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

出版社:湖南教育
出版日期:2004-4
ISBN:9787535541673
作者:敏泽
页数:1342页

章节摘录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萌芽一、口头文学的发生与文学思想的萌芽至今已出土的远古时代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出土文物,保存至今的年代久远的岩画等等,可以看作是早期人类萌芽状态的艺术且不论,若论以文字为其载体的中国文学的发端,最早当不会超过公元前14世纪(殷商中期),因为其时方有文字。当然,以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文字而论,已是相当成熟的一种文字。可以推断,在此之前,汉字一定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衍生成熟的过程。即以成熟时期的甲骨文观之,其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虽并不多见,但治文学史者以此为中国文学(说得准确一些应称为有文字载体的文学)的发端,无疑是有其道理的。然而没有文字,却并非等于没有文学,远古流传的原始歌谣与神话就是公认的文学形式。不过令人遗憾的,正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当初所流传的歌谣到底是什么样子,已经无法得窥其貌。后代一些典籍所收录的《击壤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康衢谣》(《列子·仲尼》)、《卿云歌》(《尚书大传》)等多已被视为假托,不足以为凭。唯《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蜡辞》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似乎还可以令人推想古代生活之仿佛。以情理揆之,《弹歌》似乎更原始一些:“断竹,续竹,飞土,逐夫(肉)。”如果说这完全乃活脱脱一幅远古渔猎时期人们弯弓飞土,追逐狩猎的景象,那么《蜡辞》则展现了稍后些的人类在农业社会中试图以巫术把握控制大自然的努力:“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可以想像,人们在吟咏着这样的歌辞时,多么渴望土、水、虫、草这些与自己庄稼息息相关的自然物能够完全遵从自己的旨意活动,从而给自己来年庄稼的丰稔提供一个美好的前景啊!于是在这样古老的歌谣中,我们已经可以真切地感到促使这些歌谣产生的动机。如果说这些歌谣是人类雏形的文学作品的话,那么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最先促使这些“文学”诞生的动机、观念就是初始的文学思想,而这文学思想诞生之初,显然就是饱含着功利主义色彩的。……

书籍目录

上册序第一篇 先秦两汉时期绪论第一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萌生第一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萌芽一、口头文学的发生与文学思想的萌芽二、文学思想的萌芽与原始宗教祭祀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的生长一、初期的书面文学二、初期的文学与文学思想三、中国文学思想的生长第三节 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一、农耕社会及其文学思想基础二、文化历史化与文学思想三、萌生期的中国文学思想的基本特点第二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奠基第一节 儒家文学思想本体论一、孔子论“文”“言”二、孔子论“礼” “仁”第二节 儒家文学功能论一、孔子论“诗”二、孟子论“乐”第三节 儒家文学批评论一、孔子论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二、孟子论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者修养第四节 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一、基本的理论构架二、奠基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第三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反质第一节 道、墨、法文学本体论一、墨子论“非乐”二、老、庄论“道三、庄子论“真”、“情”四、商、韩论“文学”第二节 墨、法文学功能论一、墨子论“文学”、“言谈”二、韩非论“言行”第三节 道、墨、法文学批评论一、墨子论文学批评的标准二、韩非论文学批评的多样性三、庄子论文学批评的心理状态第四节 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富和补苴二、反质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第四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演进第一节 演进中的文学本体论一、 《易传》、 《吕览》、《苟子》论文学起源二、屈原、《易传》论文学形象三、屈原、苟子、 《吕览》论内容与形式四、屈原、荀子论情感第二节 演进中的文学功能论一、《苟子》、《吕览》论文学功能二、屈原论文学功能第三节 演进中的文学批评与鉴赏论一、 《苟子》、 《吕览》论文学批评二、屈原、宋玉、《吕览》论文学鉴赏第四节 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一、基本理论构架的充实二、演进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第五章 中国文学思想之定型第一节 一般的思想文化背景一、儒家思想的独尊二、 《离骚传》——文学思想的儒化三、文学的抗争与儒家文学思想的专制第二节 两汉文学思想的基本理论一、汉人“礼”“乐”观二、汉人原道、征圣、宗经观三、汉人作家使命观四、汉人文学情感观五、汉人文学创作条件论六、汉人文学创作风格论七、汉人文学体裁与表现手法差异论八、汉人文学内容与形式论九、汉人文学批评与鉴赏论第三节 两汉文学思想在批评中的实践一、屈原批评之争二、屈赋批评之争第四节 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评价一、基本理论构架的丰满二、定型中的中国文学思想特点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六章思想解放与文学走向自觉第一节 思想解放的兴起与文学思想的变化一、思想解放的兴起二、文学思想的变化第二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上)一、文学自觉的兴起与时代二、生命意识的兴起及其走向三、情的自觉与凸显第三节 文学自觉的表现和特点(下)一、文学团体的活跃二、骈体文的兴起三、小说的繁兴与其开始走向自觉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演进一、文学含义的纯化与文笔之辨二、从文学总集的成立看文学观念的变化三、从对文体特征的探讨看文学观念的演进第七章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文学特点认识的深化309第一节 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关于个性的张扬等一、关于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二、关于对作家个性的重视及本末之辨等第二节 关于文学特点认识上的深化一、诗的缘情特点的强调二、论想像及灵感等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凸现一、向外开拓的审关意识与文学思想二、审关意识的觉醒及其向内的开拓第八章 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著作的兴起及其所表现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上)一、体系及所原之“道”二、文学发展观三、批评论方面的新贡献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下)一、论想像二、论情感三、作家的才能、禀性与风格四、论风骨等第三节 《诗品》的文学思想一、诗学研究的新开拓二、新的命题的提出及其论述上的特点三、对“自然英旨’’艺术效果的追求第四节 南北朝其他文论中所表现的文学思想一、关于诗歌声律关的讨论二、两篇文论所表现的两种文学思想的对立第九章 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建安至东晋一、建安:追寻个性化的创作道路二、正始:实现言外之旨的努力三、西晋:华丽倾向的全面展开四、东晋:以玄学人生化推动文学的消释作用第二节 宋齐梁陈及北朝一、宋齐: “声色大开’’的赏悦化倾向二、梁陈:抒情的狭隘化、享乐化三、北朝:在质朴求实中建立自信第三篇 隋唐五代时期绪论第十章 隋至唐初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对六朝绮靡文风的反拔一、隋代矫正浮靡文风的教训二、对南朝文风批评的新视角第二节 文质并重思想的确立一、文质并重思想的提出二、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思想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兴起一、初唐诗风与近体诗学的兴起二、近体诗学兴起所关注的问题第四节 余论第十一章 盛唐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转益多师与别裁伪体一、李白对六朝文学的否定与肯定二、 “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第二节 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审美追求一、兴象、风骨并重思想的提出二、兴象、风骨并重在唐代诗学思想上的意义第三节 近体诗学的深化一、 《诗格》的诗学思想二、 《诗式》的诗学思想第四节 余论第十二章 中唐时期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中唐社会变革与文学发展二、文学革新与复兴儒学二、对汉代儒学及六朝文学的批评三、社会变革中的新因素对文学思想的影响第二节 古文运动的文学思想一、古文运动的兴起二、韩愈与古文运动三、柳宗元与古文运动四、其他人的文学思想第三节 新乐府运动诗学一、新乐府诗学的兴起二、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三、元稹与新乐府运动四、余论第十三章 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第一节 中唐文学革新思想的延伸与衍化一、重事功的文学思想等二、新乐府精神的张扬三、中唐文学革新思想与其后继者之同异第二节 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一、以“韵”、“味”及“味外之旨”为中心的诗学思想二、王、韦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第三节 晚唐的其它文学思想一、娱乐诗说二、独树一帜的文学思想三、功利主义文学思想的升温 下册第四篇 宋金元时期第五篇 明清时期第六篇 近代[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要引用、参考书目主要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中国文学思想史,ISBN:9787535541673,作者:敏泽主编

图书封面


 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元明清部分尤为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