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自觉·比较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民族学 > 守望·自觉·比较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11086164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呢?第一,要全面适应,而不是片面适应。社会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影响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因素有许多,如生产力发展、文化历史、地理资源、人口宗教等都制约其发展。因此,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要全面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能顾此失彼,或政治至上,或经济唯一,而应该综合兼顾各方面的需求。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要逐步改变层次单一(只有硕、博两级)、结构单一(以民族学科特色专业为主)、效益不高(学科专业重复过多)、类型不多及质量不高的现状,实现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发展。第二,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所谓主动适应就要求各民族院校发挥自觉性、主动性。一方面,要研究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不仅看到近期社会发展需要,而且必须考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不仅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而且要充分估计科技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主张学术自由,大学自主办学;要考虑民族院校研究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特点。“高等教育政治化”、“高等教育市场化”,不仅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且影响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3.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高层次人才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他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要求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李岚清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筹备会上指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都要推进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发轫时期,高等教育指向过去,注重知识传播,知识多寡、学问深浅成为评判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前言

  从1987年开始攻读教育学硕士算起,自己步入民族教育研究这个领域已经20年有余。期间,彷徨、犹豫有之,兴奋、快乐也相随,时时品尝着学海无涯的酸甜苦辣。回顾多年的学术生涯,自己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从起初的朦胧守望到博士阶段的文化自觉再到目前的比较借鉴这样的心路历程。过了不惑之年,有个想法一直在脑海中萦绕,那就是能否把自己多年来的所言、所思做一番梳理,把自己发表的有关民族教育的论文和自己辅导的研究生的相关习作结集出版。为此,非常感谢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资助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他们成人之美,了却了我这个心愿。同时感谢袁同凯博士、韩炜女士和许衍琛先生,他们的论文为本书增光添色。  如果把民族教育研究视为一片麦田,那我便是这片麦田的守望者,尽管偶尔也会产生动摇的念头。1983年刚刚考入师范大学,选择教育专业时,心里想得最多的是毕业之后,可以不当中学教师。那时,教育系里有些老师在从事民族教育研究,而我当时对此只有朦胧的意识。1987年自己幸运地考上了母校的研究生,成为扎巴教授的开门弟子。导师民族教育研究的学术背景,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选择本族(蒙古族)双语、三语教育问题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选题,接着奔赴现场,田野调查,完成写作,并顺利通过答辩。现在重读当年的文本,感觉整篇论文带有明显的普通教育学色彩,对本族的文化与历史缺乏足够的自觉意识。

内容概要

  陈·巴特尔,蒙古族,1964年3月生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1983年至1990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先后获得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员,获得2007年度加拿大研究特别奖。访问加拿大、美国,并与美加多所大学建立学术联系。担任2008年“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秘书长和200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教育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专题会议主席。  长期以来从事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负责与国外大学的横向研究课题一项,组织校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个。出版专著一部、主编两部、参编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元文化高等教育,主要学术兴趣涉及少数民族教育、原住民教育、教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  Peter Englert博士,德裔美国人,194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校长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和天文学院教授、亚太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委员。还担任美国教育委员会国际教育分会成员和国际大学校长协会董事等职。近几年,与中国备高校的交往密切, “北京论坛”和“中国高等教育论坛”的特邀代表,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做了多场有关高等教育全球化,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夏威夷原住民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担任2008年“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主席,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开展关于中国、印度高等教育比较以及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等横向合作课题研究。

书籍目录

上篇 朦胧守望: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关于21世纪初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民族教育研究中的跨文化因素与心理测量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历史与比较中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民族学院的历史演变及其组织特性中篇 文化自觉:蒙古民族文化与教育关于蒙古族儿童双语及三语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高校收费条件下蒙古族贫困生助学贷款的调查研究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元代书院官学化的历史文化解释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知识形态及其教育形式蒙古民族高等教育演变的历史轨迹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下篇 比较借鉴:国外原住民及少数民族教育试论自治领成立前加拿大土著人的教育——以印第安人为例加拿大土著民族文化的人类学反思从民族大学的建立看中加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异同——以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和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为例加拿大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新西兰毛利语言复兴与原住民教育论学校民族志的研究取向——对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

《守望·自觉·比较: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教育研究》是美国夏威夷大学资助的“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课题的成果之一。全书按照宏观、微观和比较这样的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共有6篇论文,从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思想的转变、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尤为重要的是对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关照民族教育实践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等特性,体现文化公平的原则;中篇共有7篇论文,以蒙古民族作为个案,把蒙古民族教育的演变置于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和族际交往的时空中进行了梳理。对学术界有所争议的元代书院官学化、科举考试的时断时续等问题进行了文化阐释。此外还对蒙古族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蒙古族学生双语、三语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下篇共有6篇论文,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国外,对于与中国世居少数民族具有很多共同性的加拿大印第安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教育自治与语言复兴运动进行了论述,还对中国与加拿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此外,对教育人类学中学校民族志的“文化中断论”、“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论”、“文化一生态理论”、“民间成功理论”等观点进行了评述。

图书封面


 守望·自觉·比较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