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李贺研究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807524359
作者:张宗福
页数:37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李贺的家世、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偏好  一 家世与出生  李贺的祖籍在陇西,与陇西李氏有着血亲关系,也就是说李贺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关系。李贺在他的诗歌中称自己为唐诸王孙,他在《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中这样写到:。“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人在这里直接称自己为唐诸王孙。李贺在他的诗歌里也谈到自己与陇西李氏的关系,《仁和里杂叙皇甫浞》有这样的诗句:“宗人贷宅荒厥垣”、“宗孙不调为谁怜”,《许公子郑姬歌》又有“为谒皇孙请曹植”之句,“宗人”、“宗孙”、“皇孙”、“曹植”皆自谓也,《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有“陇西长吉摧颓客”之句,说出自己与陇西李氏的关系。李贺在这里确有夸耀世系的动机,然而,这是有一定依据的。《新唐书》载:“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旧唐书》载:“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都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确证。李贺出生在昌谷,死后,其坟墓也迁葬在陇西(地在今甘肃陇西县城南袁家湾,俗称“学士坟”)。这些事实都足以证明李贺唐诸王孙的身份。

前言

  多年以前,与几位诗歌爱好者谈天说地,谈现代诗歌也谈古诗。在谈到唐代诗歌时,我说李贺是唐诗的“现代派”,朋友们会意地笑了,大家都喜欢李贺诗歌的那种隐晦曲折的表现方式、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诗境的开拓,这与现代派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那时,我还没有读过余光中先生的《从象牙塔到白玉楼》一文,余先生在该文中说,李贺诗歌的风格,“和现代诗是呼吸于同一种艺术的气候的”。  后来,教古代文学,兴趣尤在唐诗。读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发现钱先生以较大的篇幅全面地讨论李贺诗歌,激发了我对李贺诗歌的兴趣,让我对一些问题作长时间的思考。岁月流逝,阅历也逐渐丰富,对社会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生活乃至生命本身也有新的体验和感受,这些都帮助我学习李贺的诗歌,让我逐渐能与这位唐代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内容概要

  张宗福,四川汶川县人,1965年生,阿坝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杜甫学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李贺的家世、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偏好一 家世与出生二 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三 诗人的早慧与艺术偏好第二章 李贺与韩愈相遇、服丧守制以及应举遭毁一 与韩愈的相遇二 服丧守制三 应举遭毁第三章 李贺做奉礼郎的前后一 长安做奉礼郎二 病归昌谷三 重返长安第四章 李贺往依张彻与诗人之死一 客游潞州往依张彻二 诗人之死第五章 李贺诗歌对社会的关注一 对藩镇割据的深刻揭露二 对宦官专权的猛烈抨击三 对奢靡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四 对民生的强烈关注第六章 李贺诗歌中的女性观念-一 把女性作为审美客体来描写二 女性内心世界深层展示与自我的幽思三 李贺诗歌进步的女性观念第七章 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一 李贺对生与死的体认二 李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三 李贺对生的渴望与眷恋第八章 李贺诗歌与道教之关系一 唐代道教的兴盛与李贺的成长环境二 道教话语系统与李贺诗歌话语三 李贺诗歌对道教话语系统的改造第九章 中唐审美趣味与李贺诗歌的艺术特性一 中唐社会情形的巨大变化二 中唐审美趣味的变化三 中唐审美趣味对李贺诗歌的影响四 中唐审美趣味与李贺诗歌意境第十章 李贺诗歌的病态美一 李贺诗歌与时代之病二 李贺诗歌与身体之病三 李贺诗歌与心理之病第十一章 李贺诗歌的风格与其表现一 李贺诗歌冷艳风格与意象的选择二 李贺诗歌中水与天的意象三 李贺诗歌的色彩意象第十二章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手法一 诗歌中的通感现象二 李贺诗歌视觉与听觉的互通三 李贺诗歌视觉、听觉与触觉的互通四 李贺诗歌多种感觉的互通第十三章 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一 李贺诗歌语言的雕刻之美;二 语言的锻造与诗意的表达三 语言的锻造与“骨重神寒”风格的显现第十四章 李贺对《楚辞》的接受一 韩孟诗派对《楚辞》的接受与李贺对《楚辞》的学习二 李贺接受《楚辞》的原因三 李贺对《楚辞》接受中的创新第十五章 李贺对鲍照的接受一 李贺与鲍照相似的现实遭遇二 李贺与鲍照相似的艺术追求三 李贺艺术创新的深入第十六章 李贺对李白的接受一 李贺与李白艺术精神的相通二 李贺对李白的接受三 李贺诗歌的独创价值第十七章 李贺对杜甫的接受一 杜甫对中唐诗坛的影响二 李贺对杜甫的接受三 李贺与杜甫对现实关注的高度一致四 李贺对杜甫诗艺的学习五 李贺与杜甫共同的审美追求第十八章 李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 李贺诗歌的独特性以及在中晚唐诗坛的地位二 李贺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李贺研究》内容简介:就诗歌发展本身而言,诗至盛唐而极,唐诗还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图变,所谓“诗到元和体变新”。文坛领袖韩愈继承了屈原以来“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提出了“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提倡文学话语的重构——“惟陈言之务去”,韩孟一派形成了奇崛瑰诡的诗风。韩愈连骑造门,面试咏诗,特著《讳辩》,以期进取,对李贺的嘉许与推引,一时传为佳话。李贺完全认同韩愈的文学主张,他是韩愈文学主张的实践者,他的诗歌创作致力于新的表现方式探索、新的诗境的开拓以及新的诗歌话语的建构。他从屈原、鲍照、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的诗作中挹取营养,寻求表现激烈动荡情感的艺术方式,在对优秀文学遗产的接受中更多地孕育着创新,诗人对仙界、冥界的丰富想象与幻想,诗人将人间的生活与情感向想象世界的移入,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方式,开拓了新的诗境,同时也建构了新的诗歌话语。李贺诗歌的独创价值一直受到诗家的称许,如刘昀称其诗歌:“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宋祁也称其诗歌:“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刘克庄称其诗歌:“长吉歌行,新意语险,自苍生以来所绝无者。”李贺诗歌想象奇特、色彩瑰丽、韵调幽冷、骨力劲拔,超越凡近而惊世骇俗。
李贺才华超迈而天年不永,二十七的人生,的确太短暂了,但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短短的二十七年,对诗歌的表现形式与新的诗境的开拓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短的二十七年,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让人回味无穷的华美诗章;短短的二十七年,留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与鞭策。诗人已逝,精神永存。

图书封面


 李贺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还不错啦,不过我好想看到过几个错别字来着。。
  •     李贺本人的遭遇、对前人的吸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