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符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青岛符号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43637191
作者:王音
页数:159页

章节摘录

  辣鳗鳞和即勾鱼饺子鲜遍岛城的北西南东,新鲜的切成段汆汤也绝美无比。  蛹鱼,青岛人习惯念作百加,有的地区叫辫子。  逛鱼,青岛人给好吃得不能行的这种鱼琢磨出了一个名字,这肯定是个小名,但叫起来挺来劲,其实,它的学名叫虎鱼。清炖逛鱼汤,鲜美味美别美。  白鳞鱼,青岛港大多这么称呼,但坊问里的老人习惯叫鲞鱼。南方那边叫曹白鱼的人家不在少数,学名为鳓鱼。刺多肉鲜嫩,清蒸和腌制都好,一个字:香。小心,千万别被纵横交错的扎在鱼肉里的白刺刺进了你的肉中。  黑头,青岛人就这么称呼,个别人也有叫黑寨的,但它的学名许氏平鱼由似乎没听人家叫过。  黑鲷,青岛港和胶东沿海一样都叫黑加吉。  真鲷,青岛和烟台的福山菜系一样均为头等鱼类,叫法也一致——红加吉。  沽鲻,胶州湾的特产,因洄游于大沽河人海口而得名,为众多鲻鱼的一个品种。素有唯“出沽河者佳”之誉称,原本产量就少,眼下更是濒临绝迹。凡是有口福吃过这种鱼的老青岛一说起无不咂嘴回味。  鲈鱼,青岛一直叫寨花,鲈鱼的分类很麻烦,至今令美食家和鱼类方家们头痛不已。如有近海的两合水的以及纯淡水里的野生鲈鱼,还有各种人工养殖的鲈鱼等等。  上海一带叫四鳃鲈,苏北一带叫花鼓鱼,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也叫媳妇鱼、新娘鱼、老婆鱼、媳妇头等,还有称呼两腮鲈、鲁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等名字的。

前言

  一、引子与回旋  青岛,我是这样来走来看来想来拍来写的,我是把青岛当作了或那个陌生女人或那台老而弥坚的钢琴或那架深红色的捷克手风琴或那首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夏空舞曲》或那把还能打的油纸雨伞或那杯鲜啤酒来对待的。  因而,我的城市感受是个人的极端的现场的,是有体温有气味的,更是有自己的调式体系的。  这样说吧,我一直在写青岛的另一面,就是我熟悉的天天在的有人味的民间青岛 这就好比为什么我每到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一定先在街头上像个侦探似的东看看西望望,然后,打听小吃摊;然后,找老茅房;再然后,到那些褪了色的老街巷里荡来荡去,如幽灵一般、  一般来说,远离故乡反而更能清晰地记住城市的某些细枝末叶,乡音的听辨也更是敏锐而急切,大大小小的作家莫不是这般来写作和回忆他们的生命之城的,尤其像天才乔伊斯等等,不过,那些出色的东西大多都是虚构作品  我半生就赖在青岛港上,照那些通常意义的说法是没有什么距离感和向度的其实不然,我与童年时光就有万水千山的距离,况且,我的童年往事就时时站在我的鼻子尖上,童年记忆就是一个向度,一个再好不过的精神向度了。

内容概要

王音,笔名戈多,1963年生于青岛。音乐人、自由撰稿人、民风观察者。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92年组织“傀儡”乐队,2002年担任崔健“青岛真唱运动”艺术总监。平常除了教琴、敲字、读书和做饭外,喜欢观风问俗,喜欢溜达在街头的各个角落,尤喜欢听坊间小人物的闲聊……

书籍目录

[代序]我的城市记忆和私人相册一、看见或看不见的青岛港切分的街头冷抒情时间的装置这才是政治波普呢二、东方瑞士逛不完的街里靠海吃海这个会那个集洗海澡三、“上青天”及非线性城市记忆胶济线上的出轨写真热抽象车间的歌声路上跑着的“大金驴”蓝调火车四、琴岛赋格摇摆的街景打够级现象旺地东镇美好的西镇变形的里院啤酒蛤蜊青岛话五、谁说青岛没文化?捕捉波西米亚影子精神据点他们的摇滚后记

作者简介

又是一本青岛人写青岛的书。大概一百个青岛人眼中的青岛会有一百种风情,所以这样的书,再写也不会重复,再多也有些新意。
王音的《青岛符号》,带着王音的符号,其笔下的家门外,街巷里,民间的集市,街头的布鲁斯,都有自己的记忆甚至文化思考。
本书分为九个部分,王音用带有艺术色彩的笔写下黄岛路、兰山路礼堂、新兴旅社夜市、青岛啤酒馆群落、崂山大院羊肉馆、青岛独立书店、酒吧文化等等。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带你重新观察身边熟悉的一切。

图书封面


 青岛符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青岛是座有诗意的城市,我来此已三年,赏心悦目于这里的风景之美,也小心保持着与它的隔膜。一向认为欣赏某座城或某个人,应当在世路已惯、此心悠然之后,疏离地对望才会有相知或相忘的妙处。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王音先生的大作《青岛符号》,才发觉原来感受青岛应当用另一种视角。我得说《青岛符号》是一本有些怪异的书,它的文字常常在不经意的地方,跳出来刺痛你的神经。王音的语言很怪异,语句欠简洁,却繁花锦簇;行文欠流畅,却击节成歌。我读序言时便强烈地感受到,他把很多动词和形容词堆积到一起,形成极强的旋律感。比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来了不同肤色不同气质的风流人物”,这种不用标点断开的句子,读起来像唱。“也有许多极具审美趣味和历史价值的老宅老楼老院子随着时世的变故被毁了”,这不符合行文习惯,但很酣畅淋漓。还有连续出现了10次的“青岛,鲁迅没来过”,反复吟咏,更如歌曲一般。王音在书中提到萧红,他在写观象一路时说道:“闷在家里奋笔疾书的才女萧红偶尔冲出家门沿着崎岖的山路,踩着古怪的马车道,满街追赶着阳光,排遣她的抑郁,构思她的绝句。”事实上,我觉得王音的语言与萧红正有着神似之处,两个都是性情中人,从内心流淌出的文字往往造成阅读时的“陌生化”效果。在极为顺畅之处,语序或词语会陡生丘壑,这忽然间的一涩,恰恰平添了文章的况味。如果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称为“诗体小说”,王音的《青岛符号》则堪称“摇滚散文”。不信,你看他写黄岛路:“一愣神,从右侧的一间老杂货铺里肆无忌惮地‘泼’出了老崔的那首: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太快……”我觉得,这种奇异的文字也是王音最真情和最丰盈的表达。这位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的老青年在岛城音乐圈鼎鼎有名。摇滚的气息已深入他的血液。这些年,王音从先锋的舞台远遁,归于尘世。他变身为一个观风问俗者,在街头坊间与小人物闲聊。他的生活变得简单:教琴,敲字,读书和做饭,貌似一种本真的低调。但王音终究不是一个甘于沉寂的人,他的笔名叫“戈多”,由此也能看出这种低调带点潜龙勿用的意思。《青岛符号》正是王音蛰伏之后,一次高调的怀乡。我们懂得,远离故土会有乡关何处之愁,都市中人也有桃源梦境之惑,但这显然不是王音要说的。他是青岛土著,如今也身在青岛,他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岁月之殇,那已杳如黄鹤的原乡旧梦。他沉湎于细节,不能自拔,台东六路的水龙池子、兰山路礼堂、沂水路上老石墙、北京路上的牌坊、大港老火车站……不厌其烦地一一叙述,如同把玩压箱底的细软古物。只是,“血色的夕阳洒满在‘劈柴院’的老瓦上,当年的说书声叫卖声早已不再飘荡”“面朝车马喧哗的胶州路,我蓦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忧惧心绪”。这本书中,王音的激情和哀伤经常喷射出来,让他自己无从把握。这不符合我静观历史的习惯,但我还是被王音的深情感动了。也许青岛本来就不是一个“中正平和”的城市,在它并不久远的血管里,一直流淌着青春的冲动。王音展现的也不是一幅幅老照片,而是“刻在青岛光碟”上的声、光、色。书中有王音的青春,他念念不忘齐东路:“珍反反复复在台阶上诵读小说《你好,忧愁》的开篇,那一刻,我知道了那个叫萨冈的法国女另类,我俩曾经的喜和怨也都已刻印在那绵长绵长的132级台阶上了。”这是一本和文化有关的书,你能清楚地感觉到,王音在用文化的视野和记忆为这个城市的遗迹赋值,这是他对青岛的责任感。说起北京路的牌坊时,他讲梁实秋和杨振声的掌故,“酒压胶济一代,拳打南北二京”,这种酒话真是可爱。他也忘不了为现世的文青介绍去处,推荐“汉京”和“学苑”等独立书店,将其同北京著名的“万圣书园”相提并论。书中还有青岛文化圈的故事,他们彼此砥砺,鲜为人知的小插曲让我心生暖意。可以说这本书是本散文集,没有严整的结构,没有高屋建瓴的论调,只让人觉得可亲。我觉得这本书的调子,也正像正如王音自己在书中所写的老青岛人——他们即使在喝完酒后,也只是说“这南山,永远是风水宝地”“咱青岛啤酒就他娘的爽口啊”,“每次出风头好像总是这几个主儿,他们唠叨的也总是自己的老三篇”。对于这本书,王音自己说:“想来也不为别的,就为它可以激活我常常死机的记忆。”不知他在创作时有没有意识到,这种率性书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与其让汉字刻意而为地行军列阵,振旅而行,不如让每一个活生生的面孔解甲归田,俯仰有真趣。原乡回不去,却也不必悲喜,在天地岁月中,你本身就免不了做一个游子。不如在有兴致的时候随口喊一喊,跳一跳:“一米二米三,三丈三,骑红马,望京山。”
  •     www.mkcc.ccwww.cnbd.ccqq:403600209群:173582904电话:15969821826 李女士我们的核心业务可以分为以下二大部分:创意设计:我们为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机构提供更为广泛的设计理念及作品,为此我们将创意设计服务分为商务设计、商务技术、创意策划。咨询管理:我们在满足客户服务方面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我们具备在所属范围内将咨询业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与浓厚的行业知识相互结合的能力。我们的各个组织部门通过不断的获得商业知识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     有些时候,我不知道王音是清醒还是沉醉。比如在酒桌上,他会很照顾我的说,小村别喝了,他不能喝酒。这让我很是感动。其实,往往此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喝高了。我不知道他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别的什么。这就如同王音和青岛的关系。在严格意义上,他仅仅是青岛的第二代“移民”,但这个从小在青岛长大的土著,这中间除去短暂的外出读书以及走穴演出,他一直和这个城市无法脱离各种各样的关系。虽然王音说,“青岛,鲁迅没来过”,虽然消失的电车让他觉得自己的想象力没有了。但我们还是很清楚的感觉到他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让他爱恨交加的城市,无论爱还是恨都让他有一种切肤之感。他把这些在生命中划过的地方命名为《青岛符号》,其实,这不仅仅是他,也是很多青岛人的记忆符号。 对于这座叫做青岛的城市来说,除了它的自然环境引人注意以外,还因了上世纪的诸种机缘,与中国的近现代史有了诸多关系。那些叫做大学路、观海X路的地方曾经聚集了大量的中国近代文化、政治名人。他们因为各种关系曾经来到青岛、购屋居住,但都很快的离开。于是,时下各种介绍青岛的人文书籍中,总是离不开那些叫做康有为、老舍之类的名字,或者是那些叫做花石楼一类的建筑。是啊,这些人和物都曾经在影响着中国,他们声名显赫、功成名就,他们看以让我们这些后人驻足、观看、然后感叹。但这些我想象不出能与老百姓有多少的关系,他们曾经与青岛有过交集吗?即使是前些年,那个叫做张楚的摇滚歌手在青岛都把自己隐藏了起来,更何况这些声名显赫的大佬们。对于青岛百姓来说,那些大佬们在青岛的确存在过,但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青岛的原住民们还是在那些歪歪斜斜的路上过自己的日子,很少能去一次春和楼或者大光明。青岛百姓们记住的是那些叫做四方路、市场路、大窑沟的地方,他们甚至和王音一样,能记住儿时台东六路那个水龙池子,因为那是他和很多人儿时的道具。他们能记住栈桥、能记住一些老门洞,甚至是大港火车站的地下通道,因为这些地方与他们发生了关系,永生难忘。他们能记住平原路上的那些石阶小巷以及听邓丽君的夜晚,因为那是他们的浪漫记忆。 当然,虽然王音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民风观察者,但这个20年前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的音乐人来说,他的书中自然也少不了关于文化的记忆。我第一次认识王音,是做一个采访。那个时候我刚到青岛,并没有深入到青岛这个文人的圈子,跟朋友一起,做一个叫做“青岛文化老青年”的采访,认识了青岛文化圈里面的各位前辈大佬。此后,若即若离的有了各种关系和联系。王音即使其中的一个。他曾经作为很多摇滚艺人来青演出的艺术总监出现。这个上世纪即辞去公职以教琴、写作为生的人曾经以梦为马,在南中国的小镇上走穴演出,那些日子让他想起波西米亚,他觉得那是一种喜欢的生存方式。所以,这个满怀梦想的人记忆里自然少不了那些关于音乐、阅读一类的记忆,其实在他所有的记忆中,都能看到文化的影子,只是他的解读或者是记述的对象避开了那些显赫的声名,避开了那些在所有的书中都能看到的名字。这本书很出彩的一个地方还有,书中的插图大多来自岛城知名摄影人之手,王挺、张岩等都曾经有过交流,而无人驾驶、张亚林更是自己的朋友,他们的照片还原了这个城市的日常百态,加上王音极富节奏的文字,阅读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青岛一直是我一个没办法客观叙述的城市,因为每次回到青岛,我都感到“到家了”……这一本不如它的续集好,除此之外倒是可以作为老土著做的向导
  •     另类朋友的另类青岛
  •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看点之一是序言是杜世成老师的……
  •     青岛,鲁迅没来过
  •     四月。青岛。不是书店。想来当时真的没有带回任何一本和青岛有关的书。
  •     我不属于那个年代,隔着书页触摸那时的青岛,感到温暖而陌生。
  •     不痛不痒
  •     可是先生还没来青岛。王音很期待鲁迅能来青岛啊。不可置否,青岛的文化积淀也是很深厚 的。
  •     到青岛后,新华书店里相中的,跑到学苑书店买的。好!
  •     照片乱逛
  •     酒店里的书
  •     喜欢那个学期 每个周末去学苑书店读书 姐姐我想你 你好吗
  •     后来青岛出版社又出版了其他版本的青岛符号,在大大的如是书店默默的看完。在青岛的几天里着实感受到了呼呼的海风和海洋气候的温和,是适合闲闲逛的城市,嗯,原来生活的目标是沿海的北方城市。只是我这新疆老寒腿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冬天的冷风啊。
  •     新时代地方志.米神在青岛作为地主土著赠送的一套书,听说作者王音恰恰是米神的朋友.书很不错,无论装帧还是文字,都是上乘 太文艺 范儿闪烁其间,照片装饰左右 一页一页都是精心设计得好 不像是出版物 倒像是酒吧里放在实木桌子上的一本饮酒消遣随笔小录 作者大概是一半醒了一半醉着编写了这书 也不是给旅者看的 因为连地址都没有标上 地图也画得挺蒙克——于是我女人记住了一家酒吧 知道那里很好 却不知怎么去;我记住了一家菜馆 知道那里按价做菜没菜单(这样的馆子好像是哪里都有两家 北京 广州 属于不属于都市传说 尚无定论)却也找不到地儿 唯一熟的是劈柴院那家汤包馆里的老太太跑堂 正宗的津京说道 那可全是腔调 我喜欢青岛 下次去看幼米 估计会走路了 他爸得比现在靠谱了些
  •     青岛老青年的都市行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