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丛谈》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俗文化 > 中国风俗丛谈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38279009
作者:齐如山
页数:396页

节日与吃

昨天读了齐如山的《中国风俗丛谈》,文字有民国风气。简练,平实。先说其人,齐如山其人生中不可不提的是梅兰芳,他是梅兰芳的剧本的编辑人,比梅大19岁,可以说是他发现并培养了梅。49年,齐去了台湾,自此两人再无相见。让人唏嘘。读下来有一个感觉我们的节日怎么都是吃呢,下面我汇总一下与吃有关的节日重阳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冬至 饺子元宵节 元宵腊八 八宝粥中秋 月饼端午 粽子 雄黄头伏饺子 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想来我们祖先是绝顶聪明可爱的。可能与我们的中国美食有关,自古我们就说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这是不是源于我们曾有过太多的苦难,把温饱当成了追求有待探讨,但我们对饮食的偏爱和执拗并没有随时间而衰弱。因为一类食品而记住并延续一个节日是那么可爱,是改造思想的成功案例嘛。食物变成对节日的回忆的一个支点,记得N年前过年爸爸不会杀鸡,脑袋一剁,无头公鸡满天飞;记得N年前,正月十五没电,一家点着蜡烛吃元宵;记得N年前冬至漫天大雪和朋友在很小的饺子馆里吃的热火朝天。生活的进步让这些变的扑朔迷离,很多都只能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生活变得稀松平常。变数有时带来的是新奇。但变数与安全感是背离的,我们选择了越来越安全的生活,同时就选择了模板式的生活、、、食色性也,说起来多么容易,可是长大后才知道,真真正正遵从自己内心的欲望有多么难,我们变得越来越会掩饰自己本真的诉求,我们的心被遮蔽,每一个节日都是对我们的内心的追问,食色性也,你做到了吗?

贫乏时期的美

书是一本通识读物,很汗颜,生活在这个国家,对我们国家的历史、风俗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一直对传统的东西比较好奇,他们是怎么发展出来的,最初有何意义。并不一定要记住,但是希望自己能够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颗相对敏感的心。比起金钱,还有更多无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体会。以前是真的很穷,物质上太贫乏了,我都难以想象,那么几千年,我们的先祖们都是那么贫困地生活着的。现在物质大爆炸,但是我们走得太快,没有人来提醒我们每一个节日、节气都是为什么而存在的。也许有一天他们都会消失,但是曾经起过作用的他们也值得我们去了解。

读后感

阴历年:阴历时间每年不固定,农业行事不方便,多使用24节气(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盖房:一家盖房,大家帮忙;有钱的要住房,没钱的也要住房;人缘不强,雇人盖房医生:多为有钱人家读书读不进去的人做医生,看病是不收钱的,或开药房挣钱或在药房帮人坐堂看病挣钱医生六妙诀:架(摆架子)、唬(吓唬患者)、骂(讥骂前人所开药方)、吹(吹嘘幸亏鄙人来的不算晚)、堆(多用药,当归最能和解,号称和事佬)、推(推脱不再来治)婚娶:办喜事,莫铺张,留着钱,御饥荒;办喜事,少花钱,留着钱,过减年(大姑娘坐轿——只一遭;普通风俗娶后婚不用轿用车,姨太太也不用轿,明媒正娶是轿)出殡:席面、点主(主事的)、棺椁(果音)、明器(纸糊器具)、搭席棚、念经、棺罩执事送礼:前清光绪开始变得奢侈;皇帝与官员,官员与官员,外官与外官,外官与京官,民家与民家;过节、结婚、丧事、庆寿农事:揪苜蓿(平和的地主一般不阻拦大家揪苜蓿)、拾麦子、吃大子瓜、理笤帚、放麦苗……写对联:对联、讣文、契约都是教书先生写,且不要报酬民食:机器化的国家,虽然吃的质料比农业国家好,但不及农业国家吃得熨帖舒适(现烹饪的食品,是以烹饪法迎合食者的口味。机器化的食品,是以自己的口味,将就县城的食品)商家讲信用:票号、鞋铺、饭馆书铺:文化中心,可随便进去看书、供应茶水年关:过一难过之关;年底还债、购物(北平的女士衣服款式总要比上海落后四五年)……++++++++++++++++++++++++++++++是本有意思的小书,也算追本溯源一下,更加觉得自己不懂中国历史;本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民族,谁知道演化到今天,淳朴的那部分都没了,繁文缛节倒是保存的十分完好


 中国风俗丛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