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感恩福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走进感恩福地

出版社:赵承宁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66801562
作者:赵承宁
页数:17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地名始于约4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先秦时期,我国的地名学尚处于萌芽状态。 “地名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就需要对某一地理实体取个代号,以便识别,于是就有了地名。”(华林甫著《中国地名学源流》)地名既是某一地方或者地理实体的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再现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 东方的地名是历代东方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住地所起的名称。在不同年代出版的东方地图上都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地名,绝大多数的地名(村庄)都具有延续性与稳定性,但有些地名,由于朝代更迭、战乱等原因,或更名、或迁移合并异地,而原地名自然消失。例如:八所村原名石栏村,明代实行卫所制度以后,便沿用驻军番号“八所”为村名,时间久远以后,知道“石栏村”这个地名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新龙镇原来有个“龙护村”,清光绪年间,被少数民族攻打离散,后来举村迁移人龙佑、龙卧两个村庄,从此,龙护村自然消失。感恩河(清乾隆年间称为雨龙江)岸边,有个叫蛋巷的村庄,因乾隆末年遭遇大水淹没之苦,到了清嘉庆元年(1796),举村迁入加富村与长功村(长功村后归属感南村),也因此消失。民国时期,八所地区附近原来有个竹根村,由于经常受到附近一些大村庄的欺压,遂迁入港门与北黎村。民国时期,板桥地区的道在村、老窝村、老符村都因为黎乱不得安生,后来分别迁入好瑞村、文质村,从此,原来的村庄便在感恩县的版图上消失。但也有外籍移民的迁入,而出现新的地名,如清代儋州人群迁居入籍的文质村,清代雷州人(主要是徐闻人)人籍的利章村,清代乐东县抱由村人人籍的天安乡抱由村。

内容概要

赵承宁,海南省东方市人,1989年开始发表散文,1997年5月加入海南省作家协会。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任东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现任东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3月,创办并主编东方市文学季刊《东方大地》,2010年8月,主编东方市文学系列丛书《东方情结》(散文、诗歌卷),2012年6月主编海南省东方市地方文化丛书三本。有散文《牛背人生》、《守望都江堰》、《感受喀纳斯湖》等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散文大观》,散文《棋子湾寻古》入选海南省建省20周年文学作品选集《云起天涯》。近作有随笔集《走进感恩福地——东方人文地理随笔》、散文集《圣洁的白查》。

书籍目录

总序 序 前言 自然地理概况 母亲河——昌化江、感恩河 俄贤岭,黄花梨的发源地 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阿贵与娥娘的故事 呼唤“感恩”的平原 候鸟的天堂——四更海岸湿地 迷人的金月湾 世界珍稀动物——大田坡鹿 历史文化概述 悠久的行政建置 历代文化遗址 圣洁的白查——黎族原始船形屋古村寨 早期的历史人文符号——荣村遗址 感恩学宫——古代文化教育的摇篮 宋代“开琼甲第”进士符确 人文胜景——鱼鳞洲 东方地名文化初探 东方的方言分布 黎族方言分布 古镇州——黎族古代文化大观 “二三月三”黎族古老传统节庆 东河黎族的扎染织锦 文身文化 南浪人的黄花梨情结 海南话方言分布 北黎骑楼,印证繁华优雅 著名诗人——倪俊宇 实力派山水画家——游桂光 根雕艺术家——钟振中 琼西中学——抗大式的教育摇篮 村话方言分布 村话民歌 杰出法学家——赵永琛 女作家——杨道 赤坎石鼓 军话方言分布 军话民歌 东方民俗文化简述 黄花梨文化节 东方的宗教信仰 东方的年节民俗 东方的婚嫁风俗 东方的殡葬风俗 东方的姓氏 文姓氏族 秦姓氏族 王姓氏族 东方的饮食文化简述 东方小酸瓜 西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东方市 东方自然风光

编辑推荐

《走进感恩福地:东方人文地理随笔》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走进感恩福地:东方人文地理随笔》是作者近年所写的一些零散的关于东方人文地理随笔的文集。感恩福地指的是今海南岛西海岸的东方市。与读者共同探讨与品读东方人文地理。主要内容有母亲河——昌化江、感恩河;俄贤岭,黄花梨的发源地;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阿贵与娥娘的故事;呼唤“感恩”的平原等。

图书封面


 走进感恩福地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