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
ISBN:9787020046249
作者:伊沙
页数:241页

自己牛逼是自己的事,管不着别人

开始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很好,看的出用心生活,用心观察。后面的评论我不同意。相当不同意。之所以给评价为“还行”是因为前面很好,后面很不好。每个人都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内,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认为自己永远是最对的。我只能说,你可以认为自己很牛逼,但是不要妄自下定结论说其他人很傻逼。如果你这么说了,放心,那么你在其他人口中恐怕也会成为所谓的自称牛逼,实际傻逼的人。用心生活,发现生活的感动,点滴,细节。从而看见生活的意思,思考人生,发表感想,这都挺好。可以说不同意的观点,但是处于各种目的,把别人贬的一文不值,吧别人看成傻逼,恐怕这就不是真正牛逼的人。最后,你如果认为自己很牛逼,可以。牛逼是自己的事,管不着别人。管不着别人傻逼还是牛逼。也无权定义别人。

伊沙,和你有些渊源

读伊沙的打口时尚随笔(这个称呼实在有些怪异)《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而今把当时散在白纸七零八碎的文字整理串连也算是对这本书有了个交待。“花天酒地”是伊沙对现下文化圈内文化人物觥筹声色生活的一个定谓。他若干篇文章都对圈子内文人道貌文化姿态在媒体大众面前搔首弄姿进行了犀利的抨击。这让我一度对如此热闹的文化圈倍感好奇。在这个娱乐致死的社会,有着强烈使命感的文化人,做为有思想的存在他们面对社会上充斥着太多不入眼的现象,责任感迫使他们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而伊沙反观文化圈,看更多的人成为为娱乐社会的佐料,以圈子单位聚首花天酒地,于是文化人眼中的文化人成就了“呼唤二流导演”这个单元篇章。当然,伊沙的文字不乏愤愤之言,他做不了什么也就为自己的胸闷出一口恶气。这些文章他使用了诸多反问、反诘加,长串问号构成的排比句式加重文字气势。但他又像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内省自问提出思考。有理儿没理儿,全看自个道行深浅了。伊沙笔下是这么形容北京的“文化餐”文化——一帮文化人之间相互送温暖活动的举办地,是不折不扣的为生活。我看过一阵子尹丽川的Blog“尹声浪语”。与她的随笔《78℃》和下半身诗歌不同,“尹声浪语”就是小尹日常生活的记录以及朋友圈交往的二三事。那时看尹帮帮派聚会,挟一干文化众人驸马、师江、阿美、勃客金呼朋引伴救场风流实为乐事。现今伊沙的文字下北京彻底酒肉的文化饭局着实打消了我那一番美丽憧憬。我就是这么个易受文字影响的墙头草。看六哥、三表笔下同为朋友总相弃的吃货饭局,我以为这看似相互打压讥诮将朋友无限程度妖魔化的聚会,指不定什么重大思潮文化萌芽就在杯盏碰撞下成事了。就算撇开文化不说,就是文人间的黄缎子诨笑话我以为都极具幽默讽刺的精髓。而伊沙讲到这些聚会,两个字“吃喝”而已。一语点醒我梦中人,我也相信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文人怎么了?文人也要吃喝拉撒。指望酒肉穿肠还高谈什么艺术复兴文化结构,那才叫装B。其实神化这些文化名人生活的并不是他们,就是我等小人物仰着敬着高高托起文人们的屁股。伊沙诗人出身,我没怎么读过他的诗,认识他就源于他“花天酒地的生活”。但一个小插曲让我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渊源远不止于此,《车过黄河》这首在大学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老师作为范例列举的诗歌,让我认识到原来还有人这么在抒写母亲河。我喜欢上了这首视角独特的诗,为诗人那种摒弃高调“黄河,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屑态度,但遗憾是我没有记住作者,只深深为诗人那种反体制文化、教条艺术的抗争精神激动着,并记住了“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再次读到这首诗是在伊沙的随笔集《无知者无耻》“自赏自析”中提到自己影响最深的几首诗,其中就有《车过黄河》。能想象当时我那种“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真是言语所不能道也。看《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我对这位作者的观点抱着是看看而已的中庸立场,一方面喜欢他这种尖刻锋刃批判处毫不留情的辛辣文风,真过瘾。常自淫这些文字如果出自我口,批“牛群的疯狂”、不能忍受“水均益的皱眉”、哀叹“中国摇滚”、“最烦梁晓声”,一个人以真我性情直抒胸臆“我还就不待见这个垃圾如山的文化圈”。一方面又被他冷静颐指的文字质疑是否会过于偏颇?可面对被大众传媒娱乐致死的我们这文字是有着几分醒酒的力道。当得知这位让我态度无法拿捏的伊沙竟是那首仰慕久久诗歌的作者,我的立场顿就失去了。伊沙谈到自己的诗歌中还有《饿死诗人》,自己又大喜。虽记得不这首诗是在什么地方读到过,但也是喜欢至极。无法想象能有人自断后路,以诗人之手扼死诗人。年轻的激愤的自己还拳拳响应,芸生在世有太多的丑恶,要饿死诗人又何止诗人。这是我因诗歌文字结识伊沙的渊源。可要说自己如何喜欢他的诗歌也太过武断,毕竟我不算真正读过伊沙的诗。所以为免自己露太多短我不再就他的诗多说什么,但是随笔我还可以再浪费几多笔墨。毛尖上我喜欢的一位专栏作家。她在《慢慢微笑》中曾自我解嘲说“无非是对上海的一番吟风弄月”,还得力于她对那么一座“阴性“城市的眷顾。所以管它什么伤风情调都源于作者的笔心。她自己也说写上海开始是干得顺手,到最后也不免有提笔拼凑的嫌疑,可路子调子找对了自己就只管唱了下去。喜欢的大可继续追捧,不喜欢,丢了便是。可能因为同为女性,我喜欢毛尖对自己文章低调的态度。当然也会有人站出来指说这是女人满足于自己小情调玩弄的虚伪手段。做个文人大抵什么态度都不合适。骂人或挨骂都会被娱乐成“炮制的新闻”戏一出。想我刚亮明自己是毛尖的拥趸,立马就会无数声音说我是喜欢毛尖小资情调的软语哝情。 还好我不是个文人。也不用太把别人怎么看当成事儿。也没人会理会我喜欢什么调调的文字。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讨厌许多东西,也不吝于将之一一抖出。For example,我讨厌孙悦。打开电视只要是她眯缝个小眼睛在那儿蹦蹦嗒嗒我立马转台。我还要添句“倒胃口”,那又怎样?我完全不用对自己情绪宣泄脱口而出的话负责。因为我的身分就是一名观众,我说的话和好恶对社会大众不产生任何影响。孙悦依旧会在各个电视栏目蹦蹦嗒嗒。因为伊沙先生不似我等发言没有说服力,他的文化随笔涉及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延续自己一贯眼不容沙的酷评笔风。可在我已经习惯了他笔笔不留情的文字,偏偏又被他吓到惊得一脊冷汗。伊沙是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文人学者,正职为西安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也算一位文化教育的播种者,说话固然不如我那般方便。更甚如果他再把所思所想上升为文字利用媒介广而播之,那么态度立场就更要做到审慎严谨。我也相信伊沙的随笔是经过谨慎思考后语言分寸拿捏适度的产物。可这些在我看来文不掩激的斥责文字,让我这个对中国文坛诗圈没有确切概念的敬慕者都近之情怯了。我在想那是怎样一个乌烟瘴气的文化圈子,让他不得写下这些文字吓坏了我等毛头对文坛几分憧憬,那该是怎样的愤懑和失望啊!回归正题。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我要说我对我上述一切言行文字都不承担责任。伊沙用手中的笔来为这些文化圈的所谓名人的丑态撰文补录,以他看乐子的心态,正像他自己所写“置身这样的时代,切莫以为所有问题都事关宏旨”。 他写自己所不容,我看伊沙所不容,我写我看到的伊沙之不容,没人会对我个小人物说些什么有兴趣,无论我是捧伊沙还是糟践他。


 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