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1154267
作者:洪子诚
页数:172页

章节摘录

  因而,在了解毛泽东的文学主张时,注意他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在接受上的重点,以及进行怎样的“改造”,就十分必要。一个重要的例子是,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共产主义学院的刊物《文学遗产》,首次公开披露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文学问题的一组信件。这些信件的中文摘译,40年代初延安的《解放日报》上也有刊载。然而,这并没有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在《讲话》中,他所着重引述的,是当时译载于《解放日报》上的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等文章。他在《讲话》中强调地引用了列宁的关于文学艺术事业应成为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的论述,却没有涉及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作品的倾向性与艺术性矛盾等问题,也没有更多注意列宁在同一文章中对于艺术规律的如下表述:“文学事业中最少能忍受机械平均、水准化、少数服从多数”,文学事业“无条件地必须保证个人创造性、个人爱好底广大原野,思想与幻想,形式与内容的原野”。毛泽东的这种引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艺观中的这一重要矛盾。在考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政策的“接受”上,与斯大林一日丹诺夫(A.Zhdanov)三四十年代在苏联所实行的文艺路线的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五六十年代,他对中国文艺界的控制所使用的某些方式,显然是斯大林一日丹诺夫路线的重演。不过,他在50年代中期以后,也表现了明显地背离苏联路线的独立性的立场。

前言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由香港青文书屋初版于1997年6月。1999年,应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的陈思和、王晓明先生之邀,我将《概说》作了少量修订,并与另外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为《当代文学概说》,作为“书系”的一种,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  广西教育版的《当代文学概说》一书的序言(写于1999年12月),曾有一个段落讲到它的写作、出版的经过,现在摘录在下面: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由一份讲稿整理而成。1991年到1993年间,我应聘到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任教,课程之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专题课。听讲者有本科生,也有比较文学、地域文化的研究生。他们中的有些人读过一些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但普遍对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文学的面貌缺乏整体印象。当时的设想,是对这些于这一领域知之不多的听者,简略而又较完整地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大陆文学状况。因此,我比较注意选择能显示文学时期特征的那些问题。另外,限于时间和听者的中文程度,对于涉及的题目,一般只作简要的提示,而较少论析性地展开。因为讲课是在90年代初,故处理的材料大体上也截至于80年代末。讲课时,并没有将讲稿整理成书的打算。但是,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教养学部的一位先生告诉我,日本还没有这样性质的评述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希望我能够整理出来,由他们翻译成日文现版,以为教学上的参考,并说已联系好出版社。于是,在离开东京之前的几个月里,我利用课余时间,整理、修改讲稿,查找、核对材料,抄写誊清,将稿子留下。

内容概要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入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分期与方法上编 50—70年代  第一章 毛泽东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政策    第二章 规范与控制  第三章 作家的状况  第四章 矛盾与冲突  第五章 创作状况与总体风格  第六章 “非主流”文学下编 80年代  第七章 80年代的文学环境  第八章 80年代文学的特征  第九章 历史创伤的证言  第十章 新诗潮  第十一章 文学“寻根”与精神重建  第十二章 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第十三章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概况

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由香港青文书屋初版于1997年6月。1999年,应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的陈思和、王晓明先生之邀,作者将《概说》作了少量修订,并与另外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为《当代文学概说》,作为“书系”的一种,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

图书封面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构建当代文学话语体系——评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说》正如题目所言,《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作为当时洪子诚先生的一部讲稿,其本意是给一些对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文学缺乏整体性认识的学生所上的一节“通识课”,因此选取与讲述的重点也多集中于几件具有代表性的大事,较少详细的评述。作为文学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当代文学从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诸多尴尬,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共时状态,使评述无法做到尽可能的客观;当代与史之间存在的矛盾,一度使当代文学史处于尴尬地位;史料的缺乏以及研究对象的不被尊重等诸多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摆脱不掉的难题。洪先生在概说中,并没有刻意的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尽可能的寻求一种方法,从原点出发,回归当代文学自身,通过“文学-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当代文学的生成、发展以及喧哗与躁动,通过对种种文学现象、思潮出现原因、发展走向的论述,试图寻求一种话语构建的可能。一、 原点思考——当代文学概念的廓清及分期依据作为文学史分期的重要概念,“当代文学”曾因在特殊的历史实践中,参与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建构与表达,而被赋予了极高的意识形态内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学自身的嬗变以及当代文学学科的建立,这一分期与概念已呈现暧昧不明的状态,因此作为一本当代文学史研究而书籍,廓清概念、确定分期依据就成为评价此本书能否立得住的首要逻辑依据。关于“当代文学”这一概念及分期的讨论在50年代成为一件大事,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将当代文学的分期划归自1942年始,主要强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文学走向产生的重要影响,这其中固然有很大的意识形态因素,然而也从中肯定了政治因素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当然,王瑶此时并未明确提出当代文学这一概念,通用的说法是将当代文学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为起点,主要是此时延安文学取得了绝对的支配性地位,并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学的走向,当代文学与政治话语的黏连关系正式确立。洪先生在概说中采用了这一分期方法,也大体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基调。其次是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时间问题似乎永远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种关于分歧的争论、分歧从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既要考虑政治、经济等外来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同时又要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涵盖其中。虽然采用了通行的现当代文学分期方法,但洪先生也在该书中明确说明了自己的看法“20世纪的中国,处在社会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过程中,‘现代化’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的总题目,文学也由此形成某种统一的特征。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是有充分依据的。”然而尽管如此,在具体的分期中,作者并没有忽视各种文学现象之间彼此抗衡、力量消长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左翼文学”的出现、垄断、式微在现当代文学上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从“左翼文学”史中可以窥见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规律,他因此提出了当代文学就是左翼文学的“工农兵”形态,涉及到内涵以及方法等诸多内容,借助其政治影响力,左翼文学在建国以来成为唯一合理的文学形态,直至毛泽东时代的结束,这种控制才得以松动,下一个文学时期到来。因此,洪子诚采用了两大分期方式,将50到70年代的文学看成是毛泽东的工农兵文学建立起绝对支配地位,以及这一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下编,80年代之后的文学,则揭示这种支配地位在80年代的崩溃,以及中国作家“重建”多元的文学格局所做的努力。二、 文化—生产视角的选择——另一种话语阐释在概念以及分期基本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这既是对研究者所掌握知识、史料的考察,更是对研究视角的考验。历史书写总是存在着“偏见”,而作为整体的文学史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书写者对整个历史进程在节奏上的把握,观察历史的眼光,对材料的整合、取舍以及因身处某种文化、思想氛围并因强烈的介入与呼应现实的姿态而显露的获隐或显的价值判断。因为当代文学史料有意无意的遮蔽,这给学科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客观”呈现动态与有限的状态,这是很大的局限性。通常的文学史写作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以作家作品批评结构全篇,侧重通过文本阐释以及现象批评来进行阐述;第二种则是以“史”为纲,运用史家笔法寻找到其中隐藏的脉络,通过社会、经济等多因素与文学之间共生、抗衡的过程,通过对文学思潮产生、发展以及消亡过程的综合分析,来实现历史书写的可能。洪子诚的《概说》写作显然倾向于后者,而他在本书的前言中也提到了这一选择的原因,很大方面是对市面上芜杂的文学史写作的不满,以及试图找到更有意义的写作视角的尝试,影响当代文学的因素是复杂的,是制度性力量的冲击以及中国作家自身修养、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选用文学-社会的研究方法,做出深层的阐释,是文学研究尽量客观的一种需要。笔者在此做一大胆揣测,洪子诚的文学-社会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了鲁迅和王瑶的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流派的解说,往往就是由世态人心拉开序幕,《汉文学史纲要》亦将文学流变的历史与时代思潮的关系置于每篇之首;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的写作中也采用了与之类似的“以时代为经”的论世知人方法。洪子诚在《概说》的叙述框架中,承继了这一脉,以文学思潮、现象产生的背景来形成骨架,通过对其提纲挈领的分析来丰富内容,在上编中,侧重分析左翼文学如何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规范,以及这一规范确立后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并论述了这一阶段文学创作的状况与总体风格。开篇对毛泽东文学主张的论述更进一度论证了70年代以前文学基调奠定的依据,其实,在当代文学的写作中,无论采用哪一种叙述方式,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当代文学何以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这种严密的制度规范是重大的外部原因,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中,文学并不具备独立性,而是为政治服务,是工具说的产物。这一时期内,由于统一标准的制定,作家的自身个性基本处于泯灭或隐藏的状态,个体融入集体之中,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这一编作者减少了对于作家作品的阐述。进入下编,随着毛时代的结束,其统治下的文学政策也相应产生了变化,继而出现了制度的松动从而引发的文艺界的“变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推行,政治日益成为一种制约文学的隐性因素,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开始显现,而同时,80年代,启蒙意识的重新复归,文学创作开始回归个体,回归到“人”本身,种种因素,都使整个80年代的文学状况更为复杂,作者在材料的选取中仍是侧重于从时代出发,注重对多种文学现象的分析及其背后原因,种种隐性因素的发掘,来理清政治统治松动下当代文学的状况。经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较清楚的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使从时代出发,由大局出发,强调论世知人,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对材料的取舍都不至于太过混乱,且能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表面上浮光掠影的评述,史的构建成为可能。三、 在动态中寻找学科构建的可能史学中历来存有“隔代修史”的传统,我们需要时间等待研究对象慢慢揭开面纱,露出本来面目,也需要距离,使研究者在面对研究对象时能够尽量客观,当代文学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各种力量此消彼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的研究或者书写都是在进行一种探索,洪先生的视角选择也是注意了这一点,将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为叙述的核心逻辑,因为制约力量的消长所引发的种种变幻,都要求书写着不要急于寻求一种稳定性,而应该在动态中把握规律。而评价一部著作是否真的能在历史中立得住,根本问题其实并非简单的价值判断,很多今天的思想在几十年后都面临着过时的尴尬,因此深入著作内部去真正抓到理论的展开方式、书写背后的逻辑以及面对学术对象的观察视角与远见才是真正值得品读的缘由。洪子诚的包括当代文学概说在内的一系列当代文学研究著作最迫切的意义恐怕就在于“个人写史”这一点,对于动辄几十人的小组编撰来说,洪先生的《概说》其所具备的个性及初创意义或许具有更深的价值。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本书的出现使得本人对于文学少了些管中窥豹,多了些统揽全局。
  •     薄书比厚书好读,观点也更凸显
  •     适合自己考研用
  •     考研用的,辅助学习当代文学
  •     简要
  •     和《我的阅读史》对比着看简直就是怪老头和慈祥老爷爷的大反差啊
  •     挺喜欢这本书的,结构挺简单易看。封面设计我喜欢。
  •     很薄,才两百页不到,脉络很清晰,基本把该说到的点全讲了,也不是泛泛而谈。钱文亮推荐洪子诚的另一本则就踩中了我瞌睡的点上………我的老师的老师不是我的老师,诶…
  •     高屋建瓴~
  •     洪爷爷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娓娓道来的史家视野,在女神身上有浓重的体现。
  •     不厚的一本小书,是一个很通俗易懂的书。
  •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本微言大义的教材。这本概说剪裁精细、几无废话,观点清晰、内力深厚,读着清爽宜人、脑洞大开
  •     就那样吧,比较简略。正版。
  •     这一套书是经典。特别是高当代文学的,值得一看。
  •     只是为了糊弄期末考试。
  •     明晰。
  •     理清思路很不错,止步80s,没有90s是个很大遗憾,但要是有90s,就不能概说了,花样太多,不易概说。
  •     短小精悍。适合确立框架,开拓切入视角。
  •     教材简明
  •     提纲挈领!考研打卡,滴~
  •     与《中国当代文学史》重合处甚多,对社会思潮与政治变动于文学的影响阐述显得更集中。
  •     感觉不错。印刷很好
  •     当代文学发展的简笔勾勒
  •     覺得是濃縮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更加簡練一些。算是把當代文學又過了一遍。這套學術集,該收一套。
  •     我读的第一本洪老师的书
  •     正如书的题目所言,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概括性介绍的资料,显得比较精要,作为一名对当代文学研究不深的读者是尤为合适的。书的外观很考究,内容应该也应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