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的策略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承诺的策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208086081
作者:托马斯·谢林
页数:311页

章节摘录

插图:如果我们对许诺和威胁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也存在一些联系。其中一个差异在于,依赖于某个交换物(quid pro quo)的许诺通常只有当许诺进行得很成功并一定得到遵守时才会成本很高,而威胁只有当进行得不成功并且必须实施所威胁的事情时才会成本很高。威胁有时会显得过分和不相称,例如,“让开,不然我就从你身上轧过去”,但是只要威胁取得了成功,这个威胁就不显得太大了。当威胁显然不相称时,其可信度可能会下降,但是只要威胁取得了成功,其成本可以与较小的威胁一样低。但是许诺如果太大的话,其成本就会过高了。许诺可以是有条件的,也可以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表现,或者与对方的行为完全无关。时间的确定非常重要:如果第二方的行为表现出现在第一方诺言必须实现之后,那么第一方的诺言必须以第二方的一个诺言为条件,即我保证今天为你做我必须做的事,但是你也要向我保证明天为我做事。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都必须能作出可信的许诺。至少,如果在你明天必须完成的事情之前你不能目睹我今天的所作所为——我是否完成我的交易义务,双方就必须都要能作出可信的许诺。如果你能观察到我的所作所为,那么我的许诺就是不必要的,只需要你的许诺就够了。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第二方,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是否能够知道诺言的遵守情况。许诺保守一个秘密、不说某人坏话、使公寓保持较低温度、努力寻找工作、餐后刷牙、在友邦不进行间谍活动等,这些许诺都面临一个困难,即无法发现诺言是否得到遵守。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在许多情况下之所以需要许诺,就是因为所许诺的事情无法监督。如果一个孩子在厨房里刷牙,而家长也在房间里,那么只需要控制行为本身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对违背诺言进行控制。

前言

这本新书的各章内容反映了我最早的两大研究兴趣。大约在50年前,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写的《冲突的策略》一书,该书的主题为“承诺”(commitment)。对于许诺(promises)和威胁、讨价还价和谈判、威慑和军备控制,以及合约关系来说,承诺都是核心影响因素。我强调了这样一个悖论:对于一个关系、许诺或威胁,以及谈判地位来说,承诺要求放弃一些选择或机会,对自我进行约束。承诺通过改变一个合作者、敌对者,甚至是陌生人对自己行为或反应的预期而发生作用。本书的第一章汇集了关于承诺问题的几篇新文章。20世纪的下半叶有件最重要的事件没有发生:自长崎原子弹爆炸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使用过核武器,本书的最后一章对此表示了庆贺。我在1960年书的附录中强调了不使用核武器这一传统,那时才只有15年的这一传统是基于如下认识:核武器是与其他武器根本不同的。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在1964年说到了自核武器首次使用以来“充满危险的19年”。现在已经是充满危险的六十多年了,而核武器没有再被使用过。我们希望这一传统对任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或组织都构成压力。我相信,结果主要取决于政策,而非运气。像伊朗和朝鲜这样的国家已经获得了核武器,这是大家都不希望见到的,我们需要一些制度和政策来强化对核武器使用的限制,并防止那些不利于禁止核武器的行为。

内容概要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在2005年与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卢修斯·N·李奈特(Lucius N. Littauer)政治经济学教授。谢林1921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洲。他于1944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48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他获得了弗兰克·E·塞德曼(Frank E. Seidman)政治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其代表作包括《冲突的战略》(1960)以及《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1978)。与传统上大量运用数学的博弈论不一样,其主要研究领域被称为“非数理博弈”。
谢林重要的理论著作包括《冲突的战略》、《武器与影响》等,其中前者是相关领域中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深有影响。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托马斯·谢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博弈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在瑚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的新闻稿中就特别提到了他的《冲突的战略》一书。毫无疑问,《冲突的战略》是谢林获得诺贝尔奖量重要的原因。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承诺的策略气候与社会  第二章 温室问题意义何在?  第三章 地球工程的经济外交  第四章 代际和国际贴现承诺作为自控手段  第五章 实践中、政策中和理性选择理论中的自控  第六章 理性处理非理性问题  第七章 反倒退  第八章 成瘾物:香烟方面的经验社会和生活  第九章 生命、自由或对快乐的追求  第十章 应以人数多寡决定援救对象吗?经济学和社会政策  第十一章 经济学家都了解些什么?  第十二章 为什么经济学只解决简单问题?  第十三章 作为工具的价值武器和战争  第十四章 流星、恶作剧和战争  第十五章 意外研究发现  第十六章 越南:反思和教训社会动态性  第十七章 社会机制和社会动态性  第十八章 隔离现象的动态模型最高级别的决策  第十九章 广岛的遗产论文出处

编辑推荐

《承诺的策略》:世纪前沿。

作者简介

本书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一本论文集,语言简练清晰。本书从策略的角度讨论了个体的行为和国家的政策,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体自我管理、社会生活、社会政策、军控、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调等。由于承诺是许诺(promises)和威胁、讨价还价和谈判、威慑和军备控制,以及合约关系等的核心影响因素,因此谢林先讨论了承诺的策略应用。其核心为要作出可信承诺,必须放弃一些选择或机会。承诺通过改变一个合作者、敌对者,甚至是陌生人对自己行为或反应的预期而发生作用。另外,通过对不同自我的区分,承诺的策略应用领域还可包括自我管理。

图书封面


 承诺的策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下学期要开博弈论,所以下载了很多博弈论的演讲、论文、教材等等。南大潘天群教授在演讲 博弈论漫谈 里提到了这本书,我很难想一个逻辑哲学家怎么会对经济学数学的博弈论感兴趣,也许是因为分析哲学是一种数理哲学,作为分析哲学的研究者不得不关注数学的最新进展吧。没准潘教授对混沌理论也很感兴趣。回到这本书吧,数理没有太多的数学内容。下面是我的笔记,我感兴趣的就重点整了。第一章、承诺的策略承诺我这里使用的“承诺”,是指有决心、有责任、有义务去从事某项活动或不从事某项活动,或对未来行动进行约束。承诺意味着要放弃一些选择和放弃对自己未来行为的一些控制。而且这样做是有目的的,目的就在于影响别人的选择。通过影响别人对已作出承诺一方行为的预期,承诺也影响了别人的选择。承诺对许诺和威胁有重要影响,不论是公开的许诺和威胁,还是隐含的,并且对许多讨价还价的策略技巧也很有影响。威胁威胁就是作出一个承诺,并让别人知道这个承诺,如果被威胁的一方不按照威胁的要求行事,提出威胁的一方宁可作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或者损失一些东西),也要让被威胁的一方承受成本、损害或痛苦。与许诺不同,威胁总是取决于行为的。如果缺乏承诺及其有说服力的沟通,威胁就会缺乏“可信度”。如果威胁取得了成功,那么就没有必要实施威胁要做的事情,威胁者付出的代价就是做出承诺和显示承诺的成本;如果威胁失败了,那么就会代价高昂且毫无效果。例如,如果威胁罢工、辞职、报复、控告或冲突取得了成功,那么就不会出现代价高昂的罢工、辞职、报复、诉讼或冲突。一个威胁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说服力,而说服力取决于两个方面:“力量”和“可信度”。力量是指做出许诺或威胁的人具有(明显)能力,使得所做出的许诺和威胁力度足以让对方遵守好的行为。可信度是指,对方相信所做出的许诺或威胁将被真正执行。而承诺就是可信度。威胁总是有条件的。宣判某人死刑并不是威胁,是某些特定行为能够用死刑来惩罚才是威胁。存在两个限定,一个限定为,威胁可以采取无条件承诺的形式,承诺的结果决于目标的行为。另一个限定为,至少愿意遭受损失。受欢迎的威胁当荣誉、自尊、信誉、虔敬、法律合约、第三方保证人和其他的可能承诺来源无法得到时,你就可能极需要作出一个可信的承诺。给予许诺对象一个施加于许诺者的“威胁”就相当于向许诺对象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抵押物。例如,典当了自己缝纫机的裁缝将一个“威胁”置于他们的资助者的手中,如果他们没能实现自己的许诺,典当商就拥有了权利断绝他们的生计,因此典当商才愿意提供贷款。威胁有时候可以通过对第三方的许诺来实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批准了一个与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这一条约在名义上维护国民党当局的利益——我们并不指望得到该当局的防御。但是其明显用意在于使中国大陆确信,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遵守防御承诺的声誉从此取决于在必要情况下执行对台湾防御的承诺。建立承诺坚持遵守许诺的方式有许多种,同样地,对威胁做出承诺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当然,承诺要发挥作用,必须怕你所真对的对象了解并相信这个承诺。如果你宣称在对方行为不当时将进行惩罚,但是当这种情况下的惩罚符合你的理性利益时,这种宣称可能会仅仅被理解为“警告”,而不是威胁,或者只是一个“提醒”或“通知”随机威胁如果威胁是“随机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承诺模式。随机威胁是指当对方未能遵守好的行为时,发出威胁的人“可能”实施威胁要做的事情,也可能不实施。随机威胁的内在原因可能在于:所威胁的事情规模太大,而且不容易降低规模,因此,带走随机部分的威胁是一个人所敢于作出的。或者,带走随机部分的大威胁有时候要比确定的小威胁更经济:以二十分之一的几率对在消防栓边上停车给予罚款一千美元要比确定罚款五十美元更加经济有效。承诺只能来源于明显的放弃控制。许诺纯粹口头的或仪式性的许诺,将使一个人的荣誉、自尊和恪守诺言的声誉受到考验。还有一些许诺使用的是第三方的信誉。某人可以在你的期票上背书是因为那个人的许诺比你的可靠。如果我们对许诺和威胁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也存在一些联系。其中一个差异在于,依赖某个交换物的许诺通常只有当许诺进行得很成功并一定得到遵守时成本才会很高,而威胁只有当进行的不成功并且必须实施所威胁的事情时成本才会很高。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是双方承诺的一次博弈,这种承诺的目的在于通过影响对手对我方意图的感知来影响对手的选择。作为和成为作为(being)和成为(becoming)恪守承诺的人。“成为”是一种对具体环境采用可辨别的承诺的能力。“成为”有承诺的人可能更具有策略性,亦即,由始终如一的个性特点变为对特定的情况做出反映。“成为”显然比作为更有选择性。在人际关系方面,坏脾气有时可能是个优点,更多时候则是缺点。如果发脾气能实现自我的目的——使威胁更可信,甚至是不用言语表达的威胁——无论是针对调皮的小孩还是成年反对者,那么能够发脾气是具有真正实际价值的(尤其是方发脾气对我们不利时,我还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成为”和“作为”之间存在交叠。第六章 理性的处理非理性问题举个例子,一位戒烟八个月的人看到朋友在抽烟,他我有点忍不住了,最后把朋友的烟冲进了下水道。我们暂时把此人的行为理解为:他在自己仍然“理性”的情况下采取行动阻止了预期会发生的某种“非理性行为”。 作者的兴趣在于,人们是如何真正实施战略战术,来对他们自己的未来行为进行约束。通常人们试图约束自己行为的方式类似于他们试图约束其他人行为的方式,也就是说把“未来的自我”视为另一个人。 如果我们前面提到的戒烟者没有吸过烟,吸烟的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近来因戒烟十分不适,而这时朋友扔下一包烟,他一定会在妻子回家前把烟处理掉。 在这些行为里,偏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是随事件驱动而变化。在偏好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克制一下偏好,确定它是不是理性的,应不应该用理性进行约束。第十三章 作为规制工具的价格(官制工具吧)准确来说,经理理论根据结果和受影响的人对结果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本身的好坏或行动的本意来评价行动。价格,例如税,费用,押金,罚款,对人们选择的影响,会影响到人的选择。第十四章 流星、战争、恶作剧的战争偶然的意外不能导致战争。导致战争的是人的决策。意外事件可以触发人的决策。但是,解决办法不在于防止意外事件,而是在于限制人的决策。第十七章 社会机制和社会动态性我们掌握作为行为基础的社会机制,有几点好处:进行预测和解释;特例情况可以应对特殊的参数值;有助于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了解机制的运作机理,甚至数学模型,可能会得到一个适用于其他现象的模板。有必要认识到,通常存在一族社会机制,“模型族”,即一类能产生类似结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机制。举例,“自我实现的预期”。如果人们认为咖啡豆会短缺咖啡豆真会短缺。如果人们相信站在大街上抽烟的都是妓女,那么站在大街上抽烟的女人就只有站街妓女。如果男人认为不穿皮鞋会引人注目,那不穿真的会引人注目。附录(社会机制的数学表达式)考虑两个变量X和Y构成一阶微分方程,即为X和Y现值的函数(X'表示X值的当前变化率):①X'=A+BX+CY②Y'=a+bY+cX对①求微分,得到:③X''=BX'+CY'把②带入③,得:④X''=BX'+Ca+CbY+CcX在④两边减去①×b,就消去了含Y的项,得:⑤X''=(Ca-bA)+(B+b)X'+(Cc-Bb)X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到Y'';方程式中Y'和Y将有相对应的系数(由于⑤中的系数具有相对性)。如果我们“求解”这一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五个可能的行为模式:①如果两个系数(B+b)阁(Cc-Bb)中有一个为正,X和Y将单调指数增长。②如果两个系数为负,且(B+b)²/4>-(Cc-Bb),X和Y将单调收敛于均衡值。③当(Cc-Bb)为负,但是(B+b)²/4>-(Cc-Bb),X和Y在(B+b)为负时循环(正弦)收敛于均衡值。④在(B+b)为正时呈循环(正弦)指数发散⑤在(B+b)等于零时呈一条均匀正弦曲线。第十八章涉及计算机的族对只能用一下access、VF和只会用C语言编求圆面积的傻瓜程序的计算机白痴——也就是我——来讲,有点太难了,实在是不知所云。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看了几页还不错,就是翻译的有点罗嗦,可能还是要结合英文原文,可能收获更大!
  •     : D0/3749
  •     很有用,作为参考书
  •     书的扉页居然有一个洞内容么...一个老头大兴笔头讨论经济学常识
  •     我觉得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核武器还有越战反思的几个章节 气候与社会 这个部分可能也比较有价值 但是个人不是太关心这个没有什么感想 其他感觉比较一般 例如第九章 生命、自由或对快乐的追求 和 第十章 应以人数多寡决定援救对象吗? 虽然论题看起来很有趣 但是偏于老生常谈 在其他论及此问题的通识类书籍一样可以看到这些论述 十七和十八涉及数理分析的部分没有看....
  •     视野很广的一本短文集,那个隔离的动态模型挺有意思。
  •     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博弈论的相关问题,同时有助于进行自我管理!
  •     不是很感兴趣。
  •     翻译有些云里雾里,但谢林绝对是能让人有开窍之感的
  •     只看自己需要的
  •     无主题论文集 关于可置信威胁和公共政策研究
  •     原版书是好书,中文翻译得太差了!!!! 没法读通读懂。
  •     在师的作品总是很精辟,虽然是多年前的一本论文集,至今读来仍有许新鲜感,不错。
  •     快读完的时候感觉才开始进入状态,聚集原理很有意思。
  •     非数理博弈
  •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论文集,一生专注于博弈论的理论研究,并且将博弈论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关注于核威慑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有关的国际协调等领域
  •     環境稅和隔離的部分太有趣了!
  •     这本书不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是以主题划分的论文集。按照作者的定义,博弈可以是针对自己的,比如理性的想戒烟的自己vs突然想抽烟的自己。所以书中很有趣的讨论了很多关于自我约束的内容。环境保护以及军事对峙这些传统话题也被cover到了,倒数第二章很长的篇幅在讲谢林经典的动态隔离模型,但这部分可能直接去看《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更 有意义。
  •     作者写着玩,那么,读者也就看着玩吧
  •     和冲突的策略比较着看才能看出来,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多读作者的作品,你就会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很无知,膜拜呀~~~
  •     挺好玩的一本书
  •     Schelling的思考令人着迷
  •     对策论在外交和协商上的应用。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出承诺,很有意思。

类似图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