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孟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纯粹孟氧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806409060

内容概要

  孟小灯,孟氧女儿,1956年出生。1970年随母亲去交通部“五七”干校。在河南农村主初中。   1972年中学毕业,后去山海关船厂当钳工。   1980年回北京,在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当总务。   1993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当教务秘书。

书籍目录

前言一、少年时代二、到处流浪三、人生的第一步四、人了黑名单五、初露头角六、短暂辉煌七、书签和福建蛋八、厄运降临九、在爸爸身边的童年十、爸爸给我讲“注释”十一、在“文革”初期十二、惟一敢和爸爸交朋友的人十三、爸爸被抓走了,家也被抄了十四、爸爸没找到,妈妈又不见了十五、终于有了爸爸的消息十六、生不逢时的妹妹十七、爸爸在临汾第三监狱十八、监狱轶事十九、迟来的判决二十、判刑以后二十一、在狱中还批梅林二十二、独树一帜的儒法批判二十三、与郭沫若的史学探讨二十四、爸爸的申诉书二十五、在山海关船厂的日子二十六、爸爸给我的信二十七、第一次去探监二十八、茫茫申诉路二十九、我见到了法院院长三十、活着走出了坟墓三十一、爸爸终于回来了三十二、在二姑家三十三、出狱后的追求三十四、爸爸光荣入党三十五、爸爸写了《恩格斯传》三十六、关于《劳动民主制》三十七、邂逅初恋情人三十八、非常热闹的一年三十九、一封没有寄出的信四十、爸爸晚年四十一、爸爸病了四十二、我也病了四十三、《经济学社会场论》首发式后记附录孟氧还活着孟老的风范孟氧先生二三事恩师回忆孟氧老师我心中的孟氧老师

编辑推荐

  一个魅力无究的内心世界,一个痴情得近乎发狂的人孟氧这个名字,曾像一个幽灵似的,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游荡。我们需要一些温暖的感觉,需要一些真挚的情感支撑我们面对所有困难而不放弃,让它成为我们的信仰——孟氧是孟小灯的信仰,是她可以顶住所有的压力永不放弃的动力;孟小灯则是让父亲可以在黑暗的路上一直大步向前的一盏小灯,虽然小,却照亮心底。关于勇气,关于信仰,关于爱——这就是《纯粹孟氧》讲述的真实故事。

作者简介

  朴实的东西未必都感人。《纯粹孟氧》之所以感人,不是缘于文字,而是缘于孟氧的真实。凡是认识孟 氧的人,无不为其传奇般的经历和极为鲜明的个性所吸引。这部书,也许是对孟氧的传奇身世所作的最为完整的介绍。孟氧活着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一次讲完他的全部经历。几十年的传奇,当然不可能在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讲完。即使是跟他一起生活学习多年的弟子,从他本人口中所得到的,也只是一些片断,而且在理解上容易发生概念化,而概念化的东西往往没有了原本具有的那种生动和鲜活感人的特质。孟小灯的这《纯粹孟氧》,比孟氧本人的讲述更可以让我们了解孟氧其人。作者花了两年时间写这《纯粹孟氧》。此前,她已对父亲的很多遗稿进行了整理,也写了一些回忆纪念性的文字发表于报刊。没有这些准备和积累,要写成现在这《纯粹孟氧》,恐怕也是极为困难的。如果想了解孟氧在理论上的成就,可以去读他的专著《恩格斯传》、《经济学社会场论》、《评梅林的〈马克思传〉》,还有发表在各处的论文。然而,像孟氧这样的人,要理解他的理论,还必须理解这个人本身。理论,往往只是一个人的一个侧面。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纯粹孟氧》,显然可以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孟氧的理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孟氧是一个不爱唱高调的人,而且他对这类人一贯反感。书里我确切地知道了,他本人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一个真正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自己身陷囹圄却还谆谆教诲自己的女儿要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好好报效祖国的书信中得到最真切的证明。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也许有职业道德起作用,在朋友面前也许有个人形象上的考虑。然而,在自己的女儿面前,父亲一定是真实的。孟氧是一个极富个性和魅力的人。这一点,不认识孟氧的人们可以从这《纯粹孟氧》以及附在书后的弟子们的回忆性文字中去了解。这种魅力,有时不免让人感到困惑,以至于我们经常要发出感叹: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孟氧虽然已经仙去,但是,理解孟氧及其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进行的一件有意义的智力工作。孟氧身上有着极为丰富而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理解是学习和借鉴的前提。由于他的个性极为丰富,需要我们去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孟氧及其精神。孟氧是智者,是勇者,他更是一位贤德,一位志士。深究孟氧的道德精神之来源,我们可以从书中所提供的孟氧身世和经历,以及他早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研究之中找到答案。

图书封面


 纯粹孟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们需要一些温暖的感觉,需要一些真挚的情感支撑我们面对所有的困难而不放弃,让它成为我们的信仰。”汤因比曾将在一个文明的成长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少数人称为“创造者”, “创造者”带领“跟随者”应对来自自然与社会的各种挑战,推动着历史的繁荣。孟氧,我导师的导师,出生于1923年,就是在共产党创业期的与党一同成长,受党保护与提拔而成材的。当中国共产党经历那几十年的“统治者”初期混乱时,他亦是受伤最深的一位。与他一同受难的是他的女儿——孟小灯。小灯在父亲去世之后,怀念孟老师,写作就是倾诉的方式,所以有了这本《纯粹孟氧》。初读这本书是研一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孟氧是一位高贵的学者,因为他是切切实实被冤枉而被判了死刑,一开始他只需一个低头,便可幸免于难,但是他却“愚蠢”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对现实的“游戏规则”妥协,荣辱在他而言高于得失。后来在去年的冬天搬去杨老师办公室住过一段,整栋楼到了晚上就我一个人,在那种状态下,陪伴我的是孟氧的《孟氧学术文选(经济学卷)》,他的文风属于毫不留情但却令人敬佩的那种,我喜欢这种文字,竟然感觉自己喜欢上了孟氧,甚而有种“若是他能在我旁边与我聊会儿该有多好”的渴望。而今年是孟老师诞辰90周年,我导师屡次提起他的往事,提起他严格要求学生的各种“格言”,我便又翻出了这本《纯粹孟氧》。并希望能够分享几个他的“小事”。第一件是孟氧的认真。“对国内到处翻印他的《〈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爸爸毫不在意。但看到有的改写本和注释本在注释中出现重大错误时,爸爸却不能忍受,他认为《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非常严肃的工作,容不得粗心大意,更容不得穿凿附会,随意解释。”孟氧在思想上绝对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稿件不到他认为完美的程度,便宁可束之高阁,因此到他去世,他出版的书籍寥寥可数,但我们却不能不说他著作等身。我不禁感慨,这种精神到了现在,使用另一个日趋贬义的词来描述:天真。我想,今后无论如何,如果我也能像孟氧这样天真,我会不顾现实语义如何变换,骄傲地抬头,以此为荣。第二件是孟氧的温暖。他的遭遇,年少被欺凌,成家被抄家,被关押,被判死刑。但是他总有法子在凌冽中温暖自己,温暖他人。他心事重重的时候,拉着小灯去公园溜达;当“坐牢家爸爸”的时候给“灯孩子”写信;用故事偿付牢友的帮助。文革中有多少知识分子因为备受侮辱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体因为太过刚烈。孟氧在牢里头,依旧读书写作,靠着仅有的自由,锻炼身体、钻木取火点烟,能出门劳改了,则珍惜劳动机会。即便到了生命之灯忽明忽暗,也忽明忽暗地闪光发热,这不是政治宣传用语,这是孟老师的生命传记。关于他的故事还有许多,我们这一代,如果对于何为反右、何为十年动乱,没有概念,其实这样一个有13年牢狱之灾的学者一家可以给我们很多现实的描述。例如,小灯的爸爸妈妈在文革中均被关了起来,那时候她刚12岁,一下子成了“有爹有妈的孤儿”。我们如何去想象她突然需要应对上学、生活上的各种事宜?更不用提她还要四处打听父母的去处,为爸爸打官司喊冤。残酷的现实挑战,不仅考验着孟氧的信仰,也同时给小灯肩上添上了反常的负担。但是这一家在13年后团聚了。这团聚,是源于孟氧的信仰之灯不灭,也源于小灯和小灯妈妈的坚持与坚强。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在心中燃上一盏灯,如此去忠于自己身上的责任吗?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关于爸爸那些温暖的故事
  •        “我们需要一些温暖的感觉,需要一些真挚的情感支撑我们面对所有的困难而不放弃,让它成为我们的信仰。”
       汤因比曾将在一个文明的成长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少数人称为“创造者”, “创造者”带领“跟随者”应对来自自然与社会的各种挑战,推动着历史的繁荣。孟氧,我导师的导师,出生于1923年,就是在共产党创业期的与党一同成长,受党保护与提拔而成材的。当中国共产党经历那几十年的“统治者”初期混乱时,他亦是受伤最深的一位。与他一同受难的是他的女儿——孟小灯。小灯在父亲去世之后,怀念孟老师,写作就是倾诉的方式,所以有了这本《纯粹孟氧》。
       初读这本书是研一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孟氧是一位高贵的学者,因为他是切切实实被冤枉而被判了死刑,一开始他只需一个低头,便可幸免于难,但是他却“愚蠢”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对现实的“游戏规则”妥协,荣辱在他而言高于得失。后来在去年的冬天搬去杨老师办公室住过一段,整栋楼到了晚上就我一个人,在那种状态下,陪伴我的是孟氧的《孟氧学术文选(经济学卷)》,他的文风属于毫不留情但却令人敬佩的那种,我喜欢这种文字,竟然感觉自己喜欢上了孟氧,甚而有种“若是他能在我旁边与我聊会儿该有多好”的渴望。而今年是孟老师诞辰90周年,我导师屡次提起他的往事,提起他严格要求学生的各种“格言”,我便又翻出了这本《纯粹孟氧》。并希望能够分享几个他的“小事”。
       第一件是孟氧的认真。“对国内到处翻印他的《〈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爸爸毫不在意。但看到有的改写本和注释本在注释中出现重大错误时,爸爸却不能忍受,他认为《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非常严肃的工作,容不得粗心大意,更容不得穿凿附会,随意解释。”孟氧在思想上绝对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稿件不到他认为完美的程度,便宁可束之高阁,因此到他去世,他出版的书籍寥寥可数,但我们却不能不说他著作等身。我不禁感慨,这种精神到了现在,使用另一个日趋贬义的词来描述:天真。我想,今后无论如何,如果我也能像孟氧这样天真,我会不顾现实语义如何变换,骄傲地抬头,以此为荣。
       第二件是孟氧的温暖。他的遭遇,年少被欺凌,成家被抄家,被关押,被判死刑。但是他总有法子在凌冽中温暖自己,温暖他人。他心事重重的时候,拉着小灯去公园溜达;当“坐牢家爸爸”的时候给“灯孩子”写信;用故事偿付牢友的帮助。文革中有多少知识分子因为备受侮辱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体因为太过刚烈。孟氧在牢里头,依旧读书写作,靠着仅有的自由,锻炼身体、钻木取火点烟,能出门劳改了,则珍惜劳动机会。即便到了生命之灯忽明忽暗,也忽明忽暗地闪光发热,这不是政治宣传用语,这是孟老师的生命传记。
       关于他的故事还有许多,我们这一代,如果对于何为反右、何为十年动乱,没有概念,其实这样一个有13年牢狱之灾的学者一家可以给我们很多现实的描述。例如,小灯的爸爸妈妈在文革中均被关了起来,那时候她刚12岁,一下子成了“有爹有妈的孤儿”。我们如何去想象她突然需要应对上学、生活上的各种事宜?更不用提她还要四处打听父母的去处,为爸爸打官司喊冤。残酷的现实挑战,不仅考验着孟氧的信仰,也同时给小灯肩上添上了反常的负担。但是这一家在13年后团聚了。这团聚,是源于孟氧的信仰之灯不灭,也源于小灯和小灯妈妈的坚持与坚强。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在心中燃上一盏灯,如此去忠于自己身上的责任吗?
      
  •     我们需要一些温暖的感觉,需要一些真挚的情感支撑我们面对所有困难而不放弃,让它成为我们的信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