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与想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虚构与想像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2
ISBN:9787206041105
作者:[德] 沃尔夫冈·伊瑟尔
页数:403页

内容概要

  金惠敏,男,1961年生,河南淅川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哲学所中外人文思想研究执行主任。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批评理论研究所(Irvine)和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系。主要著作有《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反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精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等。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哲学、美学、文论、当代文化批评。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1951年生,国际著名美学家。斯洛文尼亚文理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卢布尔亚那大学教授。曾任国际美学学会主席(1998-2001),斯洛文尼亚美学学会主席(1984-1999),出版美学、哲学、现当代艺术与文化评论著作多种。在推动国际美学的球域化及其后现代性的艺术转向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书籍目录

译丛总序在虚构与想像中越界引言第一章 文学的虚构化行为有关虚构与现实的基本知识三元合一:现实、虚构与想像虚构功能的区分:选择、融合和自解注释第二章 作为一种文学虚构范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村古代的田园诗方案田园诗与它所指涉的现实田园诗的双重世界文学虚构作为表演、陶醉与转换过程双重化和总体性的人类学含义注释第三章 虚构在哲学话语中的变迁导论:越越经验主义虚构作为假象:弗兰西斯·培根和批评虚构作为模态:耶利米·边沁和肯定虚构作为一种先验的探索:汉斯·费英格和新康德主义认识的变色龙:关于虚构的若干结论注释第四章 想像历史纵览作为能力想像作为行为的想像激进的想像虚构与想像的相互作用补论:贝克特的想像枯竭和幻想文学注释第五章 文本游戏游戏之“地图-地域关系”模仿与象征:相互依赖的游戏文本中的游戏游戏与被游戏注释第六章 结语模仿和表演人类学范畴的表演注释人名索引译后记

作者简介

  20世纪70-80年代的伊瑟尔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90年代以后,他转向文学人类学研究。虽然我们现在尚无法断言,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是否可能重现当年其接受美学对文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可以肯定其于文学理论的冲击力当有过之。本谈话以虚构和想像为核心,讨论了文学人类学的主要话题,如操演、表演、越界、他异、移异以及隐在他者,等等。这些讨论将使我们重新考虑以笛卡尔认识论即以主客体二元对立为基础的文学理论的合法性问题,并可能启导我们在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上“操演”出自身的存在。  最近数十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就此而论,它与哲学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因为我们看到哲学也经历了这样深刻的变化。这里只要我们简单地比较一下半个世纪以前的与今天的哲学情境也就够了,我们将发觉这种变化是何等地巨大和深刻。50年找的西方哲学仍可被划界为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帝国,如果以地域而论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德国、法国和英美,而若以其他视角观之,则有纯粹学术性的、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等等。  《虚构与想像:文学人类学疆界》标志着作者在接受美学之后又掀起的一个理论高潮,是当前欧美批评界“文化转向”的一个范本。该书旨在从人类学角度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的问题。作者沃尔夫冈·伊瑟尔是德国美学家,是接受美学康斯坦茨学派的重要代表。

图书封面


 虚构与想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虚构与想象》这本书的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学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为了论述这个主题,本书横跨了三个领域:哲学、文学、人类学。虚构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想象是人类的一种能力,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文学人类学疆界”。邓晓芒说康德哲学是人类学,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作者对虚构和想象的定义,脱胎自胡塞尔现象学,因此这本书又是一本哲学著作。在文学中,我们能够最集中、最典型地观察这两个概念,所以伊瑟尔研究的许多现象和问题来自文学领域,甚至可以说,伊瑟尔基本是以文学为载体来讨论哲学和人类学的。什么是文学?《虚构与想象》认为,对于作者来说,文学是创造人工制品的游戏;对于读者来说,文学是在人工制品中寻找意义的游戏。许多人不喜欢游戏这个词,主要是考虑到它的娱乐性。我认为,我们尽量不要去把这种娱乐性想象成一种低级的快感,而应该想象成一种本质力量得到证明、创造能力得到实现的愉悦。并且游戏这个词不仅仅包含着愉悦的成分,它还有更重要的内涵。按照伊瑟尔的说法,游戏使得虚构和想象能够显现出来。从人类学的意义上理解,如果不是处于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如果没有闲暇和精力进行对美的观察和思考,如果不是为了获得高尚而纯粹的乐趣,人类就不会拥有辉煌的艺术。正是由于游戏,人类才从满足于肉体温饱、生活便利的狭隘状态中抽身出来,从事伟大的艺术创造。从哲学意义上,游戏这个词让我想到英语里面的play。Play这个词不仅有游戏的意思,还有“开始播放”的意思。由于游戏这个词在人类学意义上的对等词是“表演”,而play还有戏剧的意思,所以我想伊瑟尔这本书的英译本假如把游戏翻译成play是毫不奇怪的。Play这个词带有“开始显现”的意味。这种开始意味着时间的展开。在时间中的存在是人类作为一种四维世界中的生物特有的存在方式,所以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都必须在时间中进行,包括虚构和想象。严格来说,想象并不是一种人类活动,伊瑟尔更倾向于把它定义为一种人类的能力,而虚构才是人类的实在行为。想象是弥散的,无边无际的,虚构则赋予想象一种形式。伊瑟尔对虚构整整论述了三章,而论述想象的部分却只有一章,就是因为想象这个能力和胡塞尔的直观一样,是不好论述的。和直观一样,想象这种能力没有形式,一旦我们开始谈论它,我们就从那种状态中抽身出来了,总是或多或少地遗漏了什么。伊瑟尔在谈论想象的时候总是不得不求助于对梦这种无意识的研究,因为做梦和想象一样,是不能用意志等外部力量来强制进行的行为。当我做梦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梦中了,假如我意识到还有一个梦外的我在做梦,那么我就快要醒了,梦也停止了。伊瑟尔说想象没有对象,有人会问怎么能没有对象呢?我梦到我去了喜马拉雅山公园,我想象的对象不就是那座著名的最高峰吗?这句话不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所谓对象本来就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有差异的两个不同存在。既然我没有从梦中惊醒,我的意识也就是我正在做的那个梦,所以我的意识和梦此时是没有差异的,因此这个意识没有对象。此时我们要尽力摆脱日常语言带来的影响,在现象学语境中理解“对象”这个词。顺便说一句,这就是我不赞成把所有的哲学说理都派给日常语言的原因:这事用日常语言想不通。相比之下虚构要好论述得多。它是一种有形式的、能够靠意志来进行的超越性行为。我们可以把它从时间的演历中截取出来进行观察。由于虚构是一个实在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所以这个概念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要素组成:进行虚构的意识和被虚构出来的意识。笼统地说,尽管被虚构出来的东西是假的,但是虚构行为却是切切实实正在进行的。如果不是有一个实际上正在虚构的行为,那假的东西从哪儿来呢?由于这个行为包含了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要素,所以它是一个标准的、典型的超越行为,它不同于自身。想象也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超越行为,但是这种超越性不是包含在这个行为内部的,它的超越性只有在对它的反思中才能看见,所以这个行为作为超越性行为来说不典型。不过从哲学上来说,说虚构这个行为“包含”它虚构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我虚构出一座金山,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意识中真的存在一座金山,只能说我的虚构“指向”这座金山。我在上个自然段说超越性包含在了虚构行为的内部,是因为这个行为中虽然不包含它的对象,却包含了某种能够让行为指向对象的要素,胡塞尔称之为质料。而想象作为一个不包含差异的潜能,它不包含能让自己和其他东西分离开的要素,所以它不是一个天生的越界行为,只是我们后来经过和真实世界的比对,认为它和真实世界不一样而已。伊瑟尔说游戏是一种包含了差异的活动,这个差异就是虚构和想象的差异。虚构赋予想象以形式,想象成为虚构的意向对象。由于虚构是一种超越行为,所以它创造了一个世界,并不断地雕琢这个世界。在读《三个火枪手》的时候,我们不在乎故事讲述的事情和历史真实是否符合,在读《登幽州台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不在乎陈子昂是否真的产生了两处茫茫的孤独感。因为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可以不在乎文学世界中讲述的那些事情是真是假。这也就是现象学中所说的“悬置”态度。我认为伊瑟尔只是在“使用”悬置这个概念,这里的悬置和胡塞尔说的不一样,更像早期的现象学心理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伊瑟尔论述的前提就是文学的虚构性,悬置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需要进行理论描述的对象。对哲学家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可以存而不论的,不止文学世界而已。文学不是凭空创造,文学世界能够让人感到它的真实,并且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是因为它具有真实性。虚构行为会从现实世界中选择真实的原素,使它们脱离原有的语境,参与到虚构世界的塑造中来。从西方文学理论的传统来说,这种选择是一种模仿,它描摹事物,把事物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同时还是一种象征,它创造了和现实事物相似的仿制品。模仿更强调两者的相似,象征更强调这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文学的真实,就是在成功的模仿和象征行为中表现出与被模仿和象征的事物的相似性。然而文学不仅是创造一个与真品相似的仿制品。我们说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说文学浓缩地、集中地表现了生活。但是伊瑟尔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现象学中,我们说一个事物显现出来了,就是“如其所是”地显现出来了,它就是它显现出来的那个样子。然而这个说法其实是有瑕疵的,因为任何有限的意识行为都不能完整地表现对象,也就是没有真正做到“如其所是”。不过文学可以弥补这个缺点。文学并不会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表现出来的就是对象本身,文学只是把“事物仿佛是什么”揭示出来。在哲学那里,强求不完美的人类行为方式要显现一个完整的对象是困难的,相比之下文学更加谦逊而诚实,因为它暴露出人类行为的有限和不完美,只要求自己表现部分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比哲学更好。伊瑟尔的《虚构与想象》这本书非常精彩,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也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比如说,虚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融合。从这个概念的名称、以及伊瑟尔的具体论述中,都不难发现这个概念和胡塞尔的“充实”行为有关。那么这个行为有没有形式、是否完整呢?我觉得这是个问题。此外,伊瑟尔一直说“游戏”开辟了一个疆域,然而对这个疆域是什么却缺少充分的理论说明。我猜想,这个疆域可以是虚构和想象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也可以是时间中的距离造成的,还可以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他心”的问题有关。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很文学 一点也不人类学
  •     书是好书,可惜被译者糟蹋了
  •     ……没看完,接近哲学了,十分艰深
  •     比较喜欢这本书的文笔。
  •     没有读完,下次继续吧~
  •     被叶舒宪称为“文学哲学”的伊瑟尔文学人类学理论,凝练、艰深,一般人无法进入这个超想象的世界。
  •     没看懂
  •     翻几页就知道是那几个搞后现代的人翻出来的=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