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济安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夏济安日记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1
ISBN:9787538250633
作者:夏济安
页数:210页

内容概要

夏济安(191ffe1965),江苏苏州人。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外语系。1950年从香港赴台
北,在台湾大学外语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55年春,在美
国印第安那大学进修一学期。翌年在台北创办《文学杂志》月刊,历时四年,对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极具影响力。1959年再度赴美,先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教并从事研究,不幸因脑溢血而英年早逝。
夏济安对英美文学有精湛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新
文学的专家。用中英文发表的著译甚多,主要有研究中国二、三十年
代文学的专著《黑暗的闸门》(英文本,196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初版)、《夏济安选集》(中文本,1971年台北志文出版社初版)、编译《美国散文选》上册(1958年香港今日世界社初版)等。所选注的《现代英文选评注》(196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至今畅销海峡两岸。
《夏济安日记》(1946年1月一9月)是作者逝世后由其弟夏志清
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所记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是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实记录,是一代学人心路历程的具体写照,对了解和研究四十年代后期部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治学和交游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这部日记经夏志清酌加注释后于1974年10月30
日至1975年1月 5日在台北《中国时报・人间》连载,同年由台北言
心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列为“言心人生丛书”之四。书出版后引起台湾和海外华人文化界的关注,半年之内就重版二次,不胫而走。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
前言(夏志请)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再说几句(夏志清)
附录一
附录二致济安书
附录三追念济安老师(董同琏)

作者简介

  夏济安(1916-1965),江苏苏州人。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  夏济安对英美文学有精湛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新文学的专家。用中英文发表的著译甚多,主要有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学的专著《黑暗的闸门》(英文本,196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初版)、《夏济安选集》(中文本,1971年台北志文出版社初版)、编译《美国散文选》上册(1958年香港今日世界社初版)等。所选注的《现代英文选评注》(196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至今畅销海峡两岸。  《夏济安日记》(1946年1月一9月)是作者逝世后由其弟夏志清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所记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是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实记录,是一代学人心路历程的具体写照,对了解和研究四十年代后期部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治学和交游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这部日记经夏志清酌加注释后于1974年10月30日至1975年1月5日在台北《中国时报·人间》连载,同年由台北言心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列为"言心人生丛书"之四。书出版后引起台湾和海外华人文化界的关注,半年之内就重版二次,不胫而走。

图书封面


 夏济安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初识夏济安是因为他的译笔。董桥夏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推崇备至,赞其“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三“家”村》),又在文中引夏译欧文作品一段:“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将云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看了这文字,我也很想找夏济安的译作来看,偶然却得了《夏济安日记》。一路读下来不免有窥人隐私之窘迫,因为这实在是一本彻底私人化的日记,有着如吉本要求自传作品那样的“赤裸裸的、不怕出丑的真实”,与时下哗众取宠的日记文学不可同日而语。夏先生绝想不到,他当年在“风微、晨冷、好天气”时写下的这些心迹,半个多世纪后竟成为公开发行的印刷品供后人瞻仰,不然他定将它们付之一炬了事。夏济安早年所学颇丰,识力不凡,兼以嗜好电影和音乐,翻译起名家散文来自然步步生花,端丽非常。但他的志向却不在译事,而在于英文小说,有评论誉其为二十世纪国人中,能以英文写作而显“不隔”的少数几人之一。日记中,他几次提到有意以英文小说立世,还计划写作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定为“Country for Vegetation”(《植物之乡》),以抗战时期的四川为背景。这部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及完成,但夏济安年轻自信的光芒日记中却已处处可见。其时夏济安深以才学见识自诩,野心颇大而功业未立,屡屡在日记中提到要“悬梁刺股的大发奋,努力替自己造地位”、“我现在顶大的Passion是要发财”,又说“只要用功写作,名利之取得,真是反掌事耳”,老实的读者看到这里,几乎要斥之为“如蝇逐臭”了,实际上这却是《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那样坦率入世的情怀,与当时风起云涌、激进飞扬的时代精神暗合,令人不觉鄙陋,而只觉精力弥满,真挚可喜。夏济安的思想当时颇为芜杂,虽未形成系统成熟的人生观,但对佛学、神学、梵教、存在主义等学说已是兼收并容,形神皆备,学识才情迅速丰饶成长,令人期待。日记中另有一条引人注目的主线,是夏济安对一个代名为R•E•的女学生的相思。因早年经历影响,夏济安的生活有着清教徒的谨严和肃穆,一九四六年初遇R•E•之后,他以三十多岁的高龄,堕入少年般单思苦恋一发不可收,伊人的手泽、衣着,一颦一笑都成了他隆重记录的珍宝。因为天性羞涩又少经验,他对这位R•E•小姐可说毫无办法,时而费心猜度,时而自我排解,忽喜忽悲,患得患失,手足无措,始终不知如何传达心意,真是急死看书人。R•E•之后,夏济安又两度falling love,同样炽热、敏感、笨拙,同样令他心灰意冷的结局。莫罗阿所谓“旧情的回声尚未在空中消失之前,已经听到新爱的音响在心头嘹亮”的愉快,在夏济安却是轮回般的痛苦。一个枝条屡屡折损影响了整棵大树的生长。夏济安的爱情一枝,终是未能长成绿荫,为他的生命之树增添丰色,他甚至来不及在更多的历练中慢慢变成朴厚长者,就在四十九岁上患脑溢血英年早逝,令人痛惜。其弟夏志清分析,夏济安英年早逝,与恋爱失败不无关系。这些晦暗的月色,竟然成了夏济安生命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书后录董同琏——她是夏济安第三次为之堕入情网的女生——所作《追念济安老师》一文,写得甚是雍容大方,但也是无情文字。同样的月色,在一人眼里是寒山一带伤心碧,一人看来却是淡远如茗,甚至还有一丝微馨。既是旧时月色无足恋,又何必对月感怀,既是无情,又何必有此一文。有些话还是不说的好,硬要说出来,还要公之于众,反倒辜负了夏老师的一番苦恋。还是董桥,在《说得体》中举了一桩情恨,说唐玄宗近杨玉环而疏江采萍,一日忽遣人秘送珍珠一斛,江不受,作诗一首并珍珠一道送还。董桥认为诗虽然是好的,但可以不写,只把珍珠退回反倒得体了,又说:“有一种文章写得得体却未必可以得分;人生毕竟有许多话实在不必多说。”董桥真是个硬心肠的人。但遗憾也好,无情也好,人生有许多话确实可以不写,不必多说。就连出版这本日记,也是不必要的,一个人的隐痛,只适合随人之逝去灰飞烟灭,大可不必再翻出来与世人评说唏嘘。夏志清出版兄长遗记,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情怀固然值得嘉许,但对于逝者来说,却是不公平的。在日记的扉页,夏济安引用了英国诗人Lionel Johnson的诗句:“让灵魂寂寞的一部分仍归寂寞神圣的一部分仍归神圣。”想寂寞而不能是更寂寞的。如今,“受苦的人死了,遗下他们的痛苦----折磨他们的痛苦依然存在。”这也是夏济安所录Arnold的诗句,写在《红楼梦》的扉页上。
  •     一九四六年,昆明。夏济安(1916-1965)的恋爱对象,R.E.,联大学号34345,是他联大作文班H组里的女学生。从他颇费心思叫这一组的学生们作的题为“My Life”的作文里我们知道,她“一九二六年夏天出生于长沙市,是我父母的长女,也是我老祖母的长孙女。”高中后因战乱而几次迁徙,终于来到西南联大,并层在美军医院做事贴补用费。我们不晓得她长得什么样子,但从夏济安的描述里,知道她是最符合他精神审美之标准的,他想过婚后生活,认为她也决计是会合格的好妇人。他读《麻衣相法》:”娶妇问德,只要涩默而发肤馨润——涩者羞也,知耻慎重也;默者不多言也;体香发润者,德之润身也。“”声清,色定,笑寡,步安,喜处凝无变态——凝无变态,喜怒不改常也,五者皆贤女也。”他自思,“R.E.是合这种标准的好女子(这种人现在少了),只是不知我有没有这个福气,配得这样一个佳妇?“九个月的日记,满是对爱与欲的困惑与思辨,没有结果,没有标准答案。他一心只想她的好,凡事总想自己的不好,认为自己自恋、自我。有时绝望地要出家、要自杀,又或决计放弃对爱情的幻想,去追逐名利。时有时无的勇气太过致命,使得他这份对爱的恒心只能让他更苦闷。做人家老师的时候,他不敢表达自己的心迹。她又常常缺课。唯有她缺一次作文没交,特来上缴,一来一返,才得到交谈的机会。而直到期末大考之后,他才鼓足勇气。将一封长信交给她,却不想二人当晚晤面大吵了一番。吵架的原因不知道,夏济安责怪自己太鲁莽,夏志清则解释哥哥没有恋爱经验所以将好事办砸了。此后夏济安离开昆明北上,在重庆困了很久的日子,内心越发焦虑。好不容易来到上海家中,因为住得窄,手头又常常很紧,生活不如意,更加重感情上的绝望,不愿意去想。她随联大最后一批北迁的师生来到上海中转,他不敢去见他。日记的最后(九月),他们终在上海雨中偶遇,却未相认。不知他们有否在北平再相遇,他后来又得到关于她怎样的消息。更不知道,她对他这一份痴情,作何看法,有何感慨。五十年代夏又恋上一位董小姐(外文系大三学生),给对方婉拒。夏遽逝,董来参加他的葬礼,“现在的我,已获得了一个女孩子所憧憬的一切——爱情、婚姻、丈夫、家庭、儿女——是理想的,也是美满的。但偶尔不自觉回忆道十年前的许多往事时,常常会带着些感怀,添些怅惘。”她在悼念他的文章中追述到。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去世,夏济安,四十九岁。弟弟夏志清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两本日记,日记第一本扉页,英文写着“一九四六正月——七月,昆明——重庆——南京——上海”。动荡的岁月里,他的爱也那么艰难。笔记:(辽教社,1998)序 他(卞之琳)多少年来一直苦追一位名门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写一笔好字,也擅唱昆曲)。我(夏志清)离开北大后,她同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洋人结了婚,卞之琳的伤心情形可想。我哥哥不管如何伤心,见到朋友总是有说有笑的。卞之琳给我的印象却永远是一张忧郁的脸。P7 他(钱学熙)又批评卞之琳爱情失败后,想随随便便结个婚,认为是放弃理想,贪求温暖,大大要不得。可是像卞这样有天份有教养的人,尚且会放弃理想,足见追求理想之难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的悲观就在这一点。P91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星期六 写了一天信,长达七千字以上。晚饭后去践约,竟然会吵架!我真该死!真想离开昆明了,可是听了朋友的劝告,连夜送道歉信去。P98-99 五月九日 开始整理行李,作十二日飞渝之准备。靛花巷熟人日少一日,不免感到寂寞。寂寞之日正多,去重庆后当更寂寞,到上海后,仍是寂寞。看见了志清,或者稍不同。 我没有她,此生将永不快乐。但我自信我命并非永不快乐之命,故或者还可有她。但看我立志坚不坚。P100 他离开昆明前给她的信,结尾道:夜深了,外面在刮风,似乎还在下雨,窗外黑漆漆的。再有四个钟头,我要离开靛花巷。一个人摸索到航空公司去。再有六个钟头,我就要离开昆明。后会有期,愿各自珍重,并颂晚安。
  •     寻觅找这本书已久,今天终于得见电子本。一口气读了大半本,更多的时候为他的自以为自恋的可爱发笑,在还没跟RE讲过一句话时暗自思考——我不愿为她放弃我的苏州话;她是否能为我放弃长沙人的吃辣。一个已经31岁的男人了,觉得自己是小男生,对于爱情,不敢追求,小心翼翼地向朋友们征求意见,不敢表达的原因还缘于怕自己以后不够专一,怕辜负他生命唯一的true love。这样的人,——真是难得!比较有意思的是还可以看到其他一些讯息,比如卞之琳暗恋张充和,比如当年的东北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夏济安可够迂的,不知过世时是否还是处男
  •     贡噶活佛:39二月二十六日;44三月三日|149七月二十三日《麻衣相法》“娶妇问德”|171八月二十七日见蒋维乔未遇
  •     一片痴心 我太懂得。然 两人之间 所能表达的 不过十之一二。
  •     暗恋曾是最好的年华- -
  •     名人日记总能为我们带来意外的快乐,夏济安的日记被他堂兄弟夏志清整理出版,还给做了注。想到这一点,让人忍不住的狂笑!!!
  •     最喜欢看这种才子日记,真性情。
  •     很快翻完了,虽说直道相思了无益,可人间自是有情痴,看他译的散文是真好
  •     痴痴啊情深~~~
  •     很想知道女主后事
  •     赤子
  •     we are insanely alike. 因为夏济安,我觉得我有很多话都敢说了。比如,我他妈就是悲观,我他妈就是不喜欢妥协。
  •     撕下来,都是血。
  •     读时颇不安 日记为何要出版呢?= =
  •     屌丝何苦为难屌丝
  •     我只能说如果我是谁的文学遗嘱执行人,一定会听作者的话处置。读者和文名,比之个人意愿都太微不足道了。
  •     挺好玩的,念念不忘是R.E.....
  •     夏志清的序总结起来只有这几个意思:我哥没钱,人又腼腆,因此把妹不力。但并没有就此成为公害,对同志还是春天般温暖。你看那谁谁谁就不一样了。
  •     图书馆晚自习犯罪记录3.0 一个很真诚的人另附录夏志清的复信看了好多遍 对了夏济安还是校友~
  •     狂抄两份书单电影单
  •     赤裸裸地剖析自我,或可反照吾辈俗人
  •     考博准备期所读。深冬夜晚,窗外老樟树与北风絮语。学习任务完成后,在昏黄壁灯下拥被闲读。夏济安是活在想象世界中的人,我爱你,与你何涉。他的英美散文选好难找。
  •     以此自警,倒还不错。
  •     简直是失败的把妹方式大全。。夏济安得心理想法举动跟曾经的我如出一辙 真是曾经的我啊 最后是他弟弟夏志清给他的信 教他正确的交往技巧 恩 跟之后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样2333 其实对于感情这东西不可过于认真执着 很多时候都是凑合起来的 过于执迷于“真爱” destiny 往往得不到很失望受伤觉得人生失去了方向 甚至抑郁成病 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也特别理解他的心理活动 若把当时的心情记下大概与他差不多吧只是我没他那么多文化 好在我最后像夏志清一样摸索除了办法 但回首一想:这亦是一种妥协 就像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一样 在成长中失却了纯真的执着 所以执着纯真于destiny如夏济安般亦值得佩服
  •     见到新版,想起旧书
  •     有真性情者,方可研究文学。
  •     看得津津有味。
  •     下午看一遍,有一小发现。重读董同琏文时竟不禁悲从中来,果然是生活阅历渐长才会懂。
  •     有暗恋情愫的人读过应该会很有感觉吧,学霸的生活就是读书看电影想妹子.....
  •     夏志安在前言中恭维自己亲哥,却信口臧否郁达夫他们的日记,内心便不能平静。而此书却实在算不得什么,少数评论路子都很偏,通篇是暗恋的记述,可怜他年介三十,情爱观尚不及90后初中生一个。确实百无一用。7月10日购于唯楚。
  •     下面还要看Gate of Darkness。夏氏兄弟真的都是性情中人,夏济安先生这么认真地纠结的人的确和Arnold类似!
  •     这才是日记应有的品格。仰赖声名较乃兄更为显赫的弟弟的发掘,这本彰显本质私密化的日记得以与读者见面。济安先生性情中人,亦悲剧性人物。后附的女学生怀念文章点题之作。
  •     坦诚的文人心境。13日晨于稽山宾馆读毕
  •     本来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还是很有意思的。当然最吸引人的是里面的感情故事。
  •     久久為之悵然。。。
  •     男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国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世间至真之事莫非爱情,比爱情还要真实的是青年人没法按捺的性欲。三十岁的他没有回避这些,他常“大半夜生理亢奋,非常难受”,而又“向不手淫”,于是常常困于爱情和性欲的幻境中,感受人世间最无望的痛苦:没有女人,没有手,没有其他,只有一截燃烧地通红的坚硬棒子……未曾出口说爱,已被爱禁锢得体无完肤。先生一生四次单恋,其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     敏感的人都是相似的
  •     人写日记的时候能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吧,再私密不想对人说的话都可以记录下来,比如认为自己牛逼闪闪是个人才,为爱情黯然神伤变成一个神经病之类的,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作者阅读量和观影量好丰富啊……
  •     举世滔滔者,唯有使我更寂寞
  •     从感情上来说,不是太喜欢这本书。虽然说确实可以部分地看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董文
  •     阅毕《夏济安日记》,大呼酣畅。借着文本读者得以窥视到旧时的月光、世故和人情;已过而立的夏济安教授虽苦恋自己的女生E.M.但他仍是个爱情里的adolescent,深受清议之苦,只敢在日记的剖白里编织自己绵密易折的情窦。这般的隐秘心事,即便是他当时的挚友卞之琳等也是无从知晓的。
  •     These guys are born to thick the meaning of love.
  •     本年度最為娛樂的一次閱讀——也許是對夏濟安不敬,但他那種初戀似的心境使他的文字有時像小學生。不過看到最後那篇懷念文字,頗覺淒惻。 竊以為夏濟安沒有寫作才能,依他的性格,本來可能達到一種深度,但不知爲什麽,文字顯得很清薄。還有一個討厭之處,夏志清也是,中文里夾雜英文,討厭之至。。。
  •     性情。
  •     “我平生只有單戀,並無戀愛,不足掛齒。”
  •     夏氏兄弟一对儿情种。哥哥沉湎于一场接一场没有结果的苦恋,弟弟直到八九十岁还要出一本自述给自己的罗曼史编一编年。
  •     改日来写一篇《大学教师夏济安的迷惘》。
  •     太屌絲了。R.E若對他無一絲情意應該會覺得他純傻逼吧。
  •     2014年看完的第一本书,过程中常被夏教授完全私密的胡思乱想逗得哈哈大笑,看完后却感沉重。夏教授太诚实了,完全不自欺,兄弟间的坦诚通信也让我羡慕。可惜性格原因,情路不顺,蹉跎一生。
  •     个性跃然纸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