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8015576
作者:林语堂
页数:296页

章节摘录

  讨狗檄文  今天看见岂明先生《恕府卫》一文,末段,几句沉重的话,使我不得不决意抛弃很重要的事务,来讲几句更重要的话了。  记得民国六七年,《新青年》时代,我们知识界是一致革命的。不打算荏苒十载,今日已是国民十五年,不但思想革命没有一点成功,知识界方面自己软了腿,一方面讲革命,一方面正在与旧势力妥协。这当然是因为人多种杂之故。许多聪明人本来是应该做官的,因为环境的关系一时蛰居教育界,教育界来了这些杂种分子,分裂是必然之势。我们并不以为十分希奇,不过以此为十年来知识界之进步,难免言之痛心而已。前十年自我为“乱党”,为“洪水猛兽”者,是前清故旧大臣及遗老。今日自我为“洪水猛兽”者,乃出洋留学的大学教授们(指江亢虎,盖江,洪水也;虎,猛兽也)。我们还有何话可说?我们自己并没有进步,就是我们的敌人“文明”些吧!我们所要疑问的,就是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做官?为他们个人计,为知识界自身计,我们都希望他们升官发财。因为做了官讲官话,大家还可以知道是官说的,不会受其欺愚,同时亦可以免得污蔑教育界之尊严。倘是反动派都肯去做官,这倒是免除知识界分裂之一办法。  知识界内部不一致,要想打倒军阀,打倒官僚,是绝对的空想。大家倘是进一步看不清,而天天大谈特谈打倒军阀,结果还不免流为一种空谈而已。所谓军阀等于虎,则知识界至少须等于狼,团结起来,才略有与之抵抗之希望。若狼中杂了些叭儿狗,一方面做老虎(指章士钊)的间谍,一方面扰乱知识界自身之团结,再不到五年知识界的战斗力可保其完全消灭。  所以这些东西,忽然说些漂亮话,忽然说些糊涂话,我们都应该小心。其漂亮与其糊涂都可以其私人利益而解释。我们的敌人,率禽兽而食人者,将来就是这些东西,给革命势力以致命伤者亦就是这些东西。  由这回惨案(指“三一八”天安门惨案)后“丧家狗”之举动言论,已经更可看得显著了。岂明先生谓这回老段(祺瑞)所以敢杀人,实由于他知道知识界的身分并不比官僚清高,是可以用威吓利诱的。或是讲情面,或是用大洋,“舆论界”一定有一部分人替他掩护,所以他才敢这样。这个话可以使我们深省。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语堂,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牧师家庭。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修语言学,1916年毕业后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携妻赴美国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一年后获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学习,1923年夏获该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同年秋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语言学教授。1924年11月以鲁迅为主将的《语丝》周刊创刊后,成为经常撰稿人之一。1925年后,林语堂又受聘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兼任女师大教务长。“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从正义感出发,对军阀黑暗势力的血腥暴行表示愤慨,撰写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文章,理解、赞同鲁迅先生的立场。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兼研究院总秘书。1927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这一时期,其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封建军阀统治的不满和对学生运动的支持。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正式提倡“幽默文学”。1934年办《人间世》,次年办《宇宙风》,这两份半月刊,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的“性灵”文学,并提倡半文半白的“语录体”。创作倾向、政治态度发生变化。1935年用英文撰写的文化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并畅销后,应美国友人的邀请,于1936年携全家赴美,从而成为用英文写作在国外发表作品最多的中国作家。本着“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的宗旨,出版了介绍中国文化的《生活的艺术》一书,并编译出版了中国的古典著作,如《孔子的智慧》、《庄子》等。同时还进行了多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其中,尤以《京华烟云》最为著名。这部以古都北京为背景,描述了姚、曾、牛三个富贵家庭风流云散的故事,从八国联军进逼京、津写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占领沪、杭,通篇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民族气节。此外,人物文学传记的创作以《苏东坡传》最为成功。1944年曾一度回国讲学。1952年在美国创办《天风》月刊。1954年赴新加坡任南洋大学校长。一年后返美。1966年夏,回到了与家乡福建仅一峡之隔的台湾省定居,重新开始了用中文写作的时期。1967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负责主编《当代汉英词典》。1975年被推举为第四十届国际笔会副会长,并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落选。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葬于台北阳明山。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间所写的文章,结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中出版。林语堂是一个多产的著作家和翻译家。纵观一生,其劳动涉及翻译、创作、语言学、文学及其他学术等诸多领域。在向外国翻译介绍中国古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的作品如他自己所说:“我创出一种风格。这种风格的秘诀就是把读者引为知己,向他说真心话,就犹如对老朋友畅所欲言毫不避讳什么一样。所有我写的书都有这个特点,自有其魔力。这种风格能使读者跟自己接近。”

书籍目录

林语堂小传
散文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给玄同先生的信
读书救国谬论一束
萨天师语录
祝土匪
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讨狗檄文
忆狗肉将军
谈言论自由
论政治病
中国的国民性
叩头的软体操价值
论语丝文体
读邓肯自传
论幽默
谈中西文化
论孔子的幽默
孟子说才志气欲
论孟子的文体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谈牛津
再谈萧伯纳
萧伯纳一席谈
读书的艺术
论读书
冬至之晨杀人记
中国有臭虫吗
女论语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论看电影流泪
冀园被偷记
说避暑之益
阿芳
我的戒烟
春日游杭记
记春园琐事
买鸟
秋天的况味
庆祝旧历元旦
论裸体运动
论趣
说乡情
论赤足之美
论买东西
记鸟语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说纽约的饮食起居
瑞士风光
说斐尼斯
杂谈奥国
一团矛盾
大旅行的开始
《剪拂集》序
《大荒集》序
《吾国与吾民》自序
《吾国与吾民》收场语
《生活的艺术》自序
剧本
子见南子
文学传记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主要著作书目

作者简介

《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图书封面


 林语堂代表作:谈中西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需了解成文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到位。。。。文章深奥,不易懂
  •     榜。
  •     文化选集,部分在散文集中看过。很幽默
  •     林先生的书
  •     民国的背景复杂 一 篇时评要了解好几个人才能看懂 不敢评价
  •     “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这段话是他对苏东坡的评价,但对他的文字亦如是。
  •     读前面几篇,感觉有些时评放在当今似乎已有些过时,向后看便好很多了。大家风范。
  •     看完了也觉得就这样吧 苏东坡还是很好
  •     特别喜欢给兴哥和玛丽的那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