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文学及其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00463238
作者:蒋来用
页数:433页

内容概要

李永平
号三谛,1970年生,陕西彬县入,200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新闻系主任。主持科研项目5项。出版《中国文学编年史·晚唐五代卷》(合著)、《中国文化的历程》、《白话千家诗》等著作多种,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史知识》、《西北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求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一定是包公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基本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编 包公文学传播的环境
第一章 包公为政的政治语境
一 包公时代的社会背景
二 宋代权力下移与多声道传播
三 帝师传统、明君贤臣模式与包公传播
第二章 包公的自我叙事与历史叙事
一 自我叙事中的包公
二 历史叙事中的包公
第二编 文学史上包公的“多级”传播
第三章 宋元话本与包公文学传播之萌芽
一 瓦舍的创设及传播意义
二 宋金元话本小说中的包公
第四章 包公戏与包公传播之发轫
一 包公戏的规模
二 元代包公戏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受众心理
三 包公戏传播之议程设置
四 元明清三代戏剧中包公媒介形象的演变
五 说唱、搬演与包公形象的传播方式
第五章 公案小说与包公传播之拓展
一 明清包公文学的规模
二 包公小说中包公媒介形象的传播演变
三 《三侠五义》的包公传播意义
四 因袭、改编——包公文学的民问传播方式
五 包公文学的叙事与包公传播
六 其他文学作品与包公传播之维持
第三编 全方位多层次的包公文学传播
第六章 媒介的演进与包公文学传播之格局
一 搬演与包公戏剧传播
二 书场与包公小说传播
三 小说传抄与包公传播
四 书坊刊印与包公文学的编刻传播
五 商业利润与诸传播方式的传播动力
第七章 地域与包公文学传播之空间
一 乡村演剧传统与包公传播
二 城市的书坊刊刻、会馆戏剧与包公传播
三 包公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四 包公文学传播中情节的地域文化适应现象
第八章 传播者、受众与包公文学传播之阶层
一 有口皆碑与树碑立传——民间叙事与包公的传播
二 包公文学的传播主体
三 包公文学在民间传播的模式
第四编 包公文学在民问流传的传播要素阐释
第九章 民族文化与包公文学传播之根基
一 判断是非的人类学意义
二 神话叙事与包公传播
三 儒家伦理与包公传播
四 佛教文化与包公形象
五 道教文化与民间判官
六 民间信仰与包公传播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包公文学传播的动力
一 儒教政治及其社会治理
二 价值建构与争夺话语权的斗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在中国,包公既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成为清官的代名词。该书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包公在文学及艺术中获得成功的传播过程、传播的社会机制和民族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研究》内容简介:结构失衡是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具有结构调整优势的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的出台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住房保障财政政策抉择的各种因素,对住房保障建设规律进行了理论梳理,论证了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的有限性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指出了住房保障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关联性,借鉴西方国家住房保障财政政策选择的经验,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特殊国情,从财政资金来源和支出角度,提出了中国住房保障财政建设的主要框架及其具体对策和建议。

图书封面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分析历史人物,多少不适应!
  •     细读了第二编,排版错误颇多,论述不够透彻,结论下得无理无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