对曹禺这样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反思更是令后来的读者感喟而不能不自警。
  •     内容介绍的挺详细的,对于了解曹禺的戏剧有一定的帮助
  •     尽管有些观点和立场并不认同
  •     比较难读,但是好书。
  •     很想重读北京人和原野
  •     喜欢钱理群老师的书,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或考研人很适合
  •     本人学戏剧戏曲专业,本书是话剧课老师指定的参考文献。该书为我们拓展了一种体味曹禺其人其作的新视野,对曹禺剧作的深层解读非常细腻,无论其中的观点你是否同意,重要的是你感到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成长了,有了与自己不同的新的思考和收获,如此,便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     写的角度很独到,也很深刻.没有把作品单独拿出来评论,而是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思维很清晰,材料引用相当丰富,是了解\研究曹禺作品的很好途径
  •     钱理群对曹禺的一生作了仔细精到的梳理和研究.看天才在时代洪流中的进退,让人感叹.让人所思.书不高深,好读,但入情入理,个人见历史.
  •     钱老行文,还是这么舒服
  •     爲了FYP啃下去的書們。。
  •     钱理群老师真可称得上是用生命著书,治学到此境界,唯有崇敬二字。
  •     身为一本文学评论,这本书的感情激涌得都溢出来了。但是写曹禺创作从郁热到沉静,环境融入作家的性格,环境和情绪又注入作品,写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常常引用观点不说明出处,有时候又标错出处,比较恼。
  •     将曹禺的内心挣扎与作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大小舞台之间都让人唏嘘。
  •     06年老钱附送,其实我兴趣不大。。。匆匆翻过。
  •     这本书详细地将曹禺的戏剧人生诠释了。并且带有不少自己的见解。相信不论是文学研究或者是喜爱曹禺喜剧的人都不应该错过。
  •     不错,就是封面有点弄脏
  •     一直想有关曹禺戏剧的书,这本很好,也很适合一般的读者,很有趣味性,易理解
  •     书很不错,封面、印刷都是我喜欢的类型~钱理群的书一定是要好好看的!
  •     看完曹禺的作品后再看的《大小舞台之间》,作者对曹禺的认识很深,看了受益匪浅。
  •     公允至極。
  •     写曹禺的论文时买的这本书,书本内容很有用,对我帮助很大,值得一看。
  •     观点独到,见解深刻。
  •     钱先生论曹禺的妙处,尽在他对于作者初衷、转变与凝滞的抵牾,体会之深、感叹之切、厘析之彻~有多少犹如万先生这般被时代和舆论蒙住双眼与声喉的天才啊,他们胆怯、敏感而懦弱,但同时,他们对于人的洞察,也是最为犀利的~
  •     作为曹禺研究的论著,强调生命哲学,在考研期间借到着力思考了《雷雨》《日出》中,钱理群的研究,感叹精神挖掘得特深刻精到,可以称得上是曹禺精神自传,如今思索,空无一物,好不羞赧。。。
  •     研究曹禺戏剧的不二首选
  •     很深刻~受教了
  •     好书,果断收藏了。受益匪浅。
  •     钱理群先生是真正理解曹禺先生的人,做学问,钱老是一个认真的好人。
  •     一二部分有些参考价值。往往我最担心考的一定会考,考话剧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唉~听天由命吧。大概是考前最后一本了。
  •     曹禺果然是錢理群的「第二最愛」。一個文學人寫劇作家,寫人,寫文本,寫歷史,驚訝他也寫戲劇理論。
  •     曹禺戏剧的讲深入解,文学和戏剧爱好者的读本。
  •     不敢打高分,没细致读透,基本上可以视为曹禺创作生命衰竭史的过程。建国前,曹禺基本完成奠定其历史地位的重要剧作。建国以来,曹禺作为所谓最早“投降”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自觉自愿的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对其作品的新民主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艺术生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竭,即使政治空气缓和后想要再重振已是再无可能。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在一个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下表现的才最为明显。
  •     相当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没必要写一本书。 很同情学长。
  •     一个当时非常浅薄的我,在大一下读得最开心的研究著作。可能是文字晓畅易懂,可能是当时各种不懂学术是什么的我,惊喜于在那些分析性的文字间还能看到曹禺自述“性情中有一种‘郁热的氛围’”。现在若再读,一定能知新吧。
  •     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行文和分析都很严谨
  •     钱老的书,曹禺的剧。以及当代的文学史。
  •     对于研究曹禺戏剧很有帮助!
  •     非常不错,钱老师的剖析到位,还原了真实的曹禺。
  •     盼望的“日出”到来了,可曹禺却没能走出恐惧的城堡阴影,甚至主动放弃了赖以成名的普遍的人性怜悯。当剧场中雷雨、日出、原野的郁热乃至北京人、家的沉静统统被广场的喧嚣所取代时,背叛了亚里士多德的曹禺只会走向穷途末路。于是,中国遗憾地错过了又一位本可继续攀登高峰的大家。论证史料翔实,目光老道,彰显大师功力
  •     这本书很适合收藏和阅读!值得购买
  •     非常好的曹禺研究
  •     观学究的文采展现。
  •     读后对曹禺多了一点了解。
  •     快递的态度不敢恭维,无时效。书是旧书,并且损坏严重,大过年的懒得退。
  •     读完明朗的天就觉得没什么看头,胆剑篇尚可,王昭君整一个不忍卒读。虽说引进clown式的角色苦伶仃未尝不是一个改进,整部作品下来直接读小说岂不更好= = 很快曹禺典型的大篇幅诗化笔调写就的舞台提示就足以直接作小说场景了…… 雷雨什么的不喜欢真是一辈子不喜欢,我这种人也就读读北京人了。钱氏之说无甚新意,结构什么的可参看《压抑与憧憬》。
  •     老钱除了研究鲁迅之外,对戏剧大师曹禺也很有研究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