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与高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凡·高与高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563360048
作者:布拉德利·柯林斯
页数:317页

Soulmate never live

弟弟Theo曾这样描述他的兄长:“他好像两个人:一个不可思议地才华洋溢、温文儒雅,另一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他们轮流呈现,所以你会先听到他的一种说法,接下来又听到另外一种,而且两种说法总是互相矛盾。可怜的是,他是自己的敌人:他不仅让别人难以生活,也让自己难以生活。”梵高自幼父亲早逝,并且在他出生之前,曾有一个死产的哥哥,名叫Vincent,这两个生命如影随形,影响着梵高的一生。他迫切地需要一个人成为理想中的父亲和兄长,而高更则是他心目中的人选。“乖巧的文森特,麻烦的高更。”二者相较,Vincent极度单纯像个情绪化的孩子,心愿无法满足只好原地哭闹,内心炽烈像向日葵。他想要在阿尔成立一个艺术家团体,高更扮演带头人的角色,不仅因为他的个人才华,更因为他比梵高年长,且已育有家庭,这是成熟的象征。但高更似乎百般刁难Vincent,他和梵高共同画下了相同的主题:吉诺太太、罗林太太、罗马墓园等。暗中形成竞争关系,梵高总是谦虚地承认高更的画作更为优秀,但内心肯定是不好受的。高更高傲轻蔑,在梵高的苦苦恳求下才同意前往阿尔。如同给了人一点黑暗中的微光,但却永远无法彻底照亮。梵高的期待换来一场空欢喜。高更画下《梵高画向日葵》这幅画,所有挑衅变得更明显。细节满含高更对梵高的嘲讽。梵高对这幅画的反应相当激烈,并最终失控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曾经对高更的认识,仅限于毛姆那本《月亮与六便士》,我把他想象成理想主义者,但现在却无法苟同他的做法。两幅画作,《梵高的椅子》和《高更的椅子》,梵高是白天,高更是黑夜,梵高是女性(我暂且这么理解),高更是男性(阳具形状的蜡烛),梵高单纯(配色),高更复杂(红绿互补色)。最后吧,梵高曾经说过:“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渴望生活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有种悲哀,难以描述。这本书让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了解凡高和高更,是我以前没有过的角度,两位画家我都喜欢,但这本书所揭示的,无疑让人产生倾向性。只喜欢凡高的人,读书后的结果可能是:你有多爱凡高,就有多讨厌高更。《渴望生活》是曾经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本书。想起齐豫那首《Vincent》。书中有一句话我喜欢,凡高在信里说:大部分画家并未真正感受到世界的色彩缤纷。画家都这样,何况凡人呢?所以要增强这方面的修为。

互相的星辰

自由溢出了期望 那也就不能再称其为自由了阅读过程中 犯低级错误于熟悉的表面认知中流失掉很多故事细节关于高更 关于梵高一个野蛮 自私 功利 一个天真 癫狂 神经质是谁的存在衬托了谁 是谁的精彩谁的不羁压住了谁印象都很明朗 关于后话也自是各圆其说关于本书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原作平淡还是译文跌了份儿了呢没有激起期待的著作自然是走马观花

乖巧的文森特和麻烦的高更

http://latias.lifelogger.com/379780这本书让我更爱那个"癫狂"的男子.这本书也让我认识了Gauguin,并且深深的讨厌,或者说是----责备他.请允许我引用那句话:"但是凡高与高更无止境地被搭配为后印象派的天使与恶魔,一旦加以解套,就能以更宽广和正确的态度,审视这段不尽然是吵闹狂暴与争执不休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一个天真,真实,自然流露而诚挚;另一个世俗,幻想,精打细算而巧思.尽管我不是要贬低Gauguin的人格,"但即使是最强力的反对者,也很难将Gauguin转变成一名圣人."Gauguin不是圣人,但贝尔纳却认为Vincent已经显现出了耶稣的某些特质.尽管"晚年"的Van Gogh为了抵触年轻时的宗教狂热而对贝尔纳和Gauguin宗教题材的作品批判不已.1888 年5月1日,Vincent租下了位于PlaceLamartine二号的"黄屋",作为他即将与Gauguin合作的地方,也作为他梦想的南方画室起航的地方.同年的9月16日,Vincent第一次在修缮完毕的"黄屋"过夜.在此期间,他也特别为Gauguin即将居住的房间绘制了两个题材的作品,一个就是路人皆知的向日葵系列,还有一个则是公园风景画系列.然而Vincent苦苦的等待直到10月23日才有回报.其间Vincent因过度渴望 Gauguin的到来而基本可以说是埋下了精神失常的伏笔.在写给Theo的信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Gauguin的爱恨都极端的强烈.这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将一直延续下去.其实Gauguin呆在阿尔的时间比想象中的要短得多.Gauguin与 Vincent并没有共同的理想.Gauguin可不希望留在法国南部.他希望到热带地区去作画,并成立艺术家协会,以改善画家窘迫的经济状况.而他之所以同意到阿尔来与Vincent合作创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Vincent的弟弟Theo是画家与画作购买者之间有力的媒介.在" 黄屋"2个多月的生活中.Gauguin不断与Vincent出现摩擦,二者绘画风格也并非相同,虽然对彼此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Gauguin不断鼓励Van Gogh摒弃使用模特的作画方式,完全任由想象作画.二人在此期间,也尝试了共同的创作主题,包括风景和人物在内.而值得一提的是,Gauguin多次夜晚醒来发现Vincent在向自己走来,当他不耐烦地问有什么事的时候,Vincent又回马上走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倒头大睡.无论这是否是Van Gogh的潜意识举动,这都很能说明,Van Gogh"脱序的同性恋感情".不能说这种感情只有Vincent具有.二者同样存在缺憾的童年造就了两人有些叛世的个性.在Gauguin晚期的作品中不乏可以看出,那个法国男人,同样也在压抑着这种"脱序的同性恋情感".1888年12月23日,Van Gogh割下耳朵的下半部,并将之交给妓院的妓女拉舍尔之后返回"黄屋",倒在血泊之中.12月26日,Gauguin离开阿尔,同前来探望哥哥的Theo一起返回巴黎."黄屋"的合作就此宣告破裂.此后的1年,即1889年,Vincent曾断断续续返回"黄屋"居住,他还渴望恢复那段合作关系,曾多次写信给Gauguin,希望到Gauguin居住的地方继续他们的合作,但都遭到Gauguin婉拒.与此同时,Vincent的病也不断复发.同年5月8日,Van Gogh离开阿尔前往圣雷米疗养院.之后的12月23日----割耳事件发生后一年,Van Gogh再度病发.一直到Van Gogh于1890年7月29日去世,他与Gauguin都保持着数目不多的书信往来.7月27日,Van Gogh开枪击中自己胸部,并于2日后死亡.次年1月25日,照顾了Vincent一生的Theo也因为哥哥的死而精神崩溃去世.1902年12月, Gauguin撰写回忆录<之前与之后>,其中提到了"黄屋"时的生活.但这恰恰是让我最厌恶的地方.因为Vincent割耳后警方曾认为Gauguin是杀人凶手.Gauguin为了洗清自己的罪恶,内疚和恐惧在书中不惜夸大甚至编造Van Gogh的暴力举动.他指出其舍弃二者的合作关系是因Van Gogh的危险行为而被逼无奈.同时Gauguin在书中对Van Gogh的艺术成就并不太承认.这与在"黄屋"合作期间Gauguin不断作画挑衅Van Gogh擅长的领域是相符的.值得补充说明的是1890年8月,Gauguin得知Van Gogh的死讯之后,在写给贝尔纳的信中,对友人的自杀身亡表现的无动于衷."Gauguin出人意料的冷漠,加上宣称预知Van Gogh自杀的浮夸,令人怀疑在他心中Van Gogh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艺术家.".Gauguin对Van Gogh的感情虽然不如后者对他的来得那么激烈和极端,但终究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他数量不多的书信中,采用冷淡而讥讽的口吻,让人更难猜透他的心境. ".Van Gogh去世之后,贝尔纳开始筹备Van Gogh的回顾展,然而令人不满的是,Gauguin极力反对并认为这实在愚蠢.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就不难证实在Gauguin抵达阿尔前,对 Van Gogh的实际成就是如此不屑.Vincent对Gauguin的感情是炽热的.不管这仅仅是艺术家之间的景仰还是犹如弗洛伊德,Fliess和Jung"脱序的同性恋情感".Vincent的一生都是如此,从早年的奇异服装和严重的自虐倾向,到后期被贝尔纳述为耶稣.这个荷兰画家传奇的精神生活与他亘古流传的经典之作都将不断被后人一遍遍的查阅和剖析.1890 年的天空如<星夜>般在星云的欲望中卷入未知;1890年的世界如<峡谷>般如同一副流动的阿拉伯花饰织锦画;1890年的空气如<夜间咖啡馆>般随意飘荡,放纵而沉闷,也如同Vincent最爱用的煤油灯光的光线般闪烁.1890年的Van Gogh将永远永远be in love.有否看过他的那幅作品<Be in love,you will be happy.>

是恶魔还是天使

25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对我来说同样也是 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被彼此身上不同的利益所吸引 何必斥责某一方 只是性格和自我活的方式不同罢了 一滴白色融入黑色中 很难改变其本身颜色 而一滴黑色却会让白色变得混沌无两色的界线 这就是高更和梵高的差别吧


 凡·高与高更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