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7800285417
作者:乔恩·科莱考尔,Jon Krakauer
页数:281页

内容概要

一位酷爱登山的出版界人士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珠穆朗玛峰1996年5月10日,海拔29,028英尺第二章
台拉登,印度1852年,海拔2,234英尺第三章
越过北印度1996年3月29日,海拔30,000英尺第四章
帕克于1996年3月31日,海拔9,186英尺第五章
洛布杰1996年4月8日,海拔16,200英尺第六章
珠穆朗玛峰大本营1996年4月12日,海拔17,600英尺第七章
1号营地1996年4月13日,海拔19,500英尺第八章
1号营地1996年4月28日……

作者简介

美国记者科莱考尔在一九九六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科莱考尔与他的队友于五月十日登上峰顶,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五名队员丧生;在这同一天另外三支登山队也有四人死亡,还有三人重伤并至五月底亦相继死亡。在这一年的春季,死神的阴影笼罩着珠峰,攀登珠峰的死亡人数达到十二人,是珠峰攀登史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季度。从珠峰回来以后,深受震撼的科莱考尔内心十分痛苦。为了重新认识这场悲剧从而使自己走出它所带来的阴影,他在当年十一月写成了这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九七年它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雄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发行量超过了一百万册。

图书封面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前几天看到新版真叫我吐血什么烂人都敢来写推荐序不带逐名追利之心去登山的人需要这些烂序吗?
  •     也去尝试着登过两次山(四姑娘二峰、玉珠峰),种种原因,都没有登顶,那都是很成熟,没有难度的保姆路线。之后看了这本书,除了对死难者感到难过之外,对登山的意义产生了深思,我们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书中的一段给我很深印象:“在1996年的春季,珠穆朗玛峰的山坡上吸引着众多梦想者。许多攀登者的资历和我的一样浅薄,甚至更弱一些。当需要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的能力并将之同世界最高峰所提出的强大挑战相抗衡时,大本营中的一半人都显得虚弱无力。但这也许并不足为奇。珠穆朗玛峰一直如磁石般吸引着疯子、爱出风头的人、无望的浪漫主义者和那些对现实举棋不定的人们。 ”推荐登山有兴趣的人都读读。对了,有电子版的,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人类一定要征服所有高峰吗?
  •     这个版本翻译要扣一星。
  •     If you refuse to say give up when you have to say so... At such high altitude mountaineering becomes a tug-of-war between rationality and desire/determination.
  •     这本书算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一次山难
  •     想起11年徒步墨脱。无尽的黑暗,寒冷,饥饿。唯有顽强的斗志,走下去,才有希望。大自然是值得敬畏的,可是有些人,似乎只有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才能找到生命的存在感与真实感。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     在一个咳嗽的下午挤在被子里昏昏沉沉地读完了这本书,好像整个人也因为缺氧而漂浮起来。电影改编确实忠实,相比下书只是补充了更多的信息,脉络也理得更清楚。作者好像也很清楚,观众所想了解的只是真相。而我看到了更多的遗憾,更多的如果,更多的不可能。在最后似乎每个幸存者都视这次经历如一场深重的噩梦,但他们依然曾共同分享一个冰冷、痛苦却无人能懂的神秘的梦。在痛苦和绝望中,他们曾与永恒如此靠近。【除了那几个日本人? 我也好想去珠峰。
  •     户外、登山人士绝对要看。
  •     不断挑战生命的极限
  •     去珠峰的途中看完了这本书
  •     爱山的人之必读。
  •     真实的世界总是比想象要残酷【我一直都明白,登山是非常危险的运动。我相信,风险是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危险,登山就无法同其它 100多种娱乐活动区分开来。挑战生死的奥秘和窥视它禁闭的边界令人情感兴奋。我坚信登山是伟大壮丽的运动,不是在排除了它固有的危险之后,而恰恰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危险。】
  •     人需要证明他们的能力,人或许生来喜欢征服,于是珠峰成为他们的目标。真的需要这样的征服来证明自己嘛?还好征服的同时,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就是生命。(网络版,JAN 3, 2007读完)
  •     每次看完和西藏珠峰有关的东西,一颗朝圣的心就扑通扑通的狂跳!就17年吧,西藏&尼泊尔!
  •     Because it is there. 版本不好,還是要看原版
  •     真实,残酷
  •     看过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登山
  •     1.作为非虚构写作,事件后大量的采访和核实,记者自己在早前的观察记录都给文章提供了丰富素材,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2.书中大量来自登山者的作者自己的反思,这种业内人的反思具体而真实;3.对向导模式和登珠峰商业化的质疑很有力,所有这种极限运动本来就对个体有超高要求。记得学潜水时,学到的第一条是——如果在海底出事故了,靠的主要是自己,因为那时候教练也帮不上什么忙。攀岩也一样。极端情况下再厉害的人类连自保都很难,怎么可能再去帮其他人?4.在对向导登山模式的质疑外,更令人深思的是对登珠峰本身的质问——人们为什么那么想要爬上去?即使不惜生命的代价?好奇这本书之后登珠峰有没有哪些变化。
  •     很久以前读过,挑战极限,坚持!
  •     虽然已经看过电影,但读起来还是迫不及待,而且看完就感觉自己感冒流鼻涕......这是怎样的遍体生寒
  •     有些异想天开的梦想能自由地伴随人成长,攀登珠峰的梦想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我的珠峰梦想不仅仅是属于我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至高点,她是许多孩子和成年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 ----托马斯·霍恩宾
  •     因为看了《绝命海拔》于是找这本书来读,很好看,比电影精彩,一口气就看完了,过程中好像自己也身处那种险境一样。山难这种事,谁也怨不得,只能怪人类自身日益膨胀的野心,竟自以为能征服珠峰了,其实人类从来没有征服过,有那么多顺利的登山者、幸存者,只是因为大自然心情好。为什么要登珠峰,从来不仅仅是因为“它就在那里”,登珠峰这回事,怎么说都是欲望大于理性的事啊!
  •     估计收藏这书得有十年了吧,也是最早读过的关于户外登山的作品,非常真实的记录了一场山难。
  •     HBO又在放《VERTICAL LIMIT》,开场不久的喧嚣晚会,让我想起这本书。。。看了很多遍
  •     “攀登的魅力有多大取决于它对人际关系的简化、对友谊的减弱和对合作的增强,以及人与第三者(山脉、挑战)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关系本身的取代。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间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带有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你训练有素,你将生还;若非如此,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     每个登山者都会阅读的吧
  •     多年前在图书馆读过,当时感受到的震撼依然真切。 如今它已经不再是”人类史上死亡最多的山难“了,但是教训不能被忘记: 即使在珠峰的雪坡上,人类的名缰利锁也不曾放过任何一个人。
  •     为了实现梦想,你能够付出什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