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章节试读

出版社:九州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10807060
作者:钱穆
页数:449页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笔记-兩漢博士家法攷 - 兩漢博士家法攷

其有不樂守章句師法者,當時稱之曰“古學”。古學必尚兼通,……故好古學者,常治訓詁,不爲章句,如謝曼卿爲《毛詩訓》;衛宏爲《詩序》,及從學杜林,又爲《尚書》作《訓旨》;袁宏《紀》稱馬融“學不師受,皆爲之訓詁”,此皆古學也。然則東京所謂“古學”者,其實乃西漢初期經師之遺風,其視宣帝以後,乃若有古今之分;此僅在其治經之爲章句與訓詁,不謂其所治經文之有古今也。(頁205-206)
當時辨學術分野,則必曰“古學”、“今學”,不稱“古文”、“今文”,大略率如是。惟今學博士諸經,各有章句,文字皆經隸定,而古學諸書章句未備,訓詁未全,故治古學者必自重古文,此亦相因而必然之勢也。(頁220)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兩漢“今學”、“古學”之分野,非在讀經之文本,而在治經之“典範”(paradigm)。概言之,今學多專守一藝,古學多徧治群經;今學好爲章句,古學好爲訓故;今學壁壘森嚴,古學博達兼通。是以漢學今、古之辨,究其原始,原非後世所謂“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所能涵括也。蓋今、古文經名目之緣起,本自劉歆請立左氏、毛詩、逸《禮》、古文《尚書》諸經一案,然則兩漢“古文”一詞,初系六藝群經之泛稱,後雖具“古文字”義,於經籍亦多指古文《尚書》,非自別於今文而爲一學派也;大抵漢儒治經,其根本之藩籬,固不在文字之今古,而在章句與訓故、師從家法與凴依自力之別。後世誤以兩漢經學以今、古文分爲二途,是識其表而未識其裏也;至如漢末馬融、鄭玄等兼治今古文經,所本者亦原非二學,實爲一脈,即所謂博達兼通之“古學”爾。惟今文經立於學官在先,章句家法,漸成窠臼;古文經發跡於後,壁壘未趨森嚴,故尚古學者偏好古文,亦勢之使然也。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笔记-劉向歆父子年譜 - 劉向歆父子年譜


蓋清儒治學,始終未脫一門戶之見。其先則爭朱、王,其後則爭漢、宋。其於漢人,先則爭鄭玄、王肅,次復爭西漢、東漢,而今、古文之分疆,乃由此而起。其治今文經學者,其先則爭《左氏》與《公羊》,其次復爭《三家》與毛、鄭。其于推尋家法,紬繹墜緒,未爲無功。而錘之愈幽,鑿之益深,流遁而忘反,遂謂前漢古文諸經,盡出劉歆僞造,此則斷斷必無之事也。(頁1-2)
然一時代之學術,則必其有一時代之共同潮流與其共同精神,此皆出於時代之需要,而莫能自外。逮於時代變,需要衰,乃有新學術繼之代興。若就此尋之,漢儒治經學,不僅今文諸師,同隨此潮流,同抱此精神,即古文諸師,亦莫不與此潮流精神相應相和,乃始共同形成其爲一時代之學術焉。(頁2)
蓋不僅於經學中有門戶,即經學本身,亦一門戶也。苟錮蔽於此門戶之內,則不僅將無由見此門戶之外,亦並將不知此門戶之所在,與夫其門戶之所由立也。(頁3)
本書宗旨,則端在撤藩籬而破壁壘,凡諸門戶,通爲一家。經學上之問題,同時即爲史學上之問題,自春秋以下,歷戰國,經秦迄漢,全據歷史記載,就於史學立場,而爲經學顯真是。(頁3)
余讀康氏書,深疾其牴牾,欲爲疏通證明,因先編《劉向歆父子年譜》,著其實事。實事既列,虛說自消。(頁5-6)
其有不樂守章句師法者,當時稱之曰“古學”。古學必尚兼通,……故好古學者,常治訓詁,不爲章句,如謝曼卿爲《毛詩訓》;衛宏爲《詩序》,及從學杜林,又爲《尚書》作《訓旨》;袁宏《紀》稱馬融“學不師受,皆爲之訓詁”,此皆古學也。然則東京所謂“古學”者,其實乃西漢初期經師之遺風,其視宣帝以後,乃若有古今之分;此僅在其治經之爲章句與訓詁,不謂其所治經文之有古今也。(頁205-206)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夫今、古文之爲經學門戶,蓋以西漢末年劉歆請立古文諸經一案爲歷史上之關鍵樞紐。自清季今文經學轉興以來,劉歆篡經事莽之說漸滋,至康有爲《新學僞經攷》一書,詆之尤劇。故欲見汉儒學術之真相,亦不得不由此入手,而後支流原委可以明焉。錢穆於兩漢經學今古文傳統之研究,亦正以此一學案爲問題意識之起點,條陳史跡,力駁康說。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收文四篇,以《劉向歆父子年譜》領之,是開宗明義之謂。
從錢氏爲此一學術公案辯誣所運用的史料途徑和論證方法來看,蓋以《漢書》所紀儒林事略爲本,根據年譜考證的一般方法,清楚驗明康氏之說的抵牾,“實事既列,虛說自消”(《自序》),其方法貴在平實、清晰,不受某一特定哲學史觀的主導或左右。康氏新學僞經說的發生,原本自有其尋求儒教資源、以救時代變局這一與潮流相應和的精神,就其內在理路(Inner logic)而言,對於“經學”這一對象的處理,本質上是神學化的;而錢氏之所以爲劉氏辯誣,則恰在於他所選擇的乃是純謹而去神學化的史學路徑,即《自序》所謂“於史學立場,而爲經學顯真是”。此一旨在破除經學門戶、推重文史資源的路徑,其在漢代的重要淵源之一,正是劉向父子和班固所完成的具有一系列奠基性的文化學術實踐。與康氏所建構的僞經作者身份相對,錢穆筆下的劉歆形象首先是一位博物洽聞、學尚兼通的“古學”傳統的先驅者。——就治經之文獻而言,劉氏固可謂爲“古文經”之宗師,然就治經之範式而言,則劉氏之功,宛然更在於下暢兩漢藝文傳統中的“古學”一脈。
此書在《年譜》之後,續以辨正兩漢古今學分野之真相的《兩漢博士家法攷》,對照而讀,可互見作者之意。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的笔记-第166页 - 武帝時代之五經博士

“然稱置五經博士者,據《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員多至數十人。武帝初置五經博士。’蓋其前申公之儔為博士,乃以通古今,非以其專經也。至武帝專隆儒術,乃特稱五經博士。其他不以五經為博士者,遂見罷黜。因又名之曰‘諸子傳記博士’。其先則皆以通古今為博士,不別五經與諸子傳記也。故獨以經學設博士,其事自武帝始。……故自武帝建元五年之後,博士官之性質,乃與前迥異.....前之博士掌通古今,而後之博士,則專掌通五經。此其異也。”
“漢武立五經博士,謂其尊六藝則可,謂其尊儒術,似亦未盡然也。特六藝多傳於儒者,故後人遂混而勿辨耳。”
“故漢人之尊六藝,並不以為其儒書而尊。而漢人之尊儒生,則以其守六藝。此不可不辨也。”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