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江湖》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文学江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8042194
作者:王鼎钧
页数:354页

对岸的另一种记忆

评论被删了,见下面的图片。。。。。。。。。。。。。。。。。。。。。。。。。。。。。。。。。。。。。。。。。。。。。。。http://img3.douban.com/view/page_note/large/public/p28176686-1.jpg

转:不能回避的问题――王鼎钧答客问

原载2013年7月6日台湾《联合报》我的回忆录简体字本出版以后,经常有人提出问题要我回答,我跟这些提问的文友并不认识,唯有交浅始可言深。有些问题很尖锐,我不回避,逼出一些新思考、新话题来。◎是否一贯与官方的步调不同?问:看您的工作资历,台湾三十年,您一直在国民党的文化机构工作,大家以为你会有牢固的意识形态,制式化的语言,对时事的看法应该站在一个窄小的立场上,可是不然,完全不然。你是否一贯与官方的步调不同?怎么能做得到?答:由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海峡两岸都不准人民大众有这个自由那个自由,评述当时中国政情的人常常以「总而言之」的语气把两岸相提并论,于是给人一种感觉,认为我们那些年在台湾也是用「两个红太阳」定调,也是以「党相信我,派我来打扫厕所」为经典,以为我们的民主意识,自由主张,都是后来随风转舵。多谢你有此一问,我趁此机会替台湾戒严时期文字工作者作一番说明。我也先「总而言之」,如果「国民党在台湾」是一首乐曲,民主自由仍是其中一个旋律,而且由次要的旋律迅速发展上升为主要的旋律。当年中国政坛上有两个名词,国民党左派和国民党右派,国民党自己说这是敌人的分化,但是国民党本身也的确并非铁板一块,就哲学思想来说,三民主义有唯物论,唯心论,心物合一论,唯生论。就外交政策来说,有亲日派,亲美派,亲俄派,亲德派。就国共关系来说,有人主张消灭共产党,有人主张吸纳共产党,有人主张国共平行共存。到了文学艺术这个层次,由统一箝制到自由放任,也出现了形形色色不同的层次。依当年流行的用法,左派代表民主进步,右派代表专制保守,和今天的含义不同。国民党否认自己有左派右派,但是承认自己有内层外层,对号入座,右派在内层,担任管控,左派在外层,负责发展。也就是说,他希望满天风筝争奇斗艳,那根线都握在他手里,他不准越雷池一步,池内尽可以鱼跳出水面,水鸟上下俯冲。在技术层次,他们重用了许多理念不尽相同的人。五十年代,台湾,凭三篇文章两首诗吃饭,只有国民党那个大饭店有你一勺一碗。好在国民党有那么大的弹性,他们的某些想法,和我们的一些想法,也有迭合之处。还有,他们右手做的事情,左手多半不知道,左手做的事情,右手往往不赞成,两手之上,头脑自有运用之妙,如此这般,我们有了挥洒的空间。职业不是我的全部,老板又不是职业的全部,如果必须求全而后食粟,那就连首阳山上的「薇」也是毒草。江湖上常说卖艺不卖身,到了我们口中,就是出卖技术,没出卖灵魂。关心我的人应该看到,五十年代,我曾在台湾的《公论报》工作,老板秉持文人办报的传统,坚持民主自由的大旗,可惜后来发不出员工的薪水。六十年代,我到征信新闻报工作,这家报纸营运成功,改名《中国时报》,推动台湾的民主化,他们发得出薪水,我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年。关心台湾政局的人应该知道,台湾有个《联合报》,全力争取新闻自由,屡次冒险犯难,以很高的成长率为新闻人才之依归,受大众依赖,左右国际视听。这家报纸的历史,反映了台湾民主自由的空间。那时,我有两个身分,上午,我可能照党部的指令,说群众直接行动的流弊,晚上,我可能照感情的指令,写群众直接行动的必然,两者并不矛盾,天下事有因有果,有利有弊,我该说的都说了,只不过一篇文章分成上下,由两个立场不同的媒体发表,读者或听众会把它合而为一,正反俱呈,不偏不蔽,正好符合我论事的旨趣。我们不是烈士,不是超人,当然不能高唱「帝力于我何有哉」。但是,在台湾交响曲,我们寄身于次要的旋律中,做主旋律的补救和调剂,显示这首交响曲的丰富,后来,我们成为主旋律的某一种乐器,某一组音符,足成这首交响曲的完整。如此这般,正是你见到的情形。◎修改会不会伤害真实?问:看你的文章字斟句酌,绝不是行云流水,一挥而就。你的回忆录在定稿以前是否经过多次修改?修改会不会伤害真实?答:拿绘画作比喻,画水彩不能修改,画油画一定修改。我从前的文章是水彩,后来的文章是油画。有人不肯修改自己的文章,尤其不接受别人改他做文章,我肯修改。当年张道藩先生教导我们小青年,他说过一句话:「文章是别人的好」,意思是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袁子才的诗:「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我读了很受教育。我很早就以写作为职业,我的文稿要经过主管修改,当年我的顶头上司王健民科长,他在中广公司审稿,我们的稿子他一定得用,因之,如有不甚妥善的地方他一定得改,不能客气,他得把握政策,也负责修辞水平,有时一举两得。我也一定得接受,并且思索怎样做可以使他不必再改,我要维持职业。这段经历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有一家杂志要我去访问罗家伦,罗先生是五四运动健将,白话文学先进,也是台北的一位要人,非常忙碌,没想到他当面亲笔修改我的访问稿,一面改一面念出声来,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经他一改,文气贯通了,我在旁如醍醐灌顶,发现文气在单字复词的配备之间,在长句短句的变化之间。立即百尺竿头,又进一步。我很感动。文章为什么要修改?文字要先进入你自己的肺腑,再拿出来写定,往往需要一再更换,用最后一把钥匙打开门锁。这样才算是尽了文字写作的能事,所以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有人看见「而已矣」三个字,以为文章通顺就好,误解了孔子这句话,孔子所谓「达」,应该是达于肺腑,一举到位当然好,如果不能,就要以修改为手段,反复求达。这时,「而已矣」的意思是适可而止,不要过分雕琢。我修改回忆录的文字志在求真近真,不会伤真。◎如何定义文学性散文?问:在《文学江湖》中,您发表了很多有关文学的见地,也透露出您个人的创作轨迹。您说您的志趣是在文学性散文上,那么您是如何定义文学性散文的?答:「文学」的定义很多,没有一个十全十美。我接受如下的说法;有广义的文学,有狭义的文学,广义的文学是「文的科学」,组织文字表达一定的内容,就是文学作品,照这个说法,不但历史地理都是文学,你买了一架电视机,里面有一张说明书,那也是文学。「狭义的文学」是透过语言文字表现「意象」,意象是寓意于象,因象见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形之于外的象,燕子尚且成双成对,佳人却如此孤独寂寞,落花就是她低沉的心情,这是寓之于内的意。它有两个层面,也许不止两层,「佳人」也许又指怀才不遇的君子,揭开这一层下面还有一层。诗,电视说明书,这是两个极端,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宽广的地带。文学是大圈圈里头一个小圈圈,小圈圈里头一个黄圈圈,大圈圈使用文字传达一定的内容,黄圈圈,用文字表现意象,两者之间的那个小圈圈,我想就是文学性的散文。散文难免叙事说理,首重实用,其次、又其次才是欣赏,黄圈圈里的散文并不多见,大圈圈里的散文触目皆是。举个例:鲁迅先生收在《野草》里面的〈过客〉、〈墓碣文〉,应该属于黄圈圈,他的杂文恐怕不然。我的回忆录在小圈圈的内缘,常常向黄圈圈倾斜。大陆文评家常常提到「艺术含金量」,好词!如果黄圈圈是足赤,我的回忆录有些地方18K,有些地方14K,大概就是如此吧。「文学性」一词,有时含有虚构的意思。当年文评家常说「理想化」,这个理想是艺术的理想,不是政治的理想,为了符合艺术原理,产生艺术效果,舍弃真实。传说李白是淹死的,月明之夜,他在船上喝醉了,想把水中的一轮明月捞上来,这个捉月而死的结局就是对李白这个典型的理想化。如果李白喝酒太多,得了肝硬化,又没有很好的医疗照顾,辗转床褥,凄凉憔悴,岂不糟蹋了这位诗仙的形象?「舍弟江南死,家兄塞北亡」,作者努力营造苦难的家运,谎报死讯,闹了个大笑话,倒也给什么是理想化提供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一个失败的例子。回忆录禁止这样的理想化,回忆录的文学性,只能显示在章法布局上,修辞造句上,而且有限度。在这里,文学性应该是技术层面的事,它好比房屋的装修,而非建屋的蓝图。我常常惋惜某些人的回忆录缺少文学性,那么好的材料没有写好,我也常常惊讶某些人的回忆录驰骋想象,任意拼贴,文学手段太超过了。我自信在这方面掌握了分寸。◎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如何做到的?问:读您的回忆录,感慨于笔力温馨又老辣,但是难掩沉重、压抑和伤痛,尤其是疼痛的感觉挥之不去。《昨天的云》开初的篇章〈吾乡〉,老师问,抗战胜利以后,你们希望在什么地方居住?你举手回答,我仍然愿意住在自己的故乡。然后是〈吾家〉,然后战争来了,浸泡在血与炮灰中的担架上的伤兵。乱世与情义的基调已经确定。之后的《关山夺路》是四部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本,写放弃学业之艰难,——「一室之内,有生地,有死地」;写体罚新兵的传统——「他们要用心剪掉我们思想的翅膀」;写战乱中战友之死——「时间要用多少岁月来慢慢杀死希望」;写苏北难民,写日俘日侨,写学潮,写内战双方的军队,写战场,写解放区和国统区。其中有关青年的一段感慨,令人尤为印象深刻:「大时代的青年是资本,是工具。我们振翅时,空中多少罗网,我们奔驰时,路标上多少错字,我们睡眠时,棉絮里多少蒺藜,我们受表扬时,玫瑰里多少假花!」思考的深度和语言的力度,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您是如何做到的?答:多谢您如此肯定我的语言风格。要答复这个问题,我得毫不客气接受您的称赞,再自己指手画脚演绎一番,未免大言不惭?可是,我想,我的回忆录简体字版上市以后,反应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的注意力对准了书中的众生相,几乎没有人讨论到形式美。这些年,我觉得多少人读文学作品是在摄取信息,而非审美,今天听到您如此提问,真和「空谷足音」一样惊喜,我又怎么能不搭腔、不接碴?我当年学习写作,喜欢说理,拙于记述,根本不能抒情,文学作品的感性比理性重要,怎么办?常常苦恼。这时读到莫泊桑的小说,觉得他冷酷,好像手中握着手术刀,可是他的分析有抒情的作用,他的记述有论说的作用,他能转换语言的功能,这一招我必须学。黎烈文的译笔最传神,也许我该说是跟黎先生学。这时再读唐诗,发现许多名句是论说,是记述,也是抒情,像「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像「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教材很多。您上面列举的句子,都是从这条路上脱胎转化而来。您提到语言的张力,张力来自作家胸中的「气」。南北朝的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第一就是气韵生动,气在作品形成之先,所谓怒气写竹,逸气写兰,作品是「气」的艺术形相,所以气韵生动列为第一。在这方面文章之道与绘画相通,胸中的不平之气,悲愤之气,无可如何之气,到了笔端,就是语言的张力。读者是看到文章才感受到气,往往以为气最后形成,非也。您欣赏的那些句子,我今天再也写不出来,无他,没有那股气了,所以写文章要及时。至于怎么办到的呢,请相信我,我不知道,说不出来。前贤有人说文章没法教,没法学,父亲不能传给儿女,老师不能留给学生,他们指的应该是这一部分,在此之前,应该可以教,可以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前一句可以教可以学,后一句没法学也没人可以教。

王鼎钧散文第一

  我自己也奇怪:多少读过几本书的自己,为什么在读到王鼎钧时会如此心悦诚服。不仅心悦诚服,简直是顶礼膜拜。要知道多少年来我已少了崇拜的心思。   一个人识字以来,多少读过一点散文。我自己,古人读得少一些,去年夏天读韩愈文集,七彩炫目,奇崛横逸,也叹为一绝,再读柳宗元,味道就淡,至今尚未终卷。时代已变,古人写得再好,也敌不过活的语言。但是当代的散文实在让人难以喝彩。丰子恺、梁实秋,我们只当是旧时人。到当代,余秋雨的名字在此最好别提,尽管我在任何场合都称赞他的文笔摇曳多姿。他缺的是除此以外的全部。今年走红的野夫什么,也曾浏览,总觉怒气太重,尽管怒得有理,可理解但不必强迫自己喜欢。杨绛得温柔敦厚之旨,但似乎齐邦媛的《巨流河》更胜一筹。唐德刚、黄仁宇的文笔好,但他们毕竟是史学家,作文乃其余事。到今天孤陋寡闻如我才知还有一等一的中文散文大师——王鼎钧。   王鼎钧好得有理。他的经历丰富:抗战时到后方读书,从军为国军宪兵,接着冒名管补给,被中共俘虏,遣返后逃到台湾,在电台、报纸、电视台供职。一生所历较多,好在他以文学为献身之宗教,所以能够不依赖任何现成的意识形态,总是壁立千仞,思想来路及去向,谨慎持身,同时不忘兼济天下,哪怕是做一桩小小的琐事。他情感节制,思维清晰,这使他的文章启人心智,而非一味以情感人,或以势压人,或以场惑人。(其实讲传销的都讲得极好,只是容不得让你回家细想,所以传销者都要集中在一起。)而且他这套回忆录写在两岸以外的美国,更可以超脱争斗,从容论道,平心静气,以理服人。王鼎钧的散文写得好,真的应该买回来细细读、慢慢读,包长见识,还悟道理。   纵然我还有许多话可夸,可我更明白空言无益、空口无凭、空谈误国。且引两段在下面让大家一阅而乐:   他说:一次他接受一个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职。职业学校校风坏是天理:老师一开口,教室里马上仿佛开了茶馆。但是老师如果说到“吗、麻、马、骂”这些字,全体女生都会同时应声:“哎”。而说到“八、吧、把”等等,男学生也马上应声,表示对老师孝心的奖掖。他说,这证明学生虽然乱,但都在细心听课。至于他如何转危为安,化敌为友,请看原书。   他说:1949年前一段,国军贪污成风。有人提出十二字真言:“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不必贪”。他评论说:“看来面面俱到,实际上药方很好,药剂永远配不齐。凡是文章写得太好,实行一定困难。但是好文章一定引人幻想。”   以上两段,不是全书最精彩处,只是随便摘引的精彩一二。   王鼎钧读到一句话:好文章是:好的意见说得好,好的材料写得好。这句话说到了三件事:好的材料、好的观点、好的文笔。他自己倒全占了。   有人专门攻击写黄色小说的作家:作品毒害社会,却不敢给儿女读,由此推断推荐给他人读的书应该先推荐给自己的家人。这又是脑筋不通人的意见。鲁迅还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弄文学哩,《鲁迅全集》就该扔进茅坑?但是脑筋不通不代表他的话句句错,或者一句话在任何场合错。我就真的希望我读大学的儿子将王鼎钧65岁以后写的这一套四册回忆录仔细揣摩。网上有人评论说:如果20岁前读到这部书,此生可能会少些弯路。儿子20已出头,但读了总比不读好。而且我也跟他说,读这部书需要一点点耐心,孩童的事谁都难以写好。

三联,能否用点心?

这是一本好书,但是交给三联出版,真是明珠暗投,本书的编辑、校对极其马虎。下面是我发现的一些错误,有15处之多。需要说明的是,我看书很快,如果再慢一点、仔细一点,应该还会发现更多的错误。另外,本书的印刷不好,一股子油墨味,装订用的是黏胶,但是只有薄薄的一层,我的已经断开了。1、P66称《自由中国》出版了206期,P67则说出版了260期,查了一下,后面是对的。2、海外书籍在大陆出版,照例要做一番修剪,在某些专有名词上加双引号以示其“伪”即是常用手法之一。可是本书编辑在做这一项工作时标准很混乱,“立委”、“国庆”加了也就加了,“全国各公公营电台联合主办”(p73)、“中国广播公司”有什么加的必要?“党国”(如p18)、“总统”则有的地方加了,有的地方未加(如P66);p18“国防部次长”加了,“保安司令部”又未加,难道是因为前者的主人秦德纯地位、声望不如后者的主人陈诚? 3、P139第二行:他说他□院检查……。“院”漏印一字。4、P144:振衰起敝,P193又是对的。5、P161第三段第五行:1970年雷震出狱后,惊叹:“这十年牢白做了!”犯人只能坐牢,岂能做牢!6、P173第三段第一行:现在我读到张瑞芬教授做文章。“做”应为“的”。7、P181第三段:哪像新闻界反对出版法修正案,陈诚放话摆平、“立法院”反对电力加价,党团运作摆平?这又是为什么?标点明显有误。8、P189:乔治奥威尔。乔治与奥威尔中间缺一“•”。9、P189:于梨华之“于”应为“於”,P214亦然。10、P214:聂华玲之“玲”应为“苓”。11、P198第二段第三行:合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是朱庆馀的《宫词》,只有“含情”之说哪有“合情”!12、P215:他(一位日本来的台湾侨领)还说,郑成功到了晚年,他带来的子弟兵都生了严重的怀乡病,他下令禁止再谈反清复明,违令者以扰乱军心治罪。郑成功生于1624年,1661年率军攻台,次年迫使荷兰人投降,但不久即病死。换言之,郑氏死于壮年,何来的晚年!他死时,厦门还在其治下,他的子弟兵到台湾的时间也就一年,纵有怀乡病估计也不算很严重。这应当是鼎公失察,但编辑完全可以改过来。13、P225:1971年2月,中视大厦启用,11月,李荆公遭调查局逮捕。附录“生活大事记”载明李荆荪被捕的时间为1970年11月7日。13、P285最后一行:有上将官衔。上将是军衔而非官衔。这应当也是鼎公失察,但编辑能改而未改,同样难咎其责。14、书中总政治部和总政战部交替出现,不知孰是孰非?15、书后的广告页和扉页上《山里山外》括号里的内容竟然不一样,一是“自传体小说”一是“自传体散文”。《山里山外》我看过了,是散文式的小说。

鼎公的台湾岁月

这是鼎公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讲的是鼎公的台湾岁月。讲的事情或许多是关于文学、广播、传媒什么的,涉及的人很多却是各方面都有。三十年的时间,台湾文学的变化发展是台湾整体变迁的一个缩影。鼎公是幸运的,尽管在台湾遭遇了许多不快甚至难堪的事。但他自己也说:“我当时最迫切的感受是,对岸继‘三年灾害’之后,搞‘十年浩劫’,我的今世肉身幸而还能站在太武山上怅望千秋,我对来台湾以后所受的一切都原谅了!我内心的一切都化解了!”(p288)1949年12月,国府迁台,整个台湾人心惶惶。对于政府大力宣传的“反攻大陆”,把平时当作战时看,连同文学也不放过。到1964年,大陆成功爆炸原子弹。台湾的政策重心才真正落到台湾,把建设台湾当作最重要的任务。文学亦开始感受这样的变化,台湾本土的力量开始兴起。接着是新媒体力量的萌发——电视,在台湾的发展。这一切鼎公都经历了,也记录了当中的人事变迁。或许是在这辈子就感受过几世为人,鼎公似乎特别淡定地面对,洞察着一切的好与不好,见证了台湾从前现代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书中写事、写人、写鼎公自己,唯独离不开的就是文学。在苦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不离不弃的陪伴,鼎公是幸运的。朋友不多,却个个弥足珍贵。台湾岁月30年,鼎公有参与、有旁观,甚至亲自与特务过招。选择离开台湾去美国时,为得到签证的一段,鼎公说的那些无一不成为今天的现实。“民主制度最大的用处,就是解决如何‘失国’”。最后,想起一句歌词:江湖的纷扰,自有庸人担待。

好书

对于我这样的初级读者来说,每隔几页就得去查查字的读音和用的典故的出处。即使那些都能看懂的字,作者写来也是妙趣横生,很厉害的样子。最后果然还是对序言的最后一句念念不忘啊,“不能说啊,不能说啊,不能说的事到死都不能说啊”……到底是什么事儿呢,强迫症想破头的节奏。


 文学江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