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208104860
作者:邓新华
页数:344页

章节摘录

  中国古典美学提出的“玩味”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与西方接受美学对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地位及其作用所以存在上述认识上的差异,究其根源,还是各自赖以生成的文化背景不同。当代西方文化是以大胆执著却又不无偏激的创新精神为其显著特征的,休斯在那本著名的《欧洲现代史》中说道:“不论在哪一方面,20世纪风格都共同具有对上一世纪不屑一顾的态度,文化创新者抛弃了他们祖辈的教训,有意识地选择了新的词汇来表现自己。”正是在这种立足于冲突和创新,不承认独一无二的权威,不承认固定的文化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接受美学才能够提出那一整套与传统的文学理论大相径庭的理论主张,才那样不无偏激地高扬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独立价值,甚至不惜以牺牲作者与文本为代价。  与西方现代反传统的文化精神相反,中国古代文化洋溢着一种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中和”精神。中国人把一切事物都“一分为二”,强调观察、认识事物要看到两个方面,这种“中和”思想不仅是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它几乎贯穿一切,涵盖万有。这种“中和”精神也内在地制约和规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提出的“玩味”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对作者、作品和读者的认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接受美学;它既不认为作者是文学作品的最高主宰,也没有无视作者其人;既不认为文学作品等同于作品的语言符号,也没有忽视作品自身的审美特性;既不认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是机械的反映,也没有把读者当作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独创者。刘若愚先生曾经指出过:“中国批评家通常是折衷派或综合主义者。”这话对于倡导“玩味”的接受方式的文艺家、美学家来说,也是适用的。总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精神浇灌了中国古代美学提出的“玩味”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使它对作者、作品和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认识显得全面而辩证,从而弥补了西方接受美学的一些不足。  ……

内容概要

邓新华,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三峡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三峡大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古代文论的多维透视》、《中国古代文学解释学研究》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重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可能性
二、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分期
五、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六、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的现代意义
第一篇 先秦: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早熟期
引言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诗歌接受活动与接受诗学的滥觞
第一节 关于“献诗”、“采诗”、“引诗”和“赋诗”
第二节 关于“论诗”
第二章 “诗言志”与“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一节 “诗言志”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二节 “赋、比、兴”的诗歌接受理论
第三章 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
第一节 “观诗”——偏于鉴赏的接受
第二节 “用诗”——偏于实际的运用
第三节 “说诗”——偏于意义的阐释
结语
第二篇 两汉: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异化期
引言
第四章 从汉儒说《诗》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汉儒说《诗》的政教接受取向
第二节 汉儒说《诗》的“美”、“刺”理解模式
第三节 汉儒说《诗》的“比”、“兴”释义方法
第五章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尊《骚》为经,将屈骚评论纳入经学的轨道
第二节 依经立义,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屈骚评价的根本准则
第三节 以经评《骚》,对屈骚艺术特色的遮蔽与消解
第六章 从汉儒论赋看两汉接受诗学的异化
第一节 依傍《诗经》以抬高赋体文学的地位
第二节 片面强调赋体文学的讽谏作用
第三节 儒家功利主义的赋体文学接受准则
结语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自觉期
引言
第七章 葛洪的文学接受理论
第一节 “华章藻蔚,非朦瞍所玩”——关于文学接受的能力
第二节 “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关于文学接受的差异性
第三节 “厨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于蓑衣”——关于文学接受的价值取向
第八章 刘勰“知音”的文学接受理论
第一节 学术界关于《知音》篇理论性质的三种界定
第二节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
第四篇 唐、宋: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深化期
第五篇 明、清: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拓展期
第六篇 余论: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发表与本书相论文目录辑览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西文化与文论对话的双重视阈下,对中国古典文论所蕴含的丰富的有关读者文学接受反应的材料进行清理、挖掘、研究和阐发,勾勒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独具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彰显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