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4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第4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1
ISBN:9787301066485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页数:1008页

内容概要

安东尼·吉登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社会学家。曾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曾有多部著作问世,对社会理论乃至一般社会科学都有极为深厚的影响,如《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超越左派和右派:极端政治

书籍目录

1 什么是社会学?
发展中的社会学观点
研究社会学
社会学将如何有助于我们的生活?
文化差异的意识
政策效果的评价
自我启蒙
社会学思想的发展
早期的理论家
奥古斯特·孔德
埃米尔·涂尔干
卡尔·马克思
马克斯·韦伯
更新斯的社会学视角
功能主义
冲突理论
社会行动论
结论
小结
2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概念
价值观与规范
文化多样性
种族中心主义
社会化
社会角色
认同
社会的类型
消失的世界:前现代社会及其命运
现代世界:工业化社会
全球发展
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的影响因素
现代的变革
结论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互联网链接
3 变化中的世界
全球化的维度
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动因
关于全球化的争论
“怀疑论者”
“超级全球化论者”
“转型论者”
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个人主义的兴起
工作模式
大众文化
全球化与风险
“人为风险”的扩散
全球“风险社会”
全球化与不平等
不平等和全球分工
“全球正义”运动
结论: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互联网链接
4 社会互动与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的研究
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
……
5 性别与性
6 身体社会学:健康、疾病与衰老
7 家庭
8 犯罪与越轨行为
9 种族、族群与移民
10 阶级、社会分层与不平等
11 贫困、福利与社会排斥
12 现代组织
13 工作与经济生活
14 政府与政治
15 大众传媒与传播
16 教育
17 宗教
18 城市与城市空间
19 人口增长与生态危机
20 社会学研究方法
21 社会学中的理论思维
术语汇编
参考文献
致谢
插图作者名单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对于第四版《社会学》内容的修订比本书以往所有版本都更为全面。书中所有的经验数据都经过彻底的修订和更新。像前三个版本一样,作者努力使本书既具有可读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处于本学科的最前沿。本书大量使用了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专业期刊作为研究资料的来源,为了使教材尽可能具有时事性,也精选了一些报纸和杂志作为最新的资料来源。本书新增了许多部分。通过把新增内容与那些可靠的、经过检验的部分相结合,尽可能地保持了本书权威级社会学绪论的声誉。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89年,从几个角度开辟了新领域。第四版的创新性在于它是包括了有关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其他变化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透彻研究的第一本教材。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事实上遍布每一章。巨变时期也带来其新的风险,风险也是本教材探讨的一个持续的主题。

图书封面


 社会学(第4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首先,从学科角度来说,吉登斯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以宏观的结构化理论和微观方面的情感民主理论而闻名。但是,这本书是基础教科书性质的,而不是针对某一论题的专著。我觉得,一本社科领域的入门教科书,一是应该主题丰富,即尽量多涉及领域内的各种基本问题;二是观点应该是开放性的,即对某一主题应多举一些不同的观点,并且不作过多的论断(从作者的立场);三是应该介绍学科特定的方法论和理论思维。我认为吉登斯的这本书比较好地做到了这几点。当然,这本书还是渗透吉登斯的理论思路并按照他对社会学的理解而展开的。例如说,他在书中自始至末都一直强调社会结构与个人之间的一种互动、相互塑造的关系。这种典型的后现代的思路就体现出他的社会学与涂尔干、韦伯这些前辈的社会学的不同之处。另外,我们读书通常会被某些新颖独特的见解所吸引,例如说某种说法很有意思,或者很有道理。但是事实上,只注意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综合性的理论不是作者灵感突发就建立的,更重要的或许是,这样的观点是怎么产生的,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以及它们在作者整个理论结构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然而,我们读理论著作往往会觉得头大,因为语言的抽象和理论的特定视角都让人产生距离感、望而生畏。因此,如果能够先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即其固有的内在逻辑,并且了解其理论思维的历史发展,就可以真正做到欣赏和理解。这本书最后就专辟两章谈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这对进一步阅读专门领域的社会学理论会很有帮助。其次,从政治立场来说,吉登斯是欧洲所谓的第三条道路的“旗手”,据说是布莱尔的精神导师,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他不是一个单纯的象牙塔里的学院派,但是同时他的政治主张与社会学理论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一般政治家是不搞理论的,当然可能会有某个理论在背后作支撑;而理论家多数不介入政治实践的,因为理论往往是超前于社会活动的。马克思虽然主张说“哲学家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但是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他身后才如火如荼地兴起的。而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则是跟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复兴运动同时进行的。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球化”,无论是在社会学研究中还是在“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中,吉登斯都把全球化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看待。可以先看看他的社会学理论是如何理解全球化现象,然后看看他的“第三条道路”政治主张是如何回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本人能读全懂的吉登斯的书就此一本,作者深入浅出,以全球化、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现今这个社会,颇具新意。而且作者功底深厚,在详尽阐述社会学理念、概念的同时,又能出语诙谐,看不出一丝教科书的刻板(看看我们写的教科书便能感觉)。是一本不错的社会学兴趣入门书。
  •     我买的是个蓝色封面的,比这个图片好看多了。吉登斯终于经过两年的时间看完了。越看到最后,越觉得字字珠矶。好在是个小本,可以放在手边随时拿过来看,因为这个社会学简直太全面了。不过,由于是一大帮研究生们的翻译作品,就像跟我自己的翻译作品一样,读起来有那么些的生涩,不过大部分还是可以顺利地读出来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也是流行加畅销
  •     大赞的书,每年都该拿出来翻看
  •     比introduction类的要深一些,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写的是深入浅出,译的不错。
  •     其实我不喜欢看教科书
  •     应该读李康翻译的那本或者英文版本,这一版翻译的不好。
  •     很不错呀,了解社会学,愤青远离我
  •     教科书,基础,论题广泛但不深入。有些平淡。
  •     很好
  •     虽然是教材,还是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出不凡之处。很好的入门书,可以开阔视野。
  •     看阿萨黑的书了~~~
  •     2009年借于深图;2010年1月再次借于南图。好书,全面。
  •     我读的版本是蓝色封面977页的版本。
  •     Page by page! An inspirational journey! 开看波普诺!
  •     写论文的时候的参考书,颠覆了我对吉登斯的印象= =
  •     : C91/4614-2
  •     原著是本不错的入门读物,翻译错误百出!对中国出版业失望啊!
  •     lse...
  •     社会学导论教材~读了一部分~
  •     版本有点太老。作者对社会前景还是颇乐观。
  •     得好好卡
  •     貴死!!!!課本
  •     有点老了,不过通俗易懂.入门级的.
  •     译的好烂
  •     一门为了自我强迫的课程与它的核心
  •     推荐的四大部头之一
  •     。。讲的十分笼统,不深入。。关键是英国Cambridge的,时代也久了,似乎没有价值。。
  •     社会学入门与综述
  •     看的是蓝皮的版本 这本书可以算是社会学学科初阶的百科全书 一本比较通俗易懂的教材 如果想了解社会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话 这本书是首选
  •     萌生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     愈发觉得教科书不如专著有意思
  •     非常好!带我入门了~
  •     快读完了,大量的数据,很精彩,梳理了几乎所有社会学涉及的分支,值得一读!
  •     入门强推
  •     其实想瞅瞅09
  •     笔记都做了一本。然后都“盲记特勒”。
  •     入门大砖头,一个半月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对人的塑造以及人对于自己的塑造之间的联系。如此来看,当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则无疑归属于社会科学。
  •     读了一头一尾,确实不错。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他自己其实可以两三句话了说的很清楚。最后的照片真是自己的就最好看,就不管其他思想家的了……
  •     还是瞧瞧吧
  •     好书
  •     入门类
  •     被阉割的翻译版。。。给原作者5颗星,被翻译和ccp拉了1颗星。
  •     出第五版了
  •     唯一认真读过一遍的教材
  •     老师说他很牛逼
  •     不错的入门教材
  •     工作 家庭 孩子 统计
  •     下学期选了社会学概论呃 郝大怂恿我的
  •     读的是蓝本
  •     完全看不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