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讲座(第六辑):思想的境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在北大听讲座(第六辑):思想的境界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
ISBN:9787800057304
作者:文池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北大国际关系协会在这样一个时候,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创意非常好。我觉得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员,我责无旁贷要来做一点贡献。题目有点大,在座的有很多国际关系协会的会员,我常说国际政治真的能讲的很少,国际政治很多东西是不能讲的,但是又要讲,这就很难了,这是个困境,但我们一起努力吧!我想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  一个多月以前,全世界的人,通过媒体、Intemet和广播在同一时间看到和听到了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事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幕惨剧。我个人当时是9:20开始打开电视,一直跟到早上3:00,因为我第二天还要给00级同学上课。我实在不想离开电视屏幕。当时我脑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历史无法预测!“9·11”事件让我们看到,被漂浮在表面的东西掩盖的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在这个领域里,平时看到的什么概念、理念、定义等都是水面漂浮的一些东西,突然一下,这个水底下的东西冒出来了,而且视觉上是这么一个景象,我想这应该是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的,除了精心策划这一恐怖事件的人以外。“9·11”事件在美国历史上创下了几个“第一”:美国第一次在本土受到这么大的打击;自1929年以来美国第一次宣布股市关停;美国全部的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第一次同步报导这样一幕惨剧;美国第一次宣布关闭领空。我记得当时有三架中国的国际航班,一架是上海东方航空公司的,还有两架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正在飞往美国,结果只能转飞加拿大,因为美国领空关闭了。这本身就说明这个事件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由此我想到“9·11”已经给大家(我指的是全世界所有的人)点明了当前也就是冷战后时期一个非常重大而且是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恐怖主义”。这个恐怖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的这种现代恐怖主义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它的力量、它的危害以及它的性质。我们还要沿着这个事件发展继续思考。我举几个例子。我想同学们不会忘记,1995年,在我们东边的国家日本发生的由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有5000多人中毒,12人死亡。当时作为一个个案是很震惊国际社会的,但是当时并没有把国际恐怖主义很好的剖析透。奥姆真理教的教主麻原是1953年生的,他有一次去莫斯科访问,有上万人听他的讲道。等到奥姆真理教制造了毒气惨案之后,13本警方在挖奥姆真理教老巢时发现,仅在一个地方就查出拥有足以使420万人死亡的沙林毒气原料。这很惊人,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是在菲律宾,就在上个礼拜,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访华,宣布一个中国人质获救。大家还记得吗?绑匪,阿布沙耶夫,1963年生人,菲律宾恐怖组织的头目,父亲是一个穆斯林,母亲信基督教,他小时候被一个从中东来到菲律宾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看中,发现他有领导才能,让他接受了专业正统的伊斯兰教育。后来,他回到了菲律宾,就搞了这么一个从事绑架、贩毒、专门制造骇人听闻事件的组织。他们绑架的对象不分国别,中国人也不例外。我今年6月份在香港一个会上,亲眼目睹一个场景,就是现任美国总统的父亲、前任美国总统老布什问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岛上那群土匪消灭掉?菲律宾前总统两手一摊,表示太难太难。连政府都觉得对付他们是那么难,可见阿布沙耶夫的组织之严密、凶险、不可测。当然,背后还有他的国际背景,他是在中东受的训练,再回到菲律宾。第三个例子,离我们也不远,是我们北方邻国俄罗斯。从1996年以来,俄罗斯的许多大城市,尤其是莫斯科,不断受到车臣极端分子的骚扰。他们爆炸居民大楼,在居民大楼里放威力很大的炸药,炸掉大楼。1996年对俄罗斯来说是很恐怖的。那么像这些事情,到“9·11”事件发生在美国,大家都高度关注了。但是从这个事情的性质来说,不管它发生在什么地方,现代恐怖主义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现在必须要很好地思考。因为它用的手段,及那种理念,不是我们常人能够想像的。  有几个特点,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第一,它是有组织的,具有严密性和不可知性。这些组织的情况我们现在不甚清楚,各国的情报机构掌握一些资料,但显然还很不够。原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最近写过一个东西,他说如果俄罗斯知道“9·11”这个事情,是会事先通知美国的,但俄罗斯不知道。俄罗斯在对付车臣、中亚的行动中掌握的情况很多很多。还有欧洲,欧洲在对付这一类非传统的安全危胁方面,还是有点办法的,英国、法国情报机构相当厉害,因为他们本身也受到这种危胁,但是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这可以看出恐怖组织本身的严密性和不可知性。第二,它往往和政治连在一起,在政治、地理、文化交汇的边缘地带活动,这是它的生存空间。在冷战结束以后,这种地方在全世界为数不少。冷战时,世界的很多势力都被两大势力狠狠地绑住了,一些其它力量突显不出来,现在不是这样,整个欧亚大陆从高加索往南。中国的帕米尔高原往西,阿富汗往北,包括阿富汗,还可以再往南延伸,中亚这个地方成了恐怖分子聚集的地方,不是整个一大片地区,但是是高发地区。另外凭借现代高科技,恐怖活动的示范效应是很强的。据说拉登这个人极富想像力,能想出“9·11”这种恐怖活动,可说是把想像力发挥到了极至,而且残忍到了极至。现代恐怖主义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它要搞世界末日,这种东西是很阴暗的。人类不能生活在这样的恐怖和阴影中.人类要生活在希望当中,人是需要看到希望的,人类的文明无论是哪个民族创造的,都是生活在希望里,如果把人类推向一个阴暗的、恐怖的、世界末日的状态中,那真正是人类文明的悲剧。所以我想,“9·11”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更好地关注国际恐怖主义。我们过去长期没有很好地关注这一问题。如果说一点没有关注也不对。有一个例子,就是今年6月份,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背后有很多故事。我今天就不展开讲,我只想说上海六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的7月份我到美国,去华盛顿,我碰到的几乎所有的美国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恐怖主义是个大问题。相反,大多数的搞美国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人还说你们这个上海合作组织就是针对美国的。这么一种思维差距,我觉得(那时)要形成一种共识不太可能。但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候,的确是明确地表示要联手反对中亚三股恶势力,这些恶势力对中国、俄罗斯和中亚诸国都构成很大威胁。  接下来谈谈“9·11”事件的舆论反应。我接触的中国人,包括很多北大的学生,在“9·11”事件后,有一种非常自然的反映,觉得美国你现在也尝到这种滋味了。但是顺着这个我再问下去,没有一个同学,我碰到的同学,没有一个认同这种恐怖分子的手段,从人的本性和良知来说,没有一个同学认同。人们觉得怎么能这样呢?恐怖主义使很多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更不要说他们的家人。我觉得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和恐怖分子在思维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言

  每一次写前言都是一次冒险。  有些一直埋在心里的话,一旦说出来或用文字表达出来或许就遮蔽、消解了原有的意义。但虽深谙其中的危险.却还要一而再地去涉险,因为确有一些内心的感情想表达。  一位青年农民来信说:“《在北大听讲座》是我田间劳作的精神食粮。”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来信说:“《在北大听讲座》记录了北大乃至思想界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有朋友指出:“《在北大听讲座》在形式上已显得陈旧、单调,缺少了生气。”  作为编者,每一种声音都是我们所关切的,我们无时不在提醒自己,还有哪些工作可做改进,也期望得到更多的批评和提醒。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每一次写前言都是一次冒险。  有些一直埋在心里的话,一旦说出来或用文字表达出来或许就遮蔽、消解了原有的意义。但虽深谙其中的危险,却还要一而再地去涉险,因为确有一些内心的感情想表达。  一位青年农民来信说:“《在北大听讲座》是我田间劳作的精神食粮。”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来信说:“《在北大听讲座》记录了北大乃至思想界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有朋友指出:“《在北大听讲座》在形式上已显得陈旧、单调,缺少了生气。”  作为编者,每一种声音都是我们所关切的,我们无时不在提醒自己,还有哪些工作可做改进,也期望得到更多的批评和提醒。  本书是伴随北京的恶劣的沙尘暴天气编辑完的。有一次送二校稿去一位老师家,刚下车,手中的牛皮纸信封就被疾风吹走了,追着稿子跑,最后在路旁的积水滩里拾起湿淋淋的稿子,赶紧跑到老师家里用毛巾一页页擦干来修改,不知道老师是不是第一次改这种一下笔就渗墨水的稿子。我们想,若是每片天空和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纯净的该多好。  另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每次必把我们送到电梯口,有一次实在过意不去,坚持让他留步,可一转身,他又打开门,坚持目送至电梯关上门为止。这种对后辈的谦让、尊重态度实在让我们愧疚不已。  每一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都让我们心怀敬意和感动,每一种表情都会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如惠特曼所说: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无论你能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我们内心的虔诚和敬意同样要送给您——在某个时刻看到这本书的人们!                                 编 者

书籍目录

叶自成 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个问题
袁明 从“9・ 11”谈起
刘西拉 世贸大楼倒塌后的反思
杨明 美国总统选举的制度和程序
谢又乔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西部开发战略
刘震云 从《一地鸡毛》到《一腔废话》
董强 从《笑忘书》看昆德拉作品中的人与社会
Kah Kyung Cho 张祥龙 现象学与东方思想
秦晖 文化比较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历史观
冯国瑞 信息社会与人
丁宁 西方当代艺术心理学
程大利 笔墨精神与中国文化
邱仁宗 人口问题与伦理学

编辑推荐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六辑。

作者简介

《在北大听讲座(第6辑):思想的境界》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六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尚的思想和观点”,本丛书被喻为最具时代精神的“思想大餐”,且“由于其严肃的学术品格和通俗的阅读形式”而深得各界读者钟爱,并被评为“九十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思想读物”。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图书封面


 在北大听讲座(第六辑):思想的境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有思想。
  •     内容很好,价格很实惠,很喜欢,邮购比想象中的快
  •     不说
  •     内容翔实,尤其是纪连海老师的讲座,读其文,听其声,生动形象
  •     很有思想的一本书,和我高中时代接受的教育思想一致。可能主要是和崔新萍老师思想一致。。。她教会了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     初中,第一次知道米兰昆德拉
  •     刘震云秦晖董强那几篇不错,将马克思那篇水平极差。
  •     同事买的,他说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