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符号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存在符号学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40860301
作者:埃罗·塔拉斯蒂
页数:388页

章节摘录

  根据克里斯台娃和其他擅长精神分析的符号学家的观点,身体是人类符号过程的主要住所。根据其理论,子宫间(khora)是欲望、姿态和节奏的自律王国;而覆盖在子宫间上面的是起压迫作用的网络符号秩序。从与符号网络的关系着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在的身体世界作为超越的符号过程的否定面而出现。超越是一些来自“外面”或“上面”的事物,是对父权社会秩序或者男性中心原则的入侵。也就是说,这种观点与符号化的菲勒斯原则一致--将为超越的概念提供一种否定的内容。如果那样的话,整个超越(外在于身体的最持久的观念)将只作为一种身体向更高层面的投射,故此种概念常量是可以排除的。  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研究都反对把超越看做一种自律的现实。因此,这些模式属于“虚无一但是”的理论范畴。但是人们认为会出现另一种超越的概念;即人们假定身体可以成为“真实”的延续和代替现实交往的虚拟符号形态(如梅洛-庞蒂的阐述)。例如人们可以想象以虚拟身体的形式建造房屋。在音乐中,人们可以假设表演者对所演奏的音乐形成了一种音乐学含义上的想象“身体”。在某种意义上,音乐成为了音乐家的一部分,他/她通过音符向听众准确地传达这种想象的身体。当听众聆听音乐,他/她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感受音符,并在虚拟的身体(somatic)层面上来判断愉悦与否。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交往将实实在在成为两个音乐学意义上的想象身体之间的过渡交往,从“触摸”对方,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么此种想象的身体是不是一种“超越的存在”?它比真实的身体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吗?毫无疑问,的确如此,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一层面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和“超越的”音乐身体进行交往。  我刚刚详述的过程可以用令人信服的心理学方法到位地描述出超越的形式。但是超越的涵义不止这些,且我的关于超越的观点与柏拉图的理念原则也不尽相同。柏拉图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和此在文化仅仅是独特的个体、社会和文化的某种普遍“形式”的反映。我认为,关键是此种超越的观念总是在与此在世界的表象相关的否定和肯定的行为中出现。否定和肯定是符号学的操作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实现与超越的连接。  ……

书籍目录

跨越一切界限——中文版序言第一部分 认识论第一章 通往存在符号学之途第二章 符号与超越批评的论争符号的过渡元模态与超越理念从生成到透射否定与肯定符号行动与事件第三章 超验的概念及其符号学相关性第四章 理解、误解与自我理解理解的一些实例阿尔弗雷德,舒茨、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论理解第二部分 主体理论第五章 焦虑的符号,或符号主体问题什么是焦虑?第六章 主体理论重审主体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自我和自身从模态性到元模态性结论窘七章 表象或者外显结构及主体的存在偏离引言垂直的表象水平的表象第三部分 社会领域第八章 显现价值论的意识形态价值与符号宇宙从价值到符号道德价值第九章 阻力符号学:存在、记忆、历史——符号的逆向运动全球化——新的文明审美阻力阻力一:存在阻力二:记忆回忆与比拟逆事实性(Counterfactuality)因果关系阻力三:历史第十章 论后殖民符号过程第四部分 自然——生物符号学视角第十一章 论自然与有机体的隐喻第十二章 内/外在符号、领域与世界怎样研究内在符号过程或者内在世界?如何从内在世界过渡到外在世界?内在/外在世界能用同一种元语言来描述吗?结论……第五部分 美学第六部分 传媒

编辑推荐

  存在主义是当代思想中一股强大的潮流,而符号学是文科的总方法论。表面上看,这两者一个求虚重直觉,另一个求实重分析。要把两者糅合起来,需要非同一般的努力。塔拉斯蒂这本书把思想的挑战变成了思维的魅力,生动活泼,又不失深刻睿智,让人捧读时欲罢不能,这是一个学术的奇迹。

作者简介

《存在符号学》作者关于存在符号学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基础和批评应用。存在符号学脱胎于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又吸收了黑格尔、康德以及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思想家关于主体和自我的理论。这种新符号学涉及主体活动的符号学分析,与主体的内在精神、情感有关。作者将存在符号学理论广泛运用到艺术和社会文化批评领域,内容涉及音乐、文艺美学、艺术哲学等。在社会文化领域,其对后殖民符号过程、自然景观符号学、“地方性”诗学、迪斯尼文化及美国性、广告影片叙事以及媒介信息传播等领域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作者极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进行符号学解释、回应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图书封面


 存在符号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从20世纪初开始,符号学经历了重大的发展,从索绪尔、皮尔士的第一代经典符号学,到列维-斯特劳斯、格雷马斯的“第二代符号学”,再到艾柯、德里达、福柯的第三代符号学,显示了符号学发展的蓬勃趋势。不过在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拉斯蒂(Eero Tarasti)[①] 看来,第二代符号学只是把经典符号学放到了知识的背景,第三代符号学家则重在反映永久价值的条件性、信仰缺失、后现代人的内在冲突,而不关注结构本身。令人遗憾的是,结构主义的黄金时代之后,无人创立新的符号学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符号学家似乎一筹莫展,“将这种动态的、时间的、流动不止的世界模态化,可能吗?”而塔拉斯蒂就试图进行这样一种尝试。2000年,塔拉斯蒂出版了《存在符号学》(Existential Semiotics),作者将之称为新符号学(Neo-semiotics),与后符号学相区别。塔拉斯蒂创立“存在符号学”的灵感来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思贝尔、让·瓦尔和萨特,他从这些经典哲学家等那里获得认识论的源泉,与此同时,他深受法国结构主义尤其是格雷马斯的影响。在存在符号学理论中,符号重新焕发生命,主体重新得到思考,全新的概念亦被带进了符号学理论,比如超越、元模态、自我/自身、自在/自为存在、自我/为我存在,以及前符号、后符号、生成符号、现象符号、内符号、外符号、类符号和超验符号等。目前此著作已经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保加利亚语、汉语、瑞典语等。学者们对存在符号学全新的术语和理念,以及存在符号学的伦理意识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赏。在最新的中文版中,存在符号学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论述涉及认识论、主体论、美学、社会、自然、后殖民文化,以及全球化和当代传媒等,其论述既高屋建瓴又深入透彻。那么,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包含怎样的观念呢?认识论——从否定到肯定的运动存在符号与主体一起经历否定和肯定,从而从此在达到超越。存在的符号必须面对此在和超越。此时,超越须从康德的意义上来理解。简而言之,超验即缺失的某物,但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一切交往的行为都是超越的行为,因为它意味着向异在他者的跃进。主体“存在-此在”的模式是这样的:主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凝视并努力寻求超越,因为他/她体会到纯粹“此在”的存在是不充实的。根据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人永远不能完全成为存在本身,他只能以此为目标。而在此过程中,主体必须,第一,他在客观符号中找到自身。简而言之,就是此在。那里包含着客观符号学的一切正确的规则、语法、生成过程。但是接着主体认识到了他的存在周围的虚无。主体必须朝向“虚无”进行一次飞跃。在虚无的照亮下,整个早期的“此在”似乎失去了它的根基,它看上去是无意义的。这构成了超越的第一行动,或曰否定。但是,主体继续向前运动,接下来是超越的第二行动。他遇到了虚无的对立面——普遍性。普遍性是充满意义的,但是却以某种超个体的方式,独立于个体自身的意义行动之外。这种行动也可称作“肯定”。这一行动的结果,是主体找到了皮尔士所说的根基。它对停留其中的主体辐射出一种新的意义。在二度超越之后,主体返回此在和世俗性之中。现在他创造出新的纯粹存在的符号和客体,但只有主体才能理解其本质,并且主体自身还得经过否定和肯定的虚无和充实这一条路径来理解。因此,存在的符号是如何运动的?首先,它们从此在世界分离开来,开始在缺少引力的虚无的空间里漂浮。符号表现出悬浮状态,就像空中漂浮的物体——或者,不是物体,而是物体的符号或者能指,是已经移向充实状态的符号。符号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可以把所指留在此在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是空虚的、没有任何内容的纯能指在移动。或者相反:覆盖在表层的符号的物质性可能停留在此在的世界,而符号的内容已经移向了虚无的环境>当然,是超越着的主体通过存在行为使符号发生运动。意志、愿望、能力、知识——所有这些转向虚无的领域时,在朝“不存在”的黑暗中心运动时,它们会逐渐消失。相应地,当它们返回时,又开始但也许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同这些模态建立起联系。模态在访问了虚无之后就与过去不同了。符号又在充实中变得密集和沉重,坠满了根基。在“存在”模式中,超越行为通过否定和肯定得到实现。第一种是否定,是朝向空虚的飞跃。在这次飞跃之后,主体回到他/她的世界,只是为了体验对象,那些对象失去了先前的一些意义。但是,主体不再处于遭遇空虚时引发的存在主义焦虑之中。确切地说,他/她走向另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具有一种与原初相反的本质。当主体第二次回到此在世界并创造符号时,这些符号便具有了存在意义,因为它们反映出了主体超越之旅的意义。接下来是肯定,通过肯定,通过远距离扫描,了解它们穿越上一层的不足之处,好像它们是根据更深一层的参考框架做出的承诺。前符号变成行动符号意味着抛弃前符号,通过否定前符号来支持行动符号。正是在这种分离与返回的过程中,符号转换为连续的运动;它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以全新的方式自由塑形。在此模式中,符号不再是客观、冷漠的外在形式,而是与主体的存在如影相随,如同硬币的两面,成为了解主体存在轨迹的重要手段。作者运用克尔凯郭尔的存在是一种“待在”(becoming)的过程概念,又发展了萨特的存在之虚无的观念,使存在从否定(虚无)走向肯定,达到超越。主体论——自我与自身在符号的存在旅程中,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塔拉斯蒂追溯了黑格尔、康德、克尔凯郭尔、萨特的主体理论,并运用丰塔尼耶的理论对主体论进行了现代推演,形成了关于主体之“自我”(Moi)和自身(Soi)的概念和自在/自为存在和自我/为我存在之间的运动模式。那么什么是自我和自身呢?自我是我们自身的某一部分,是在进行自我建构时自身所意指的内容。自我抵抗自身,并迫使自身根据自我而改变。自身是我们自己的部分,是自我为了在行动中创造自己而突出自己的内容。自我为自身提供刺激和抵抗,借此,自身可以成为某物。而自身又用反身性装备着自我,自我借助反身性来将变化保持在自己的限度之内。自我的概念涉及到作为个体实体的主体,而自身的概念必须包含主体的社会方面。在自我角度,主体作为感观的集合而出现,而在自身角度,主体作为被他者所观察的和被社会决定的事物而出现。这些组成了主体的存在方面和社会方面——或者说是个体的和集体的方面。主体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内在动能的模态(自我),通过话语,形成在一定社会中的表述(自身),不过自我要冲破自身,才能达到超越。艺术历史的动力就是从自我到自身的变化过程,又是自我对团体、自身的常规世界不断反叛的过程。自身的领域形成了对自我存在的长期抵制。相应的,自我的存在阻止自我成为自身的纯粹领地>在引入身体符号学之后,将自我和自身区分开来,黑格尔的“自在存在”或“自为存在”就被推演为“自我存在”和“为我存在”。塔拉斯蒂对此进行了方阵组合和模态阐释。在这一方阵中,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属于社会他者,分别属于自身的潜在和显在范畴,而自我存在和为我存在属于自我的潜在动能和显在行动,他们通过身体连接起来。方阵中四个模态之间的动态运动,揭示了内在自我与反思自我、社会自我和超越自我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影响的关系。与图2相对应,塔拉斯蒂通过图3进一步对主体的运动进行阐释,其中,自我从M1出发,依次向M2、M3、M4运动,也即从混乱无序的内在动能向自我的身份、社会自我和超越自我发展,形成一个“之”字形的轨迹,而自身则从S1开始依次向S2、S3、S4运动,呈反向的“之”字形轨迹。自身和自我向对方形成对流。此外,M1与S4、M2与S3、M3与S2,、M4与S1在对流之中相遇,形成结合与抵制的状态,体现出自我与自身之间的较量。这一方阵模式把个人与集体、自我与超越、主体与他者结合起来,从而使存在不仅仅是抽象的超越,也不单单是简单的欲望,而是主体从否定到肯定、从自我到他者达到超越的旅程,这一方阵运动模式既与先前的“待在”的存在模式相照应,同时运用格雷马斯的模态论使之具有了存在的行动能力。结论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存在符号学理论的认识论、主体论进行了简述,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地学者来感受“新符号学”的风采。塔拉斯蒂从经典哲学那里获得灵感,将符号运动过程与人的存在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符号具有了跃进的生命。在后现代思潮泛滥的今天,用“存在符号”来代替无中心的符号游戏,无疑是重建主体的先锋尝试,为符号学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存在符号学中,不仅考查文本,还考查文本产生的一切条件、整个周围环境、文本产生的过程及整个阐释行为,于是符号与人,符号与社会,符号与美,符号与自然,符号与传媒,符号在这些领域内的运动模式也被作者一一揭示,让新符号学理论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存在符号学中,否定与肯定的存在轨迹,发展了萨特关于虚无的观念;自我和自身的区分,发展了米德的主我和宾我的观念;自我存在和为我存在,发展了黑格尔的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观念。作者在分析中体现出来的纵横捭阖的思路,高屋建瓴的建构,让人不得不叹服其知识的广博和视角的独到。毋庸置疑,“存在符号学”理论的建构,如同后现代沙漠中一盏明灯,指引人们拨开海市蜃楼的迷雾,使主体既参与其中,又科学书写,既认识自己的存在,同时接受来自超越的责任>作者:魏全凤
  •     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拉斯蒂的著作《存在符号学》,书写于2000年,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符号学先哲托马斯·西比奥克辑录的“符号学先驱”书丛中的重要作品。该书在2012年推出中文版,中文版在英文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添加了不少塔拉斯蒂2000年以后的研究成果。鉴于过往符号学界在哲学与符号学的结合上建树寥寥,加之身为国际符号学会主席一职,塔拉斯蒂在艺术学、哲学和符号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该书的出版很可能是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编的《当代符号学译丛》中迄今为止最重量级的。在《存在符号学》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目睹塔拉斯蒂力图解构第二代符号学家的结构主义,又要力争摆脱部分第三代符号学家的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因此,他提出要建构一种“新符号学”,以区别于业已滥市的各种游戏至上的“后符号学”。塔拉斯蒂师承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第二代符号学大师格雷马斯,在早期研究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列维–斯特劳斯作品的影响。但在《存在符号学》一书中,我们可以亲证的巴黎学派经典符号学的观点并不突出,反而时刻显露出美国皮尔斯经典符号学的影子。当然,阅读者要想比较清晰和准确地把握塔拉斯蒂在各个学科和领域提出的观点,需要具备经典符号学和哲学、艺术学等多重学科的背景。正如塔拉斯蒂所言,他希望大家认知到他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在他的笔触一旦涉及到艺术尤其是音乐时就显得狂放不羁、天马行空。例如,他分别用“有机”和“无机”来比喻西贝柳斯和马勒的音乐,并且信手拈来地佐证了西贝柳斯音乐的“有机性”,并由此推广到“有机叙述”。如此的跳跃与他之前长期从事的音乐符号学研究有很大的关联。在他的代表作品《音乐符号学》问世之后,他的研究重心回归早先的德国反思哲学。《存在符号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还是哲学问题,因此这成为了全书的起始部分。一开始,塔拉斯蒂就试图把哲学与符号学的结合“自然化”,为此他祭出了一系列先贤符号学家使用过但却被他赋予了新意的符号类型,如前符号、超符号、行动符号、内/外符号、内在和外在符号、似真符号等。当然,在全书中他还先后提出了超验、此在、表象等其它学科常见但在符号学界却属全新的概念。同大多数第二代和第三代符号学家一样,塔拉斯蒂冀望通过对符号类型的统治来达到他者对自身符号系统的认同。塔拉斯蒂认为,存在的符号必须面对此在和超越。一切交往的行为都是超越的行为,因为它意味着向异在他者的跃进。《存在符号学》的“主体理论”部分,是全书的另一个重点。主体部分从海德格尔出发,从有关“焦虑”的简明符号学起步,以哲学贤达黑格尔、康德、克尔凯郭尔和萨特等有关存在和存在主义的论述为基础,吸收阿多诺、胡塞尔和尼采等哲学家的理论精粹,形成有关主体的“自我”和“自身”的概念。有趣的是,塔拉斯蒂最终直接运用的是法国符号学家丰塔尼耶2004年的理论来重构自己之前略显单薄的主体论,“自我存在”和“为我存在”成为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核心内容,在书中塔拉斯蒂把它广泛地运用到各类艺术分析中。同2000年英文第一版的《存在符号学》相比,2012中文版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除了极个别篇章以外,第三部分“社会领域”和第四部分“自然——生物符号学视角”几乎都是全新添加的内容。其中,对道德价值的探讨是符号学界此前较少涉足的领域。塔拉斯蒂在摩尔和休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的四个决定因素:规定性、普遍性、自主性和至上性,突出了“模态性”和“元模态性”的概念。与此同时,这一版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号的逆向运动——阻力符号学的概念,指出存在、记忆和历史是阻力符号学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与前半部分相对缜密的德国式哲学思考相比,《存在符号学》中文版的第五部分“美学”和第六部分“传媒”是从2000英文版的“符码的森林”和“社会与文化符号场”中特意剥离开来的部分。这一部分让塔拉斯蒂回归巴黎学派传统的行文风格。尤其是“传媒”部分,他以罗兰·巴尔特和列维-斯特劳斯的典型书写方式,运用前文中阐释过的存在符号学方法,印证了迪斯尼和其“美国性”,指出“迪斯尼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有一个元素将叙述行动化……行动化过程通过一些细微的成分来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与表演认同。”显然,塔拉斯蒂在这里的叙述与法国后现代思想家让·波德里亚在《美国》一书中的观点有鲜明的差异,但塔拉斯蒂这番论述似乎更具说服力。通览整个“传媒”部分,作者几乎都运用试推法来验证存在符号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各种后现代思潮泛滥的今天,塔拉斯蒂力图通过“存在符号”来替代中心消解的各类符号游戏,通过建构主体,在众多领域诉诸存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用以引导后学。当然,在《存在符号学》中文版中,我们读出了塔拉斯蒂建构跨界“新符号学”的野心。他不仅希望“新符号学”在认识论、主体论等哲学范畴有所建树,同时也在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后殖民文化、传播学、全球化等诸多研究领域率先抛出自己的符号学观点,让大家充分领略其横跨多种学科的知识结构。只是在这种尝试中,由于在各个学科中的着力大相径庭,使得全书的整体结构并未坚不可摧,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或有可商榷之处。身为当代芬兰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塔拉斯蒂的文笔也许并不如巴尔特和其师格雷马斯般飘逸,谋篇布局之缜密也难与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相提并论,但他对当代符号学做出的贡献,则毋庸置疑。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view/index/isms/3031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存在符号学涉及主体活动的符号学分析,与主体的内在精神、情感有关。如何证明我存在,我思故我在?
  •      《存在符号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还是哲学问题,因此这成为了全书的起始部分。一开始,塔拉斯蒂就试图把哲学与符号学的结合“自然化”,为此他祭出了一系列先贤符号学家使用过但却被他赋予了新意的符号类型,如前符号、超符号、行动符号、内/外符号、内在和外在符号、似真符号等
  •     在社会文化领域,其对后殖民符号过程、自然景观符号学、“地方性”诗学、迪斯尼文化及美国性、广告影片叙事以及媒介信息传播等领域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作者极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进行符号学解释、回应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     存在符号学不仅仅是对于以往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格雷马斯、海德格尔的系统符号学思想梳理,还点面结合地分析了美国的迪斯尼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学艺术等多个问题。
  •      《存在符号学》的“主体理论”部分,是全书的另一个重点。主体部分从海德格尔出发,从有关“焦虑”的简明符号学起步,以哲学贤达黑格尔、康德、克尔凯郭尔和萨特等有关存在和存在主义的论述为基础,吸收阿多诺、胡塞尔和尼采等哲学家的理论精粹,形成有关主体的“自我”和“自身”的概念。有趣的是,塔拉斯蒂最终直接运用的是法国符号学家丰塔尼耶2004年的理论来重构自己之前略显单薄的主体论,“自我存在”和“为我存在”成为存在符号学主体论的核心内容,在书中塔拉斯蒂把它广泛地运用到各类艺术分析中。
  •     “旁征博引”
  •     《当代符号学译丛:存在符号学》作者关于存在符号学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基础和批评应用。存在符号学脱胎于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又吸收了黑格尔、康德以及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思想家关于主体和自我的理论。这种新符号学涉及主体活动的符号学分析,与主体的内在精神、情感有关。作者将存在符号学理论广泛运用到艺术和社会文化批评领域,内容涉及音乐、文艺美学、艺术哲学等。在社会文化领域,其对后殖民符号过程、自然景观符号学、“地方性”诗学、迪斯尼文化及美国性、广告影片叙事以及媒介信息传播等领域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作者极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进行符号学解释、回应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