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隐士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61776551
作者:[美] 法朗士
页数:264页

《隐士》读书心得

自从eink阅读器返厂维修后只能去图书馆借书。可能是自己对隐修离群索居荒岛生存等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书架上一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吸引了。记得看过一本《空谷幽兰》内容是介绍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那本看起来更像游记而这本从内容的深度还是从广度来看,这本比《空谷幽兰》要专业的多。这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西方各个出名的隐者和其学说,之前我只是听说过沙漠圣父,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但没有意识到西方隐修的历史是如此深远和有系统性。读完这本书真是让我眼界大开。我有时会魂游天外的幻想自己如何在孤岛上度过丰富的一生,如何用最简单的资源来解决生计问题。其实这些想法在历史中一直有一些人在考虑,而且一直有人在实践。苏格拉底宣称他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闲暇,又说那些需求最少的人,最接近诸神的境界。这个思想与当时的希罗文化背道而驰。自从人类社会形成后,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假我,用它来面向社会,久而久之,我们会忘记它只是个面具,反而把它当成真的我。寻找真我,寻找神,可能是人们离群索居的根本原因吧。而这种寻找在不知不觉中会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也同样达成了隐居者对善的需求。在现今喧嚣的中国社会中金钱和物质统治了一切,人们的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打破.浮躁变成了常态,政府追求经济数据增长,财富是个人成功的标准。隐这种价值观不被人理解被妖魔化也是必然的现象。但是寻求自我,寻求善,寻求寂寞,寻求简单在中国不是过时了而是远远不够。社会要进步,需要有一些不顾自身安危的斗士,与恶势力去正面斗争,也需要一批隐士,为寻求终极真理去深山去沙漠孤独的追寻。当然能做隐士的人毕竟是少数,强求不来的。作为普通读者读完这本书除了对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还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我们被各种炫目物质和喧嚣信息包围着,无暇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可不可以一个星期用一天逃离这些,远离工作远离网络远离电视,一个人静静的去思考去冥想去祷告。能不能一个月过一天原始生活,一天不用电器,不开火,甚至不吃饭。我想如此做,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正如书中所说的,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灵魂的平静,那他就能够拯救他四周数以千计的人。

在孤獨中朝聖,探索自我

穿著斗篷、手執木杖、活於荒野、不問塵世,是人們對「隱士」(Hermit)的刻板印象。雖然種種跡象表示,人類是生活在群體之中,但一些人卻選擇遠離人群,獨自面對孤獨,在內心中展開一場朝聖,尋找自我、真我。《隱士》一書介紹西方世界古今的隱士,包括古希臘的哲學家、中世紀的「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俄羅斯的「靈性導師」(Startsies)、亨利.俊羅(Henry David Thoreau)、羅摩克里希納(Ramakrishna)、夏爾.富科爾(Charles de Foucauld)、托馬斯.莫頓(Thomas Merton)及羅伯特.拉克斯(Robert Lax),看到他們踏上隱士之路,以及來孤獨中尋找智慧。最古老的隱士——犬儒學派種種跡象表示,人類是群體的動物。人們一起聚居生活,採集食物,漸漸形成社會。在西方社會,古希臘人已經指出人類群體生活的重要性,但和平時代的生活,使古希臘人視財富為一切,包括生活、榮譽、權力和人際生活,而最早對這種腐朽的群體生活作出批評,就是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雖然這位哲學家生活簡樸,但並不是隱居深山的隱士,反而以冷眼和孤獨的心態看待人群。他認為,無所求的人最肖似諸神的,因此,一個人讓自己需求愈少,他就愈接近諸神。神性是美無缺,所以愈接近神性的人,就愈完美無缺。在蘇格拉底死後,他的弟子安提西尼(Antisthenes)創立犬儒學派(Cynicism),延續這種對財富鄙視的態度,甚至視之為有害無益,同時更認為城邦生活扭曲人生價值。只有主動捨棄舒適安逸,選擇艱苦貧困的生活,才能活出人類最大的美德。另外,犬儒學派認為貧窮和苦行生活是合乎自然的,合乎人的本性(「自然」和「本性」在古希臘語和現代英語,皆是同一個字);文明卻強迫人們依照外加的法律和習俗行事。雖然這樣能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穩定,但犧牲了個人的道德完整性。犬儒學派的出現,除了是一些人對古希臘社會的不滿之外,也多少受到古印度文化的影響。古代西方的蓬勃貿易,使古印度的文化隨著商貿帶到古希臘,而犬儒學派亦深受早期基督徒的歡迎和影響。獨中求智,造福世人早期基督徒對靈性的追求,使他們選擇隱修苦行的態度。在猶太教的傳統中,有不少聖人在沙漠中苦行的例子。不過,早期教會與「靈知派」(Gnosticism)的矛盾,使他們對苦行隱修有戒心,甚至被視為敵視、仇恨社會的人士。自公元三世紀開始,一些選擇離開群居的男女,獨自在沙漠過著貧苦生活,他們所追求的救贖(Soteria)並非來自死後世界,而是從靈性提升達到靈魂救贖,這些人被稱為「沙漠聖父」,如著名的聖安東尼(St. Anthony the Great)。然而,隨著公元五世紀時,西方教會採用隱修制度,僧侶需在修道院內共修,隱士苦行的傳統漸漸消失,但「沙漠聖父」的精神卻傳入北方的俄羅斯,由「靈性導師」所繼承。有別於天主教,東正教認為宗教真理需要由「靈性導師」作中介,才能傳遞給他人。這些靈性導師經歷長期隱修和禱告,而且是被識別出來。不過,東正教的靈性活動在十八世紀受「西化」及教會「世俗化」影響,一度陷入低潮,直到帕西西.威力克夫斯基(Paisius Velichkovsky)的激發,恢復了「靈性導師」的地位,而他所在聖母進堂小修道院(Optina Monastery),更先後出現了著名的「靈性導師」。一般人認為,隱士是長年遠離社會和塵世,逃避社會,不問世事。事實上,隱士卻在隱修與世俗之間生活,他們不是為了逃避社會,而是在孤獨中凝聚智慧、探索自己,再把智慧帶回世俗,與人們分享。有關「沙漠聖父」的記錄,源自拜訪他們的人留流下來,再被後人編纂為「箴言錄」(Apophthegmata),直到今天,這些古老的教誨依然警醒世人。至於「靈性導師」,每天會花上數小時、半天來回答來訪者及回覆信件。正如一位「沙漠聖父」所說:「與其生活在孤獨中而懷有一顆人群的心靈,倒不如生活在人群中而懷有一顆孤獨的心靈。」內在的朝聖之旅「孤獨這份禮物……它所期許我們的,毋寧是重新挖出那些深層的自我和恢復生活的真實性(Authenticity)。這種真實性,一直被人際生活的虛假性所扭曲。」托馬斯.莫頓(1915 - 1968)在現今煩擾的社會中,讓人以虛偽的一面(即「假我」)來生活,虛榮與自我,不僅扭曲人們價值觀,也扭曲自己的本性。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忘記原來的自己——「真我」。隱士的智慧,往往要透過遠離世俗,獨自一人面對內心。「靈性導師」萊奧尼德(Leonid)說,「如果你有一顆單純得像使徒的心,你就不會隱藏你的人性缺點,就不會假裝虔誠和生活在虛矯中。」當然,不少隱士把信仰作為內在朝聖的指導和支柱,由上帝領導自己尋找真我;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隱士亦漸漸珍視大自然,視自己為其中的一部分,因為人類本來是生活大自然中,在它內學習謙卑和純樸。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現代的隱士早已不像古代的隱士一樣,過著禁慾苦行的隱修生活。在六十年代,當莫頓收到冰櫃時,他在反思隱士是否能擁有它,而他留下這一洞見: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孤獨的準繩,是他的內在體驗,而非外在環境,一個人盡可以住在沙漠的山洞裡,但仍然沒有擁有真正的孤獨。只要心靜如水,就仍然可以稱為一個孤獨的人,而真正的隱士所追尋,毋寧是自己的真心。「孤獨這份禮物……它所期許我們的,毋寧是重新挖出那些深層的自我和恢復生活的真實性(Authenticity)。這種真實性,一直被人際生活的虛假性所扭曲。」

关于《隐士:透视孤独》

这本书跟《空谷幽兰》类似,也是讲隐士的。不同的是《空谷幽兰》主要讲的是终南山的隐士,以场景为引导,文笔细腻,而《隐士:透视孤独》则是讲世界史上那些著名的隐士以及跟他们相关的人物,视野更为宽阔,以人物为引导,注重写实和思辨性。

宿命皈依的方式

我个人的浅见认为,真的是要享受孤独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其蕴含的真理,孤独是隐士们虔诚的信仰,也是宿命皈依的方式,若是我们可以偶尔回归到本质的自己,无论是奉行什么生活方式,它都必然是重要的旅程一站。真心的希望能够继续读到这样的优秀作品

越是躲避孤独的人越是孤独。

越是躲避孤独的人越是孤独。托马斯·莫顿指出“孤独会让人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就是它会逼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荒谬性。很多人都刻意去逃避孤独,他们通过各种社会所提供的可怜事务与娱乐,好让自己一天24小时都可以不用跟自己相处。”基本上没什么人会不讨厌孤独,但是在喧嚣之后,却总是有更巨大的孤独袭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不再惧怕孤独。原来孤独并非我以前感受到的那般空洞,反而是在孤独中解放了我的思维,叫我得以与智慧为伴。而智慧,如金子般只有我们除去一切杂质时能一窥其真面目。孤独是火,他又是水。不但炼净也滋润。苏格拉底主张“一个人让自己的需求得愈少,他就愈接近神”在此时也得以有新的应用。因为对外在的需求与依赖正是捆住人,阻挡人进入真理与神性的症结。

一个人能够获得灵魂的平静,那他就能够拯救他四周数以千计的人

自从eink阅读器返厂维修后只能去图书馆借书。可能是自己对隐修离群索居荒岛生存等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书架上一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吸引了。记得看过一本《空谷幽兰》内容是介绍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那本看起来更像游记而这本从内容的深度还是从广度来看,这本比《空谷幽兰》要专业的多。这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西方各个出名的隐者和其学说,之前我只是听说过沙漠圣父,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但没有意识到西方隐修的历史是如此深远和有系统性。读完这本书真是让我眼界大开。我有时会魂游天外的幻想自己如何在孤岛上度过丰富的一生,如何用最简单的资源来解决生计问题。其实这些想法在历史中一直有一些人在考虑,而且一直有人在实践。苏格拉底宣称他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闲暇,又说那些需求最少的人,最接近诸神的境界。这个思想与当时的希罗文化背道而驰。自从人类社会形成后,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假我,用它来面向社会,久而久之,我们会忘记它只是个面具,反而把它当成真的我。寻找真我,寻找神,可能是人们离群索居的根本原因吧。而这种寻找在不知不觉中会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也同样达成了隐居者对善的需求。在现今喧嚣的中国社会中金钱和物质统治了一切,人们的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打破.浮躁变成了常态,政府追求经济数据增长,财富是个人成功的标准。隐这种价值观不被人理解被妖魔化也是必然的现象。但是寻求自我,寻求善,寻求寂寞,寻求简单在中国不是过时了而是远远不够。社会要进步,需要有一些不顾自身安危的斗士,与恶势力去正面斗争,也需要一批隐士,为寻求终极真理去深山去沙漠孤独的追寻。当然能做隐士的人毕竟是少数,强求不来的。作为普通读者读完这本书除了对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还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我们被各种炫目物质和喧嚣信息包围着,无暇思考一些深入的问题,可不可以一个星期用一天逃离这些,远离工作远离网络远离电视,一个人静静的去思考去冥想去祷告。能不能一个月过一天原始生活,一天不用电器,不开火,甚至不吃饭。我想如此做,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正如书中所说的,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灵魂的平静,那他就能够拯救他四周数以千计的人。


 隐士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