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忆》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红楼梦忆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543453258
作者:邓云乡
页数:331页

从《红楼梦忆》说起

之前读过邓老先生的《红楼风俗谭》,十分的难忘。这是一本考证《红楼梦》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的著作,从小说中记述的祭祀典礼,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度,到建筑陈设,园林绘画,工艺制品,一一写来,议论详实,对生活在二百多年后现代社会的大众读者理解红楼梦大有助益,尤其是对我这种南方长大的理科男,解答了《红楼梦》中的很多疑问。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这本书乃邓老先生兴趣所作,文笔随意活泼,读起来毫不费力气,让人喜出望外。近期计划到正定一游,便读了邓老先生的另一本著作——《红楼梦忆》。正定乃电视剧《红楼梦》的重要拍摄地之一,著名的“宁荣街”就搭建在这里。邓老先生是当年《红楼梦》剧组的民俗顾问,三年中跟随剧组南来北往,“起早摸黑”,这本《红楼梦忆》便是邓老先生在电视剧拍摄完成之后,根据回忆所写的一本拍摄杂记。相较《红楼风俗谭》,这本书写得更加随性,内容也零散得多,除了介绍拍摄历程,邓老先生还夹带了不少“私货”,或言志,或抒情,偶尔翻开读上几页,也可打发时间。整本书最先注意到的一点,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取景地范围之广,横跨了东西南北众多省市,包含了山水园林各地名胜。主要的几处场景包括北京和上海两处的大观园,正定的宁荣街、荣国府,苏杭两省的各种大小园林,片头的“补天遗石”取景自黄山飞来石,另一些大场景,比如“贾府打蘸”,是在四川青城山拍成,“探春远嫁”则布置于山东蓬莱。这些拍摄地在电视剧上映之后都成为了热门景点。当年没有所谓的“明星”,演员们除了是“演员”,也是“工作人员”,拍摄过程十分辛苦,不过,能够随剧组走遍大好江山,也让人十分的羡慕。观众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连贯的故事,实际上并不是连续拍摄而成。“黛玉上京”本来是开篇很短的一个情节,但其实拍了两年才完成。两年前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黛玉北上”起航,两年后方才“下了船”,进了“荣国府”,这是因为此时正定“荣国府”才刚刚建成。“元妃省亲”这个大场景,更是横跨五个地点才拍成。最早在山西摄影棚拍了“贾母上房”,接下来在上海大观园拍了“更衣”,扬州瘦西湖拍了“登舟幸园”,北京白云观拍了“开宴”,最后也是待“荣国府”完工,方才拍了“进府”这个理应最早的情节。从如今的眼光来看,电视剧中镜头不连贯的地方还是很明显,也就不奇怪了。受条件限制,最后电视剧拍出的成品实在称不上完美,邓老先生也有此感慨。在我看来,87版《红楼梦》仍然值得被人们记住,除了开创性的将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剧组对原著的认真态度十分值得后来人学习。王朝闻,周汝昌,王昆仑,沈从文,这么多响当当的红学大家,凑到一起,为一部电视剧出谋划策,如今已不可能再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顾问”还亲自为演员们授课,帮助演员们理解人物和剧情。因此,这版《红楼梦》吸收了当时红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非常好的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尽管演员们的表演仍然略显生涩,但“末世”豪门的人世百态还是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另外值得称道的是,这一版《红楼梦》的剧情,没有局限于大众熟悉的“程高本”的故事,而是独创了自己的后“四十回”,拍成了一部彻底的大悲剧,对此我点32个赞。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对薛宝钗的“翻案”不够彻底,这里暂且不表。就像邓老先生这个“红迷”对参与《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感到十分兴奋,“新添华发双鬓,都是为红楼”,看得出邓老先生真是个性情中人。我也对一切《红楼梦》相关的东西充满兴趣。在我看来,将此书作为原著的某种补充,也未尝不可,读小说的想象通过这本书找到现实中的实物,一一对照,还是很有乐趣的。可惜邓老先生已经不再,《红楼梦》又多了一件憾事。我这里虽然名为“说起”,但懒散如我,未来未必会有“接上回”,各位看官,请马上走开,不必回来~

八十年代底阳光

在三联买的《红楼梦忆》一直没得闲看,今早在教室消磨。此书是《邓云乡集》一种,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装帧一贯简洁,牛皮纸质棕黄一色,唯有封面中上方贴一小块火花样式的贴画区别每本。宋毅送的那套《周作人自编文集》也清爽淡雅,可以佐下午茶。谈红者夥矣,此书妙处是讲旧版电视剧拍摄点滴,邓云乡是民俗指导——每集片头职员表字幕里都有,看得熟了,就像老朋友,如《西游记》的化妆是“王希忠”,TVB剧集里的发式设计永远是“陈文辉”。读了几张,不免失望。作者寄情山水,八卦爆料太少了,讲拍摄进程,却给人感觉抓不住重点(可能是我要求的重点),老老实实一板一眼,不好玩儿。身边不少人判断文章的标准是“好不好玩儿”,看似轻浮,实则极为准确练达。这书就是不好玩儿。也有醒目的段子。杭州拍摄时住招待所,深夜有一些南方客人不睡觉,大声聊天,饰演小红的东北姑娘刘继红忍无可忍,站在走廊里大喝,要“切磋切磋”,南方人可能听不懂,便不再作声。可惜这种段子太少了。在教室窗边看,阳光洒过来,耀得厉害。突然有种穿越的感觉,似陈丹青说的“民国的下午”。这书写在《红楼梦》拍摄后不久,也就是1987年左右,书里的称谓还是“同志”,五元的食物是大餐消费,讲课录音是用大录音机和录音带,演员住招待所,许多拍摄要因陋就简,一切都在计划经济里行为。尽管如此,老先生笔下却充满了那时候的阳光和真挚。拍摄条件艰苦,留下许多遗憾,存有瑕疵的场景因为建设好了,不可能为了一点不完美再推倒重建。搁到现在轻而易举,那推倒重建是否就完美了呢?不计成本的奢华创造出失魂的精致,此时此地非彼时彼地,难以衡量对比。说哪个好也不甚客观。八十年代的情感不健全但健康。宁愿选择今日丰富多彩的不健康,也不愿回到单一的健康里,因为少了太多可能。你能想象当时的演员必须隶属于一个单位否则就无法生存吗?没有个体演员这个概念,所有的演员都是体制内的。再真诚又怎么样,到底还是没有自由。那时的阳光再好究竟照过去了,现在怀恋,只是当做一种历史曾有的类型,静悄悄地隔了一层意淫,终究要活在当下的阳光里。


 红楼梦忆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