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三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浮生三记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108018540
作者:沈君山
页数:239页

感谢沈先生

昨天晚上1点多钟读完的。不象来自北京的岑那样不舍得,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很能理解岑的那分心情,多年前读古龙的《欢乐英雄》时,读到王动要留着屋檐下的冰柱慢慢数时不禁宛尔。对于象沈先生这样的才俊,我们是可望不可及的。唯有站在远处,静静地欣赏。不过从书中读到两点另我吃惊的东西:1。原来我喜欢的许褚云先生是自小残障,能有那样的学问真不容易。让我又敬佩了不少。2。原来国内对梅贻绮校长多有指责,说是叛徒。本书告诉我们梅无非是应蒋介石邀请去台湾办清华大学而已。对于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何能不把握。国内某些人的眼界也未免太窄了。

读自传也有压力

自传都是写给别人看的,立意视角难免主观,落笔难免修饰,这一点和日记博客大同小异。但在那一个个陌生名字的背后,却多多少少可以窥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个性。读别人的自传会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因为那往往残酷的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平庸。其实平庸倒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的人却不甘平庸,也许这才是人生的一根刺。

最美的文字

朋友jiminyan的书评写的比我好,转了她的:以前看过一下沈三白的《浮生六记》,近年想再翻翻,却再找不到这本书。待看到沈君山的《浮生再记》时,也就买了。 沈君山有意仿效他的前辈本家,在有生之年写出“六记”——“追述虽无丰功伟绩,却也颇有逸情趣事的一生。”他之前已经写了“三记”和“后记”,今年夏推出的这本散文集“再记”,读来也不错。 一个人的文有趣,人也必须有趣吧(逆推就未必了。)但此书却不胜在“趣”,沈君山整理出此书是在他的二度中风之后。他大半生风雅示人,当年被誉称为台湾“ 四大公子”之一(另三位是连战、钱复、陈履安),晚年(也不算很晚,中风时不足七十岁)却身陷中风的难堪之景,心境会否大变?但此书读着既不轻,也不觉沉重和颓废,如他所推崇诗句之风:“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物,回首再寻浙江潮。” s我常想,能锤炼出此番心境,是否与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扎实的人文底蕴有关?他将人生分作 “安身、立命、怡情”三大块落实。现在我们看许多读理工科出来的人或者做官的人,总偏见他们无趣。然而沈君山等是理工科博士,一生的爱好是桥棋,也热衷于社会事务,就任台清华大学校长之前是政务委员。另外,他女朋友之多也是与前齐名的。但成就这一切的支撑基础在我看来却是他的人文修养。 他说写作此书本想分作三部分内容:两岸、老病、爱情。最终,“至于老病,现在还是进行式,一时的感悟未必是最后的感悟。”老病没有更多地写;爱情呢,“感情方面,执笔之后才发觉此事最不易写,往事悠悠,少时心情少时愁,现在写起来已经不真实,而更困难的是,每人对自己的往事隐私感觉忌讳不同,以一己之快,伤及曾经相爱的人,最不可以,有此顾忌,落笔难免踌躇,故虽曾成断简残篇,终弃之筐箧,此生是绝不会出版的了。”他还有一段忽闪过去的关于女友见美的论述:“红颜知己一词现在已被用烂,烂到有贬损的意味,而其意往往只在红颜,知己只是点缀,却不知此知己两字最堪珍贵,千万人中难得一二。。。现在见美早已化为云烟,我亦行作稽山之士,二十年如弹指,蓦回首,往事却仍历历,走笔至此,不禁怆然泪下!” | 这些,让我觉得沈君山堪称重情君子。人之一生忽悠完结,是最轻易的事情,最终留下来的东西,恐怕不会是实物,只是心里说不出来的种种情意结吧。有些感情,只可终生沉默。那些吵吵闹闹,非要争个你是我非的名人情爱,看来少有真的爱。同是台湾人的李敖,他论述前妻胡茵梦之不堪,真枉爱幕一场。近日在书店翻看胡茵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觉得胡还不错,是一直追求身心成长的知性女人。倒是之前李敖借着话语权胡说八道了,他对爱情的认识,让人看不上眼。沈君山倒也不是完全不说爱情,但写出来的都是可以说的。 例如他与纪政之间。 因为“我们本性都是坦荡率真的人,前前后后的交往,近的亲友也都了解,作为大时代的小插曲,它也象征台湾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的族群鸿沟。因此,在这儿追述一下,和读者分享这一段至堪珍惜的经历。” 纪政是当时台湾国际体坛上的运动明星,也是多年的公众人物,和沈有过三年的爱情。后来中断,沈用这段话描述:“每个美好的故事都有个结束,爱情当然也不例外。圆满的结束,形式上都是一样:结婚,然后live happily together forever(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尽管那“永远”可能只有一两年甚至一两周。不圆满的结束却各有不同的形式。纪政和我从名古屋之旅到关系的忽然结束,不过三年。” 他们之一断就是17年,直到沈中风之后,又得纪政的照顾,她重新走入他的生命:“在我努力挣扎,恢复正常的过程,她是不可或缺的支柱,,,,每次她偶然的来访,总带来充满生命的欢愉。我不认为我们会再得到什么,但肯定也不会再失去。” 有人问及沈,当年两人都是单身,并没有有形的束缚,却分开了,当时痛苦吗?后来后悔吗?他说,当然痛苦。至于后悔否,却踌躇,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如果昨日重来:“会不会走不同的路呢?爱情、婚姻,真正的痛苦,不是没有得到,而是失去。世俗的得到未必真的得到,世俗的没有得到未必真正的失去,二十年后,回首往事,从来没有失去也永不会失去,还有什么要求呢?” ?虽然中风,沈还是认为上天待他不错:“上天赋我不薄,人间繁华江上明月,都只是适度的,融会进来成为一生的愉悦。但毕竟还是伴着水,若不得病,寒潭清的境界,今生是否能得至,颇不可知。”值得一记的是,纪政在和沈分手多年后,沈忽然收到过她的一首英文诗,沈将其译成中文回传: ,让我们的友谊长存我从未愿望,我俩就此分手也许我们的途径,将有各的方向 ?但那不会改变 .我俩分享的内心/永远的关注不论我在那里 v不管我做什么 只要我想起了你微笑就浮上面颊/温暖就涌上心头我永远珍惜 我们初遇的那天我们曾一起成长/共同努力 N不论世事变迁我们会永远让各自知道我们相互间/长存的热爱和关怀对我你不仅仅只是一个朋友我常挣扎/如何来说出我的感觉但我希望 我们永不会失去/我们曾有的共享因为不管是相距万里/还是近在咫尺 ?你是/也永远将是我生命和我的一部分这样的诗,朴实无华,我看了,却感动。 爱本来就是珍贵易碎的。 相爱难,更多的只是错爱,或爱错。 爱的善后更难,大多数的结局不外是:深了怨恨,浅了淡忘。 ?它不是一个人能够维系的,爱需要彼此有爱的能力。这当中自然少不了纪政永远向前、阔大自然的好性格,换了别的两个人,结局恐怕又另样。沈君山所谓上天待他之不薄,真有实据了。 《浮生再记》里关于纪政的章节,设在附录里,我却觉得是全书里最有情意的。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先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 其中夹杂的复杂情感 用言语难以表达 而后读沈君山的《浮生三记》 渐入佳境的感觉也无法评说 七八年过去了 在想读这本书时 却找不到 无奈中又读了《浮生再记》 找回以前的姿态

很喜欢

第一次看沈先生的文字清新、平静的笔触中透着隽永的意味每天中午都会拿起书看一会儿我的心也会跟着静下来

必须说说沈君山

单位组织香港游,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买到沈君山的《浮生后记》。自由活动的那天,香港雨非常大,手里撑着伞,伞底下仍然是细雨不断。因为办公室的同事要到九龙一家药店买药,人生地不熟的她一个人不敢去,只好陪着她乘过海巴士去了。回来时已经到了中午,能去逛的地方已经很少,我提议去PAGE ONE看看,因为那是香港很有名的一家书店。可惜的是,我在书店转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沈君山的书,服务台的小姐帮我在电脑里查了几遍,也没有找到。在万象书坊逛时,偶然翻到三联书店出的《浮生三记》,虽然不是《浮生后记》,但读了之后还是感觉如见其人。沈君山是物理学家,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教书多年,1973年回台湾后,先后在台湾政界和大学任职,后来在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任上退休。沈君山主修物理学,兴趣广泛,围棋、桥牌水平很高,得过美国冠军,会打篮球,足球也非常好,至于文笔,台湾《联合报》社长张作锦说,他行有余力时玩玩就已经很好。年轻的时候,沈君山与连战、钱复、陈履安并称台湾“四公子”,都是出身世家、风度翩翩而学有所成之士。沈君山说,有一次张学良先生请客吃饭,席间有人介绍说沈是“四公子”之一,有民国“四公子”之称的张学良非常生气:“ 四大公子是什么?是骂人的话!我现在是秋天的蚱蜢,而脚一伸就走了,你可不要做夏天的蚱蜢,被人瞎捧,瞎作弄,到头来一事无成!”沈君山能名列“四公子”,与他的多才和浪漫是分不开的。他与前妻离婚后,以不惑之年回到台湾,身边美女如云。在他上任台湾清华校长之前,有反对者说,“沈君山学问人品都好,就是女朋友太多了......”反对者其实是担心沈君山长校后,清华会成为自由主义者的天下,但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沈君山的风流倜傥和政治主张。《浮生三记》中,最感人的文字包括《怀念见美》和回忆与初恋女友分手和重逢的篇章:“‘看君双眼色,不语似无愁’卅年前,为这两句诗,相思了一晚,也是骊歌声中,刻意地念出来,换来一瞬矜持的嗔笑,又相思了一晚。今宵却自然地从唇间流露出来,感觉到一丝颤抖,也只是一瞬,眼色更加迷蒙的。”《怀念燕谋》是沈君山怀念友人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沈君山的生活。在台大读书时,沈君山常常去燕谋家叫他出去打牌,在燕谋祖母的眼里,这样的青年不务正业,因此常常是很不愉快地说:“那个沈君山又来了!”还当着他的面说:“成天地打牌,不学好,将来呀......”燕谋就顶一句:“你管人家......”不出四五年,沈君山出国得了博士,回国参加桥牌赛,老祖母开始对沈君山刮目相看,还要留他吃饭。有一次聚会,男生们搓麻将、拱猪,还唱:“拱猪拱一猪,猪不出何以安天下......”,与会的淑女们很生气,觉得这些男生太没品位了,背诗多有气氛啊。燕谋一边打牌,一边和淑女们比背诗,随便她们出什么诗词,燕谋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一举惊四座。由此可知,沈君山位列“四公子”,并不是逃课打牌就行的,而他和他的一班朋友,表面放浪不羁,文学的功底却是很厚的。我喜欢沈君山,就是觉得像这样既有传统中国文化情结,而又抱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实在是太少了,他是优雅而现代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读《浮生三记》

从何谈起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我就是喜欢通过这些留在纸张上的油墨去窥探他人的人生。或富贵、或贫贱;或非凡、或平凡。生而来,死而去,一生的修行,最后化为百千万言,对于我们后辈而言,这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财富,非物质的,精神上的。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为镜,这百千万言就是这镜中之像,摇曳而来,警醒着你我。我喜欢看这种个人经历为经,编年历史为纬的书。从中间既能读出个人真情,也能读到个人命运和历史车轮的牵绊纠葛,滚滚红尘,我们都在其中。沈君山先生《浮生三记》一书,分人文、科学、棋桥三记,其实附有老病后记一记,共为四记。人文一记中忆童年琐碎趣事,念昔年棋友,思往昔知己;科学一记谈自己的科学馆怀念恩师;棋桥一记又写自己一生的爱好围棋及桥牌;老病后记中谈自己的生死观。所有的文字没有雕琢的痕迹,仿佛就是一位经历了岁月光华洗礼的老人在款款到来,跟你分享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告诉你个中滋味。你能看出这是一个心地豁达的人,一个温柔的人,一个爱思考的人,一个珍惜朋友的恶人,一个因为打官腔被恩师训然后搔头而笑的人,一个真实的人。沈君山先生本业治的是物理学,但是兴趣广泛,各个方面均有过人之处。桥牌得过冠军,围棋能与大师对弈,足球当过校队队长。从这些广泛的爱好发展而来,遇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师长,均能真诚以待,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在《怀念见美》一文中开头他这样说,“从一个人交的朋友,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才华格调;从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待他,可以看出这个人如何待人”。这是他对见美这位昔日的知己的评语,其实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待人之道呢。智者往往就是这样,待人之道授人与无形。写聂卫平,写魏重庆,无一不真挚,无一不真实,只有在生活中能互相真诚以待的人,才能写出这份真实吧。先生谈科学,不像一般老师,生硬的理论一箩筐向你囫囵砸过来,他更像是在给你教人生哲学,如何为人处世。科学之理,深入易,浅出难。他谈相对论,谈光电效应,谈统一场论,谈时间,谈空间,无一不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举例精辟独到,又不生涩枯燥。科学态度上,坚持推到人生中一座有一座“山”,提倡尊重事实和容忍怀疑。又谈科技对文明的影响,都有独到的见解。沈君山先生既有很好的科学素质,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我心中崇尚的良师。不仅能在学识给你指导和教诲,在人生课堂上也让你受益良多。先生谈及两岸关系,能感觉到那种热切的盼望,只是碍于大陆政治气氛,很多话不能见于此书,未免感到遗憾。但是那份文化的牵绊,字里行间都流露了出来。及至提出自己的”一国两制”思想,戚戚之心,可见一斑。沈君山一生爱好丰富,交游甚广。老来罹患中风,凭借超人的毅力挣脱病魔的魔爪,委实让人可敬。忧患之中,自然思考自己一生所得所失。回想自己一生,践行“做我所爱,爱我所做”的人生信条,向来也无遗憾了。老来生病,给亲人朋友造成负担,自己心里委实过意不去。思考来思考去,明白了,死就是一个过程。病房之中,一眼就能看尽人的一生。没有意义的的活,还比不上有尊严的死。沈君山先生的生命遗嘱我觉得充满着人生的大智慧,大谋略,大智大勇,不过如此。现摘抄书中部分如下:我,沈君山,一九三二年生,今年六十八岁。鉴于此生已尽了对社会的责任,今后,如何处理个人之生命乃个人之基本权利。在此一原则下, 立下此生命遗嘱。一、 消极终止:在本人因病或其他原因,进入永久昏迷或不可复原之终极状态时,不必以任何人为方式延长生命(例如气管内插管、体外心脏按压、急救药物注射、人工调频、人工呼吸、鼻管喂食、心脏电击、或其他救治行为等),应尽量减少痛苦地让本人自然结束生命,免除痛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其处理方式在本人无意识判断时,授权下述被授权人依上述原则执行。二、 积极终止:由于自然或意外原因(例如严重中风或车祸),本人脑部或身体受到不可复原之伤害。生命虽或仍可自然维持,但—(一) 此伤害将是本人之精神及身体陷入长期痛苦之状态。(二) 此状态将无法复原。(三) 维持生命对家人及社会将造成沉重之负担。在上述情形确定时,本人将以积极方式寻求生命之终止,届时或将寻求被授权人或相关人士做直接或间接之协助。为避免上述人士担负道义或法律上之责任,于此授权被授权人得在上述假设情况发生时,以积极或消极之方式协助本人终止生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读完这份遗嘱,你能感觉到他对生命的珍惜和珍重,对亲人和朋友的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又是一个伟大的人,试问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超然而又现实的面对死亡呢。知乎上推荐这本书的人说,《浮生三记》是他此生读到的最美的文字之一,与我也是。

散而有思

开始的时候只是把这本书下载在了kindle里面,没有很大的兴趣的。断断续续看了一半才有了一点兴趣,直到后来看到作者对中西方文化的一些看法才对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作者的很多观点都客观公道,能够给我这样纠结于中西文化的优劣很大的启发。
作者被戏称为四大公子,我看也是啊,很潇洒,交际广泛,认识很多名人,而且活动于社会之中,肩负责任。不求利,不争权,尽力对社会有贡献,真是名士风范。
在人少年甚至于中年前期,应该要去争,争事以成功,以求进,如果没有不争不求则事难以成。到了中老年,人就要乐天安命了,“做我所能,爱我所做”“量才适性,守真取朴”。毕竟人生也就两件事,让自己身心愉悦和对社会有贡献。

不敢促读

给自己非常喜欢的书写点东西,很难。《浮生三记》是我一直在看,一直没有看完的一本书,现在仍是如此。拿起书来,每次最多读两篇,便放下了,好像这书有种引力,它越是精彩,我越想逃离,怕被它永远的吸进去~~做学问,为人,我以为能像沈老这样就足以了。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可那时古人的追求了,现在的浮生大众哪有这份闲心,哪有这种学识?沈老读书、做官、治学、下棋、打牌,无一不精,读得我心往之,却力不能及,沈老的文字,很雅,很实,不像学者般高深,又不像作家样矫情,好似他在台湾清华的作为:清清白白,干净朴素。前几个月,沈老在《南方周末》上经常登他的新作,似乎名曰“浮生后记”,文章更显精纯,写他孩子的学习,写台湾清华的古事,看得我如痴如醉,那几个周四是是我一周的企望,可惜每过多久便再也见不到他的文字了,也许沈老乐养天年?或是疾病缠身?唯愿他好!

那些公子哥

在北大图书馆看过。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觉得作者那种公子哥的感觉处处都在,也因此对这种人不是很喜欢。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似乎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我这种普通家庭出来的人,是不会一致的。怎么说呢,那种生活方式或许就是太奢侈了。但是话说回来,人的智商都差不多,还是努力最重要吧。另外“浮生三记”四个字好像是他亲笔题的,看来这种教育还是不错的

命运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拥有这份环境?那时很多人可以书画琴棋,因为他是世家出身,很多东西是平常人难以接触到的,所以他有这份闲情逸致去写文章,去研究学问,倒没有什么多于羡慕的,毕竟现在,压力不与旧时同了,借这本书避避挺好


 浮生三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