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猫记》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屠猫记章节试读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802250444
作者:[美]罗伯特.达恩顿
页数:289页

《屠猫记》的笔记-第260页

260
261
262

《屠猫记》的笔记-第39页

德国的故事保留恐怖和幻想的语调,法国却敲出幽默和家居生活的声调。金鸲鸟就住在养鸡场里。举凡精灵、妖精、山鬼,印欧民族整个阵式堂皇的超自然生物族群,在法国被简化到只剩两类,就是食人妖和仙人。而且这些退化的生物无不具备人类的弱点,因此通常让人类有机可乘,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化解灾厄,也就是靠“诡计”和“笛卡尔作风”——法国人惯于用此术语表达他们机心巧诈的倾向。

《屠猫记》的笔记-搜集文人反動言論 - 搜集文人反動言論

《屠猫记》的笔记-第265页


_(:з」∠)_
继会用颜文字的但丁大大之后 又发现了语C达人卢梭菊苣……
作者本人亲自语C 圈子何愁不火啊……
#我想静静#

《屠猫记》的笔记-分類與邊界 - 分類與邊界

《屠猫记》的笔记-童话故事 - 童话故事

(因为影印版PDF没办法复制,就把随手发的几段微博贴过来吧)
在18世纪法国农民在围炉边讲述的“小红帽”故事中,小红帽被狼骗着不觉中吃了奶奶的肉喝了她的血,然后一件一件询问并脱掉衣服上了床,被狼外婆吃掉。法国民间有它的35个版本,小红帽携带法国的血缘,辗转经德国,最后偷渡进英国的文学中。
“入夜后人们围坐在炉火边,男人修理工具,女人缝补衣物,边听已经流传几个世纪,三百年后将由民俗学家记录下来的古老故事。”这种迷人的讲故事传统是文学最早的慰藉,柴火噼啪作响的烧的正旺,夜深了,讲故事的人也不知为何也压低着声音像是怕惊扰了神灵,小孩子努力争着眼睛在母亲怀里等待…
每一次讲述一或者说表演一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可没有什么超人的记忆力,要不为什么一个《灰姑娘》就有105个版本,在夜里,一个戏剧性的停顿,狡黠的眼神,夸张的动作,根据其他人的反应临时发明的段子…一切都吊足了容易满足的观众的胃口,甚至再讲几遍也不觉得烦
无论童话有多大的教化功能,民间故事里人物所居住的是把道德撇在一边的草莽世界,饥饿死亡与继父母遍地,横祸无端上身,毫无道理可言,机智常常意味着不道德和反既定法则的行为,四周危机四伏,邻居不怀好意,耍诈是普遍道德,最大的愿望是食物的满足,主角往往是有缺陷的下层小人物,傻瓜是典型.
法国故事对傻瓜并无同情,傻瓜显示着“纯朴之罪”,因为在骗徒横行的世界,纯真无异于邀请灾难上门。法国傻瓜都是装傻以便操纵残忍无道却容易上当的世界于股掌之间,弱小者通过诡计以小搏大(有弱点的巨人/魔鬼),为下层人提供反抗有产者压迫的策略(但也不至于革命,只是戏弄和恢复生活)
法国版的《贪吃鬼》讲了一个吃货的故事:一个农村女孩坚持每天吃肉,她父母没办法满足只好去墓地割了尸体一条腿给她。第二天在厨房时尸体出现了,命令她给他洗脚,她发觉左脚没了,鬼大喊:被你吃掉了! 然后就把女孩带回墓地吃掉了.

《屠猫记》的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1. 法國的故事傾向於寫實、樸拙、黃腔與喜感,德國的故事則偏向超自然、詩意、離奇與暴力。
2. 雖然每一個故事都堅守同樣的結構,傳統不同則版本有別,產生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意大利的版本富喜感,德國的版本以恐怖著稱,法國的版本特具戲劇效果,英國的版本逗趣。

《屠猫记》的笔记-第150页 - 资产阶级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一个中产阶级认识如何阅读旧制度之下的城市?《现况》其实提供了三种解读。书中呈现蒙彼利埃,起先视其为展示头衔的列队行进,然后视其为三个等级的组合,最后视其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场景。这三个版本各有内部觉得矛盾,彼此也有矛盾存在---这正是文献迷人之处,因为透过不搭调的地方可以辨识出一种前所未见的世界观分离要冒出头。这位作者持续写了数以百页计的篇幅....因为他感受到一股驱策的力量,觉得有必要理解它的世界,可是他找不到适合这个工作的架构.....写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作者依据推翻他那些古老的术语,转向一种文化上的阶层概念靠拢,此一阶级概念塑造了城市的新主人;就确认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而论,“资产阶级烹饪”所发挥的作用超过工厂。那样的说似嫌夸张,却不该等闲视之。理由是,那是对现实的认知,他塑造了现实本身,而且即将形塑随后百年的法国历史,那以半年不只是马克思而且也是巴尔扎克的世纪。

《屠猫记》的笔记-警察叔叔對狄德羅的記錄 - 警察叔叔對狄德羅的記錄

《屠猫记》的笔记-作為象徵的巴士底獄 - 作為象徵的巴士底獄

《屠猫记》的笔记-三棵知識樹:狄德羅,達朗博,培根 - 三棵知識樹:狄德羅,達朗博,培根

《屠猫记》的笔记-第63页

羊拴在哪里,就得在哪里吃草

《屠猫记》的笔记-小红帽故事的传播 - 小红帽故事的传播


小红帽携带法国血缘,辗转经由德国,偷渡进英国文学传统.

《屠猫记》的笔记-第107页 - 二 工人暴动:圣塞弗伦街的屠猫记

这些工人操弄仪式也是左右逢源。他们利用猫一举兜拢猎巫、节庆、闹新婚、戏仿审判和黄色笑话。然后,他们以默剧的形态重演整个事件。工作累了,他们就把工作场所变成剧场,制作“复本”——是他们特有的复本,不是作者的。商家剧场和仪式一箭双雕吻合他们行业的传统。印刷工人虽然是制造书籍的,他们却不是使用文字传达他们追求的意义。他们使用肢体语言,利用本行的文化,在大气中铭刻他们的声明。<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屠猫记》的笔记-第79页

察觉到那一段距离的存在可作为从事一项探究工作的起点,因为人类学家已经发现最不透光的地方似乎就是穿透异质文化最理想的入口处。
原来这就是章清说的幽暗的入口啊、、、

《屠猫记》的笔记-奇妙的巴厘岛阅读葬礼 - 奇妙的巴厘岛阅读葬礼

《屠猫记》的笔记-第80页 - 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

我们笑不出来,正说明了阻隔我们和工业化之前的欧洲工人之间的距离。察觉到那一段距离的存在可作为从事一项探究工作的起点,因为人类学家已经发现最不透明的地方似乎就是穿透异文化最理想的入口处。当你了解到队在他人特具意义,而你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东西,不论是一个笑话,一句谚语或一种仪式,你就能够晓得从什么地方抓得到可以迎刃而解的一套素昧平生的一一系统。掌握对猫大屠杀的笑点所在,或许就有可能掌握旧制度之下技工文化的要素

《屠猫记》的笔记-"資產階級"概念的發展 - "資產階級"概念的發展

圖好多..可能刷不出來....
知識份子群體

《屠猫记》的笔记-貓的象徵和文化意義 - 貓的象徵和文化意義

首先,貓暗示巫術.女巫,魔鬼的象徵.
貓有魔力,能對事物發生作用,甚至治病.
貓法力所及的範圍:家眷.主人和主婦.和死亡相關.
貓法力的最大作用:性.生殖.

《屠猫记》的笔记-18C阅读革命 - 18C阅读革命

《屠猫记》的笔记-第50页

50

63

《屠猫记》的笔记-"啓蒙運動"? - "啓蒙運動"?

《屠猫记》的笔记-童话中的小人物,压迫,虔诚与诡计 - 童话中的小人物,压迫,虔诚与诡计

《屠猫记》的笔记-第238页

238

239

《屠猫记》的笔记-文明=文人=哲人=哲學精神 - 文明=文人=哲人=哲學精神

《屠猫记》的笔记-第34页

雖然動物變成王子是常見的逃避形態,可是動物不儘然是王子變成的。

《屠猫记》的笔记-第118页

首先,猫暗示巫术。不论在法国哪个角落,夜晚惹猫是冒着邂逅魔鬼、魔鬼的手下或出门做坏事的女巫的危险。白猫可以和黑猫一样邪门,白天、夜晚都一样。
为了做法害人,女巫变形为猫。有时候,尤其是在肥美星期二,男巫、女巫集体参加众巫夜会。魔鬼化身为一只大公猫,亲自主持盛会,大伙儿叫嚣、打斗、杂交,无法无天。要保护自己免受猫魔之害,当时的人认为有一个祖传秘诀——使猫残疾。割掉它的尾巴,打断它的腿,拔或烧它的毛,这样就能化解它的魔力。残废的猫不能参加众巫夜会或四处游荡下咒。农民遇到夜间挡路的猫往往赏它一顿毒打,也经常在第二天看到被认为是女巫的妇人身上出现瘀伤——他们的村子是这么传说的。村民也提到农民在谷仓里发现怪猫,打断它的腿,因而救了牲畜。毫无例外的,第二天早上,可疑的妇人会出现断腿的情况。

《屠猫记》的笔记-第85页 - 烤喵

(Nicolas Contat,一个印刷所学徒,目击了1730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的一场猫咪大屠杀。对猫钟情是印刷业风气,师娘甚至能养几十只猫,喂它们吃烤肉,学徒却吃腐烂的肉,猫叫春声令学徒通宵不眠…学徒模仿猫叫吵了师傅一夜,得到赶走猫的命令,接着,一场大追捕和审讯展开了……)
多亏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对于早期现代人划分历年的仪式周期已经相当熟悉.这些周期当中,最重要的是狂欢节与大斋期.狂欢节期间,一般民众暂时搁置常态的行为守则,仪式性的点到社会常规,或者是在游行中恣意放纵以求惊世骇俗.狂欢节是以学徒为主的青年团体恶作剧的大好时机.
在某些闹趣中,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勃艮第,群众在狂欢节时期会把折磨猫变成一场粗犷音乐会。戏弄出轨丈夫或破鞋时,年轻人抓起一只猫,轮流传递,扯它的毛,惹它喵喵叫…他们称之为“弄猫”(faire le chat).德国人把这样的一场闹新婚叫做“猫式音乐”(katzenmusik),可能源自猫遭受折磨时发出的哀号.
猫在施洗者圣约翰周期也占有一席之地.圣约翰纪念日是6月24日.也就是夏至那一天.大伙在户外放火,从火上跳过去,围在四周舞蹈,把具有魔力的对象丢进火堆,借此为下半年驱煞祈福.最受请来的就是猫----把猫绑起来装进袋子里,或是用绳子悬吊,或是绑在柱子上烧.巴黎人喜欢用布袋装,然后放火烧.圣夏蒙的追猫族则喜欢沿街追逐身上着火的猫.在勃艮第和洛林,人们围绕类似大火熊熊的五月柱跳舞,柱子上就绑着一只猫.在梅斯地区,他们把成打的猫装在一个篮子里,摆在火堆上.此一仪式在梅斯可以用奇观来形容,一直到1765年才被禁.镇上的显要参加游行的行列,抵达PlaceduGrand-Saulcy之后,点燃柴堆,猫在哀号中化成灰烬时,在要塞列队以待的来复枪手子弹齐发.虽然措施因地而异,要件各处相同:节日篝火,加上猎巫的热闹气氛.

《屠猫记》的笔记-卢梭的读书法 - 卢梭的读书法

文学和现实合一书籍被人生兼并,进入角色和书本之中印出自己的名字,公开亮相,这在很少印作者名字的年代极不寻常铲除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障碍非享受文学,而是适应人生(婚姻,爱)

《屠猫记》的笔记-第3页 - 序

书中讨论的方式是从表达世界观最含糊笼统的陈述着手,而后越来越精确。第一章是民间传说的考据,论及的故事在法国几乎无人不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第二章诠释的是一群都市技工流传的故事。循社会阶梯往上爬,第三章说明都市生活对于外省或乡下的资产阶级到底有什么意义。随后场景转到巴黎以及知识分子的世界——先是警方所见,他们有自称一格的方法形塑显示,这是第四章的内容;其次是根据认识论从启蒙运动的主要文本挑选所得,这份文本就是《百科全书》的“绪论”,即作为第五章的内容。最后一章则说明卢梭和百科全书学派分道扬镳一事如何开启思考与感受的新途径。。。

《屠猫记》的笔记-第22页

1950年代首度使用的时候,“静止的历史”这概念--历史是长时期的结构上的延续--乃是用于修正历史为一连串政治大事的倾向。大事纪要史,亦即之叙述重大事件的历史,通常只发生在农民的头顶上方,在遥远的巴黎和凡尔赛。高官大人一代换过一代,战争停了又开打,乡村的生活仍未受到波及,印象中自有记忆以来就是这个样子。

《屠猫记》的笔记-第3页

屠猫记我看过三遍。第一次是十几年前在清华蹭课,读了第二章的英文版,当时的主题是阶级、反抗与仪式。所以我以为这是研究工人阶级意识的书。第二次是去越南的火车上,有了中文版,看完颠覆旧印象,记了一肚子八卦和文人共和国这个词。看完丢开,默默归类到新文化史。第三次是在看完《阅读的未来》之后,文人共和国再一次被反复提及,却是在数字时代讨论电子书和纸质出版的未来。如果这是同一个主题,它究竟是怎么跨越时代,从屠猫记里那些谣言绯闻无厘头幻想花边新闻,过度到今时今日正襟危坐的理想?我只好回头再来看,终于才看明白,这本书并非各种书评以为的文体实验集锦,唯一目的只是尝试用人类学的方法探探18世纪古人的心态。
这其实是一本有关阅读及其意义的书,而这一点,其实在前言便开宗明义,却被几乎所有人忽视。
“阅读的概念乃是串连所有篇章的一贯之道,因为阅读一个仪式或一个城市,和阅读一则民间故事或一部哲学文本,并没有两样。考据的模式或许有所不同,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模式,阅读无非是为了寻求意义。当代人所铭记的意义,在他们人已作古,而且在他们所见的世界景象时过境迁之后,仍能幸存的意义。因此,我试着读出自己的一条路来贯穿18世纪。”
第一章:乡野鄙夫阅读民间故事;
第二章:屠猫记录者阅读仪式;
第三章:中间阶层代表阅读城市;
第四章:监察阅读各种文人作品;
第五章:哲学家阅读世界和人类知识;
第六章:读者阅读卢梭。
所有的人通过阅读来寻求意义,而达恩顿则通过阅读他们的阅读,来找到通往这些意义的路,逆水行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怎么阅读古人的阅读?
这个问题听起来就很帅,直接把人勾引上方法论那条道,云里雾里地讲心态史何以可能,我们究竟需要哪种历史,扒拉扒拉。但这个帅要想耍起来,达恩顿其实耍了个小玄虚。在所有方法论的讲法之前,研究靠的只能是古人的记录。说白了就是档案。如果阅读只是停留在眼睛,哪怕连宇宙意义都看明白了,也只能湮灭在时间里。
让我们更老实一点,把问题变成:如何通过阅读档案,来探求古代人经由阅读来呈现的意义世界?
文人共和国的意义终于跑出来。其实照字面理解恐怕更直接:字的共和国。在这个时空设定里,人们热衷于通过阅读世界来把握世界对自己的意义,然后认真地用字纸记录下自己的阅读过程。凭借着共和国公民对字纸的崇拜与珍惜,它们得以穿越漫长时空,携带着18世纪的鲜活记忆,经由历史学家的“阅读”,终于在今日重生。
悖谬的是,即时储存全民写作的网络时代,字的共和国却可能面临崩解。今天的屠猫仪式,会在数日之内达到关注的顶点,人人都要说上两句,却不一定有人事无巨细地去记录细节、详细阐述观感。人们已经不在乎阅读仪式,他们要的是话题与交流。而一个月两个月以后,便几乎没有人再记得,那些轰轰烈烈的即时性意见,往往也就再无人问津。谁敢保证一百年后,还能找得到18世纪那么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这些年,达恩顿转身变成社会活动家,大声疾呼保留纸质出版,推进临时性网络资源的整理和存档,跟各界联手建立一个没有私利的公立图书馆。大把人表示不能理解。批评者一般都嘲笑他对产业界和消费者心理的揣测过于冬烘气:对过去的留恋明明只是迅速可被消除的惰性,根本不值得拿来作为未来产业预测的心理基础。
这种现实主义的批评对于达恩顿来说,只怕有点跑偏。他的战场或许并不在眼下这个消费主义的时空横断面。他的气脉接在以书籍为联结由“字”创造的架空世界,而在那里,一旦失去了严肃的阅读、书写和记录,人类大概也就失去了通往未来的路。

《屠猫记》的笔记-第230页

巴厘岛人在为尸体下葬做准备时,总彼此读故事,读他们最熟悉的玄机里头的寻常故事。一天24小时读个不停,持续二或三天,为的不是分神抚悲,而是驱煞辟邪。厉鬼趁断气的瞬间抵抗力最弱的时候侵附灵魂,故事却有镇服厉鬼防护灵魂的功效。就像中国的百宝箱或英国的树围篱,巴厘岛人说的故事一个套一个,情节峰回路转却环环相扣,直到最后抵达叙事空间的核心,对应于家中天井摆放尸体的所在。厉鬼不会转弯,因此无法穿透这一片空间。它们面对“读者“所建造的叙事迷宫徒呼负负,阅读就这样形成一种围绕巴厘岛仪式的防御工事,阅读创造出一堵”字语墙“,其作用有如彼此干扰的无线电广播。这不是娱乐、训诲或教化,也不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以覆瓦状的叙事结构和不协调的声响保护灵魂。

《屠猫记》的笔记-百科全書的意義 - 百科全書的意義

《屠猫记》的笔记-作家掙錢不容易 - 作家掙錢不容易

《屠猫记》的笔记-对年鉴学派的质疑 - 对年鉴学派的质疑

《屠猫记》的笔记-第205页

知识就像爬虫与老鼠,能够从一个类别滑入另一个类别,咬痕清晰可见。
这里在说消解知识边界然后重新界定可能冒犯的危险,就像猫身上的古老巫术那样,稍有不慎就会崩坏世界。想到了科学就是划定人类可能的边界之类的说法了、、、

《屠猫记》的笔记-第47页

  虽然每一个故事都坚守同样的结构,传统不同则版本有别,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意大利的版本富喜感,德国的版本以恐怖著称,法国的版本特具喜剧效果,英国的版本逗趣。

《屠猫记》的笔记-第203页

分门别类无异于行使权利

《屠猫记》的笔记-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 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者在解析民间故事时完全无视那些故事的历史。【6】
民间故事,在当时伴随着表演【14】,每个讲述者在讲述故事时都有自己的添加,每一场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15】。只是现在无从所知其具体形式。
我们不能够把法国的故事和特定的时间挂钩,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应该把法国故事稀释成没有时间坐标的普世神话。那些故事着着实实落在中间的地带,那个地段叫做近代法国,依旧是存在于15-18世纪的法国。【20】
近代法国尽管有战争、瘟疫和饥荒,存在于乡村层满的社会秩序总能维持惊人的稳定。法国社会始终被困在僵化的制度和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条件限制,经历一段停滞不前的时期。(l'histoire immobile)【22】大部分农民的农村生活时一场生存竞争【24】……(史料)……近代法国初期农民生活在一个举目皆是后母与孤儿,天地不仁,劳力无止尽、感情生活之粗糙与压抑令人不忍卒读的世界,从那以后,人类的处境迄今已有了大幅度变化。
法国农民的主角最大的心愿就是填饱肚子。【32】
乡村守贫和走上公路两者之间的进退维谷【37】
然而,为何要以这种民间故事的幻想和避世趣味来表现社会现实?农民本身能够体会到现实。
小拇指:没提到穿着和神仙的帮助,法国人把他摆在一个无情的农民世界中,让他独立抗衡土匪、野狼和村子里的教士。他靠的是机智,那时小人物对付弱肉强食世界的唯一法宝。相比之下,英国的故事则温煦得多【43】
彼得兔:意大利的版本富喜感,德国的版本以恐怖著称,法国的版本富戏剧效果,英国的版本逗趣。【47】||法国的故事倾向于写实,朴拙,黄腔和喜感,德国的故事则偏向超自然、诗意、离奇和暴力。文化的差异当然不能化约为公式,说什么法国狡诈而德国残暴之类的,这太武断了。但通过比较研究,能够辨明法国人赋予某些特殊的变异,以及他们说故事的方式提供了他们关照这个世界的线索。【51】民间故事有助于辨识法国故事特定的风味【53】
如果这个世界是残忍的,乡村危机四伏,而且人类多是恶人,怎么办?法国民间故事似乎没给出明显答案,按法国古老谚语说:逢狼学狼嚎。主角在农村要尽情展现耍诈的才能。【56】
傻瓜代表的是与诡计作风对立的一极,他们具体而微显示淳朴之罪。【57】
诡计作风表达的是一种处世之道,而不是激进主义的潜在压力,它提供的是跟无情的社会打交道的方式,而不是把那个社会搞得天翻地覆的妙方。【61】
佩罗是朝臣,但却把民间故事引到沙龙。虽然旧制度的社会处处可见社会阶层和地理特征的区别,这些故事所传达的特性、价值观、心态、关照世界的方式都是法国特有的。【66】
他们(农民)试着理解这个在混乱声中不断进展的世界,仰赖的无非是唾手可得的材料,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整理那些故事,用他们来平凑现实的图像,今儿指出这些图像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具有什么意义。【66】
它们不像启蒙思想家那样,它们不经营抽象的观念,不过,它们表明这个世界时怎么组成的,以及如何去应对这个世界。法国的民间故事某种程度上传达这样的讯息:这个世界时由傻瓜和骗子组成的,为人宁可当骗子也不要当傻瓜。【67】

《屠猫记》的笔记-卢梭赢得的读者狂热和泪水 - 卢梭赢得的读者狂热和泪水

销售相信确有其人女性爱慕道德作用


 屠猫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