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风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旷世风华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6279281
作者:夏坚勇
页数:371页

内容概要

夏坚勇,小说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小说、话剧多部,曾获庄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

书籍目录

序 篇
第一章
一 空间篇
1 江南
2 六朝旧道
3 苏州
4 吴越风情
二 时间篇
1 《春秋》中的密码
2 行进在“匚”形航道上的舰队
3 冤家
4 主奴之间
5 邗沟
6 铁血残阳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附 录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对中华民族母亲河——京杭大运河作现实历史考察后写下的史诗性作品。作者细心、广泛地搜罗起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和各种细节,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在审视、整合,并以富于灵性的感悟和洋溢激情的文字,成功展现了这一苍古大水的精神风貌和悲壮历史,揭示了其包蕴的丰富、多层次的人文、历史意趣。这是近现代以来第一次对大运河历史所作的感性、全面而充分的描画,也是从独特视角对中华文明史所作的一次梳理和勾勒,具有宏阔的视野和浓重的现代意识。

图书封面


 旷世风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旷世风华》是夏坚勇老师倾尽心血的大作,从大运河的源头写到结尾,尤其是结绍兴的描写,我记忆很深。有关中国地理写的概念很少。国人所熟知的除了《徐霞客游记》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影响最大。但,这些都是游记的范围。地理写作,就是对地理人文的文化解读,而文化游走记录和作者个人的情感。多年前,唐晓峰写过一本《人文地理》,西方有很多这方面的纪录片,但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地理写作。夏坚勇老师的《旷世风华》,主要是以地理范围,以风士人情为主线的人文解构,可惜,国人对这一概念不太了解,让这么一部好作品给埋没了。
  •     真的是一本好书,是一本能让你崇拜作者的书,当时就一直在想,什么样的词语能形容我对他的感觉,想了很久,想到四字:国士无双。这本书和作者的第一部大散文集有些不同,在刚开始看的时候,会让你有一种退步的感觉;会觉得作者的文章有些媚俗,可是到了后来,又会发现,真的是另一种境界。作者的文字如诗如画,会让你猛然想起王维夸苏东坡的诗句,不读作者的文章,真的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那么美。书中的描写,画面感很强,透过文字,会让你联想起脑海中积存的一切美轮美奂的场景,这也许跟作者当过电影导演有关,由此可见,艺术真的是相通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这种散文和余秋雨的散文字在文学上都属于文化散文或者学者散文。除了抒情以外,知识量和信息量都比较大,我个人比较是喜欢这类散文,也一直关注这位作者,喜欢文化或这类散文的读者一定会喜欢
  •     非该版本
  •     不论世界如何喧哗,总有人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做学问不是靠吹的,是用心去沉淀,反反复复的品味,无语,让历史的沉淀沁入心底。
  •     太贵了,买不起呀
  •     此书不错,但不及作者的第一部作品。
  •     本书是作者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对中华民族母亲河——京杭大运河作现实历史考察后写下的史诗性作品。作者细心、广泛地搜罗起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和各种细节,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在审视、整合,并以富于灵性的感悟和洋溢激情的文字,成功展现了这一苍古大水的精神风貌和悲壮历史,揭示了其包蕴的丰富、多层次的人文、历史意趣。这是近现代以来第一次对大运河历史所作的感性、全面而充分的描画,也是从独特视角对中华文明史所作的一次梳理和勾勒,具有宏阔的视野和浓重的现代意识。读来十分深刻。
  •     作者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典故、历史随处可见
  •     看完夏先生的历史散文,我觉得余秋雨的散文简直是小儿科。。。被夏先生的文笔和流畅开阔的思绪震撼到无以复加!
  •     很喜欢作者优美的文笔,很值得阅读
  •     振聋发聩
  •     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想一定得打个五颗星,但是无论我多么努力地想更爱这本书都是徒劳。夏坚勇先生不是写的不好,相反太多似华丽似朴素的文字让人眼花缭乱。受不了的是他太过牵强附会,让人生厌!
  •     很喜欢,,没事翻两页
  •     刚看还不错,作者写的是散文啊~那个语言啊。。。读到后面太腻了,感觉在堆砌辞藻。
  •     夏先生的文章才情横溢,非常喜欢读他的文字!
  •     高中时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     从《长河如烟》开始,一直为作者的文字所感动!
  •     整本书的结构巧妙,地理位置与历史长河互相渗透,对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做了非常翔实的介绍,颇见作者功底。
  •     有点糟糕
  •     一部被埋没的大作
  •     还是喜欢早期东方出版社发的“淹没的辉煌”……
  •     大运河!
  •     非常喜欢,推荐
  •     只读了一遍,吃透了再来补充,夏先生的文笔犀利华美,值得一看
  •     历史书里文学价值很高的书!有些情怀。
  •     词藻艳丽,不知所云
  •     多年前读了《湮灭的辉煌》,每每都要向好友说起的一本书,喜欢的东西就是这样,想要给喜欢的人来分享。当余老师的作品趋向快餐式和多产型,就会疏离得比较绝然。仍记得多年后再次等来《旷世风华——大运河传》时的心情,喜悦而有怯意,都不舍得急急翻开来……
  •     我因为喜欢夏坚勇的书,所以我相信其他作者写的应该也不会太差. 请早备货, 我想买一套. 谢谢.
  •     人文情怀浓厚。
  •     作者具有做人的良知,具有忧国忧民意识,具有渊博的学识,加之娴熟的文笔,精练的技巧,全方位的回顾大运河的历史,解剖大运河兴衰的历程,读后热血沸腾,收获非浅.作品震撼读者之处在于厚重的历史学识,多角度的剖析,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读着仿佛走进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走进了大运河曾经辉煌的岁月,走进了民族艰难的发展历程.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是历史的反思,现实的的思考,奋进的动力.作为今天的华夏后裔,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抛弃先人的弱点和不足,如何传承先贤的优势和强项,如何融入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大岭冬冬
  •     不错,值得一读。文笔流畅。
  •     夏坚勇的名头实在是响亮。大概是2005年左右,江阴一位领导到台湾去访问,访问的过程中邂逅了一对老年的台湾夫妇。闲聊过程中,听说这位领导是江阴的,马上说,江阴么,真正是个好地方,那里有一个名作家。问是谁,答曰夏坚勇。这位领导马上说,我认识他,而且很熟悉。那台湾夫妇马上央求能不能和夏坚勇先生通个电话,说是夏先生的大散文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是夏先生的粉丝,要问候一下夏先生。我们的江阴领导倒也不拂台湾人民的一片美意,马上电话回来找到了他。当时,我们都有点莫名其妙,千里迢迢,火急火燎的打电话找老夏,会有什么事呢?后来才知道,仅仅是为了和老夏讲几句话。
    钱锺书说过,你吃过了一个鸡蛋,觉得这个鸡蛋很好吃,那就行了;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但是对于喜爱夏坚勇作品的热心读者来说,自然觉得这个鸡蛋是天下珍馐,却苦于无法见到母鸡的风姿万种,于是退而求其次,仅仅听一下母鸡的“咯咯”声,那也是能获得巨大的满足的。
    还有一次,苏州市作协主席、苏大文学院的范培松教授和儿童文学作家、苏大社会学院的王一梅教授到江阴来,忘记是谁做东了,反正我那天也去作陪。夏坚勇因为毕业于苏州师范学院(也就是苏大的前身),范培松教授又是来自苏大,因此我们(包括夏坚勇先生)都对范教授非常尊重。席间,谈起了夏坚勇的文学创作。范教授非常推崇老夏的大散文系列,特别是那一本《湮没的辉煌》,认为写得端的是大气磅礴,并且把当时另一位大散文作家、上海的余秋雨拿来做对比。当时余秋雨最有名的一本书是《文化苦旅》。那天范教授高兴,在酒桌上多喝了些酒,讲了很多,像个评论家,但因为时间长了,我现在也不记得当时到底讲了些什么,反正,同样的大散文,老夏比老余要略胜一筹。
    自古有“文人相轻”的恶习。老夏却没有。估计他是不会这么认为的,或者说,他是不会轻易地坦然承认的。然而,他的文章好却是不争的事实。倒不是因为他获过了哪些哪些奖,而是他的作品被每一个有机会看到的人读过以后,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老夏的功力。不仅仅是胸中自有万卷书的旷达,也不仅仅是笔端细腻柔肠百转、或者气势浑厚力拔山的文字驾驭能力,还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浑然天成的人生智慧。
    老夏的《旷世风华——大运河传》出版以后,我是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我曾经找出其中描写大运河在苏北平原上缓缓南流的段落,然后细细品味。越品,越觉得他真不愧是高人,甚至每一个字词都是精雕细琢,无一不工。后来我就放弃了,字斟句酌考据式的读书其实不是我的方式。当然,他的东西也更适合于“高瞻远瞩”、感受整体的。
    我和夏坚勇先生认识也是在二十一世纪了。但对于他的成就早就是如雷贯耳景仰不止。在这么一个“连最后一个文学女青年都去炒股了”的年代,我还没有丢弃对文学的热爱,也算是难得了。那时候,我是恭恭敬敬的叫他“夏老师”。后来,夏坚勇当选为江阴市作协主席,也算是仕途得意吧,于是开始改口,开口闭口就是“夏主席”,倒也没有戏谑的成分,纯粹是一种尊重,也是对他的恭喜。再后来,我们熟悉得多了,我曾经目无尊长,没大没小的称呼他为“老夏”,“老夏”倒没有见外,照样答应得很爽脆,我却自己慢慢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把两个字颠倒了一下位置,变成了“夏老”。嘿嘿,夏老两个字极妙,对我这两个字,夏老也是照单全收不误,也许心里也是得意得紧。只是,以前他一直叫我是“华军”的,有的时候他也会叫我“周董”、“周总”。当然,我知道,这只是玩笑话了,不能当真的。
    夏坚勇先生出版了《旷世风化——大运河传》以后,曾经是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他甚至亲口给我们讲述过小说的大概情节,还说小说的开头最难写,他试着写了几个开头自己都不满意,又重新撕毁重来,所以他一直无法说“已经完成了多少多少万字”。又过了一段时间,再问他,说是不写了,难写,写不出来。我就想到现在的写手,他们的水平实在是高,一天甚至可以写上上万字,时间不长就是一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然而这样的作品对我来说,那就是“快餐文学”,甚至,连快餐也是算不上的。当年,鲁迅曾经想写一部关于唐朝的长篇小说,为了寻找灵感,他来到西安,最后发现“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于是绝望之下终于一个字也没能写出来;还有路遥,为了《平凡的世界》,他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和精力,他说过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可见,写作,实在是一件累人的差事。要想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首先必须能经得起自己的考验。真正的作家,是不会随随便便就让自己的东西公之于众的。
    老夏跟我们说要写长篇小说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前往兴化去看油菜花的时候。我和老夏一共出去游玩过两次。一次就是这次去兴化,他打了电话过去,那边的作协就派人接待,连吃饭、帮我们摄影、陪同参观郑板桥故居都安排的妥妥帖帖。记得席间老夏还谈到兴化籍作家毕飞宇的《青衣》,谈到他们之间的往事。还有一次是前往老夏的老家海安。他也是打了电话过去的,给《海安日报》的总编。也是很客气,安排人陪着我们去看一棵几百年的大树,好像离报社不是很远。又谈了很多文坛的掌故,可惜我都忘了。记得的似乎只有一些“啃瓜皮”、“契血泥”、“大肚皮”、“鸡子啼”之类的东西,还有吃饭时有一道小菜,是用小麻虾咂酱,味道真是极美的。
    有一次,我到苏州去游玩了穹窿山,回来后就写了篇小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吾友陶青看了以后心里痒痒,一定要去玩一趟,力邀我同行。我没去,老夏却去了。据说,那次他们手里就是拿着报纸,顺着我写的顺序一一走来,到最后就到了孙武子隐居地,一杯茶坐到天黑。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他知道我经常写一些文章发表,于是有点留意。有时候碰到,就会说,怎么最近看不到你的文章啦?也许,在他的眼中,我就是属于“高产”了。我的文章不入流,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但好歹老夏读过,我便会有一些鸡犬升天的得意。有时,他又会敲打我,说,你这篇文章怎么写得还不如你老婆和儿子写的好啊?
    其时,我老婆是小学语文教师,儿子是初中生。
  •     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可以从一个侧影浓缩,而历史却在中国一再重复,唉!文字华丽优美,不经意的历史事件让人掩卷长叹。
  •     一本让你可以反复读、仔细读,甚至能成为写作的学习榜样!太棒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