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复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艺术复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1
ISBN:9787563341511
作者:残雪
页数:279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要写的东西不在大家公认的这个世界里。它在哪里呢?那个另外的世界?我两眼茫茫,但我内心在跃跃欲试。通过不懈的、有点神秘的写作(我知道)它在地平线之外,我的有限的视力看不到的地方;它在深而又深的,属于灵魂的黑洞洞的处所;它在世俗之上,虚无之下的中间地带。”残雪的文学批评写作也基于这种理念。

书籍目录

一 读但丁
二 读莎士比亚
三 读歌德
四 读卡夫卡
五 读博尔赫斯
六 读鲁迅
七 读《旧约》及其他
八 自述

作者简介

“我要写的东西不在大家公认的这个世界里。它在哪里呢?那个另外的世界?我两眼茫茫,但我内心在跃跃欲试。通过不懈的、有点神秘的写作(我知道)它在地平线之外,我的有限的视力看不到的地方;它在深而又深的,属于灵魂的黑洞洞的处所;它在世俗之上,虚无之下的中间地带。”残雪的文学批评写作也基于这种理念。 
  我相信艺术是人的本能,艺术工作者就是将本能通过强力抑制以达到最高发挥的人。我的领域,是艺术工作者的共同领域。当我进入这个领域时,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抽掉脚下的基石,让身体处于悬浮的自由状态,然后才是有些神秘的冲刺。

图书封面


 艺术复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残雪的小说我看不懂,但她的随笔,感觉挺不错。她似乎有一种特别灵异的眼光,可以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于是,她读《神曲》、读卡夫卡,读博尔赫斯,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发现,而她转述这些发现的时候,同时也对读者造成了震撼。和她具有相似的优秀读书者,是余华,他们都是文字工作者中的“力量型选手”,而且,有趣的是,都不是学院派出身的,残雪原是裁缝,余华原是牙医,他们写成名家,一半是勤奋,一半可能得归功于天才。两人不同的是,余华的读书随笔,比较偏写作技巧,残雪比较偏内涵意蕴。读《艺术复仇》,好象在读一本凝练的灵魂之书,有力,有嚼头,这不是这本书的定价多能衡量的。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从阅读《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开始,我发现我喜欢上了残雪的作品。有时候,我感觉,残雪就是中国的卡夫卡。
  •     残雪,并不是我设想的样子。直接导致我在当代诗歌课期末考试的时候写了海子。
  •     艺术复仇,非常好看,很满意
  •     书很好。解读得很个性化
  •     至少题目很好
  •     蛮感人的 +1
  •     紧紧围绕灵与肉这一矛盾,精彩的内容就此展开。
  •     .................
  •     残雪有才,只可惜她太以此为然……
  •     书皮很有质感,从作家的角度看其他作家,有不一样的感受
  •     幽径独游。
  •     绝无和解可能的挑衅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记录了有名的芝诺悖论,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问题是,如此奇崛的绝学被后人以自己的聪明证实了芝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不过有一个人证明了芝诺的悖论是现实的,他就是卡夫卡,《城堡》即为一例,K无法到达近在眼前的城堡犹如芝诺的那支飞行的箭,这支箭在任一时刻都有其确定的位置,那么它是静止的。现在我得说说卡夫卡了,我到今天也没搞明白卡夫卡的笨拙的讲故事方式,他的语言看起来极其糟糕,干涩、生硬,毫无生气的记述着他想像出来的流水账,折磨着他文字里呼吸的主人公,也折磨着读者,可是,克拉姆却是惬意的。卡夫卡固执的有点令人吃惊,他笔下的故事往往让人心惊动魄。卡夫卡像一个奇怪的病毒,就这么感染了很多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这个名单会很长但也会很无聊,但他不会想到,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文字是挟着匪夷所思的想象力飞起来的,而他的不是。像残雪,就继承了他的无中生有的编造故事的能力,当然,更继承了他的普通而平凡的流水账式的语气,传递给我们的恍惚却是浸在冷水里的寒意。
    但我仍想说,残雪的小说其实不必从头看起也是妙不可言的,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入手,说句夸张的话,残雪的每一个句子都是自足的,这一点你可以在卡夫卡的那里觅到些微的蛛丝马迹,埋藏在文字下面的尽是蹊跷和秘密。残雪完全可以不靠讲故事支持小说的结构,只有大师才有这个精深的功力,她可能是目前除了莫言最具有想象力的作家了吧?但她这种离奇的想象力有时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卡夫卡式的流水账句子混合了博尔赫斯的华丽手法,阴森的,梦魇般的剧场效果就跃出了纸面。残雪说:“我的书,是写给那些善于自我分析、喜欢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谋求掌握自身命运的人读的。”无疑,这是对读者的阅读心智的挑衅,也就是说,对俗世的绝无和解可能的挑衅。
    最近在读诗人余怒的未完成诗篇《饥饿之年》的几个章节,据传那是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制,自传性的气息越来越重,我猜想余怒和残雪至少在精神上是有一条偷渡的“暗道”的,那些晦涩的手法一如既往,有一种优雅的自负,但决不会使人生出厌倦感来。譬如我手里的这本《边疆》,这可能是残雪的一种自寻绝路的写作,当然,她也是一骑绝尘而去的怪客。在《边疆》的恍惚的时空和含糊其辞甚至不知所云的叙述里,和孙甘露的技法几乎同出一辙,离奇古怪而不可理喻,然后她将这些在梦魇里或迷宫中捡拾来的故事、篡改过的传说、编造出来的人物、睡意中的杂念一股脑倾倒进了她的梦游般的叙述。人物依然延续了残雪的习惯性化装,大多暧昧不清,不过总算有点来路了。
    这本书是这样被介绍的,“《边疆》继承《楚辞》与布努埃尔、安东尼奥尼等西方电影大师荒诞如梦幻般的叙述风格,讲述边疆某小石城里几个异乡客的诡异生活。”我得说,其实我还没有看完这部书我就被残雪的慢慢挥霍的才华给迷住了,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紧张与压迫感裹挟着我,我体会的不是古典式的优雅和扑面而来的奇异景观,更多的是迷离和迷失,艳遇或游荡。
    在某一个访谈中,有人设计了一个陷阱问题,要求残雪列出她心目中的伟大作家和作品,残雪居然毫不犹豫说出了这些名字:圣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但丁、歌德、塞万提斯、托尔斯泰、果戈理、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等。这个回答太弱智了,因为我平时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类似提问的,我看见很多人也是这样回答的。

    2010-7-1
  •     喜欢残雪的文章 虽然不能懂得那些她的世界她的认识 但是她的那些天堂地狱 大概在这个世界是看不到的把 那永远超脱了肉体的灵魂不知是否依然嘲笑着世人
  •     感觉还不错的。没来得看
  •     妈妈在报纸上看到了残雪的介绍,对这个作家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找了好几本残雪的作品,买给妈妈的,自己倒是没有看过
  •     有点深
  •     老实说,跟不了作者的神游。
  •     随手翻翻
  •     还没看,没有封装。难道是太老了吗?
  •     说得极好。
  •     读残雪的小说创作与文学评论能鲜明把握住其间的缝隙。小说中的残雪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丑恶意象的集中展示与非理性细胞的自由驰骋,而文学评论则反之,不光有足够理性,还表现了一个小说家写文学评论的优势——即评论的文字本身即充满艺术性,有股绕梁三日不绝的诗味萦回于文字之中。残雪对于深入开掘灵魂深处的文学作品的偏爱是很明显的,这使得她无论从创作上还是批评上都对揭示人性(特别是人性中无可避免的真实的丑陋面)执着不已,也因此与习惯了浮泛的中国主流作家和读者群体拉开了必要的距离,保持了自身艺术风格的异质性。
  •     残雪的洞察力真强。可惜,一个人只有并不把自己的才华太当回事时写出来的东西才最有趣。她太着相了。
  •     主要是残雪的一些针对大文学作家的大作的文学评论,可以感受到作家独特的视角,受益匪浅。
  •     书的包装很好,内容也不错。
  •     残雪的文学评论代表了一种高度
  •     tough
  •     在残雪的作品面前,读者鲜明的站在两边,喜欢得很喜欢,不喜欢得很不喜欢。不过她的文学笔记也许例外。对于古典作品,诸如歌德、卡夫卡、塞万提斯、博尔赫斯等人,残雪都有独特的理解。这本艺术复仇我还没有看完,不过并不想象侦探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每个人对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我每看完一章,就休息几天,回味。艺术,有其纯粹性。和同道交流阅读的感受,对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希望书友也能从中得到些许乐趣。
  •     先锋作家的文学笔记
  •     但丁、莎士比亚、卡夫卡、博尔赫斯、鲁迅……当你看到这一串名字的时候,你一定会停下转动的思维,注目凝视,因为,他们已经成了我们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