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4
ISBN:9787308023009
作者:金汉
页数:317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四、情节化、故事化的乡村叙事  ——李准、马烽等的农村短篇小说  李准、马烽是五六十年代我国很有影响力的两位专擅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作家。在  小说艺术上他们走的基本上是赵树理的路子:写问题小说’为当前政治需要服务;走通俗化、民族化的道路。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1953年李准发表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就因为触及到土改后农村的两极分化的重大问题而引起全国性的大反响,并从此成名。其实,这是一篇说教宣传目的比较直露,图解痕迹比较明显的艺术上还相当粗糙的作品。只因为它符合了当时政治的需要,而身价倍增。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包括作家本人)的文学观念还是只重写什么,不重怎么写,只重文艺的认识、宣传、教育作用,而忽视艺术的审美功能。此后,合作化时期,李准又写了《孟广泰老头》、《农忙五月天》、《冰化雪消》等反映合作化的小说;1956年,在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他也写了两篇暴露和鞭笞社会生活阴暗面的作品《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帆篷》,但不久就在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左倾”思潮下,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作家几乎被打成右派;接着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李准又积极地参与了这场空想浪漫主义的大合唱,写了一些诸如《夜走骆驼岭》、《参观》、《贵宾来了》等完全背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李准的创作总是这样紧紧地跟在时代后面,基本上是政治上需要什么他就写什么,要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直到1959年,李准的创作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连续写出了《两匹瘦马》、《李双双小传》、《两代人》、《耕耘记》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虽然仍是肯定和歌颂大跃进的(要求作家完全超越时代是不现实的),但已经不是对表面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作无原则的吹嘘和粉饰,而是透过生活表象去发掘和颂扬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侧重对农村问题的揭示转向对农村人物形象的塑造,即从写问题小说转向了写人物小说;从过去注重塑造中老年农民形象转向注重塑造青年一代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妇女形象。在这些作品中,李准把创作的重心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既有明显个性特征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光彩的农村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双双小传》和《耕耘记》。  大跃进、人民公社作为一场经济革命运动,它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这一点已为后来的历史所证实。但是,作为一场精神革命运动,它在某一点上却符合并调动了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祖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愿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李准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李双双小传》、《耕耘记》等作品,写出了特定时代环境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李双双、肖淑英等农村妇女新人形象。尤其李双双的形象,是李准此前创造的所有人物形象中最成功、最动人、最有感染力、也最有艺术生命力的一个。李双双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她不但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强烈的时代色彩,而且有一定的历史深度,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优秀艺术典型之一。由于作者依靠的是大量既具生活真实又富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依靠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依靠把人物放在家庭或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或矛盾冲突中描写的方法,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话说,即由于作家多方面地调动和使用了一切“旨在使作品尽可能艺术化的技巧”,终于使李双双这一形象血肉丰满地、活生生地立了起来,成功地完成了李双双这一艺术形象的创造。所以,尽管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大跃进,而且是以办食堂为主要线索的,都没能掩盖住这个形象活生生的性格光华。那种认为既然“大跃进”错了,“办食堂”也错了,李双双的一切行为也就是错的,因此李双双作为一个艺术典型也必然是错误的、失败的的说法,是站不住的。这只是一种非文学的逻辑推理,而不是真正的文学分析和批评。作为一种性格典型,李双双在文学作品中活了,它就会永远存活下去。  《李双双小传》的成功,主要得力于李双双性格塑造的成功。而李双双性格的塑造,主要是在故事叙述中完成的。李准的所有小说都是情节性、故事性小说。在这一点上他和赵树理是一脉相承的。不过他不像赵树理的作品那样,作者自己充当说书人,有明显的话本、板话或评书的特点。李准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的方法,由一个叙述者(即作者)在那里讲故事。比如《李双双小传》开头第一节,先讲“李双双’’这个名字的来历(这很像《阿Q正传》的开头讲述阿Q名字的来由,更像《登记》开头介绍罗汉钱的来历):李双双是我们人民公社孙庄大队孙喜旺的爱人,今年二十七岁年纪。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以前,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她叫“双双”,……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或者“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她叫“喜旺嫂子”。至于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人前提起她,就只说“俺那个屋里人”,近几年双双有了小孩子,他改叫作“俺小菊她妈”。另外,还有个不大好听的叫法,那就是“俺做饭的”。……一九五八年春天大跃进,却把双双给“跃”出来7。她这个名字,不单是跃到全公社,又跃到县报上、省报上。李双双这个名字被人响亮亮地叫起来了。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她这个名字头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还是在一九五八年春节后,孙庄群众鸣放会上的一张大字报上。故事也得从那个时候说起。  作品开头这段叙述,看上去只是介绍李双双名字的来历,实际上包含着很深刻的妇女人权的历史内容。这正暗合了整篇作品的题旨:大跃进中妇女人权、地位和精神的解放。但是,作为小说,这个主题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叙述和介绍,它必须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于是作家笔锋一转,紧接着来了两大段回叙,详细叙说了李双双写大字报的过程,并从这张大字报引出了李双双平日为争取学文化、开会、参加社里劳动的权利而与丈夫孙喜旺所发生的一连串充满生活情趣和喜剧色彩的家庭纠纷的小故事。这两段充满生活情趣和喜剧色彩的家庭叙事,由于采用了多种写人的方法(如通过细节写人,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在对比烘托中写人等),虽然只有五六千字,却已经把李双双和喜旺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本身的典型意义基本揭示了出来。此后的文字(五、六、七、八节),只对人物性格起补充润色作用,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再增加什么。从小说结构艺术的角度看,《李双双小传》的最后两节,对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塑造已没有什么作用,显得有些松懈拖沓。  《耕耘记》是李准又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从作品整体的艺术水准来说,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李双双小传》。  《耕耘记》写的是公社要办气象站,派扫盲班毕业的农村姑娘肖淑英去省气象训练班学习,她通过顽强的努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经受了一次次挫折,终于掌握了预测风云的本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社气象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故事。小说是用第三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事相结合的方法来叙说这个故事的。在叙事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了描写和渲染的成分,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更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把全部的力量用在主人公肖淑英的形象塑造上。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作者在人物前进的道路上,编织设计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参加省气象训练班学习的一段叙述,初步表现了肖淑英为掌握科学知识而刻苦努力坚毅顽强的性格。气训班结束回到农村以后,为了表现她的成长,作者又编织了三大段情节:第一个情节是第一次预报霜冻的失败。这个失败是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她曾痛苦、痛哭以至动摇,但在领导和亲人的关怀、支持下又信心百倍地工作了。第二个情节是麦收时有无大雨的预报。这次预报,由于肖淑英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农和民间谚语学习,“土洋结合”,终于较好地掌握了气象规律。这段情节以肖淑英的预报成功而胜利结束,其间穿插了她哥哥先是不相信有雨,和她大吵大闹,继而挑起水桶要去浇地,最后被滂沱大雨淋了回来的喜剧性情节,从情绪上与上一节形成鲜明反差,使小说显出波澜。第三个情节是在抗旱的紧要关头,一场全县性的大暴雨会不会下到玉山公社的预报。这次预报是对肖淑英全面而严峻的考验:有雨无雨,还要不要抗旱,必须当机立断;县里命令水库放水,放与不放,事关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全县预报有暴雨,窗外已雷鸣电闪,甚至大雨点子已洒进了窗内,然而肖淑英却断定无雨,不必开库放水。就是这样,作者通过情节的安排和气氛的渲染,把故事一步步推向了高潮,肖淑英的性格也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展现。  《耕耘记》的故事讲述是有层次、有曲折、层层递进的。这表现在它的结构艺术上:它有一个别开生面、引人人胜的开头,波澜层出、峰峦迭起的主干,再加上一个气象恢宏、乐观豪迈的结尾,极为完整、严谨。正如冰心老人说的那样,“故事发展,像从遥远的天末,卷来一阵雪白的浪花,推涌进迫,浪头越卷越高,潮声也越来越大”(冰心:《喜读〈耕耘记〉》,1960年10月8日《北京晚报》)。  《李双双小传》和《耕耘记》都是艺术上比较成功的作品。现在的读者,不能因为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就随之而否定那个时代的所有作品。  ……

书籍目录

总 序绪 论目 录第一章 传奇叙事:从通俗化走向艺术化一 《铁道游击队》与建国初的新通俗传奇二 《林海雪原》与通俗传奇的艺术化升华第二章 乡村叙事:从社会、历史、政治化到命运、伦理、道德、风俗化一 民间艺人乡村叙事一一赵树理的农村小说与《三里湾》二 文人乡村叙事——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与《禾场上》三 政论家式的史诗性乡村叙事——柳青的《创业史》四 情节化、故事化的乡村叙事——李准、马烽等的农村短篇小说五 阶级斗争观念制约下的乡村叙事——浩然的《艳阳天》与陈登科的《风雷》六 传统乡村叙事的两例别体小说——抒情化、散文化的孙犁和场景化、戏剧化的王汶石七 命运、伦理、道德、风俗化乡村叙事之——一周克芹、高晓声的农村变革小说八 命运、伦理、道德、风俗化乡村叙事之二——贾平凹、张炜、王润滋等的农村改革小说九 命运、伦理、道德、风俗化乡村叙事之三——古华、何立伟等的潇湘风情小说第三章 战争叙事:从微观、线型到宏观、整体一追随式叙述战争全过程的《保卫延安》二俯瞰式展现战场全貌的《红日》三跨跳式通观战争全局的《东方》四 英雄化战争叙事与人性、人情化战争叙事——峻青、王愿坚和路翎、茹志鹃、刘真的短篇战争小说五 战争叙事从战场延伸至社会——《西线轶事》与《高山下的花环》第四章 历史叙事:再现型史传小说一 革命英烈史传叙事——《青春之歌》与《红岩》二 革命史诗叙事——《红旗谱》与《三家巷》三 农民起义英雄叙事——《李自成》等历史小说四 帝王叙事——凌力与二月河的清官小说第五章 知青叙事:从感性倾诉到理性思考一 苦难遭遇的诉说——知青“伤痕小说”二“上山下乡”的理性思考——知青反思小说第六章都市叙事:市井文化小说与城市改革小说一 邓友梅、陆文夫等的“市井文化”小说二 蒋子龙、张洁等的城市工业改革小说三 李国文、张贤亮等的城市体制改革小说……第十二章 结语

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ISBN:9787308023009,作者:金汉著

图书封面


 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对当代小说叙述加以归类,亮点有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