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莫斯科日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1
ISBN:9787563339112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
页数:242页

内容概要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他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坚定的支持者。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上到斯大林,下到一般民众,在与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表象背后的众多阴暗面。所以,作者自愿封存的不是个人隐私,而应当是对苏联事业的内心隐痛。

书籍目录

关于封存日记50年的神话(代序)
莫斯科日记(1935年6—7月)
莫斯科归来
莫斯科日记(1938年10—12月)
[附]斯大林同志和罗曼·罗兰谈话记录
译后记——坚定的信念,痛基的历程

编辑推荐

  在当今这个病患的时代,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可能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是不可能持久的。这际上,病人的康复之日,就是医生治疗的终止之时。

作者简介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一起访问苏联。期间写的日记被作者本人尘封50年,终于在作者逝世50余年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是罗曼.罗兰唯一一次对苏联访问,在这次访问中,斯大林两次会见了他,还与布哈休、亚戈达等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有过多次私下接触。作者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斯大林、高尔基和亚戈达的品格特性并十分尖锐地写出了高尔基的个性弱点。

图书封面


 莫斯科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部分笔记。。。1.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1935.6.22人民委员会“慈父”般的热情款待。可以说罗曼罗兰是典型的古典色彩的欧洲文人,20年代来中国时即因为不知情,不知道,说了不少昏话,只能吸引到徐志摩等一干幼稚文人,却被老江湖鲁迅一眼看穿也。2.6.26 在红场,“瓦西里升天教堂是我完全感到失望。多么陈腐而粗劣的制作,色彩暗淡,没有附属房屋,它已失去了活力。莫斯科正在成为平庸的欧洲城市之一。”托尼朱特所说的布列斯特共产主义建筑具有的道德和美学的双重耻辱。天安门亦如是。共产党是美的敌人。有很多人不是因为政治观点而反对共产党,而是凭借天生的对丑的厌恶而一并厌恶共产党。3.6.27斯大林会见罗兰。罗兰问的问题并不是不痛不痒,有的甚至还很尖锐,诸如放逐犯人,新人道主义,反战动作,共产阵营内部的分歧等。斯大林的回答可见老奸巨猾。4.7.2高尔基论托尔斯泰,口称尊重生命,其实内心是个猎人,最大的矛盾是天才与其平庸的才智之间的。我只看过托翁晚年的《复活》,不能发言,但仅就此书而言,其最后投靠基督,年纪轻轻即已进入晚年托翁才有的世界,怎么来说都是虚假的。
  •     读完《莫斯科日记》后,发现原来简单地认为罗曼•罗兰在这部笔记里说出了真相,只是当时不敢发表是错误的,事情没这么简单。罗曼•罗兰的确写下了: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日记——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我本人不发表这个笔记,也不允许出版任何片段。因为这段声明,他一直被指责为懦弱、退缩、不敢把真相公布于众、违背良心。但事实是这样吗?罗曼•罗兰当年是极力想要发表这份日记的。曾多次向斯大林询问,请求允许。即使在发表完上述声明之后,也一直在努力,但从未得到斯大林的回复。那么为什么不经斯大林允许就不能发表呢?罗曼•罗兰当时的妻子是俄国人,她的家人和儿子都仍在苏联生活。别指责罗曼•罗兰不愿做出牺牲,以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不会走无产阶级大加赞扬的那种为了伟大事业牺牲亲友的道路的。罗曼•罗兰做不到因为自己硬出版这个笔记,而使无辜的人遭到杀害的事,不管这些人和自己什么关系。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这个笔记中所记录的“真相”并不像人们简单认为的那样,指出了苏联的真实缺点并且反对苏联。罗曼•罗兰此行的待遇比纪德高出很多,也被监视得严很多,因此他未能像纪德那样多地与普通人接触。和奥里维一样,罗曼•罗兰虽然对受苦的人类有无限同情,但他的同情对各个阶级都是平等的,是对人类的博爱。他事实上也不善于同工人阶级打交道,特长在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意识交流。不过在访苏过程中,他仍以一贯的直视人性的洞察力,注意到了统治阶级的小集团斗争、个人崇拜、专制、新贵阶级出现等现象。访苏归来,他的观点也并未转向反对苏联,而且笔记的内容与观点也是得到斯大林认可的,甚至斯大林一开始也打算出版这部笔记,只是后来形势有变才改变主意。罗曼•罗兰在后期反对斯大林,但仍支持苏联无产阶级政党。他唯一的局限性在于没能预测到大清洗运动的出现,不过人都不是完美的。我要着重指出的是,罗曼•罗兰并未违背自己的良心,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和自己真正观点相一致的。在实际看到了苏联的状况后,他对苏联的观点是:有错误,但在人类进步的意义上来说,苏联的存在之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我们应当帮助它而不是直接一把抛开或打击它。也正因为此,罗曼•罗兰才抨击纪德,因为后者站到了完全否定苏联的一方。另外有很多人抨击罗曼•罗兰与纪德等人之前对苏联的大力吹捧。但那是因为受环境所限,他们一开始只能了解到苏联美好的一面,以为看到了人类的进步,才支持无产阶级政党,这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正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促使他们去苏联访问,亲自看上一看,了解真相。所以他们之前的行为没什么好指责的。至于访苏归来的思想转变,也无非是不同观点之争,出发点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他们都尽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看完这本书我松了口气。偶像没有倒塌。罗曼•罗兰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继续了一贯的公正,顶多可以指责下他的软弱。但是没读过书就妄下结论的人太多了,跟风或出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就批评人家,殊不知自己才是最不公正的。所以我主张在攻击或赞成之前,把原始资料尽可能多地读一读,不要看别人以自己观点组织的材料,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努力做到公正。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虽然是日记,也是记录在作家眼里的历史。。。 为什么不把法庭公开,原因就是在于把有人会把法庭当做思想的讲堂。。 俄罗斯就是中国近几十年的影子,我们要去俄罗斯化, 出生论在俄罗斯也有。。 高尔基在斯大林时代活着不如死了。。 我们现在对于民主化的进程的关键没有真正理解, 其实就是对于法庭审判的公开性。。。。。。。 我现在特别信任一句话,就是在别的国家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 让我想到了《针尖上的天使》,那不是虚幻故事,那是真的。。。。 知识分子的良心,君子道,中庸!!!
  •     第一次读日记,感觉很枯燥
  •     一本可以当做苏联伟人们的八卦来看的书。 高尔基和斯大林都挺可怜的,尤其是在罗兰笔下。
  •     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     他对苏联是爱护(溺爱)的,但并不糊涂。对于一个“大事业”的热爱,蒙蔽了他对个人独立的重要性的坚持;对于一个“大图景”的憧憬,让他虽然怀着痛苦却觉得不可避免要牺牲一些个体,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我亲爱的罗兰啊……老陀却是怎么说的:我绝不接受最高的和谐,苦难是不可补偿的,只要有一个小小孩子在寒风中用小拳头锤着胸脯哭喊“我的上帝”!是老陀虚伪,还是那个在丰裕物质中忧郁着的高尔基虚伪呢?一直不大敢看这本书,其实也是出于对罗兰的形象的爱护。我对苏联当时的状况毫不好奇,出生于天朝,还有什么不熟悉的呢。对我而言,重要的是罗兰的态度,而我又极不愿意去判断他。作为不同时代的人,我承认自己没有理由----无论是批评他还是谅解他。但我还是要说,我非常感叹,也有些释然,罗兰虽然不免偏袒那个新生政权,却未曾违背良心,也未曾完全失去判断。
  •     补记比较实在。。。其实伟人也是平凡人啊~~~他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
  •     一个西方人对苏联的观察~~~ 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的~~
  •     一本会让理想主义者压抑的书,恐怕罗曼罗兰自己的心情更纠结
  •     坚定的信念,痛苦的历程。 开诚布公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吐露真心就是出卖自己。
  •     经典读物,政治这玩意,和女人的处女膜一样。。。
  •     罗曼·罗兰这个人道主义者对苏联各界尤其是政府高层人物的观察
  •     以前读的时候感觉un peu可怜,现在感觉有点地命海心
  •     小情歌~
  •     :K835.655.6/6281
  •     上到斯大林,下到一般民众,在与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表象背后的众多阴暗面
  •     即便阅读了很多遍之后,我也找不到作者之所以封存日记50年的真相.(苏俄札记这套丛书还是比较好看的,就是出版量太小,有些不好找.)
  •     俄国大革命之后的真相
  •     为什么一直相信?
  •     政治真是一个谁也看不清楚的魔鬼
  •     与纪德不同的知识分子的侧面
  •     不好看。
  •     法左两头真,还是死了才真,这王八蛋大概在地狱陪慈父吧
  •     之所以推荐,在于你可以去看看罗曼罗兰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一个角度反应了当时的情况。对于罗兰来说,支持苏联在于支持那么一种理想,可惜他看不到这种自负背后的狂妄,即便1938年的补记也没有能够看透这个事实
  •     再看看纪德的吧。。
  •     草草的读过这本小册子,接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背景下的事情了,限于身份地位和难以对信息了解充分,这本小册子更多的还是颂扬了当时苏联的伟大和活力,有很多历史的局限性。相比较而言,古格拉群岛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背景下苏联的专制野蛮统治的真实情况。
  •     罗曼罗兰 的预见是正确的……
  •     啰嗦的老头,就一部分可读性比较强……
  •     罗曼罗兰不是斯大林的对手
  •     罗曼罗兰在公开场合指责纪德,自己却封存日记秘而不发。真不知纪德若能读到此,该作何感想。很久以前被迫读名人传的时候,就不喜欢罗兰激情过度而缺乏内省的文风,没想到他居然会在这里说陀思妥耶夫斯基颇有“矫揉造作的狂热”。与纪德相比,除了叙述角度迥异,两书思想境界差异也甚大。不关乎信仰之争,只谈作家应有的敏感和真诚。字里行间,罗曼罗兰若不是思想单纯幼稚,那就是因为个人原因蓄意捂上了眼睛。肖斯塔科维奇见了纪德却不愿见他,真的会是出于“作家之间的嫉妒与相互倾轧”?罗曼罗兰的苏联日记,倒挺像开尔文那自信的讲演,只有两朵小乌云而已,镇压与大清洗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最后,两朵乌云颠覆了整座大厦,而50年后,苏联已是大厦将倾。
  •     审视一种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内在关系的最好方法便是记叙自己所知所想,然后尘封,然后在时间的历久弥新中重新审视这一切。无关理性与感性,只是一种理解,吸收,与成长。
  •     对高尔基的性格分析,我还是很赞同的。经历过多苦难的人,很难再找回安全感,何况在当时暗藏杀机的苏联。至于,斯大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连罗曼罗兰都郁闷,必须要大量事实材料才能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吧,能轻易看透的就不是政治家了
  •     罗曼罗兰的确是一种朝圣心态去苏联的,即使是他的后记,也清楚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心态
  •     以前看的感觉,苏联很好,但还不是天堂,仅此而已,不懂为什么自由派会解读出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     解密
  •     访问斯大林的部分还是挺精彩的
  •     最喜欢看法左白天眼见为实,晚上继续欺骗自己的模样。
  •     一个国家的崩溃 从60年前就能看到祸根
  •     额。。。
  •     待遇比纪德好多了
  •     读这一本,并非是喜欢罗曼罗兰,只是想了解前苏联的历史。
  •     科学社会主义课上老师说起过几次,就找来看。本以为可以看到的东西会和现在的时代很相似。结果却是更像某一个特殊时期。看了这本书,我越来越相信马克思说的,那个叫做社会规律的东西。
  •     罗曼罗兰有个很好的终生伴侣
  •     比起熊培云,我还是更喜欢刘晓波多一些。作为西方文坛盟主,应当有力量与勇气将这个波将金村的真相公诸于世。仅为了朋友的利益而未追逐光明,我仍以为是可耻的。倘若这本日记50年后发表尚算软弱而善良,那么他指责纪德“丧尽了良心”绝对是不可原谅的。
  •     各抒己见的政治影射
  •     有点意思
  •     罗曼·罗兰真是良苦用心啊,但是作为一书生对政治又有什么办法呢
  •     可能在火车上太晃没有用心读
  •     一个人的思考和一个国家的机器,谁更能得到不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