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一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地狱一季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536042957
作者:阿尔蒂尔・兰波
页数:104页

章节摘录

  可喜可爱的青春,神奇壮美的青春,应该写在金叶上,是不是我也曾享有过一次,——太幸运了!因为犯了罪,犯过错误,我就应该像现在这样软弱?你希望野兽发出痛苦的嚎叫,你希望病人绝望无告,你希望死者有恶梦纠缠,你给我讲讲我的堕落和我的沉迷不醒。为什么乞丐《天主经》、《圣母经》长诵不停,我,我却没有能力给自己作出解释。我再也不知如何说话了!  今天我相信,我同我的地狱的关系已经告终。是地狱,当真是地狱;是那个古老地狱,地狱之门是人之子开启的。  仍然是在同一沙漠上,在同样的黑夜,我的永远倦怠不堪的眼目在银星照耀下惺忪醒来,生命之王,朝拜耶酥诞生的三博士、三个国王,心、灵魂、思想,却未见有所动。我们将在什么时候穿越远方海岸和山岭前去朝拜新的劳动,新的智慧,欢呼暴君、魔鬼逃走,迷信终结,去瞻拜人世上新的圣诞——作为去得最早的一批人!  天界升起了和歌,人民在前进!奴隶们,生命,我们不要诅咒生命。永  别  已经是深秋!——何必惋惜永恒的阳光,既然我们立誓要找到神圣之光,——远远离开那死于季节嬗替的人。  秋天。我们的航船在静止的雾霭中转向苦难之港,朝着沾染了火与污秽的天空下的都城驶去。啊!衣衫褴褛,雨水浸坏的面包,喝得烂醉,把我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千万种情爱!这吞食无数灵魂无数尸体的鬼女王,她决不肯就此罢休,而且亿万死去的灵魂还要接受审判!我看见我的皮肉被污泥浊水和黑热病侵蚀蹂躏,头发、腋下生满蛆虫,心里还有大蛆虫辗转蠕动,我躺在不辨年龄、已无知觉不相识的人中间……我也许就死在这里了……可怕的景象!我憎恨贫穷。  我怕严寒的冬日,因为那是需要安全舒适的季节!  ——有时我看到一望无际的海滩上空布满洁白如雪欢欣鼓舞的国度。一艘金色的大船在我上空有彩旗迎风摇曳。我创造了应有尽有的节日,应有尽有的胜利,应有尽有的戏剧。我还试图发明新的花卉,新的星辰,新的肉体,新的语言。我自信已经取得超自然的法力。怎么!我必须把我的想象和我的记忆深深埋葬!艺术家和说故事人应得的光荣已经剥夺!  我呀!我呀,我说我是占星术士或者天使,伦理道义一律免除,我还是带着有待于求索的义务,有待于拥抱的坎坷不平的现实,回归土地!农民!  我受骗了,上当了?仁慈对于我是否也是死亡的姐妹?  最后,因为我是靠谎言养育而生,我请求宽恕。好了。好了。  不必伸出友谊之手!到哪里去寻求援救?  是的,至少新时代是极其严酷的。  因为,我可以说,我是胜利了:咬牙切齿,怒气咻咻,恶声悲叹,都已经缓和下来,一切邪恶的记忆都已一笔勾销。我的最后的懊恨也大可收起,——乞丐,匪徒,死亡之友,各类发育不全的落伍者,嫉恨之心就留给他们。——你们这些下地狱的,要是我能复仇该有多好!  绝对应该作一个现代人。  赞美诗,一句也不要:走一步是一步。严峻的黑夜!斑斑血迹已经晒干,在我的脸上还在冒烟,我身后一无所有,除去这令人胆战心惊的丛丛灌木…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至于正义的幻象,那是只许上帝享有的乐趣。  现在是明天的前夜。强劲活力的悸动和实有的温情,让我们都领略一番。

前言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诗歌观念的更新,诗人们开拓了诗歌内容的新的领域,进行了诗歌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多种实验,现代自由诗和现代散文诗的出现,标志着诗歌史新时代的来临。  法国从贝尔特朗、波特莱尔、兰波、洛特莱阿芒到圣·琼一佩斯,美国从惠特曼到艾伦·金斯伯格,在现代诗节日庆典般喧闹的进军中,散文诗最为弓1人注目。从传统的诗歌观念看,现代散文诗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挑战性地富于叛逆精神的,它是新的思维的诗,新的语言的诗。贝尔特朗、惠特曼所发现的新的诗歌素质,新的韵律,以及他们以后的诗人们通过不懈的热情探索不断发现的诗歌艺术发展的新的无限的可能性,有力地激发了全世界诗人。波特莱尔曾说,他是看了二十遍贝尔特朗之后才写他的《巴黎的忧郁》的;惠特曼第一个打破了诗与散文的严格界限,使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高度散文化的诗和高度诗化的散文的奇妙结合,惠特曼的自由诗至今还在推动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他和贝尔特朗、兰波、洛特莱阿芒的影响都远远超出诗的、文学的范围,尼采从《夜之卡斯帕尔》得到启示,兰波散文诗提出的“通灵说”和“语言炼金术”把文艺推向新的高度。惠特曼被美国的敲打派和新超现实主义、洛特莱阿芒被法国超现实主义奉为祖师,他们的作品被视为“圣经”,在热情的探索者中,马拉美,艾梅·洛厄尔,阿拉贡……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他们的建树是不可磨灭的。继他们之后,现代散文诗作为最具活力的新诗体,很快地在俄国、南欧、中东、拉美、日本和我国得到发展,现代散文诗名作在现代诗优秀成果中占有很大比重,获得世界性声誉的散文诗人更多了,这种势头不能不叫人想起文学史上那些诗运代兴时期的盛况。散文诗曾经被视为处于两个遥远的极端而被人为地凑合在一起的异物,传统观念习惯于把它当作无足轻重的“小道”,今天,经过诗人们的努力,它已发展到不仅包容了自由诗,而且像圣·琼一佩斯的《航标》、 《阿纳巴斯》、 《流亡》,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 《卡第绪》所显示的那样,有着将在很大限度上取代自由诗的趋向。它是否会像自由诗战胜格律诗那样,成为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诗歌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场巨大变化正在悄悄地然而不可遏止地进行着,这已是现代诗人面临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

内容概要

  王道乾(1921-1993),浙江绍兴人,曾任《文艺月报》副主编,《外国文学报导》主编,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研究,翻译介绍工作,主要译作有《亨利·巴比塞》, 《左拉》,《拉辛与莎士比亚》, 《琴声如诉》,《吕西安·勒万》,以及《彩画集》等。

书籍目录

《地狱一季》题解
1 序诗
2 坏血统
3 地狱之夜
4 谵妄Ⅰ 疯狂的童贞女/下地狱的丈夫
5 谵妄Ⅱ 言语炼金术
6 不可能
7 闪光
8 清晨
9 永别
10 通灵者书信题解
11 兰波致乔治・伊藏巴尔
12 兰波致保罗・德莫尼
13 兰波的《地狱一季》
阿尔蒂尔・兰波年表

编辑推荐

  花城出版社优秀散文丛书,收录了法国现代大诗人韩波的全部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译者为已故的著名翻译家王道乾先生。全书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技巧极为成熟;译文准确、精当!

作者简介

《地狱一季》给人一种混乱和绝望的印象。是因为那许多互不连贯的句子和呼喊号叫。既有对真实的确认又有幻像虚影。要控制生命、生活的梦幻和由生存逃出的梦幻。还有撒旦冷笑的声音。但主导思想是:自幼即被加之于己的原罪的观念,这是全部罪恶的根源。所以说“地狱伤不到异教之人。”最后,承认失败,只有回到卑劣下流一途。“是火焰,火焰卷着罪人升腾而起。”

图书封面


 地狱一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作为其附属品的战乱和纷争给予了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以全新的面貌。工业化赋予了机器和标准化操作以神圣性,这种神圣性被悄悄地植入到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而由此孕育出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脉动。诗人以其“通灵人”的身份,有可能最早感受到一个全新时代的脉搏,他们似乎能够听到未来社会的奏鸣曲,嗅到未知生活或甘甜或腐臭的气味。与其说诗人洞悉社会,还不如说时代孕育了诗人。人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处在社会变迁时代的人更容易成为新生活的“预言家”,或者如早期象征派诗人所说的“通灵者 ”。这些人无论在行为还是思想上都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体现在他们既代表了旧社会的秩序或者说他们无可避免的继承了过去所赋予的荣耀与羁绊,同时又隐含着一个全新的、神秘的未来世界的气质。这种矛盾的双重性既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是他们痛苦生活的开始。他们的矛盾之处在于,找不到自身的思想和灵魂的安身之所,无所适从于周遭的社会。他们既对现状感到不满,一心想要有所改变,同时内心所挥之不去的过去的种种印记又在无时无刻地质疑这这种改变的道德性。一、现代的 “通灵者”兰波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或者说是转型的时代,确切的讲,西方社会的转型时代早在距兰波生活的2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了,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发生,高速发展的社会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便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向传统发起了进攻。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随着西方体制的形成,各个利益集团的权利纷争在这个世纪不断上演,其次数之多是之前的世纪所望尘莫及的;当教育不再神圣得只有最贴近上帝的人才能窥见一斑时,大众的文化程度也比中世纪提高了不少,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们也开始审视这自己的境遇,劳资双方的矛盾不断的彰显出来。简单的回顾一下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就不难体会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848 年欧洲革命爆发,俄国连年的战争,马克思《资本论》发表,巴黎公社的乌托邦实践的惨败,疯狂的殖民活动等等。战争和革命是这个世纪的主题。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又在悄悄的改变着从传统走来的人们,逐渐地引领这个纷争的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现代”的明天。这正是工业化的神奇力量,在摧毁着某一样东西的同时又在不遗余力的构建一个更为适宜的取代物。正如马拉美所言:“在一个不稳定、不同一的社会中,不可能创造初统一的艺术••••••使人感到焦虑不安,产生了对个性发展的严酷要求,而当前的文学运动正是它的直接反映。”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问世标志着古典诗歌时代的彻底终结。以波德莱尔为前驱,马拉美、维尔伦,兰波为主力的象征派的新诗,深刻的体会并表达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并用兰波所讲的“言语炼金术”将其浓缩于字字诗歌之中。兰波无疑是这批人中的另类典型。一个从15岁开始发表诗作,20岁即告别诗坛,然而却给整个文学界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的奇人。时至今日仍然是众多艺术家追捧和模仿的对象。如果简单的列举一下受他“通灵”魔力感召的人的名单,他们是:超现实主义的全体,在他们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将兰波视为这一主义的开创者;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革命的先知的亨利米勒;迷幻摇滚的精神始祖吉姆亨德里克森;“垮掉”的阿伦金森伯格••••••就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些人都拥有狂放不羁的外在和不可言喻的神秘性,同时代思想看似格格不入的另类表达,但都通过自己的方式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时代的风貌。这里另类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后人效仿的典范,同时也必须接受痛苦绝望的宿命的缠绕。兰波将是这篇小论文讨论的主要对象。选择他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另类表演,而是作为一种典型,一个最有可能实践“通灵”,表达和“预言”深藏于历史与未来,基督教道德伦理观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冲突与矛盾的人。对于象征派诗歌而言,它们是通过诗人心灵中极为复杂、隐秘情感的魔法式的再现并将这种再现同外部世界的万物之间的内在的神秘联系相对应。理解这些诗歌词语间的象征意义无疑是件磨练神经的苦差事。让•莫雷亚斯认为:“象征主义的诗反对说教、声明、错觉和客观描写,而力图使意念披上一种感觉形式的外衣••••••”,含在诗间的深沉的哲学意味和多向的朦胧性,加大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读者的主观世界。在本篇论文写作之时,笔者才感觉到所了解的兰波的象征诗歌仅仅是其神秘面纱的一角,尽管与兰波的神交可以追溯到3年前的一场音乐盛宴。因而笔者在这里只对兰波的散文诗中的某些内容做简单的论述。兰波留给19世纪乃至今天的财富之一就是他进行了诗歌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实验。他的《地狱一季》作为他的散文诗的代表,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传统诗歌观念的叛逆。他在他的散文诗的实践中所提出的“通灵说”和“语言炼金书”把文艺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本散文诗是在他与维尔伦的“走火事件”之后创作出来的,尽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是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思想的完整性而言,笔者更倾向于这是一部在结束了一场盛大的“饮宴”后才能完成的作品。有人把它说成是一段矛盾的狂喊,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而言,都是一部疯狂而不失严谨,绝望而又蕴含希望的伟大的“通灵”作品。整部诗作所表达出的思想与整个时代的精神密不可分。这部个人上演的“歌剧”卓越的展现出了时代精神的风貌。可以这样说,兰波并不仅仅在表现一个个体的精神危机更是在上演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物质与精神的不协调发展,当“理性”与“科学”作为“神喻”一般的被兰波宣扬之时,他的这些“神喻”却被基督教道德伦理看成是一个异教徒发出的妄言。当我们回顾20世纪上半叶西方所遭受的社会危机时,就不难理解,这一妄言预示着什么,它的价值何在了。实然,这并不是造成西方悲剧命运的原因,只是作为一种预示,一次“通灵”的成功体验。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了解这样一位“通灵者”无疑将会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研究锦上添花。二、“野蛮状态的神秘客”年仅18岁的兰波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地狱的一季》,这时他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精神危机。在《序诗》中,“我终于让人类的全部希望在我的思想中彻底破灭。”人类的全部希望是指寄托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希望:要么在末日审判中上天堂,要么下地狱。而无论是上去还是下去都是命定的。在传统的天主教家庭长大的兰波,有一位虔诚而又严厉的母亲,他从小就被灌输基督教思想,他也曾想完全接受上帝。可见信仰在他的生命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他总是需要一个信仰的东西维持自己的精神生活,无论是少年时的基督教还是后来对原始力量的疯狂迷恋。但是基督教的决定论造成了人性的分裂,使精神和肉体得不到统一。少年时代的兰波就机警的觉察到了这一点。基督教的道德信仰价值体系走到19世纪下半叶已经无力满足“现代主义”的需要。在新旧价值体系交替的过程中,兰波以背叛者的身份“无心”的揭示出了隐藏在现实中的未来。“创造始于与上帝的痛苦分离,这最终将是一种独立意志的创造,它会以高于创造过程初始的一种统一战胜那分离。 ”预示他选择了拒绝过去,拒绝“美”,也就是和他从小接受到的基督教传统教育相决裂。因为他发现她“苦涩惨淡”,由原本对她的爱和信仰转而对她“狠狠的辱骂”,继而选择反叛“武装起来,反对正义”,将年少时所抱有的希望全部抛弃,过上了反叛的“疯狂的”、“罪恶”的生活,可是内心的某种声音又对他发出了“白痴的可憎的笑声”,使他彻底的绝望。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绝望的懦夫,他也曾参加巴黎公社运动,投身到时代的进步潮流中去。在《坏血统》中,他描述了这种经历:他说他找到新的“神喻”。他看到了时代的进步:理性再次回归,民族国家和科学已然出现,他认为这是未来的福音,然而在传统的基督教社会中,这仍然被看做是一个异教徒发出的妄言,是不能被接受的。对于处在矛盾纷争不断的欧洲来说,一种继往的稳定的信仰内容远比一种还未被时间检验的新的“信仰”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即便是兰波本人也无法确定这种新思想的可靠性。但事实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描写了巴黎公社运动“激怒的人群,行刑队”,巴黎公社运动的惨败,对他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这种打击对他来说是致命。这就像一个一心想要找到归家火车的孩子,他一路追逐着太阳想要找到铁轨,可是最终才发现这列火车从来不曾存在时的绝望。在这一场景的描写中,他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另一人”,他代表了一个种族, “低劣的高卢种族”,他以这样的形式斥责了当局对进步的公社运动的镇压,也表达了对公社成员的怜悯和同情。兰波信仰的两度崩溃,使他意识到必须回到原始,从原始中汲取力量才能够有所改变。他要离开欧洲,他想经过在原始状态中的磨练使自己变成强悍的种族,“拥有黄金”、“参与政治”,传道他“现代”的“神喻”。诗人在诗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身体力行者。就在“这本关乎命运的书”并没有获得多少他想得到的关注时,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冒险生涯。抛弃了文学,完全投入生活的怀抱。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兰的军队,只是为了免费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后,他很快就厌倦了,并立即乘船返回法国。他曾游历塞浦路斯并最终在亚丁定居,并成为巴尔代公司的一名雇员。1884年,兰波辞去工作,开始独立在阿比西尼亚(今天的埃塞俄比亚)经商。这一待就是十年的光景,直到右膝上的瘤子使他疼痛难忍时,才回到了欧洲大陆。三、“我愿成为任何人。”“我”是他人,另一个人。这是出自兰波的名言。意思是说,我要用另一人看我时那样的目光冷峻地注视自我,把自我当做诗歌创造中的首要的也是唯一的对象。波德莱尔也曾描述过相似的意思:“关照外在对象使我们忘却自身的存在。”这也就是说,诗人要体验不同的人生,兰波通过这种方法来拒绝乏味,抵触平庸。在《地狱的一季》中他体验过诸多角色:黑人、商人、疯狂的童真女、下地狱的丈夫、穷人、乞丐甚至是上帝。在各个角色的转换之间,诗人完成了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与探索。“‘我’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甚至自由的物体,自由的灵魂了 ”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在他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能看出他是在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在身心俱裂的矛盾中探求存在与超越。天才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的自我意识,但此时的兰波已经将自我意识完全释放出来,勇敢地脱离了某种依靠而存在,他可能是最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极端的自我意识的天才,所以当他愿意成为任何人时,他也能够成为任何人。在1968那个反叛的年代,法国巴黎反叛的学生就将兰波的诗句写在革命的街垒上——“我愿成为任何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     他是 上帝送给人类的 礼物。。本来他是天使。。可现实的 社会慢慢的磨灭的他的天赋。。哎。。。。20就就可以载入历史。。20岁只是凡人、、
  •     大多数人生下来就已经老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年轻过。一个半世纪前兰波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都是一样的。世界太老,足以把你闷死。幸好还有一些讨厌的孩子,他们不属于人类的世界,他们活在天上。兰波就是这样一个倒霉孩子,他有着俊美的外型和天才的头脑,他掌握神的语言,19岁前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是上帝的宠儿,可是他一生下来,就选择离家出走。他是个天生的不合作者,他遗弃上帝,拒绝救赎。他背负人类所有的原罪,带着高卢人的坏血统,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他同基督和撒旦谈判,他在天堂和地狱都保有最高一级的席位,可他不愿做基督的侍女,也不想成为撒旦的同伙,他渴望成为一个人,一个穷尽所有可能性的人,一个勇士,一个向所有不可知挑战的勇士。他颠覆一切语言,一切经验,他要成为伟大的创造者,他象一个猛兽,独于天地往来,但这是一条凶险的路。从他背离上帝的那一刻起,注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病人,伟大的罪人,伟大的被诅咒的人,这是天才的宿命。最后他选择遗弃恋人,遗弃诗,让自己彻底无家可归。怎么能拒绝这样一个生动的人,他是人类最年轻的血统,在他的灵魂深处,有人类最高贵的罪,这个高贵的犯人。

精彩短评 (总计89条)

  •     也许他只是太孤独,也许他只是太渴望自由,渴望生命。也许在他心里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美丽花园。我不敢对他评头论足,虽然他写下《地狱一季》也不过我现在的年龄。可是他有耳钉不羁的灵魂是我所不具备的。他超乎灵魂的灵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也许在他疯狂追风的时候,他是被放逐的。我看过很多有关兰波的资料。《全蚀狂爱》,这部影片虽说似乎淋漓尽致的复制了兰波。可是,他只是复制了兰波的肉体,而不是他的精神。他是被缪斯抚摸过的孩子。确实,他是超凡的,他不属于凡世,他只是个孩子,一个疯狂的孩子,在一个封闭的世界,挥洒着自己的放肆。是的,他可以称的上伟岸。还记得多年前有这样一个少年,付出自己的灵魂,追求幻灭的境界。就算死亡,也无法剥夺他的自由。哦,不,死亡只是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由翱翔天际。兰波,被心灵放逐的少年!
  •     内容肯定爱,问题是书到手都磨的很旧的样子,心里不舒服
  •     太震撼了。一种堕入地狱往头上的人间遥望的感觉,兰波一直在寻找光明,只是他越挣扎越陷得深
  •     字里行间烈火一样的炙烈狂乱迷离 但是讲什么没看太懂ORZ
  •     他要成为一切人中最伟大的病人,最伟大的罪人,最伟大的被诅咒的人,最崇高的博学之士。沉睡,舞蹈在火巢的通灵人。因为个人趣味,实在不适合狂欢,所以那两篇书信对我来说更重要。
  •     言语炼金术……被彩虹罚下地狱……赢得死亡……只言片语间奇思妙想、颓废与疯狂揉为一体。学生时代曾迷恋的兰波……
  •     有点看不懂,毕竟是颓废派的东西想看他那首描写月光下的灵魂起舞的诗,没有找到
  •     曾为这诗学法语。
  •     无休止的闹剧!我的清白无辜让我悲泣。生活是人人都必须扮演的闹剧。幻影重重,无穷无尽。我一向都是这样:历史不可信,原则已经忘记。我将对此保持沉默:诗人和有幻觉的人们会嫉妒的。我比富有还富有一千倍,那就让我们像海洋那样悭吝吧。 我不需要祈祷;只要有你们的信任,我就有了幸福。 我应该有为我愤怒而设的地狱,为我骄傲而设的地狱,——还有爱抚的地狱;一首地狱协奏曲。我哭,我看见黄金——竟不能一饮。我要尽最大可能使自己成为恶棍。为什么?我要作一个诗人,并且努力使我成为通灵人:此事您根本不会理解,我几乎无法对您解释明白。此事涉及如何打乱一切感官,以达到未知。这样的痛苦是骇人听闻的,但必须是一个强者,必须是天生的诗人,而我认为我是诗人。正如荣格所说,诗人是一个集体的人,他带有并表达人类积极的潜意识灵魂。
  •     尼玛图书馆借来看了一大半才发现自己买的彩画集里面是有一季的……这本纸质和排版都不好,里面放了很多没用的插图称版面,还打乱排版
  •     无感……没有抓住我的体验感……以后重读会不会好一点QAQ
  •     一天夜里我把“美”抱来坐在我膝上,后来我发现她苦涩惨怛,于是我羞辱了她
  •     这种符号感极强的非线性诗歌真的好爱。后文艺复兴之美感,推荐读一下
  •     我是在看了《爱那么长,遗忘那么短》之后才认识兰波的,才希望去读兰波的《地狱一季》的,一个人是不是天才,是不是拥有天赋异禀,或许看他的一生就可以知道了。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欲望,什么样的爱,才能让一个成熟理智的有地位的诗人抛弃正怀孕的妻子而与一个只是拥有天赋和思想却无其他的少年私奔呢?禁忌吗?不是禁忌了吧。或许情欲本身本无男女限制。“你究竟爱我的人还是我的身体?”说不清,道不明,没有答案的心,只好脱口而出“身体”。《地狱一季》是精彩的诗集,若抛开他的生平,他的惊世骇俗而言,可抛开这些,或许你就无法理解诗里的深意。只是兰波啊,后半生却选择了抛弃诗歌,抛弃原我,选择了放逐一生。分得彻底,分得决绝,和前半生的往生坚定的说永别,这样的人,究竟该说他自由,还是该说他无奈?
  •     虽然内容一样还是想真正把这本拿在手里读一读,结果翻开看着看着就想摔书,排版太操蛋了。。。第一篇还有一些很奇怪的用词= =
  •     在可以称为年轻的日子里,看的越多,走的越远,经的越杂,想的越深,神经末梢越发达,就觉得无非流水。人有天分。狂妄未必不好。活着有密度。早慧不享天年又如何。禁忌是一种婉转而崇高的美。审美这东西,听之任之,爷不在乎。
  •     这本书怎么说呢,比较复杂.装桢虽不精致,但却依然很有感觉,印刷虽不清晰,但也合情合理~至于兰波的诗,我真的觉得自己没资格去评判,只是仰望!
  •     异化语言的天才?发现天才总是这样…希望再看能看懂些
  •     由于本书对兰波其人解读较少,仅仅依靠王道乾先生在《地狱一季题解》中的讲述,还是实在无法帮助我们去深入了解本书。即便加上后面译的两篇通灵者书信(译信时,译者有偷懒之嫌,信内的诗作仅仅只译首行,其后全作省略),以及附带的作者年表,仍旧有较大的欠缺。因为只“地狱一季”这样的题目就已经让读者出现理解上的难度。然而在本书内出现的马尔加莱梅·达维斯在《地狱一季》著成百年祭之时写下的《兰波的《地狱一季》》使我们对本书的价值重估,即可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原本混乱晦涩的文章顿时通透明朗起来。不得不说**的解读,尤其在此处,更为令人痴迷!推荐先观原著两遍,然后再细读达维斯先生的评著,带给你的相信将不只是豁然,更有被深深折服的惊喜!另外说明一下,王道乾先生翻译的原著质地也还是相当的不错。只是本书的装帧方面稍显弱了些。
  •     L'éternité. C'est la mer mêlée au soleil.
  •     书有点旧,果然经典沧桑是不是还有个翻译版本的,感觉这个版本翻得不是很好不过喜欢兰波的就千万不要错过了,有插图,有解读,还是挺好的,看到当当上有买太激动了,鬼使神差的居然买了两本回来,昏了头了哎,以后用来送人送给同样喜欢兰波的同志呵呵
  •     读不懂。。
  •     王道乾先生的译文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     兰波的天才,王道乾的译笔,完美之作。
  •     更喜欢彩图集里的那些散文诗。
  •     我是被天上的彩虹罚下地狱,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我的生命如此广阔,不会仅仅献身于力与美。兰波是我心中永远的少年。
  •     该书收入兰波散文诗地狱一季和几封通灵书信,另附有评论两则。本书采用王道乾先生的译本,值得一读,传达出了韩波诗歌的力和美。
  •     曾经大学时候偶然看到台湾版的地狱一季,里面有一首诗写的特别好。结果翻开这本一看,我都没看出来是那首诗!烂死!完全没有原来意境!!根本表达不出那种阴暗、复仇等等的强烈的个人情绪。真希望自己会法文,这样就不必读烂死的翻译了。我放上来对比一下:台湾版的:不回来吗?不回来吗?在陶醉的那一刻,我忍了又忍,却造成,一生难忘的恐惧与痛苦,飘扬于空中。可是邪恶的渴望,却使我的血管阴暗起来,放置一旁不理的牧草,生长茁壮、开花,无论好与不好都是一样的草。挥动着吵杂的声音的肮脏蝇虫也依附了过来。不回来吗?不回来吗?在陶醉的那一刻再看这本书的!《高塔之歌》最可珍爱的时间,快来,快快到来。我忍耐,这样有耐性,把一切都已忘怀。恐怖焦虑,还有痛苦一总都送它上西天。不洁的病态的焦渴使我的血脉发黑变色。最可珍爱的时间,快来,快快到来。一片芳草地弃之于遗忘,在肮脏的飞虫嗡嗡闹声中,生长又开花莠草发出芳香。最可珍爱的时间,快来,快快到来。什么破玩意!还快来快快来!~儿歌阿,还最可珍爱的时间!还上西天,什么狗屁不通的话。
  •     我承认我完全没读懂,但这完全不妨碍我最他的崇拜和敬重。。。
  •     王道乾先生的译本果然不一样
  •      啊!我得到的是太多了:——不过,亲爱的撒旦,我请求你,不要怒目相视!稍等一下,卑怯随后就出现,你是喜欢作家缺乏描写才能或没有教育能力的。作为被打下地狱的人,这是我的手记,这几页极为可厌的纸头我撕下来送给你。
  •     “我哭,我看见黄金——竟不能一饮”
  •     癫狂+高潮
  •     终于知道一个诗人为什么为他着迷了,漂亮,有才华,恩
  •     那个,盗版得太明显了,还有,《彩图集》什么时候有货哦
  •     沉睡三年,游荡三年,癫狂三年,忧苦三年…三年后记起自己还有许多书,还有许多诗,还有漫漫来路,还有这本兰波的小册子…昨晚开始突然很忧伤,很忧伤,想起兰波的谷中睡眠者...
  •     “我的生命过于广阔,难以献身于力和美。”
  •     读这本书,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参照题解,王道乾先生提供了一条读懂的途径,并且这确实是很让人平静的一种不会因为读不懂而烦躁的方法。兰波作为一个从一出现就表现得极其成熟的诗人,这一本书是他唯一亲自出版的,自然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值得反复看,思考着看。
  •     可能这就是天才和凡人之间的区别吧~~~慕名邮了这本书来看~~~~~没看懂~~~~~但是蓝波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和复杂的心里状态~~多多少少能体会到吧~~~~
  •     看波時順手翻了翻。
  •     收到书的时候觉得书有点旧边的地方有破损书的本身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     翻译很棒,当我看到原文,我会觉得王老的翻译很到位
  •     兰波温柔得像宇宙 美丽得像自杀 这句话太正确了
  •     我梦想十字军远征,从未记载过的探险旅行,风平浪静的共和国,夭折的宗教战争,风俗大变革,种族大迁徙,大陆移位:对一切荒谬神奇,我都信而不疑。
  •     for free soul
  •     序诗√
  •     此书还是比较经典的,王道歉的笔译就是不一样。
  •     这本书我找了很久,终于在当当上找到了,好高兴啊,还是王道乾的译本呢
  •     实在忍不住一个小时内就看完了。这种象征主义的语言暴力表征还蛮刺激的。写这些东西真不容易,每阅历固然不行,但是没体力和高度集中的精神,估计写一篇【谵妄】就止步了。
  •     言语炼金术 饥饿;闪光
  •     很多没有读懂,需再读
  •     以往,如果我没有记错,我的生命曾是一场盛宴,在那里,所有的心灵全都敞开,所有的美酒纷纷溢出来。
  •     夏天已举目可见
  •     真正的诗人
  •     外面买不到,绝版拉!不过质量有些.............
  •     兰波
  •     出版的内容凌乱不堪。不是兰波不好,是这个本子太糟糕。
  •     花城的书兰波的怎一个好字了得?!
  •     看完电影后再看这本书感受会深点吧电影里的兰波真是帅死了
  •     一个十几岁小孩写的书,都把他称为天才,看后没感觉
  •     果然是名家名译,用的是王道乾先生的译本,也许是因为他翻译的时间距离今天已有些日子突然感觉在文字的使用上和自己有些代沟,和几个很现代的译版相比美感差了很多,但是在翻译的精准度和思想的准确传达方面,当然还是应该相信先生的
  •     10年春夏
  •     很喜欢这部诗集,是王道乾先生翻译的。这部诗集充满了新奇的想象,通篇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极富激情,感情热烈,语言凝练,冲击力强。诗歌里充满了灵魂的痛苦,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感怀万分。
  •     早上看了会心痛到晚上 然后而止。
  •     “诗,不能翻译”也许真有道理。王道乾的翻译众人说好,但有些句子真是狗屁不通。无奈只好和王以培的译本对照着读。有时同一个句子,两个译本的意思都不相同。也许只有精通法语后才能按自己的修养去理解兰波了……
  •     一个诗人灵魂的出路问题....但语言比较晦涩难懂....如果不看前面的题解,,我想很难看懂到底是什么意思!书的包装不太好,,,,
  •     兰波作品中最喜欢的一本
  •     质量还好啦,很喜欢兰波啊
  •     他以为只要用心去做了就行了,可事实是没了魏尔伦这个经纪人什么都没了
  •     原来兰波的诗没那么好,以前没仔细看,只留有对醉舟和元音的美好记忆。整本书里,只有语言炼金术还好。
  •     RIMBAUDJET'AMIER
  •     总体上还不错```
  •     翻译的很好
  •     这个商品不错我很喜欢
  •     兰波的地狱竟是基督教的地狱,而非自己个人的地狱…
  •     这本书对于诗和兰波的生平都分析的很详尽甚至连兰波的插画都有很多
  •     学校的图书馆是个神奇的地方,找了好久,感觉已经绝版缺货的书还真的发现了。算是第一次读这种散文诗,还是理解不太了,这种混乱与绝望
  •     中二少年<3
  •     地狱般的世界。王道乾老先生的译本是我看过最好的译本。
  •     王道乾先生好像就是是翻译杜拉斯的情人的
  •     吊得一逼吊糟。
  •     看了以后第一感觉好像自由是黑暗的欲望,隐秘而炽热,极度地否定嘲笑伤害作为人的自我,然而却有如烈焰般耀眼的梦想,是什么,我并没洞悉,只是觉察到信念暗流的力量。试图写对于兰波的评论终究归于浅薄。想更了解人世的纷繁,读诗有惊人的法术,给你各种触动。而兰波,是人生中可能与你灵魂相遇的诗人。
  •     我只是疯狂的迷恋兰波,不知道他的灵魅风情为何如此震撼。迷恋
  •     初中时读
  •     满意!
  •     这是美少年兰波的一场精神大戏~
  •     所谓诗,就是无法翻译的东西
  •     看不懂。。只能体会到诗人的朝气
  •     翻译的还是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