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中国人的脸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35454140
作者:鲁迅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  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大约有两种:一是爱国志士,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他们在这题目的背后,各各藏着别的意思。志士说保存国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  现在成了民国了。以上所说的两个问题,已经完全消灭。所以我不能知道现在说这话的是那一流人,这话的背后藏着什么意思了。  可是保存国粹的正面意思,我也不懂。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倘说:这便是不能保存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故,所以必须保存。但海禁未开以前,全国都是“国粹”,理应好了;何以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倘说:这是不学成汤文武周公的缘故,何以真正成汤文武周公时代,也先有桀纣暴虐,后有殷顽作乱;后来仍旧弄出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看镜有感  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一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还有跳跃的鼯鼠,沿边是一圈小飞禽。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但我的一面并无海马,其实和名称不相当。记得曾见过别一面,是有海马的,但贵极,没有买。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后来也有模造或翻沙者,花纹可造粗拙得多了。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镜鼻是一个虾蟆,则因为镜如满月,月中有蟾蜍之故,和汉事不相干了。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现今在坟墓上不待言,即平常的绘画,可有人敢用一朵洋花一只洋鸟,即私人的印章,可有人肯用一个草书一个俗字么?许多雅人,连记年月也必是甲子,怕用民国纪元。不知道是没有如此大胆的艺术家;还是虽有而民众都加迫害,他于是乎只得萎缩,死掉了?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竞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我曾在古物陈列所所陈列的古画上看见一颗印文,是几个罗马字母。但那是所谓“我圣祖仁皇帝”的印,是征服了汉族的主人,所以他敢;汉族的奴才是不敢的。便是现在,便是艺术家,可有敢用洋文的印的么?  清顺治中,时宪书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痛哭流涕来劾洋人汤若望的偏是汉人杨光先。直到康熙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不准辞,则又痛哭流涕地来做《不得已》,说道“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然而终于连闰月都算错了,他大约以为好历法专属于西洋人,中夏人自己是学不得,也学不好的。但他竟论了大辟,可是没有杀,放归,死于途中了。汤若望人中国还在明崇祯初,其法终未见用;后来阮元论之日:“明季君臣以大统寝疏,开局修正,既知新法之密,而讫未施行。圣朝定鼎,以其法造时宪书,颁行天下。彼十余年辩论翻译之劳,若以备我朝之采用者,斯亦奇矣!……我国家圣圣相传,用人行政,惟求其是,而不先设成心。即是一端,可以仰见如天之度量矣!”(《畴人传》四十五)  现在流传的古镜们,出自冢中者居多,原是殉葬品。但我也有一面日用镜,薄而且大,规抚汉制,也许是唐代的东西。那证据是:一,镜鼻已多磨损;二,镜面的沙眼都用别的铜来补好了。当时在妆阁中,曾照唐人的额黄和眉绿,现在却监禁在我的衣箱里,它或者大有今昔之感罢。  但铜镜的供用,大约道光咸丰时候还与玻璃镜并行;至于穷乡僻壤,也许至今还用着。我们那里,则除了婚丧仪式之外,全被玻璃镜驱逐了。然而也还有余烈可寻,倘街头遇见一位老翁,肩了长凳似的东西,上面缚着一块猪肝色石和一块青色石,试伫听他的叫喊,就是“磨镜,磨剪刀!”  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只有店号或“正其衣冠”等类的迂铭词,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如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似的向西洋主人沥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但我向来没有遇见过一个排斥玻璃镜子的人。单知道咸丰年间,汪日桢先生却在他的大著《湖雅》里攻击过的。他加以比较研究之后。终于决定还是铜镜好。最不可解的是:他说,照起面貌来,玻璃镜不如铜镜之准确。莫非那时的玻璃镜当真坏到如此,还是因为他老先生又带上了国粹眼镜之故呢?我没有见过古玻璃镜。这一点终于猜不透。  ……

书籍目录

前言文化随笔随感录三十五随感录三十六随感求三十八随感求四十三“音乐”?诗歌之敌看镜有感论辩的魂灵长城从胡须说到牙齿略论中国人的脸文学和出汗谈所谓的“大内档案”最艺术的国家推背图谈金圣叹娘儿们也不行隔膜看书琐记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随便翻翻隐士“寻开心”论毛笔之类“这也是生活……”关于太炎先二三事社会随笔随感录四十七名字咬文嚼字战士和苍蝇夏三虫春末闲谈忽然想到(一--四)忽然魁到(五--六)忽然想到(七--九)导师补白论“他妈的!”论睁了眼看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略淡香港扁太平歌诀以脚报国唐朝的钉梢新的“女将”宣传与做戏沉滓的泛起答中学牛杂志社问赌咒谁的矛盾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文摊秘决十条现代史听说梦内外言论自由的界限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文章与题目关于女人智识过剩中国的奇想沙四库全书珍本九一八吃教禁用和自造冲野兽训练法“小童挡驾”清明时节偶感论秦理斋夫人事奇怿奇怿(二)迎神和咬人上海所感中秋二愿生活随笔随感录二十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灯下漫笔记“发薪”送灶日漫笔一点比喻从幽默到正经推经验“揩油”上海的儿童喝茶看变戏法世故撒味火安贫乐道法从孩子的照棚蜕起说“面子”我要骗人我的第一个师父死

作者简介

《中国人的脸》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脸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取材随意而微末,但更具对生活的穿透力,看到一个更亲切、活泼、智慧、泼辣的鲁迅。
  •     近代以来最能代表过人的几个人之一,由镜入戏,步步展开,似乎有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鲁迅,看社戏、玩灯草,鲜活而细腻。。。最应获诺贝尔奖的人,我们的钟爱与传承也许是对先生最好的慰藉。
  •     鲁迅真是非常好的作家,我属于后知后觉的。虽然“新青年”时期比较嫰,但是1924年后他发表的作品,真的是嬉笑藏于匕首,有种洒脱的味道。只给四星,是因为本书的编辑方式我并不认同。尽管鲁迅不像刚获诺贝尔奖的莫言,喜欢把爬满苍蝇的臭尸屡屡抛至台面,但是超过一百页的鲁迅集,真的是慎选。理由很简单:字里行间的戾气,有时会破了一个人原本温和的心——你放心,鲁迅绝对有这个本事。
  •     基本是以前看过的,只不过重新整理过一番……
  •     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很保存我们
  •     3000年后,看依然经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