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络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传播网络理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300110936
作者:Peter R.Monge
页数:380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多理论多层次分析框架  第2章 网络的概念、测量和多理论多层次分析框架  本章以对网络分析概念和测量的综述作为开篇部分。对这一领域感到陌生,或是对本书中的社会理论比较熟悉但不熟悉网络分析本身的读者,应该仔细阅读这一章的第一部分,这对于理解这一章和本书的其余部分是必要的。网络分析已成为一个相当具有技术性的话题,有很多概念、测量和分析策略需要详细地解说。  本章的前面一部分本该提供足够的有关网络分析的背景知识来达到广泛涉猎网络文献的目的,但是,需预先强调的是,这里我们只能做一个简洁的介绍。于是,我们试图在概念的精确和简洁之间权衡,这一点与所有其他介绍性质的材料相似。在网络分析方面存在众多文献,包括一些非常优秀的教材和许多精彩的综述章节。有意对本章前三分之一内容中所罗列的网络分析资料做更深入探讨的读者可查阅被我们编制在“属性世界中的关系”一节下的参考资料。对网络分析比较熟悉的读者会发现这一章的第一部分不太重要,所以对我们所选择和使用的概念及定义快速地浏览一下就足够了。  第二部分介绍了多理论多层次框架。这里说明了不同分析层次的网络属性是如何代表了源自不同社会理论的生成机制的,同时也显示出多种理论结合使用来研究涌现网络,可以比每种理论单独使用时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前言

  这本书是关于人类传播网络,人与人、人与人造物品之间形成的知识、图像、符号和信息流,比如化身(avatars)和知识仓库。网络领域曾经如同中国一样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学术专业,参与的研究者不多,孤立于学术世界的其他领域。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对网络的研究也一如中国的发展一样,有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研究已经不再是孤岛,而成为关系到多学科、遍及整个世界的中心课题。  当然,中国的网络久负盛名。家族产业这种中国经济的核心形式,正是典型的传播网络。中国在世界范围与其他国家形成的政治联盟,核心部分也是传播网络。由中国政府领导的过去三十年中的“信息革命”使中国在信息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包括互联网——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传播网络。  尽管过去几年中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有关社会理论的学术文献,但很少涉及传播网络领域。这本书首先认识到大部分社会理论都具有网络方面的构成,有些是明显表达出来的,而其他的需要特别加以阐释。本书的大部分考察了网络理论、它们的结构特征和网络寓意。尽管这些理论在中国可能不是众所周知的,它们背后蕴含的观点在整个中国却是通俗易懂的。比如,交换理论讨论人们建立联系获得宝贵资源的条件。中国的一些俗语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如“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再比如一致性理论,人们有与具有自己相似特征的其他人建立传播网络的倾向。英语中我们通常所说的“同一种类的鸟聚集在一起”(直译,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充分体现了这种理论。中国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则表达了类似的含义。本书讨论的另一个社会理论是传染理论,主要涉及思想、信息和观点如何在传播网络内的人与人之间流动。

内容概要

彼得·R·芒戈教授,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安那伯传播学院及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方向的教授  曾于2003年获得管理学会组织传播与信息系统分会杰出学者奖,美国国家传播学套组织传播分会杰出研究奖。
诺什·S·康特拉克特教授,现为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院、凯洛格管理学院以及工程学院行为科学方向教授 在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NTI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字化社会和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数字化政府等领域担任评委。

书籍目录

第1章 组织传播中的网络和流  全球的传播网络和流  正式网络和涌现网络    来自混沌的结构涌现    涌现和时间  网络和组织形式  关于组织内部结构涌现的三个历史观点  理论框架概述  理论体系概述第一部分 多理论多层次分析框架 第2章  网络的概念、测量和多理论多层次分析框架  网络分析  属性世界中的关系  网络连接  网络概念和测量  描述网络  测量网络属性    分析的个体层次    分析的二元(链接或连接)层次    距离和测地线    分析的三元层次     分析的子图层次     分析的全局网络层次    多理论多层次分析框架     多理论分析     多层次分析     合并属性     有效统计推论     p*分析中图和网络的实现    多理论多层次模型     内生网络变量     外生变量    总结    一个多理论多层次P*网络分析实例     假设的基本理论原理     下载和安装PSPAR     使用PSPAR的P*分析 第3章 作为复杂系统的传播和知识网络    系统模型简史     功能主义     控制论     一般系统论     批评    复杂性理论和复杂系统     主体网络     属性或特征   …… 第4章 网络的计算建模第二部分 传播网络研究的社会理论 第5章 自利理论和集体行为理论 第6章 传染理论、语义和认知理论 第7章 交换和依赖理论 第8章 同嗜性、接近性和社会支持理论 第9章 演化和协同演化理论第三部分 综合 第10章 传播和其他组织网络的多理论多层次模型附录:第2章所用数据集参考文献译后记

作者简介

《传播网络理论》200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20113年国际传播学会组织传播分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传播网络理论》不仅抓住了传播中核心的网络问题,系统介绍了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更为重要的是透过网络结构本身,深入分析了网络结构的生成机制问题,探讨了网络研究涉及的社会理论基础 书中提出了多理论多层次的网络研究框架,应用复杂适应系统观点分析传播网络并构建计算机仿真环境以验证各种理论与假设 书中还探讨了传播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关系,为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动态组织结构涌现提供了基础。

图书封面


 传播网络理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contractor是做组织传播研究的,因此写本书具有相对的优势。组织传播的研究针对小样本,因此对计算的要求较低,容易完成。这有点像当年burt做的结构洞研究。例如p* 模型,现在更多成为ERGM, 在本书中还只是简单介绍,借助R软件中的statnet package现在已经开始被逐渐广泛应用。而起模型自身的模拟也涵括其中,不需要再专门借助其他工具。传播网络理论的来源主要有三个:1. 经典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如平衡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2. 复杂网络理论,主要来自以santa fe institue的研究为主。本书也有点星涉及。3. 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例如若连带理论,结构洞理论等。本书的结构框架也是见仁见智的。contractor本人很年轻,做的paper理论框架很宏大,容易被接收,其mtml的思路也契合文献综述的套路。最近看他的一篇paper,用snijger的Riena package做的longitudinal network分析,像模像样。身边的人对此书也多是贬多于褒。显然本书还很无力。但总算是不错的开始。
  •     读陈禹老师翻译的书,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一次,读得格外认真。至少,比读与这本书同属“网络经济译丛”的《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美]邓肯•J•瓦茨著,陈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要认真和仔细。作为一本以“复杂”为宗的组织传播学著作,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传播网络乃是由传播者之间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消息流组成的一种联系模式。换句话说,这本书所指称的网络,其实也就是传播者之间的联系通道。本着对“网络”的这一认识和界定,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融合了产生网络结构的多种理论机制;提出遵循一定行为规则的基于主体的模型,融合了产生复杂适应网络的多种理论机制;展示了计算模型,特别是Bianche计算仿真平台在研究网络动态演化方面的作用;论述了网络分析的新发展,并提供了对传播网络动力学多重理论解释的实证研究。出于对传播意义上的“网络”的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作者指出“已有一大批理论能够用来解释网络结构。一些不同的使用了相同的理论机制,提供了相似的解释,但属于不同的分析层次。”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提供系统而完整的解释,多理论多层次框架识别出一些网络性质(如相互性和密度),并展示出这些性质如何与社会理论中的理论机制相对应。我们认为,多层理论次能够提高对网络演化的解释力,并显著增强理论机制对差异性的解释能力。”于是,这个“多理论多层次”构成的“双多”,便成为本书理论上的最大特色。在这个特色下,作者先强调:“基于主体的模型与多理论多层次框架结合的关键是建立符合社会学理论普遍机制的规则。内在理论的不同导致了涌现结构的不同。一部分理论机制相互补充,一部分相互重叠,多理论视角能改进我们的解释和解释的差异化程度。” 然后,结合计算、建模等研究方法,介绍并演绎了自利理论、互利和集体行为理论、认知理论、传染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同嗜和接近理论、网络演化理论及每个理论的相关机制。最后,在谈论“网络理论和研究的未来”的时候,作者不无深情地说:“我们居住在一个高度联系的世界和社会中,这里,结构性的相互连接很大程度上觉得了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应该说,这本书在关于传播、组织和其他社会结构的“网络”特性的深刻洞见上对我启发甚多。此前,常被互联网意义上的“网络”掩住思维,而每每忽略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之人无时不在“网络”之中。更为关键的是,这本书的“复杂”之维进一步提醒我们:面对当前日益“网络”化、复杂化的传播图景,传统的传播研究理论和方法正在遭受严重挑战,而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也都迫切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思路,以便更好地认识、理解、设计乃至驾驭我们所面临的类似传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而以应对“复杂”为核的复杂性科学,确实应被当作研究数字化浪潮带来传播新图景的一件利器。毕竟,现实的传播图景所导致交往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使人类交往大异与昔——信息社会中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社会的哲学原则是建立在非线性理论基础上。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到,基于非线性的“网络”,正在沉淀为一种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研究社会的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一出发点上,我才认为,当今之世,我们研究传播,越来越缺不了“网络”的视角和思维。因为,网络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末了,我想说出我的一点疑问:我不太明白这套书为什么不以“复杂性科学”为关键词命名,而是以“网络经济”为关键词命名;而且,这本书中文名译为“传播网络理论”,似乎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不过,这些确实也只是些很小的问题,尤其是相对于如此艰难的翻译工作而言。所以,作为复杂性科学一个极其肤浅的爱好者,我一直热心于向研究传播的学友们推荐这本书——这本让我们有机会换角度理解网络、理解组织、理解结构、理解涌现,进而换角度认识理解传播、思考传播、研究传播的书。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publications_view/index/3335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当一个大嘴巴一定要跟你说点什么,不说憋的慌的时候,那语气,小表情,是非常可爱的哈哈哈!!!我们都乐意当她的传播网络[懒得理你]
  •     老师推荐,经典
  •     contractor
  •     书还可以,要有数学基础
  •     实证主义角度研究社会科学中量化标准并多维建模的学术经典。
  •     难度较大
  •     看不懂 看不懂 怎么办呢
  •     书的结构整的挺好,不过免不了多了些废话。整体书的感觉是综述的性质强了一些,不过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意思的线索。
  •     这是我今一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经典的书,参与评论的人怎么这么少?
  •     个人认为这是属于小众图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这个网络与“inter***”的含义差别还是很大的。
  •     现实演进太快,“多层次多理论”现在看来好像变成非主流了 -。-
  •     : G206/4750
  •     看看
  •     值得去看 参考的大作
  •     让我突然对公示推导感兴趣的一本书...大部分是在讲群体传播
  •     说是网络经济译丛,其实跟经济没什么关系。全是组织行为学和社会网络的内容。有些地方没看懂,不过,文章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西方研究者严谨的态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