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老子他说章节试读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ISBN:9787309032383
作者:南怀瑾
页数:451页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11页 - 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

两件事:1、说到辽金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点之前从未想到过,受教了
2、看到说是赵匡胤丢了燕云十六州,顿时对南怀瑾没有了欲望,硬伤~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7页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 第20章

《史记》: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好像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67页

水窦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斯物也,始治于人,又复用于人。法本无祖,术本无状,师之于心,得之于象。
阳为阴所伏,男为女所制,刚为柔所克,智为愚所得。以是用之则钟鼓可使之哑,车毂可使之斗,妻子可使之改易,君臣可使之离合。
万物本虚,万法本无,得虚无之窍者,知法术之要乎!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7页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言者不如知者默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3页

有用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79页

“一句和头语,千古系驴木厥(不知道念什么,也没百度到,高人指点哈)”。说一句话,一个道理,就好比你打了一个固定的桩在哪里,以为全宝贵的东西所用,但用来用去用惯了,无论是率或是鹰犬,也都可以栓挂上去。那是时所必备,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我们交的,“尚贤”、“不尚贤”到底哪一样好,都不是关键所在。它的重点在于一个领导阶层,不管对正也好,对教育或任何事,如果不特别标榜某一个标准,某一典型,那么有才智的人,会依着自然的趋势发展;才能补足的人也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谈事标榜怎样做法才是好人,大家为了争取这种做好人的目标。忠直不择手段去争取那个好人的模式。。。。。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8页 - 老子吃瘪

白居易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想读:庄子,《天下篇》和《让王篇》,以及《应帝王篇》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页 - 黄老的内涵

纪晓岚: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想读:朱元璋的文章
点:魏晋南北朝
道家的符箓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69页 - 流水行云永不居

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60页

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1页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 白居易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页 - 内用黄老 外示儒术

“如果把老子,倪子,孙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的透彻清楚了,差不多对中国文化中“治道”的精要,已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想读:孙子《兵法》十三篇
《庄子》内七篇,更重要是《外篇》和《杂篇》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5页 - 曾国藩与屠羊悦

曾国藩写给胞弟曾国荃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悦,万事浮云过太虚。
点:过去以文字表达意义的方法,常用“阴”字来表达“顺道”
道教三经: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页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页

功成,名遂,身退,天下之道也。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46页 - 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页 - 内用黄老 外示儒术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那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90页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6页 - 第二章

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75页

在我看来,孔子标榜道德、贤能,是近策,以解决当下问题;老子主张不尚贤、不贵难,是长远之策,是维持社会良好状态的战略。
当真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尚贤、不贵难,那会是怎样一种光景?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5页

左右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这种书不敢妄评,也不能说都读懂了,自己躲角落里慢慢悟吧,能悟道点点就不错了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65页

难易相成,长短相校,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是普遍规律,被说成历代帝王的深谙的大谋略,似乎有因果颠倒之嫌。
历代帝王"外士儒术,内用黄老",老子学说如何得此地位?老子何为大谋略?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84页

“有如清人赵翼的诗:“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似引用有误 ,应为清人严遂成的《三垂冈》。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8页

前面曾经说过,老子的著作只有五千字,而后世研究老子的著作,可能有几千万字,倘使老子今日犹在,看了这些后辈们洋洋洒洒的大作,说不定他老人家一生地来就白了的胡须,要笑得变黑了。当然包括现在我的《他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3页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实际上也等于说:“你不要乱动。否则,我可以把你的家人族众都灭绝了,连你的祖坟也挖了。”南怀谨好可爱。。。。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1页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有、无互为因果、生灭
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万物万有的来源
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
何为"常无"?"常有"?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81页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05页

反正人类总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标准。在行为上,自己总难免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不过,自己都有另一套理由可为自己辩白。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 一

哥哥推荐,想读读看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4页 - 由老子到孙子

现在所谓的“道家”与孔孟之学的所谓“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一个“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其实研究断代史,以明史最难研究,如果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研究对象的中心,那就要注意一般编史书的人不大采用、而是朱元璋亲自写的几篇文章,的确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在这几篇文章中指出,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几个道人。“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赵翼)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只留了两套本领给后世的人。其中一套,是著了一部《冰鉴》,把相人之术——这是他老师教给他的——传给后世的人。。。另一套本领,就是他的日记和家书。。。他们所建立的“功绩”是满清入关以来,前所未有的,到达了“功高震主”的程度。。。所以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页 - 内用黄老 外示儒术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49页 -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u,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书中,"道"的三种解释:道路;抽象法则、规律;形而上的道。
第二个"道",一般认为是"说道",作者认为不对。
(以下摘自余秋雨)
道,可以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说得出的也不是永恒的名。
老子的思想非常反传统,他认为不管是自然大道、宇宙大道或是人间大道,一旦我们自认为讲明白了,其实就偏离它了。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语言恰恰是一种限制。因此,老子认为,只要我们把大道付之语言表示,就是对大道的一种剥夺,一种侵蚀,一种或多或少的切割。这个意思,也适用我们今天的讲课,老子的在天之灵如果看到又有一伙人在这里谈他的道,也会苦笑一下飘然远去。
后半句“名可名,非常名”,更进一步否定了以概念、名号去定义不同的对象。有几位西方现代哲学家特别喜欢老子的这个思想。当你试图去定义时,用的是过去产生的类别划分。类别划分本来就是一种最粗浅的概括,已经取消了事物本身的独特本质,更何况是过去的。这就像让你在操场上排队,被划入了黄队,但黄队是你吗?“黄队”之名,一时之名,权宜之名,非本性之名,非个体之名。遗憾的是,本来为了方便而叫出来的名,却替代了事物的本性,人们还特别容易为了名而争斗。在老子看来,这从一开始就搞错了。
按照老子的哲学,他问你一句:“你是谁?”你回答说:“北大学生”,或者说:“副教授”,老子就会说:“你呢?你到哪里去了?”
总之,不要过于相信已经创造的知识和已有的思维方式对存在的认知。老子教导我们不要过于相信已有的知识。
老子开头这句话,其实也摆明了一个著作者的矛盾心态。他很谦虚地告诉大家,后面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并不是他心中的终极意义。终极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如果完全不言传,人们就很难抵达意会的入山口。因此,这五千字,就相当于“起跳板”,读者是否要完成那个跳跃,就看自己了。
这就是天下很多第一流著作者的共通心态。他们明知任何表述都是一种错位却又不得不略加表述,为了引导别人却牺牲了自己。真正的智者总是在这个关口上进退维谷。老子无奈地写了五千字,这让我们联想到,世上不知道有多少智慧并没有留下踪影。后世滔滔不绝的著作者已是二流,而如果对这种滔滔不绝还沾沾自喜,那只能是三流的了。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道可道,非常道……
南先生叫我们有机缘,会老子,自亲问。老子是什么意义,自我一梦为:
天使
清晨咆哮夜晚多一步
不经意间
是否无隙去过
逆贼
应该若非死别决不生离
无从说起
以见不相爱
杂种
投标无准万无一失
得之更胜
往返再相逢
利害
不必仅在当面常在的确
从上来了
看上断了
未得累了
没有好黑生活费明白
报应
上述,自我骨开岔,肉头话,观者任意挑肥拣瘦,不便肝肠寸断,无损白毛猪儿家家有,几度红杏出墙来。
全诗,旁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明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机动在没有驾乘的活路。
名可名,非常名——作为于失去字句的意义。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235296370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79页

因为害怕有人争做假好人,而不标榜好人,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 1

reread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深邃的人生智慧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79页

实际上,我们晓得,“尚贤”、“不尚贤”到底哪一样好,都不是关键所在。它的重点在于一个领导阶层,不管对政治也好,对教育或任何事,如果不特别标榜某一个标准,某一个典型,那么有才智的人,会依着自然的趋势发展;才能不足的人,也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倘使是标榜怎样作法才是好人,大家为争取这种做好人的目标,终至不择手段去争取那个好人的模式。如果用手段而去争到好人的模式,在争的过程中,反而使人事起了紊乱。所以,老子提出来“不尚贤,使民不争”,并非是消极思想的讽刺。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2页

道德经果然博大精深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1页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有、无互为因果、生灭
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万物万有的来源
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
何为"常无"?"常有"?
大多将其断句为"常有欲","常无欲",有和无就指"欲"了。
该书作者似乎经常自成一派,不随大流没什么不好,只是总未能体会其意思,似乎得靠自己领悟。
(以下摘自网络)
妙,徼是意思相通而有所差异的,可以说是来龙去脉.
欲--求,有---无,妙---徼
不求可以观变而不动加入自己的杂念,所以看到天下之妙.所以知道其真然
有求可以观变,检察到事情运行的规律,所以知道其真所以然.
解释其实可以不要,而老子原话才是真正的直接命中.
无欲观得其然,
有欲观得其所以然.
常如此而自然者,道也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57页 - 第二章之 善反而不美

有个真善美的天堂,便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
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
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
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
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如果从学术思想上的观点来讲,
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
那么,建立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
建立一个美的标准,那个美便会闹出“东施效颦”的陋习。
有两则历史故事,浓缩成四句名言,
就可以说明“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道理,
那就是“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失日”,“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
现在引用它来作为经验哲学的明确写照,
说明为人上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与偏爱的趋向。
即使是偏重于仁义道德、自由民主,
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为造孽作恶的借口了。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35页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89页

德者,君子之所独。才则小人与君子共之,而且胜焉。语言奏对,君子讷而小人佞谀,则与耳习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则与目习投矣。即课事考劳,君子孤行其意而耻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显勤,则与心习又投矣。
小人挟其所长以善投,人君溺于所习而不觉。审听之而其言入耳,谛观之而其貌悦目,历试之而其才称乎心也。于是乎小人不约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离。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1页 - 半壁江山一纸书

汉文王刘恒与南越王赵佗的纸上较量。帅到爆!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 。 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
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谆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 ,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家。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
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 :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地。朕不能擅变焉。吏
曰:得王之土,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故使贾,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
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
蛮夷大长老臣佗 , 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伦玺,以
为南越王,孝惠皇帝义不忍绝,所赐老夫者甚厚。
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与越金铁、田器、马牛羊。老夫僻处,马牛羊齿
日长,自己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凡三辈上书谢过,终不反。又风闻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有害天下也。高皇帝闻之大怒,削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发兵以代其边。
老夫处越四十九年,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者,以不得事汉
也。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页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17页 -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

汉文帝的谋士,宋昌,在护送时为代王的汉文帝刘恒进京即位时,遇到逆臣周勃想借一步与刘恒说话,站出来说,“不可以。请问周相公,你要向代王报告的,是公事?还是私事?如果是私话,则今日无私。如果是公事,则请你当众说,何必退一步说?”
刘恒在局面还不稳时,面对玉玺,说,只是代为保管玉玺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99页

总之,在我们的历史上,自战国以下,科技的发展,都被“奇技淫巧,典礼所禁”这个观念所扼杀,那也是事实。而这个观念,是否受老子“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思想所影响,却很难肯定。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27页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言者不如知者默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老子他说》的笔记-第47页 - 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情绪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可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五代谭峭的《化书》为首。其中的《道化》说: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
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
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
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合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窍,真气熏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
《化书》论“术化”便是很好的说明,如云:
水窦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斯物也,始制于人,又复用于人。法本无祖,术本无状,师之于心得之于象。
阳为阴所伏,男为女所制,刚为柔所克,智为愚所得。以是用之则钟鼓可使之哑,车毂可使之斗,妻子可使之改易,君臣可使之离合。
万物本虚,万法本无,得虚无之窍者,知法术之要乎!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清初乾隆时代的监察御史熊学鹏,就张栻(南轩)对宋孝宗的问答写了一篇更深入的论文,可以暂借作为结案:
……若夫自负才智,睥睨一世者,当其未得进用,亦尝举在廷之事业而权其轻重,酌其是非,每谓异日必当奋然有为。一旦身任其责,未几而观望之念生,未几而因循之念起,苟且迁就,漫无措置……且以是人而当重任,任其相与附和者,必取疲懦软熟,平日再不敢直言正色之辈,而后引为同类……韩非子…说“相爱者则比周而相誉,相憎者则比党而相非,诽誉交争,则主威惑矣”“中原莫遣生强盗,强盗生时不可除。一盗既除群盗起,功臣多是盗根株。”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如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


 老子他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