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爱与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一个人的爱与死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864093
作者:林贤治
页数:205页

曲高和寡不足虑,欲读此书请三思 —— 也替林贤治先生“呐喊”几句

我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林贤治的文字,当时便觉得他的文风很特别,全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者。一查资料才发现林先生走的是“野路子”——他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院训练,因此他的行文总是充满了贲张的激情,一股澎湃的热血时时透过他的笔端跃然纸上。看多了正儿八经、四平八稳的学术论文体,这样感情丰富、爱憎分明的有血肉的文字反而教我耳目一新。本科阶段,由于我个人心境的缘故,逐渐开始亲近鲁迅的思想,也终于开始理解林先生何以如此坚定地拥护鲁迅、敬佩鲁迅,甚至对那些非议鲁迅的言论多次做出激烈的回应。在我看来,一般的学术研究,大概是不会容得情绪上的自由奔放压过分析、逻辑、理性的罢。感情的冲动,在许多“客观”的文本中很难呈现,所以,哪怕一些人研究的对象就是鲁迅,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吸引我的眼球;而我,自大四以来似乎也在文字取向上经历了巨变,仿佛挣脱了一个困囿我灵魂多年的束缚。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由于我愈发欣赏不羁的野性和激情,我发现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对我的胃口;而由于鲁迅的作品里洋溢的那些出于生命本真的大悲悯、大欢喜、大憎恶日益勾住了我的魂魄,我从骨子里更加热爱无拘束的自由灵魂的自由言说(尽管我深知在当下的中国,如此“自由”很难存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确实也想替林先生说点什么。刚才浏览了一番这本书所获的评价,看到一些批评,是在我预料之中的。林先生捍卫鲁迅的方式确实有些情绪化,然而当看到下面这条时,我实在觉得悲哀:“一本没有内容满篇拍马屁胡言乱语、乱用词藻、文字风格网络化的YY书,还卖20,吃屎吧”事实上,林先生这本书,只适合极少数人阅读。和他的其他随笔(如《旷代的忧伤》等)不同,这本书完全是他直面鲁迅、对话鲁迅的产物,也因此拥有极为强烈的个人性。既然是个人性,当然就更不需要掩饰和压抑他的情绪,他的真实的爱憎。就像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通篇散发的极“阴暗”的气味会吓退很多向往光明、真善美的人。其实鲁迅当年早就说过《野草》是他自己的哲学——他大概从来不指望能有人读懂,所以直到今日,研究鲁迅的人使尽浑身解数也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他的真实的想法。鲁迅有一个命题:人与人之间思想真的能相通么?反正对此我是怀疑的,先生亦然。对话双方只要能通个百分之六七十,我看都可以引为知音了。而假如连一二十都不到,思想的交流是几乎无效的,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倒不如少浪费些时间和精力去做点别的。我之所以扯这些就是因为看到许多根本无法理解林贤治为什么如此偏爱鲁迅的人也来读这类书籍。不排除很大一部分是对鲁迅思想感兴趣的读者(但是对鲁迅并不着迷)。但是,某些人不理解也就罢了,还要指指点点,把它贬得一文不值,这就让我觉得反感。个体的偏执,哪怕是偏执“病”,总有自己情感的好恶在起着作用,发出这种言论的那些个,难道都没有自己的偏爱?他人的偏爱,你可以不追随,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就像一个人的信仰容不得别人的侮蔑。我敢说林贤治先生此生的精神信仰就是鲁迅带来的,像上面那条骂街式的评论,本身就很缺心眼。话说回来,这本书也不妨看作林贤治先生自己的哲学。读者可以不用在意他对鲁迅可能过度的赞誉,但是想读懂这本书就必须层层解剖这些赞誉究竟源于何处,是盲目的崇拜,还是有理有据的钦佩。这下又得把那条恶意攻击提溜出来了:他认为这本书堆砌了大量网络化的语言。其实所谓“网络化”比较厉害的无非是“守夜者札记”、“一个人的爱与死”,而该喷粪家有没有想过,这两个部分林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只要读过林先生其他作品的正常一点儿的读者,肯定都不会认为林先生只是一个堆砌家。实际上,本书的前两部分可以看作林先生在直面鲁迅的时候内心里最真实、最深刻的独白,也可以说是他透过鲁迅思考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轨迹记录。东方思想的东西,最初的形式往往是碎片化的(我无意比较它与西方式的理性逻辑、哲学思辨孰优孰劣,只是想针对某些喷粪家的非议提出我的理解,省得让他们的污言秽语生存得太过快意)。在我看来,这种碎片的形式,反倒特别契合心灵的对话和追问。当我循着林先生的碎片化的思维轨迹,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鲁迅提问时,确乎进入了一个别样的视角——正是视角里沉重的一端,几年来无时不影响我,使我逐渐洗脱了学校教育空泛的说教式的荼毒,与鲁迅的灵魂真正开始相遇,开始自己亲自体验“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彻底的绝望,并且反复咀嚼着“抉心自食”、“解剖自己的灵魂”的剧痛的快感…………所以,朋友,假如你还没有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一个人的爱与死》这类书建议不要乱读,要么误入走火入魔的歧途,要么为着显示自己和鲁迅思想的巨大隔膜而指着走火入魔者的鼻子痛骂。它只属于少数人,少数真正能够用灵魂去感受并且神往于鲁迅思想的深邃与不同流俗的人。他的思想也并不见得有多么高明,多么优越,也有各种缺陷,然而它只属于少数人的事实就是事实。不过,身处庙堂之上的“专家学者”、“正人君子”之流,是压根儿不会有心思去进入民间思想的语境,去进行“屈尊”的理解、对话的。也难怪林先生以嫉恶如仇的性格表达出的那些显得愤激的捍卫或是批评会让他们,乃至他们的“粉丝”、“脑残粉”很不痛快了。至于铁屋里的那些沉睡的一群梦呓时发出的诅咒,悉以“呵呵”对之。一个不是愤青的同样愤激的边缘人2012/10/26

我们都太不懂的堂吉诃德

认识鲁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似乎都十分的早,但这种认识是伴随着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的,这种认识太过初级,它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停留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层面,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更像是牵强附会的YY,缺乏证据缺乏前因后果缺乏说服力。作者似乎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鲁迅一个人身上,对他而言,鲁迅无疑是伟大的,甚至鲁迅被偶像化了,也许作者本人无意,但在我看来鲁迅对他的意义太大了。于是,一个对鲁迅了如指掌的人写出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太学术太深邃太博大了,太难理解却给了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真的太不懂鲁迅了,而且真的太需要懂鲁迅了。鲁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反抗哲学者,于是他成为五四精神日渐势威时候的“最后一名堂吉诃德”,他“孤离了自己”,他始终是一个充满“憎”的人,他曾说,“人在天性上不能没有憎,而这憎,又或根于更广大的爱”,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向社会发起挑战,挑战的那样有力同时又那样义无反顾,甚至把反抗的长矛指向自己所在的阶层——知识者阶级。他更执着于人的存在的困境,所以他看重的是憎不是爱,他曾说,“我所憎恶的太多了,应该自己也得到憎恶,这才还有点像活在人间”,“说话说道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苍蝇的飞鸣是不知道人们在憎恶他的,我却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飞鸣就偏要飞鸣”,比起被人憎恶他更害怕他说的话变成一潭死水掷地无声。他弃医从文就是企图受到注意收到回应的开始,人与看客与他是“一枚硬币的相反两面”,中国人里有太多的看客了。我无意评价鲁迅也无力评价鲁迅,看完《一个人的爱与死》我才发现我对鲁迅的了解实在太少,我读过的鲁迅实在太少,而展现鲁迅思想精华的杂文我基本没有涉猎,知识范围只停留在义务教育扫盲阶段的几部小说,没有了解则没有理解,因此我不认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到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鲁迅主张鲁迅思想,即便是,对于我这样的浅薄的鲁迅读者来说是断不可能体会到的。鲁迅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多高的地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文学英雄”是“三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价不可谓不高。没必要神化鲁迅,任何文学家都没有神化的必要和价值,他们自有光辉却并不是神,就好像歌德之于德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普希金之于俄国。鲁迅不是神,远远不是,他更是一个战士,是堂吉诃德,文字是他唯一的长矛,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巨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风车,无所谓,是什么不重要,他义无反顾的骑着驴拿着长矛朝着它冲过去了,怀揣着憎恨怀揣着希望,十分十分的勇敢。堂吉诃德只有一个,同理,鲁迅也只有一个。到现在才发现读鲁迅真正是需要智慧的,读懂鲁迅更是,对于这个和堂吉诃德一样可爱的骑士,更准确的说是精神骑士,我们其实都太不懂了。于是,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某个借痛骂鲁迅吸引众人眼球旋即迅速上位的某80后作家,不知道他对《鲁迅全集》有多少研究,不知道他对鲁迅的体味有多深刻,不知道如果鲁迅知道他百年之后名字还能成为别人出名噱头时会作何感想。

读先知鲁迅

囫囵吞枣读完了林贤治的《一个人的爱与死》,叹服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和独特的视角。作者深入到鲁迅的心灵深处去探秘,写出了对鲁迅独特的解读。不像有些作者大段大段的引用,他是大段大段的的议论和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因为喜爱鲁迅,他驳斥了王朔、李敖对鲁迅的亵渎。最喜欢的是他最后的一篇小短文《鲁迅仍然走在我们前面》,二十一世纪我们继承的是鲁迅精神遗产中最基本的东西,如鲁迅的革命论:革命是让人生而不是让人死。中国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拿来主义:没有拿来,人就不能成为新人。最后作者疾呼: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所以“作为一个先知式的人物,一个行者,鲁迅一直走在我们前面——过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是呀,作为一个”贩卖”知识为生的人,不多读书,不读鲁迅,何以脸面面对学生。

为战士声辩

林贤治的这本书坚决地站在鲁迅的立场上,激烈地反驳所有对先生的质疑,足见他对先生的热爱,我很赞叹但不完全赞同。只有鲁迅是不够的,因为——除了反抗和斗争,我们也需要妥协和宽容,所以我们应该有胡适;除了思想上的反叛,我们也需要文化上的传承,所以我们必须有梁漱溟;除了摧毁旧的陋习,我们更需要新的教育,所以我们还得有陶行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热爱鲁迅但不要神化他,因为这是先生所厌恶的。想说的就是这些。


 一个人的爱与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