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家·拙荆·夫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浑家·拙荆·夫人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45801064
作者:刘绍铭
页数:194页

章节摘录

  浑家·拙荆·夫人  今天我们的中文书写,难说有什么“典范”可循。半个世纪以来大陆及港台的传媒写作各取所需。“出租汽车”、“计程车”和“的士”其实是三位一体,地区不同,名称有别而已。这种名称的变异不会动摇中文语法的根基,正如英国的lorry,到了美国后摇身一变成为truck,却伤不了英语基本的形态。  建国以来,凡是书店必曰“新华”。上司下属,各称“同志”。夫妻关系,互呼“爱人”。近年这两种称呼已少见用,可能因为今日“同志”一词易生歧义。而爱人爱人地叫着,实在肉麻。难怪改革开放后“同志”与“爱人”都抢着正视听,而且眉目格外分明。譬如说今天大学里的红牌教授叫“博导”,以兹识别于无“博”可导的老师。教授可以加封,作家焉能冷待?于是时下作家有一级、二级之别。  时势所趋,“爱人”这个老土称呼当然也要耳目一新。过去十年,我在香港不少接待内地学者来开会的场合中,多次听过有与会者神色自如的称呼自己妻子为“夫人”的。如果这种情况只发生过一次,可视为偶发事件。不但在言谈有此现象,最近连在印刷品也看到“我的夫人托我问你好”的句子。起初我还剪下来存案,后来多见,再也不怪了。今天除非有人把养在深圳的。“二奶”美称为“我的如夫人”,我看到什么“怪胎”也不会大惊小怪的了,出人意表的事天天有。  把自己老婆称为“夫人”,会不会意味着内地的伦理关系再脱离传统一次自成天地?传统不过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我初听自称妻子为“夫人”的说法有点意外,因为我是在旧社会长大的人。我想在香港或台湾长大的老一辈的人,小孩时无论在家里或在学塾,都会接触过像《千字文》或《幼学琼林》这类蒙童书。这种‘封建”读物、长幼有序的观念极其清楚,称呼当然更含混不得。令尊家严不能易位。舍下府上各有不同。

前言

  戴高乐(Charles de Galalle,一九八○——九七○)当了十年法国总统(一九五九一一九六九)。六十年代中,这位军人出身的元首,眼见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字日受美式英语蹂躏,深恐如不及时纠正,法国早晚会沦为“美语”的殖民地。他训令法兰西学院(L’Acad6mie frarlCaiSe)正视常在媒体出现的“杂种”名词,如le motel,le weekend等带来的语言和文化的“污染”。记得当时《时代》周刊说戴高乐总统亦只能希望法兰西学院尽些义务,出来 police the French language。  法兰西学院成立于一六三五年,是评议有关法国语文生态的最高学术团体。为众所知的贡献是《法兰西大辞典》的编汇工作。此书一六九四年初版,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必出修订本。但学院的学术地位虽高,却非立法机构。换句话说,这个“语警”只能发出“汝曾被警告”的通知,却无抓人的权力。因此他们发出的劝谕,往往连官府衙门也阳奉阴违。看来像walkman、software和email这种“外来语”还会继续在法国人的日常用语中出现。不用外来语,只好字字句句找翻译。英文有的,法文应找到同义词。问题是时间。今天资讯传播电光火石,在walkmail的法文翻译得到“正名”前,你走进音响店说要买一部 baladeur,恐怕店员一下子会茫无头绪。  法国人担心自己的语言受外来污染,英国人何尝不是?约翰逊博士早在自己的《大辞典》(一七五五)序言上直陈翻译文学为害之烈。他认为译者在引介外国文学作品同时,很难避免不把该外语的“习语”(idiom)和“句法”(syntax)也“翻”出来。约翰逊说如果译者偷懒或无知,不将这些外来因素一一消解,长此下去,英语将会“沦为法国的一种方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公这本新书《浑家·拙荆夫人》写得好。写“教授体”的文评好办,到实验室借几块塑胶人体标本拼拼凑凑不难交卷;写“先生体”的文评靠的倒是仁心妙手的切片化验和微创手术,刘公的每一篇“导言”终于都写成了一幅幅回了春的大地,温山无语,软水会心!  ——董桥(著名散文家)

内容概要

刘绍铭,广东惠阳人,一九三四年生于香港,笔名二残。一九六○年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就读大学期间与白先勇、叶维廉、李欧梵等台大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一九六六年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夏威夷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与旅美学人夏志清有深交,曾主编《中国现代小说史》。

书籍目录

前言
浑家·拙荆·夫人
林行止的两个世界
经济·民生·林行止——《拈来趣味》引言
白先勇就是这样长大的
黄永玉书画人生
夏志清的人文精神
乔志高的articles
大地春雨:钟玲的散文
王德威如此繁华
余光中的缪思
见树也见林:郑树森的文化评论
浪漫与偏见
马蓬华的闲书与闲笔
儒家惟此耳
风声雨声十七年
吴鲁芹的潇洒世界
巴金的浪漫情怀
春华秋实·雅舍风光
遗忘与记忆
孤怀抗俗
大头春·张大春
清泪如铅水
费兰明高之歌

编辑推荐

  刘绍铭:著名作家,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教授。  刘公这本新书《浑家·拙荆·夫人》写得好。写“教授体”的文评好办,到实验室借几块塑胶人体标本拼拼凑凑不难交卷,写“先生体”的文评靠的倒是仁心妙手的切片化验和微创手术,刘公的每一篇“导言”终于都写成了一幅幅回了春的大地,温山无语,软水会心!  ——董桥(著名散文家)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著名评论家,具有国际视野。本书论述的都是现当代一流作家,为作者主编的几个文学系列写的序言合集。论述林行止、董桥、夏志清等人的散文;陈映真、白先勇、张大春等人的小说。文章情理并茂,每篇都是可读性极强的好散文。

图书封面


 浑家·拙荆·夫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煅文煉句是禮貌,是文明。中國現代海外作家的為文特點逐一介紹,讓大家領略各傢的風采,由風采窺見他們的風骨,由他們的風骨體悟靈魂深處的文化沉澱。
  •     近日在啃读台湾张大春先生的新书《认得几个字》中的那几个字,愈发佩服这类“顽童”般的学人文士,不料翻读刘绍铭先生这本《浑家·拙荆·夫人》,更现趣味。书中内见“张大春旧学深厚……大头春讲故事,神乎其技”(页158),还有“林行止的两个世界”、“经济·民生·林行止”,更有“白先勇就是这样长大的”、“黄永玉书画人生”、“王德成如此繁华”、“余光中的缪思”等篇目,活脱脱的文人雅事,致使整本小书气场明显,散发出一股股温暖的文气。刘先生写道:“今天讲究‘文气’的作家会跟古人一样,费尽心机追求句子与句子间音韵声律的调和”(页4),是“务实作家”,“苦吟”文字,修成正果,写出有“嚼头”的文字,有如黄永玉者之“谑人与自谑的童心”(页33),有如夏志清者之“安身立命的人文精神”(页42),有如乔志高者之“量才适性”、钟玲者之“灵怪气息”、郑树森文字那“反思”成其本色,以及香港有幸留住的“唐吉诃德”李欧梵,等等。方块文章,文人坦荡,文气常在,也似乎“除书外,再身无长物了”(页104)。翻读完这本小书,“用情至性”这种体验泛留在心前,尘事繁芜,多有这些文人带起这股清澈的文气,剪裁出如雨暖人间。是为读书小记。
  •     上海书店出版的这套海上文库,断断续续读了不少。小开本精装,虽然封面设计未必尽如人意,但是拿在手上份量、大小都合适,用来醒神、助眠、消磨时光,都是好的。“手倦抛书午梦长”,这就是可以用来抛的书啊。美国小说家Joyce Carol Oates把散文粗分为三类,第一类“诲人不倦”(instruct),故属于opinion essays;第二类睹物思人,好往事追忆,可称印象派。第三类以“传递资讯与知识”(impar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为旨趣,或可名之为“务实派”。高谈阔论的第一类,我嫌它聒噪,风姿绰约的第二类,我嫌它扭捏,所以还是最后一类好,看得进的就记住了,有段子就笑了,睡着了就抛开了,开卷有益而了无负担。这也是我喜欢这套书的原因吧。刘绍铭先生的这本《浑家•拙荆•夫人》,收了他多年来为香港天地图书编辑的各家散文与小说系列而写的导言。涉及林行止、白先勇、黄永玉、夏志清、梁实秋、施蛰存、乔志高、王德威、余光中、李欧梵、张大春等名家,既有赏析品鉴的成分,却也没有像学院派论文般正襟危坐,杂花生树,里面的逸闻掌故信手拈来而浑然成趣,好看。黄永玉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见齐白石。白石老人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分别取出一碟月饼和一碟带壳的花生。在路上,李可染已经关照过,老人捧出来的这两样东西万万碰不得。黄永玉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觉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这两碟子久被妖魔化了的吃食,偏他理解了其中的礼数意义,黄永玉先生是个厚道人。乔志高原名高克毅,洋名George Kao。他自大学时代开始就是名副其实的双语作家,我昔日喜欢他翻译的《天使,望故乡》,刘绍铭先生介绍说乔的小品文灵巧幽默,可惜过去没看过。乔志高散文里记载过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哲学大楼学生合作社的一条告示: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pay cash。笑翻。余光中是冷面笑匠,精于the art of irrelevancy,滑稽突梯,一点正经没有。他写《戏孔三题》,说孔老夫子、杜甫和韩愈分别收到“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请柬,需要印制中英文对照名片。Confucius是“孔夫子”的拉丁化尊称,不合印在名片上自吹自擂,幸好孔子字仲尼,因此翻为Johnny Kong。杜甫字子美,译为Jimmy Tu。韩愈号昌黎,因此叫Charlie Han。这个段子我见过多次,不想是余光中的版权。说起来余光中先生译的披头四,刘绍铭先生赞赏不已,全文照录如下:《当我到六十四岁》当我老了,头发掉了,好多好多年以后你还会送我一张华伦丁,生日卡片,酒一瓶?三点差一刻要是还没回你可把门锁好?你还会需要我吗?还会喂饱我,当我到六十四岁?那时连你也老了,只要你肯开金口,我就愿跟你厮守。我可以帮忙,修保险丝,当你的灯不亮时。你可以在炉边织毛衣,星期天早上去兜风。整整花园,除除杂草,我不会有更多的要求。你还会需要我吗,还会喂饱我吗,当我到六十四岁?每年夏天我们会租间小屋,在威特岛上,只要不太贵。我们会省吃俭用,看孙儿爬到你怀中,小薇、小丑和小呆。寄一张明信片,写一句话,告诉我有什么感想,把心里的话说个清楚,签上名字,别再耽误。就答应我了吧!填个表,永永远远做我的宝贝。你还会需要我吗,还会喂饱我吗,当我到六十四岁?言而总之,笑了三回,心里软了一下,我觉得把这么多小彩蛋藏在字里行间的人,一定是很可爱的。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个星期的第三本刘绍铭了。部分文字与前两本有所重复,还是一贯的海派文人手笔。
  •     内容很丰厚
  •     一三年五月。
  •     学问到了一定地步,说话就很收敛。从他这小小一本评论兼传记兼散文式的小书,感受到了文学的厚重。尤其是古典文学的厚重。平时觉得很自然的话,想不到竟然是大大的错用着。
  •     哎,是我心浮气躁,不是作者原因
  •     小情趣的东西。适合如我这般的伪文艺青年或中年。每篇文章都一千到两千字之间,基本介绍了一些华语作家的典故、文字等,似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般,让读者收获不了太多的知识,只是闲时的小玩意儿——文艺小品文,但远不及周作人。
  •     好吧,我承认看这本书纯为标题党,敦师散记多次提及“拙荆”,我却误以为是夫人尊名,好歹看到本书才恍然一悟。
  •     好文。并且老先生对白先勇的评介,扎扎实实地让我重新燃起了当年对其的各种狂热的爱
  •     介绍了当代的一些作家。对其中“尝试透过文字普及经济学”的林行止及乔志高的《美语新诠》比较感兴趣。
  •     小小的一本,拿在手里很有感觉。文字也很有功力,大多是给别人写的序,所以读起来认识了更多的好作家。作者给人写序这是很好,读了都想去拜读一下。
  •     很好看。更喜欢后半部咩。
  •     对于深感阅读时间不够且阅读物太丰的现代人来说,刘绍铭“温山无语,软水会心”的导言,为你提供了上乘的解决方案。
  •     写情要不落入滥情,写事要不流于枝蔓,其要都在剪裁与组织
  •     哈哈,意义非凡的一本书
  •     文章还可以
  •     本集收的是刘绍铭为天地图书编辑的名家散文与小说系列写的导言。知趣相得。喜欢他评述白先勇、黄永玉、夏志清、乔志高、钟玲、王德威、余光中、郑树森、李欧梵、黄碧端、吴鲁芹、梁实秋那些。
  •     文底丰蕴
  •     有趣……尤其是看到白石老人端出两盘陈年的果品。
  •     能写出别人的精彩也算不错。
  •     不错不错,各种典故轶事顺手拈来。
  •     指南来的。巴金那篇很扎眼
  •     踏实有余 趣味不足 而且有些观点我并不太认同 感觉有些为了写而写的意思
  •     谈笑风生,诗书风流
  •     台湾那些文人的影子和故事,才子四散天涯。
  •     @Jingneng Group, Wudi, Shandong, IPO Physical Count。长途汽车疑似公共汽车,提心吊胆耽误半天五一假。| 提问!回答!问Someone考他“什么叫拙荆”,想笑他没文化。他笑着看我,不急不忙地说“我的傻老婆”。*^__^*
  •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大抵如此。
  •     好像是站在工学部外借那边的书架边看的
  •     神使鬼差地竟然翻了两遍。仅凭别人转述和摘录就能感受到切肤之痛而泪盈于睫,这是转述者的功力更是原作者的功力,要正经去看看白先勇的作品了。
  •     煅文煉句是禮貌,是文明。中國現代海外作家的為文特點逐一介紹,讓大家領略各傢的風采,由風采窺見他們的風骨,由他們的風骨體悟靈魂深處的文化沉澱。
  •     基本都是他集子的选载
  •     有趣,太有趣了哈哈
  •     除了标题作品外,其余均是书评文章,书评我看的少,但这本,倒是勾起了看白先勇、张爱玲和梁实秋、沈从文的欲望;
  •     最近迷上了刘绍铭的书,买了六七本,这本书和《冰心在玉壶》里的文章9成多重复,所以有那本书的朋友可以不用买了,网上也有pdf。
  •     四点五星。刘的字字句句有跳跃,他自为得意的作品我觉得一般,随性小品却让人叫好。
  •     老先生笔头潇洒。倒想去看看林行止先生在《信报》的专栏了。
  •     扫过一遍,以后再认真看下
  •     可读性高于预期,喜欢讲王德威那篇的题目:《王德威如此繁华》
  •     又是大学时读过的,太喜欢这个系列的小书了,争取都看一遍
  •     他的用字很热情
  •     感觉像是重温了一遍董桥书里的人。。
  •     上海书店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包含了无穷多的文化界人物的典故。
  •     读了一半才想起来,哦,原来是那个刘绍铭。书还是有点意思,我喜欢看有点感情的文字,否则总觉太过死板。 刘君年近八十,文字风格处处透着西化,看他用了多少E文就知。当然纯是写序本身就是苦活儿,难免稍微有些气闷,不过还是有些动情之处,扣人心弦,让人期待去看一看原作。虽然大部分他介绍的人,原作我都是看过了的。笑。 也准备再找刘君几本书看。
  •     不看还真不知道,这夫人竟是这么回事儿。
  •     與黃永玉是一派的,不怪不怪。那麼地絲絲縷縷牽扯出一大幫人。
  •     拾人牙慧矣。
  •     断断续续看完,有一些是好玩的,其他的书评或者人物介绍都一般。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五道口的光合作用,因为仅剩一本又脏脏的就没有入手,但是惦记上了。看后不过尔尔,可能是期望太高了。加一星,读书还须静心。
  •     时机正好
  •     到底因为说到心里,便也不嫌高攀,若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     感觉非常好,书中介绍了许多文化名人。作者写作功底好,使散文读起来行云流水,丝毫没有乏味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