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青藏线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03322914
作者:王宗仁
页数:249页

章节摘录

  我坐在他对面的一块石凳上,极不规则的石凳磨蹭得光溜溜,这是他的专座。20年前他的双目失明,出门不便,每天一起床就坐在石头上抽烟,一烟锅接着一烟锅,好像要把这个世界抽进这小小的烟锅里他才罢休。吃饭、喝水是家人送来。直到烟锅上的火星点燃了满天的星星,他才很不情愿地起身回屋。今天他把专座让给我,可见老人对我的厚待了。我俩都是青藏高原汽车兵出身,他在前,我在后。他早我三年上高原,军龄却比我多十年。  我寻到他容易么?在川北的这个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他像这小地方一样被外面的世界遗忘着。  每天他坐在石头上,总是呆望着一个方向:西北。他不会迷失这个方向的。自从小孙子告诉他方位后,他就把目光钉在了那个他曾经生活工作过十多年的青藏高原。  我说:你是青藏线汽车兵的前辈,执行了青藏公路通车后的第一趟运输任务,那个时候你们咽下的苦头经受的磨难肯定很多很多,不要说今天的年轻人,就连我这样晚你几年上高原的人也想像不出来。我太想知道那时候在青藏公路上开车人的情况了,我要把它写出来。你就详详细细讲给我听吧!  他拔出嘴里的烟锅,两只黑洞似的眼睛望着我。  “我要告诉你,那不是路呀。没有走过车,也几乎没有走过人。我们是第一批踏着这条路进藏的人马。汽车常常是两步一停,三步一歇,停下来是为了修路,歇下来还是为了修路。有时汽车还没有人走得利索,车轮前的路面上布满数不清的碎石,小坑。还不要说那些河流、雪山、沼泽了……”  ……

内容概要

  王宗仁,1939年出生于陕西扶风县,1958年入伍到青藏高原。历任汽车驾驶员、文化教员、组织干事、新闻干事,1965年调至总后勤部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宣传组长,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作品41部,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奖。有4篇散文选人中小学语文课本。
  著作《藏地兵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书籍目录

序章
  我对开国将军慕生忠整整关注了50年。建国之初,他率领人马在世界屋脊上修了一条举世无双的公路。他悄悄地修成了青藏公路,公路通车后又悄悄地离开青藏高原。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故事再过一百年,也不会过时,不会老。青藏公路,开辟了世界屋脊的一个新时代。慕生忠是创建那个时代的主将。
第一章
  修筑青藏公路之前,慕生忠曾两次进藏。
  第一次进藏前,他特地照了一张相片,分送给几位要好的战友:“如果我死在那个地方了.这就是永久的留念!”
  第二次进藏时,他没有照相,他没有死去的打算。他说:“我不能死。我要好好地活着,给西藏运粮,大家等着吃我运的粮食呢!”
第二章
  慕生忠铁了心要修青藏公路。修路前他要用木轮车去探路,彭老总说,要探路就赶辆胶轮车,要不人家会说你是把木轮车抬过去的。
  国家没有修青藏公路的计划,公路局就不给“尚方宝剑”。彭老总说,看来你那木轮车不管用,我这胶轮车也白忙活。这样吧,你写个报告我去找周总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不听总理的话。这叫西门不开咱走东门。
第三章
  十个兵,一个司令十个兵。说精悍也行,说单薄?许更确切。慕生忠已经满足了,这是彭老总批准才上高原的十个兵,是代表全军指战员修筑青藏公路的精锐队伍!慕生忠宣布所有的骆驼客都留下修路。
  这下捅了马蜂窝。
  他的镐把上用烙铁烙着五个字:“慕生忠之墓”——如果他死了,这镐把就是他的墓碑。
第四章
  艾家沟口,是筑路队遇到的第一个“碉堡”。慕生忠脖子上挂着军用望远镜,站在崖畔,默默地望着沟底,把本来漫长的施工期浓缩成一句话:八天拿下它!
  艾家沟口的蚊子喝人血吃人肉,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成片成堆的肿疮,疼得痒得入整天浑身不自在。慕生忠防止蚊虫有绝招:格尔木自产的干柴棍似小萝卜。
  慕生忠发现了纽扣花,她从寂寞岁月深处走来,灿然一生,无声无息。将军告诉同志:谁也不许踩了她!这是咱高原人自己的花。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编辑推荐

  “青藏公路之父”开国将军慕生忠,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青藏线》的故事再过100年,也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图书。

作者简介

《青藏线》内容简介:公元1954年,开国将军慕生忠带领他的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上战斗了219天,修筑了举世无双的青藏公路,开辟了青藏高原的一个新时代。他是第一个把公路牵到西藏的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坐着汽车沿着公路走进拉萨的人,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王宗仁50年磨一剑,以这部苍茫磅礴壮阔凝重的报告文学,深情叙说“天路”开拓者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为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群铁血硬汉的传奇,重新构建了一个英雄的神话。

图书封面


 青藏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青藏线》是王宗仁的报告文学,王同志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青藏线从构想到完工,并讲述了一位传奇少将——慕生忠。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治集团进京谈判,并于同年5月签署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中央为了展开西藏的地方工作,当夏即派西南、西北进藏支队,浩浩荡荡挺进西藏,慕生忠就是西北进藏部队的政治委员。两路进藏部队合计三万,日均口粮4.5万斤,而西藏气候恶劣、耕地贫薄,眼下,粮食危机也就凸显出来,援藏粮食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当时的运输方案,若运送物资,则只能通过驼队从兰州、青海出发前往拉萨,驼队日行缓慢且死伤严重,毕竟细水难解急火,修筑进藏公路成为了必需。而青藏公路的计划与构想,正是慕生忠拍板子要完成的。1954年,青藏公路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青藏线的修筑正好面临康藏线的先行开工,国家高度重视西南进藏公路而大兴投入,面对青藏线的申请时予以回绝,而慕老随即向彭总请愿,从国防支出中抽薪资助,工程才得以进行。但对跨越青藏线上的雪山、险滩、激流,仍不够利索,工程队除了经受残酷的自然环境外,还得面对工人短缺、粮食短缺、资金短缺、技术短缺。这一切困难,也都硬是在青藏公路筑路队的坚挺的脊梁下度过了。用9米的横梁木跨越了昆仑河,裹挟着刺骨的冰水用双脚踏出了沱沱河、楚玛尔和沿的“漏水桥”(漏水桥:架于河底的坚毅过河通道,车行需涉水而过),用铁锹丈量昆仑山、唐古拉山,而就在唐古拉山,将士们遭遇粮荒,靠着驼粮、地鼠赶工期,一直到翻越唐古拉山后援部队才赶上,而此前已经断粮十六天。1954年12月25日,青藏、康藏两线竣工通车,慕生忠乘坐汽车子在拉萨城一圈一圈地转。慕生忠最后在昆仑山神山里化为净土,可直到现在在青藏线上也还能看他,当叫着我们熟悉的地名:纳赤台、小南川、西大滩、不冻泉……时,他又一直不曾离开,且永远存在。王宗人辑录了青藏线从构想到筑路完成的心酸坎坷,以及公路上的领头羊们大气磅礴的指挥。因为个人经历局限了书的角度,党员、军人出身的他,用一种居高的视角描绘历史,自然忽视筑路中掩埋的底层尸骨,而对将帅之人的魄力或者专断有着过高的赞誉,撇弃这些毛病,书所记述的那些事情,浩浩荡荡的草原修路依旧值得铭记,毕竟是他们流出了血汗,才有了最早的青藏线。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坐着火车去拉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美丽的布达拉宫,多情的仓央嘉措,向我们展示着西藏的美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一条飞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带着我们去远航。然而,最先征服世界屋脊的筑路大军不是改革开放后的中铁局,而是由一名叫慕生忠的开国将军领着一群非专业的筑路队伍,用铁钎和洋镐开辟了青藏高原一个新时代。别样的战斗,狂野的呐喊,这群铁血硬汉,用不屈的脊梁,坚强的斗志,劈荆斩棘,将沱沱河跨越,将唐古拉山驯服,书写了一个史诗般的神话,修筑了举世无双的青藏公路......《青藏线》这是一本写满艰辛的记录长卷。慕生忠将军用铁骨柔情激励着修路队伍始终向前。在格尔木,这位将军用烧红的烙铁在自己使用的洋镐木把上烙上“慕生忠之墓”时,已经让我动容,死有何惧,路有何难。在困难面前,铮铮铁骨,敢于风雪争高下。这本书写出了中国人的硬朗、坚强还有团结。慕生忠将军三进拉萨的不同方式也说明了青藏公路对于西藏的重要性。此书很值得一看。在现如今缺乏信仰,以金钱为忠的国人缺少的就是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力量。这本书勾起了我对西藏的向往,同时非常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历史的艰辛和筑路工人的伟大。一本好书给人的就是这种期待,《青藏线》足以..........
  •     如果没那么狗血的贴上“献礼建党九十周年”的标签,会更好的。字透纸被的大书
  •     当时的条件能够修建那样一条天路,证明了人是改变环境的第一要素。
  •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那段历史,让我对历史和那时代的人产生深深的敬畏。
  •     向那一代开创者仰望,我们应该加油
  •     这样的书,看了就像看到了青藏高原,心胸宽旷了!如果大家都能多看看这样的故事,这样不计个人得失,把国家人民责任放在私利之上的真实故事,才会体会到什么才是作为人的幸福感
  •     虽然写的乱七八糟的,但却真实的写出了一代开路英雄的精神,比长征精神毫不逊色
  •     主题思想类文学,还不错。
  •     作者戎马一生,对青藏公路特别是修路主将充满深深的爱。遗憾的是书中主观吹捧多于客观描述,大量个人崇拜式的描写超过了对参与筑路的广大军民群众的刻画。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正的英雄是无私无畏平凡奉献的群众。可以理解作者一代人的激情甚至狂热,对书中一些过火和过度美化的表述不敢苟同。
  •     王宗人辑录了青藏线从构想到筑路完成的心酸坎坷,以及公路上的领头羊们大气磅礴的指挥。因为个人经历局限了书的角度,党员、军人出身的他,用一种居高的视角描绘历史,自然忽视筑路中掩埋的底层尸骨,而对将帅之人的魄力或者专断有着过高的赞誉,撇弃这些毛病,书所记述的那些事情,浩浩荡荡的草原修路依旧值得铭记,毕竟是他们流出了血汗,才有了最早的青藏线。
  •     虽然渲染成分有点多,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地名让我对青藏线的认识又近了。如今一天多的路程是他们用了二百一十九天的时间用生命筑就的,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     买此书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青藏线的历史,好在去西藏的时候多一些看点。看完此书后对修路大军由衷的敬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