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出版日期:2012-4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页数:278页

内容概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本名埃里克·布莱尔,出生于印度,早年入读伊顿公学,后至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并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完成自传体散文《射象》、《绞刑》和小说《缅甸岁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威尔先后在英国广播公司印度部和工党左翼《论坛报》工作,成为多产的新闻记者和文艺评论家。他的讽刺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书籍目录

为英国式烹调辩
泡一杯好茶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甘地随想录
查尔斯·狄更斯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
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
鲁德亚德·吉卜林
马克·吐温
为佩·格·沃德豪斯辩
评札米亚金的《我们》
乔治·吉辛
评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
评丘吉尔的《他们最得意的时刻》
附录
我的简历
奥威尔年谱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书中涉及文学艺术、文化批评和政治话题,是作者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中表达的写作理念在写作实践中的最佳体现。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本来以为是写英国社会,但却是英国文学评论。不了解的读起来也算是对英国文学的一种了解
  •     也许正是因为乔治·奥威尔是位出色的书评家,所以才有机会成为预言家。
  •     乔治真是啰嗦的可爱啊
  •     先在图书馆借的,没看完。后看了电子版。吉卜林那一章没看,我没读过吉卜林的书。关于狄更斯和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的文章很有趣。也的确写出了他们味道。奥威尔文学的敏感性是很高的,写出了东西,让人一看,就会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很绝。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也很绝。这本小书充分体现了他是个英国作家。
  •     很累,感觉自己好没文化
  •     我喜欢乔治.奥威尔,是从《为英国式烹调辩》开始的。在那篇小文里,奥威尔一本正经地列出了他心目中美味的英国食物,然而没有一样看起来好吃的。像奥威尔这样有洞察力的人,居然对糟糕的祖国食物怀有盲目的深情,这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你会因为什么喜欢一个作家呢?
  •     从行文能感到奥威尔那股执拗劲儿.......文笔不错
  •     纸质装帧手感太赞了!!!
  •     只看《动物农场》和《1984》,绝想不到奥威尔是这么一个可称平和的人。他对人、事的看法见解,让我绝望地想和他聊聊天。
  •     被名字骗了……我以为至少会有阿婆 柯南道尔 结果是文学评论 还好不是一无所知 先读一遍 以后再细细读过
  •     文学评论占全书内容一半还多,里面大部分作品都未读过,直接看评论难免感觉艰难。囫囵吞枣看完,待日后重看。
  •     奥威尔,另一本《我为什么写作》错过,这本要补上。
  •     因为发出精准可怖的预言,奥威尔时常为卡桑德拉式的光晕笼罩。作家同时热爱生活:他喜欢约克郡布丁,认为“一杯好茶”使人喝了以后感到“聪明了一些,勇敢了一些,乐观了一些”,并为此记下十一条“金科玉律”。相比那些积极投身政治的“自恋的英雄主义”者(戴锦华语),他揭露其中本质“不能脱离胁迫和欺诈”,戏谑这是“一个五十岁才是婴孩,七十五岁才入中年的职业”。此外,作者言及狄更斯的作品中不存在产业工人、本身也不是个改革派,指出其作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局限的世界观——与其说狄氏因道德反应痛陈时弊,倒不如说是出于身世之感(另见于毛姆《巨匠与杰作》)。
  •     第一篇那严肃又正经的语气真可爱,不过还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在1984和西班牙内战之外的又一个乔治奥威尔
  •     原来看好的一本断货了,只好买译文的,平装,纸质还好。因为奥威尔,五星。
  •     首先冲着这个装帧就要给10(笑),我从事排版这些年没见过比这更出色的封面装帧。奥威尔的文字是保证。20世纪英国文学家的文字功力都是一等一的。而奥威尔无疑有广阔深刻的眼界,且秉承英国人一贯的冷幽默。让全书内容都能抓住读者眼球。
  •     读@上海译文 乔治·奥威尔文学评论集《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只因为那句著名论调: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在作者眼中,狄更斯的世界观具有相当局限性,托尔斯泰厌恶莎士比亚可能因《李尔王》映射自身,马克·吐温是权力崇拜者而甘地的素食和禁欲主义值得商榷。
  •     恩。9年,书价涨了10元。
  •     好正经的书评
  •     算是奥威尔的读书笔记吧。其中很多作者的作品都没有读过,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格林、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几篇写的还蛮有趣。
  •     写得很深刻,非常值得阅读。
  •     有种冷冷的可爱
  •     听奥威尔评价人是件很快活的事 狄更斯是城市小布尔乔亚长见识了
  •     奥威尔的读书笔记
  •     缺乏外国文学基础看起来会有点干··
  •     表示标题作并没有读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相反,几篇评论性的文章更加地有意思。还有就是书读的太少,云里雾里。准备再读点涉及到的作家的书之后再读这本。
  •     奥威尔的评论相当犀利
  •     一般
  •     很赞,董乐山的文笔很好地把奥威尔那种故作谦逊的傲慢、犀利优雅的毒舌、敏锐革命的文士的感觉翻译得很好。这本书其实应该是一本评论集子,谋杀并不是最赞的,里面点评各种文学作品的文章显然更好看,不过前提是要对这些文本够熟,不然入木三分的评点只会索然无味。
  •     2013-07-16
  •     不同的西方国家的左派都各有不同,严肃是严肃了些,英国人还是有幽默感的,评论狄更斯、莎士比亚和马克吐温的文章都不错,我以前大概就没有看懂狄更斯。
  •     奥威尔文笔太棒了好吗而且又是这样一个外国大帅哥真是自拔不能!董乐山老爷爷的翻译其实不能及但是在国内绝壁是大拇指了。这本书小开本装帧也很赞就是排版略蛋疼了些
  •     翻译不好,译者理不清原作的复杂句式逻辑。
  •     乔治奥威尔的短篇杂文,说社会
  •     我是先放茶再放奶 看奶在茶里面那样很有趣
  •     托尔斯泰对莎翁的指控,狄更斯在理想缺失下的散漫,吉辛倒胃口却可信而协调的叙事。奥威尔似是开着玩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或新派或老旧的文字细细品评。论述格林《问题的核心》的最后,“对世俗的东西的空虚性的认识是不足以写一部小说的”,我更把这当作这是他赠予我们这些后辈的启示。
  •     书名标题党,同名那篇不好。写狄更斯的那篇不错。《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简直就是文豪间的撕逼大战以及后生仔的站队。
  •     古代西方大家们也有孩子气的时候。
  •     ><!!!!
  •     从英国茶到莎士比亚,三句话不离政治。
  •     3.6-3.16 主要写于四十年代,书评为主。涉及到的大多没读过,也就是看看样子。
  •     喜欢他尖酸刻薄的文学点评
  •     评论性文章集,简洁又不留情面,写狄更斯、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等几篇不错,写格雷厄姆格林的那篇书评不太认同。不过,奥威尔写评论性文章的风格不太喜欢。
  •     其中《狄更斯》《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还有讲吉卜林和马克·吐温的那几篇最精彩。写亨利米勒那篇极短,却一针见血。痛快。
  •     关于insular prejudice 岛国偏见
  •     我相信看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往往看了一本就能发现接下来看什么。当初看李零的《鸟儿歌唱》,里面大篇幅介绍了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和政治立场,这本书就是那时候知道的。《英国式谋杀的衰落》,最初吸引我的就是这个浸透着锋芒和新意的标题。奥威尔的生活随笔透露着幽默和逗比,想象作者为英国烹调和如何泡茶那么认真地写文争辩,真是引人发笑。作者对于狄更斯、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剖析格外注重作品的文本分析,我没看过原作,所以在理解方面有所缺失,但是对名家本身的了解也因此更深了一层。在与书同名的评论中,作者表达了人们对体面、情感、生命的逐渐漠视,以至于在杀人案中,强烈的执念和传奇性尽失,只剩下虚无、暴力和莫名的宣泄。不过最让我开心的是奥威尔提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是毛姆,接下来准备看《月亮与六便士》了。
  •     Orwell,我要随你而去
  •     它的镜像就是寻找圣杯
  •     有些失望……奥威尔的强项还是小说
  •     谈文论艺,那么其中大多数文章所涉及的作家及其作品最好是有所涉猎,或者说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文学环境相对熟悉。。。不熟悉的我只能看看轻松地小品文,而狄更斯与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还能看一些,北回归线等大概基本上就变成我的拓展读物了。。。难以启齿的是,我最终的关注点在“我的简历”与“年谱”与艾琳和索尼娅上,“窥探”隐私是我的一大毛病.
  •     有点贬低外国作家。
  •     七分,get到了奥威尔不愧是个英国作家
  •     奥威尔在写狄更斯废话确实多了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