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笺杜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钱笺杜诗》研究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7737875
作者:陈茝珊
页数:616页

内容概要

陈茝珊,广东省番禺县人。1993年及199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及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任教,主要从事杜甫诗学、明清之际及清末民初之诗学研究。学术成果有《〈钱笺杜诗〉讽君说初探》、《〈饮冰室诗话〉研究》等,新近出版由其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专著《〈钱笺杜诗〉研究》(学苑出版社,2011年)。

书籍目录

《〈钱笺杜诗〉研究》序(周锡[韦复])
前言
凡例
第一章:牧斋之家世与生平
第二章:牧斋之著述
第三章:《钱笺杜诗》与宋人之杜集著述
第四章:《钱笺杜诗》之体例
第五章:牧斋笺杜之用心与寄托
第六章:《钱笺杜诗》所见牧斋之文学观
第七章:《钱笺杜诗》对诗史互证法之继承与发扬
第八章:《钱笺杜诗》与明清之际学术风气之关系
第九章:《钱笺杜诗》对清代注杜事业之贡献
总结
参考书籍
参考论文
附录一:《钱笺》征引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考
附录二:《钱笺》征引吴若本《杜工部集》考
附录三:《钱笺》征引“吴若本”注与“二王本”注、《赵注》、《百家注》、《分门集注》、《九家注》及《补千家注》比较
附录四:《钱笺》、吴若本《杜工部集》诗题编次对照表
附录五:《钱笺》征引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考
附录六:《钱笺》征引《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考
后记

编辑推荐

由陈茝珊编著的《钱笺杜诗研究》内容介绍:按《杜甫集》六十卷、樊晃(大历(唐(618—907)代宗李豫,726—779,762—779年在位)间人)《杜工部小集》六卷,载《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及宋而逸。今存之《杜工部集》,当以王洙、王琪(南宋人)整理、裴煜(南宋人)补遗之本为最古,凡二十卷,诗十八卷,文二卷,为后来一切杜集之祖本。

作者简介

《《钱笺杜诗》研究》,本书包括牧斋之家世与生平、牧斋之著述、《钱笺杜诗》与宋人之杜集著述等内容。由陈茝珊编著的《钱笺杜诗》是自宋以来最具争议性的杜甫诗注本, 也是清初学者钱谦益毕生最重要的著述。《钱笺杜诗》对钱氏笺注杜诗展 开了全面的讨论,就《钱笺》的版本体例,对宋元明清杜诗注本的因革承 传,对诗史互证法的发扬,乃至钱氏笺杜的用心与寄托等方面均作出了较 前人更深入的探讨与发现。

图书封面


 《钱笺杜诗》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梧門詩話》卷一第六十條載王榖原(又曾)少日聚飲綠溪莊醉臥時夢人贈詩“攜君入座愛君才、略話三生庾信哀。溪上小軒題夢綠、那年春盡見君來。”榖原賦句“芙蓉別後應無主、蝴蝶飛來不記誰。”而後錢載校榖原《丁辛老屋集》時又對此事賦句“蝴蝶芙蓉何處是、三生石上月全荒”并自注“張孟載有《夢綠軒詩》‘溪上綠蔭幽草、畫中春水人家。何處江南風景、鶯啼小雨飛花。’所謂席上小軒者非耶。”王榖原是真的夢人贈詩也好、牽連截搭張孟載詩句、故作狡獪地偽託夢中詩也好都無所謂。將那句詩用做標題不過爲了表示本人對於這本書的研究對象《錢箋杜詩》的喜愛罷了。——本來想把“庾信”改成“錢注”的、但反過來想想、庾信反正也是和牧齋有關係的。據錢鍾書說、清初人每於著述中貶斥庾信失節、其實不過借古諷今地在說牧齋云云。牧齋注杜應該是僕最喜歡的文學書了。也同樣是僕以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學的佳構。牧齋的深沉心機、牧齋的借人酒杯、牧齋的改唐史以諷晚明、牧齋的回護房琯以影射清流、牧齋的感歎“蓋至是而太平之望亦邈矣。嗚呼傷哉!”、如此方是修辭迂迴而對政治熱切的吾國人寫就的吾國文學。至於《洗兵馬》諸箋、“鑿開鴻蒙、手洗日月”之餘、都是齊“三共”而永光、再亡個三次國都不會磨滅的著作。就算對身處無頭萌王(マミ)和無口元祖(レイ)之世的吾輩仍然可以諷誦。無奈才高學富的牧齋也不能事事如意、與其說如此倒不如說正因為才高學富和自愛自負、對人間“過度瞭解”的牧齋才送走了恥多的八十年生涯。非但如此、牧齋死後百年、更因為有幾首庸作被沈歸愚的選本選中上呈、致使以此為契機進而看到《有學集》中佳作的高宗禁絕牧齋著述。而終清之世、世人難睹的牧齋集在清末一旦刊出、立即引起當時學者熱議。特別是其中從未付梓的《投筆集》十三疊又自題四首更令沈增植以下對牧齋及晚明史事復多加考索。當然這“牧齋熱”其實並非全部因為學者對牧齋個人的興趣。清末解禁的晚明文史資料甚夥、加諸如周作人輩所言“現在的世道【民國】總有點像晚明”本就使得學者對整個明末清初的歷史和文藝興趣大增。遺憾的是、不知爲什麽(其實僕是有點知道爲什麽的)到了近六十年來吾邦學者幾乎沒有任何研究牧齋的著作(某《柳傳》作者自己都說了“贏得大清乾淨水”什麽的所以近把他算作吾無頭萌王和無口元祖之邦的“鬼”會比較好)。而近年來僕所見研究牧齋的兩部專著、其中一部說的是牧齋的詩學思想、只是歸納了一些牧齋集中論詩論文的關鍵字而已、與其說是屬於僕不太感興趣的文學批評史範疇倒不如說是顯得有些餖飣。另一部《錢謙益年譜》則雖採摭明清之際的史料頗豐、然而作為其核心觀點的“《投筆集》腦補說”實在不能認同。就此而言、這本《研究》實在是今年牧齋研究中的傑作。當然在書店裏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印象並不是“傑作”而是“怎麼可能買得起”這樣。雖說從圖書館借來看完之後覺得這書的內容配得上定價、然而其封面和裝幀實在是只能使人覺得廉價而已。若是採用東鄰單行本加書套的包裝就好了——不過就難保一些北村薰的讀者依小說中的方法騙書來讀就是了。事情就是這樣。而借到書開始讀之後的感覺當然是“超厲害”——著實被書後所列出的一千多條參考文獻嚇到了(744專著+262論文)。前面說的那本《年譜》僕認為已經參考夠多了而這本書卻“在史料佔有上也趕超了”《年譜》。另外本書本身也是一部字面意義上很厚的著作(600頁)、考慮到全書都是用淺近的文言所寫、如以上事實所示、本書無可爭議地、乃是一本非常紮實的著作。非徒在排比牧齋生平、牧齋被禁、牧齋的文學觀、《錢箋》在清代的接受情況、和本書最大亮點——對《錢箋》引用宋人杜詩注的研究這幾點上竭澤而漁地引用了大量別集、筆記甚至清代的奏章和硃批;在論及《錢箋》與明末清初學風轉變這樣比較次要的問題上還引用了一些明末人翻譯的西學書。在分析《錢箋》徵引宋注的幾章裏、作者對幾個宋人注杜之書都能條分縷析地加以展開。而其中對於牧齋箋詩所用底本、蔡夢弼《草堂詩箋》和吳若本《杜工部集》的版本沿革的分析上均能綜合而反駁舊說從而提出自己的發明。得出了牧齋所用底本乃吳若本這一與周采泉先生相異的結論。在本書附錄中還分別輯出了《錢箋》徵引《詩箋》、吳若本、趙次公注和《補千家注》的條目。並對錢箋徵引以上這些宋注本——另加上《百家注》、《分門集注》和《九家注》的異同進行了校讎。在如此嚴密的文獻下、若認為作者通過這本著作對《錢箋》作出了公正的評判這點是無可厚非的。是的、這本書是公正的。而遺憾的是這本書卻是那種沒有偏見和獨斷的、公正過頭的公正。正如這裡另一篇評論所言、這本書中兩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牧齋徵引當時明人的杜詩說幾乎沒有論及;對《錢箋》中“寄託”的分析只能達到駁倒一些荒謬舊說的程度而未能更深地發覆牧齋之用心。其實這兩點都可以用作者“公正”的態度和正論來理解。作者爲什麽沒有提及牧齋引用時人的言論呢?看看本書第四章“《錢箋杜詩》之體例”就能明白了。——作者在此章中逐條展開分析了牧齋《注杜詩略例》。而眾所周知在此《略例》中對明人的杜詩說一點都沒有提到。或許本書作者就這樣以為明人的言論對牧齋完全不重要吧。另一方面、在論述牧齋生平上的作者亦顯得非常公正、基本照錄以牧齋為中心的史料而不加自分的判斷和“大環境”的描述。這也就是作者在分析《洗兵馬》錢箋時不能進一步說明的緣故了。另外、作者在論述牧齋斥責七子、竟陵和錢朱之爭的時候、往往流露出尷尬的態度、比如說“其實七子也是好人、也很愛國”、“其實朱鶴齡注得也滿嚴謹”云云。看似是在反駁牧齋的言論而其實不過是過分相信牧齋說“說到亡國妖孽就是七子”、“遵王你說說看、朱長孺一定不懂的吧”這些氣話和有偏差性的言論的真實性罷了——即作者認為牧齋是個說話負責任的好人所以覺得這些言論有反證的必要。因為“狂信”而反而顯得公正、或許可以這樣判斷本書吧。這樣看來、這本書其實在公正的前提下亦是有所偏重的。在“錢箋杜詩”中偏重於“杜”而在“以史證詩”上偏重於“詩”。同樣、在《錢箋杜詩》和杜詩接受史的比較上偏重於錢箋之前宋注和受錢箋影響的清注而忽略了牧齋的當代。舉例來說這種忽略——本書第九章說到清人對《錢箋》的批評時提到潘次耕“明末黨人多依傍一二大老、脫失路、輒言坐某人故牽連貶謫、怨誹其君、無所不至、此自門戶習氣之論”時非常不以為然。但事實上潘耒說的“明末習氣”真實存在、牧齋也是此種習氣的中心人物。若是探尋《錢箋》對明末具體政事的影射(如《洗兵馬》箋與景泰、天順移宮的古典;泰昌、天啟移宮的近典和南明福王、潞王爭嗣的今典的關係——此箋雖是明代所寫并收入《初學集》、但既然被編入清代所寫的《錢箋》就說明牧齋對南明之事或許是有所想法的)、以及牧齋對明末上下否隔(見《初學集》卷八十九的幾篇策論)的看法。然後將《錢箋》與雖列入本書參考文獻的王船山《讀通鑑論》進行比較、觀察晚明那種諷刺當代政局的著作習氣(又比如牧齋和王船山、顧亭林等明清之際人相同的“遷都”情結)——而非書中論及的、早就被人說過的“尊德性”到“道問學”的轉變、或許能夠將本書寫成更宏大的論述也未可知。這種“忽略”恐怕也是因為作者的公正而不欲過多地創立旨在破除“現當代詩學批評”學統的新說吧。——不過說起來、其實這種忽略漢詩中所特有的政治性的批評論調無非是當代潮流罷了。想來對於熱中宦場、以箋注寄託和誹謗故國的牧齋來說、將他與這一長串非但不是孤臣遺老且連本人詩文都不足以傳的注家排列在一起、大概也稱不上是對牧齋的公正、且亦必定會受到牧齋“兔園學者”之譏了吧。因為牧齋的杜詩學、本身就是影射的、獨斷的和偏激的。或許對僕來說、書中論及牧齋“諷君說”時不厭其煩地從大序小序、鄭箋孔疏一直引到章學誠、姚鼐不過如同“灌水”這一修辭技巧而已。但這種程度的嚴密、大概也正使得本書如同當代牧齋研究的地基一般紮實。而這建築的頂端或許正是留給與牧齋一樣狡獪多智、無所用心的悲觀論者和背叛初心者的研究吧。以牧齋的時代為中心的展開;識破牧齋對政事而非“詩學”的隱喻、影射和謊言——然後再代以研究者自己的謊言和獨斷、正是貪心如僕所想見到的著作。當然這樣的傳接球大概只存在僕的腦內而已。補記受教陸秋槎姊姊——第一段引《梧門詩話》中“張孟載”為“楊孟載”之誤。楊孟載者、明初楊基也。“溪上綠蔭幽草、畫中春水人家。何處江南風景、鶯啼小雨飛花”云云亦非楊孟載作、而為徐賁詩。此處錢載誤記也。詳陸姊姊日記(←http://www.douban.com/note/204737842/)。又、錢鍾書論清人借庾信以指牧齋見《管錐編》論《全後周文》卷八《哀江南賦》條、07版2361頁。
  •     向秀《思旧赋》:“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瞽者杜仲曰:“杜诗每云疏放,盖本于此。”(220)案,上古点校本,卷十一372页,“杜仲”作“唐仲”,是。唐仲即作《唐诗解》的唐汝询,本条又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唐瞽者汝询”条:“汝询,字仲言,云间人。五岁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诗,无不成诵。……留校杜诗,时有新义,如解沟壑疏放之句云,‘出于向秀赋,嵇志远而疏,吕心放而旷。’亦前人所未及也。”本书功绩在整理钱笺对宋人笺注的继承关系,但对钱笺所引时人议论基本不谈,发掘钱笺对晚明世局的暗示,全然无力。我猜钱对房琯、严武一系的解释背後可能和对孙承宗的期许有关。不过容易说玄了。有些典故本身注得很有趣,比如《咏怀古迹》写诸葛亮的,拉杂牵出张辅《乐葛优劣论》,陈寿和崔浩的议论,以杜甫正浩之过论,显得言不虚发。又比如杜甫初到成都答高适的“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旧注说是《法华经 譬喻品》的“羊车、鹿车、牛车”,钱笺引《宋高僧传》窥基“行至太原传法,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帙,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窥基时代太近,杜甫未必能知,恐怕仍以旧注为是。但故意拈出这段典故,也潇洒飘逸。不像杜甫,倒有点像辛稼轩。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资料丰赡,排比扎实。虽然有些地方,比如说讲钱谦益的家世、著述不免繁复,但总体来说比同类著作高出许多。第五章论用心与寄托,似最佳。以为钱氏倡讽君之说,盖唯忠君然后讽谏,立论圆通。又如辩证《诸将》等诗解读源于《读杜小笺》、《二笺》,而此两篇作于崇祯年间,因此如据此类解读,断其为降清开脱,实属厚诬钱氏。第三章及附录辨析钱笺与宋注关系,详实可据,不过钱笺引宋注,有明引,有暗引,或不止于作者所考。也偶有疏失,如148页,注杜略例引黄庭坚语,作者不知出处,实见于宋人方深道《诸家老杜诗评》。总之,本书可以作《钱注杜诗》乃至杜诗文献学的入门书看。
  •     特专业,断断续续读了一学期,主要用心读了牧斋家室生平和后面几章,对牧斋的用心寄托及文学观有了更深领悟。但总觉作者于钱笺对宋人笺注的继承关系用力颇多,对钱笺对晚明时世的暗示发掘,或者说钱的际遇钩沉却全然无力,难能从容驾驭。是文学史家,而非历史学家。
  •     资料丰瞻,立论扎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