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6527450
作者:周弘
页数:213页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错了  活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不自觉地具有了相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可以借教育传递给下一代。于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习惯都受到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寻根求源  中国是个农业民族,人们春种、夏耕、秋收,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顺天时生存。河流两岸是最佳的生产场所,于是,他们长久地生活在一个地方,极其自然地生存着。这种基本不变的生产方式,依天时而收的劳动心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虽然中华民族因此而有艰苦耐劳的美德,但同时也有了因守旧、不思进取、逆来顺受的心理特征。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亚洲可以看到静止的社会状态。  在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上,没有哪个国家历了像中国一样漫长稳定的封建社会。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王朝的最后灭亡,中国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尽管这个社会形态早已随时代烟尘走进了历史的坟墓,但高度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如此长的封建思想控制已深入人心,它的影响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一辈两辈的事。它更像空气中的尘埃,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我们自身的主动改造。  漫长的封建社会遗留给人们许多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这对家庭教育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一手遮天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实行封建家长制的大家族里,作为家族绝对权威的家长有着最高权力。他掌握着整个家族的济大权、事务大权,并以压制个人利益维护着家族利益。家族成员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种种权利和义务都被控制在家长手里。出于济上的依赖性,个体成员不大可能脱离家族而生活,个人的一切都由家族掌握,渐渐地他也习惯于依赖家族,丧失个体独立性,带有一种“长不大”的人格倾向。  虽然宣扬家长制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定社会关系的规范,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沉积为一种深层心理。直到今天,仍然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父母依然在无意识中、不自觉中要求孩子服从,并从内心里认定自己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决定孩子的一切,特别是上学、学什么内容,而且希望孩子接受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接受自己的验和观念。  一个孩子说:  今天,我和妈妈吵架了。因很简单,因为她要求我先做物理作业,而我先做了外语。结果,妈妈一边打我的耳光,一边狠狠地骂我。我是一个17岁的姑娘了,就这么让她打着、骂着,而且声音大得全楼都能听见。我想保护我仅有的一点点尊严,求她别骂了。她却说:“我养你十几年,给你吃,给你穿,还供你上学,骂你怎么就不行!”  还有一个孩子在信里写了他的历,他的苦恼: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我是独生子。从小父母对我管得非常严。在家里只有父母说了算,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丝毫不能反抗,否则便会招来责骂。我的父母也可能是太爱我了,从小就不让我独自活动。我的家距我外婆家只有几里地,可是一直到我上初中二年级时,他们才肯让我独自到我外婆家,更不要说干别的什么事了。  我现在步入了社会,我感到我的性格变了,变得胆小怕事,毫无斗志,没有独立性,啥事都想依赖别人。我也知道我这样不对,可是我想克服却改不掉了。  我很苦恼,总以为我是个不健全的人,不敢跟别人交往,怕被别人看穿,更不敢交朋友。为此,我曾想到了自杀,但我又觉得太不值了,毕竟我才刚刚开始人生啊!  这就是父母的“家长制”在孩子内心里留下的阴影,在孩子生活里留下的遗憾。孩子已意识到了自己的依赖、胆小、懦弱他想挣脱这一切,可是,这些东西日久年深,似乎已溶进了他的血液。想摆脱十几年生活的痕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孩子为此而痛苦、无奈,独自品味着这份苦楚。  有的父母这样做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施行家长的权威,完全受一种潜在、隐遁的心理驱使。在父母无意识的专制决定之下,孩子的成长受到压制和禁锢,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无形中习惯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从思想到行为强烈地依赖着别人,丧失独立自主性。  如果这样,将是我们的损失、国家的损失、民族的损失。  有位母亲在信里说,她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态度对孩子,可是我曾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不但起不到鼓舞的作用,好像还助长了他自以为是的脾气;假如我批评他,他又说我在打击他的积极性;他常要求我放开手,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可是我只要一放手,他却不能像他自己所说的管好自己,甚至连他所说要求的50%都达不到;如果我严格看管他,他又说我像在管教劳改犯一样,真是左右为难。  从这位母亲的信中,似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都是小孩性子,是不可以信任的。这么多种方式都用过了,看来没有一个适用的。  可是,父母忽视了,自己是在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孩子,那只似乎要放开的手其实却是不放心地拢着,一旦有什么情况,可以迅速恢复来的状态。  不信任只能换来不信任。孩子只能在暂时得到的天地里先放松一会。  2.万事求稳  中国人天性中存在保守胆小的意识。农业生产方式将人们固定在农田四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上辈的生活。只要年景好,有吃有穿,人们就满足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养成求稳、求静的思维方式。他们排斥新鲜事物,对新事物有一种恐惧感,担心稳定的生活遭到破坏。  传统文化中因守旧、明哲保身的潜在心理意识对今天的父母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怕。怕孩子思想冒进、行为特别,总担心所谓冒险或出格会有不良后果。所以,宁肯保持已知道的旧航道,也不最先探索新的未知天地。  一个孩子在信里回忆道:  我从小学习就不太好,但也不太差。我也很爱玩。我家没有钱给我买书、买玩具,我就收集各种火花、邮票和一些被丢弃的玩具,并把它们珍藏起来。后来,我喜欢上了能临摹许多图案。也暗暗地想当一名书家,甚至再当一名收藏家。  可父母认为收集这些破破烂烂能当饭吃吗?靠能养活得了自己吗?这些都不是能够吃饭的本事。而且,他们认为我学习不好就是因为干这些事耽误的。于是,他们将我几年的“成果”扔的扔了,烧的烧了  父亲常指着我说:“你是个永远都不会成才的东西!连歪才都成不了!”从此,我没有了欢笑,也变得脆弱,学习更差了。  父母怕孩子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一旦发现苗头,马上斩草除根。  父母希望孩子能中规中矩,过四平八稳的生活,这意味着保险和安稳。偏了这个轨道,父母先是怀疑,继而害怕,最后就把孩子拽回来。  孩子则在父母一手铺好的路上走着,他们缺乏主动选择的机会,失去创造性、主动性、探索性。俗话说,棒打出头鸟,中国人不喜欢标新立异,因为这意味着脱离群体。  中国的父母总用群体价值观来度量自己的孩子,这集中表现在家长“比”的心态上。别的孩子会什么,我的孩子也得会;别的孩子学什么,我的孩子也得学。这样对比源于潜意识中的社会价值观,慢慢变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单向阶梯。在这种不良心态影响下,父母忽略了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心理需求。  孩子则长期压抑个性,最后只能丢失自我,变成众人中平凡的一个,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3.人生要事  今天的父母对教育关注比之古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挂在人们嘴边的话题,常就是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教育看作家庭的头等大事,有的父母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众多的信件中,有许多这样的信:  因我身体不好,婚后多年,在三十多岁时,住院保胎,才生出这孩子。孩子从小体质就弱,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平时,我看书,向有验的老人、老师、同事请教如何教育孩子。节假日,只要有机会,我都带孩子去户外、公园、博物馆、科技书展览等处,去看看,玩玩,开开眼界。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摸索探讨,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人。  ……  从孩子怀在我的肚子里开始,我就开始忙碌了。除备好衣裳、加强营养、保持乐观的情绪外,还要看有关哺育孩子的书籍,听胎教的磁带,总想生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尽管剖腹产,给我带来极大的痛苦,但看到他健康、可爱的笑脸,做母亲的再苦、再累也不在乎了。  为了他能健康、幸福地成长,从他两岁起,我就开始买大量的书籍、磁带、录像带、玩具。节假日,总要带着他去公园、去娱乐场,让他多开眼界,为此,我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孩子进入一年级,对于一个初入校园的学生来讲,首先要过的就是汉语拼音关。为了帮助孩子学拼音,我用旧纸板剪成6cm×6cm大小的正方形,并贴上白纸,用水彩笔,写上字母、声母、韵母,自己先听录音磁带,对着镜子发音、练口型,这样在孩子读拼音时,就能够多给他一些帮助。孩子放下饭碗就听拼音磁带,一边听,一边跟着发音,有时还拿着个镜子看自己发音的口型。接下来的就是写。在这方面我对他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仅要写对,而且要写好,写不好擦掉重写。我记得那时候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哭。为什么?写怕了。  从孩子呱呱坠地甚至更早在怀胎之前,父母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就做好了教育的准备。等到真的上学,选择好的学校、进好老师的班、花钱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留学只要有一丁点的条件,父母也要做100%的努力。  4.吃饭第一  由于生存环境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中西方教育观念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生存观念上。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求取功名,借读书走入仕途,以考试中第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极其功利性的观念。而西方的教育侧重培养孩子创造力,开启孩子心智。  一位母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对待未来:  在将来的社会里文凭是饭碗,知识是筷子,要想吃饱饭,缺一不可。中国由农业济向工业济发展,21世纪是知识济的世纪,是科技大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时代,人们都将要健步飞上高速公路。我不想让你步行在羊肠小道上。  中西方不同的教育在教育态度及教育方式上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在教育态度上,中国教育显得很沉重,因为要实现功名,所以必须对所授内容仔细接收,全盘吸纳;而西方教育是非谋生性的,教育过程显得比较轻松,是出于对心智的培养,对教授内容可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创建。又如在教育方式上,中国教育崇尚师道尊严,而西方教育崇尚人格平等。  5.惯于保守  受生存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的影响,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并以惯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有很大惰性和惯性,不鼓励人们探索未知领域。这与长期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有关,人们也形成了习惯思维模式。  五千年的文明曾让我们为之骄傲。历史上我们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文明得以记载传播,指南针帮助西方航海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火药术使西方打开了通往殖民地的大门。但对我们自己,造纸术、印刷术掌握在封建统治阶级手里,读书成为有钱人的特有权利,火药只是丰富了年节欢庆的天空。我们的发明带给自己的东西比西方少得多。虽然我们还有圆周率、地动仪但近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衰落有目共睹。  我国的初中、高中课程设计比国外同年级要复杂深入得多,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得奖,但很多出国留学的中国优秀学生,往往连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也做不好,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更是太少了。这多少表明中国人在思维上缺乏突破性,惯于保守。  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恰恰与我们的保守、惰性相反,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探索的热情,这种精神在西方大受鼓励。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比比皆是:一个人穿越沙漠的,一个人横渡海峡的,独自去征服深山老林的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并不把这些看作是头脑有病。正是这些个体对未知领域勇敢无畏的冒险组成了西方民族探索精神的动力。在西方思维里充满着跃动的火花和不断向外探寻的精神。  因此,西方教育关注人、强调人,特别注重个体独立精神。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于求同思维,这与中国文化传统注重整体、强调社会和谐、忽略个体个性有关。所以,中国人做事喜欢“一窝蜂”。求同思维映射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使得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上相互比、学、赶、超。在这种思维方式带动下的行为后果是孩子丧失个性,缺乏特点。  一封信里写了这样的例子:  其实,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相当不错。学习踏实、做事认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是老师的好帮手。一年级是第一批入少先队的,直到现在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四年级还被评选为班长,应该说这样的学生是很不错了吧。可是我太贪心了,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门门考一百分,样样事出人头地,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孩子考试成绩达不到95分以上,我马上就会说:“你永远也不如某某。你完了,你是班长还考不到最好的成绩,还不如自己下台。”孩子毕竟大了,有一定的见解能力了。“班长怎么了?班长就非要考第一啦?你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我再用心地去考,你还是拿我跟别人比。是的,我永远也比不了别人,在你的眼里,我还永远不如你呢!”孩子发泄了。  这封信里的孩子还知道与妈妈辩解,还能够针砭父母的心态,让大人从孩子的话中警醒些什么。又有多少孩子在比、学、赶、超里连这份争说的权利都没有,甚至也没了这份能力。  而西方人则习惯于求异思维,使得西方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思想观念,许多的思想流派。求异思维在西方教育领域的必然结果是强调创新。  中国人还注重眼前、现实、感性和直觉,而西方则注重未来、理性。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促使人们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产生很多差异。

前言

  铺开一封又一封信,随着信中或沉重或焦虑或急迫的种种故事和心情的展露,一种感悟竞也渐渐走近,代替了最初的迷惑和忙乱。这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总以为找到了每封信下面的些许答案。一种想说出来与父母和孩子共享的冲动使我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上,如果我们把紧迫的脚步暂时停留一下,回头看看我们悠久的过去,向外看看其他的民族,就会减少一些因盲目疾行,不做任何思考而带来的遗憾。  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家庭教育上有许多褐色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习惯影响着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发挥更

内容概要

周弘,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时间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取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
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世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6封来信实录 第1封信  孩子教会我做父亲 第2封信  坏妈妈,请别伤害孩子 第3封信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了 第4封信  倒数第一又何妨 第5封信  孩子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6封信  孩子的恐惧因何而起 第7封信  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8封信  总在担心的妈妈 第9封信  母亲的醒悟 第10封信  儿子曾经是神童 第11封信  心中的呐喊 第12封信  孩子需要坚强的父母 第13封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第14封信  别把爱变成锁链 第15封信  爱的“战争” 第16封信  陪女儿HAPPY的父母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错了 第一节  寻根求源  1. 一手遮天  2. 万事求稳  3. 人生要事  4. 吃饭第一  5. 惯于保守  6. 失重  7. 笨孩子  8. 不打不成材 第二节  过去的梦,又飞了回来  1. 让孩子完成父辈的心愿  2. 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和焦点  3. 完善游戏的规则  4. 急于求成总是事倍功半  5. 书中自有黄金屋  6. 听别人的话,走别人的路 第三节  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1. 玩着长大  2. 猪屁股  3. 生活是一个秘密  4. 情绪会污染  5. 爱不是砝码  6. 爸爸为什么会让座 第四节  来自孩子的声音  1. 心中的爸爸妈妈  2. 孩子不愿做台前的木偶  3. 妈妈,我也很脆弱  4. 给孩子心理的依靠  5. 杜绝母乳的危害  6. 到底谁说了算  7. 给孩子探索的空间第三章  好父母,好孩子 第一节  让生命开花  1. 为爱导航  2. 撑起孩子的天空  3. 挖出心中的地雷  4. 三种婚姻关系  5. 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事  6. 成长的脚印 第二节  家庭互动关系  1. 学习之重与生命之轻  2.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 是老师还是保姆  4. 教与不教  5. 两种教育成果  6. 民主与专制  7. 小鸟和老鹰  8. 方法一变,奇迹出现 第三节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  1. 有效的方式  2. 人生的上坡路,总会有雾气  3. 哭就哭个痛快  4. 距离美  5. 伸出温暖的手帮孩子卸载  6.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7. 抓住教育的良机 第四节  怎样做父母  1. 木桶定律  2. 生命的宽度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唤醒孩子心中的动力  5. 有了爬,孩子才有矫健的双腿  6. 成长是条曲线  7. 爱是阳光,温暖人生  8. 失衡的情感天平  9. 自然之爱是根本  10. 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编辑推荐

  CCTV倾情报道:献给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家长。  中央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赏识教育倡导人。  在推出此书之前,我们调查了上千个家庭。当问到家长爱不爱自己的孩子时,100%的父母都说爱;当问到孩子爱不爱自己的父母时,仅22.3%的孩子回答爱。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懂如何爱孩子!为什么会爱到孩子受不了?为什么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压力?亲爱的读者,您是否反思过:“您懂孩子吗?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吗?您给予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作者简介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为你讲述一种全新的家教方法。引领你直抵孩子的心房,陪着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整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来信实录及分析。第二部分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入手,讲述父母现有教育方法的弊端。第三部分讲述父母的婚姻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最新力作,献给在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家长!风靡全国的家教经典著作《换种方式做父母》姊妹篇;创造了媒体持续追踪报道20多年的奇迹,改变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中央电视台继多年的不断报道后,近期隆重邀请周弘老师在《新闻会客厅》《名师名校》《西部教育》等栏目接受专访。2008年,周弘老师将继续应邀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讲,将赏识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图书封面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从孩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从对学习的新鲜感到已经失去新鲜感,到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怎样让她爱上学习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之一。认识周弘是从听《赏识你的孩子》音像资料开始,但是真正放下心态,还是看书。不把自己的孩子看作天才,而是把她看作是我独一无二的孩子,因为她是我的孩子,我爱她,所以不管别人怎样看待她,我都一样爱她。这句话是作者一直在强调的话,但是直到读这本书开始,我才有点顿悟。这本书中有许多家长就像我这样的来信,在信中写着自己的困惑,反思着自己以前错误的作法,在每封信的后面,会由作者把赏识教育的观点阐述其中,虽然不像其它家教类书籍那样告诉你怎么做,但是通过分析写信家长的观点与做法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以让我受到更多的启发。喜欢周弘,因为他是个可爱的老头。头上没有头发,但是心灵却阳光满满,反而让我觉得她的谢顶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标志。懂得自已的孩子,让孩子内心想学习、不甘人后的积极心态作主的话,主动性会很强,无意当中把父母一直在说的“你要好好学习”的唠叨转化为“学习真有意思,总能发现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一种求知的快乐让我从内心想学习,这种动力是家长的皮鞭与物质奖励都替代不了的。我还要读赏识教育的其它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在眼前,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做父亲的心。原来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还真不容易,里面的学问还真多。这书令我受益匪浅。
  •     父母必看好书!如何爱孩子的法宝.
  •     很有指导性的一本育儿书。
  •     很不错的书,家长很受益
  •     久闻周弘大名,买本回家。感觉内容还不错,通过很多家长的实例来进行总结阐述,比较贴心。
  •     不错,举例很实际有效
  •     针对青少年出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进行分析。
  •     周弘的书,思想,值得每个家长老师都看看
  •     早一天看,早一天收获
  •     还可以吧,但是里面周老师的指导性内容比较少,
  •     小的时候希望父母怎样怎样,那时候想自己做父母的时候一定并肯定做个孩子理想的父母。现在.......看了书后我想我该检讨自己了。。。值得一看
  •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     送货超快哦
  •     还没来得及读这本,相信跟赏识教育一样,让我受益匪浅。
  •     对我教育孩子很有用
  •     放在办公室里,一有空就看。
  •     一直都很喜欢周弘的书,已看了好几本,很认同他的教育理念,我经常推荐给朋友
  •     很一般~~~不值它的价钱~
  •     我听过周弘的讲座,所以买了这本书。
  •     自己看了,觉得不错,受益匪浅。同事都喜欢
  •     写的很不错,很实用。
  •     非常有幸读到了这本书,作者不是从讲大道理开始,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讲述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非常有实用。我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但这本书给我的影响很大,读完书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真的收到了很大的效果。谢谢作者!
  •     书中有大量别人的故事,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给以我们一个警惕,让我们不要跟他们一样犯同一个错。
  •     周弘老师的东西,在网上看了一些。本以为这本书会让我有更大的收获,收到却发觉期望过高。
  •     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
  •     书是正品,无论是印刷、纸张都是很棒的,价格当然实惠,就是包装太烂了,到手的时候袋子破了(五本书只有一个当当网购专用的塑料袋装啊)宝宝很伤神,新书啊。
  •     有孩子的家长都要看一下。
  •     病急乱投医。看了周弘的一次演讲报告,然后就上网查找周弘的书,一口气买了5本,阅读完2本。这本仅仅适宜随便翻翻。没有任何实用之处。套话特别多,属于凑合类。
  •     贴近生活,以智慧的眼光看待教育!让父母在赏识中培养孩子!是特别适合中国人看得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
  •     给青春期孩子们的家长,是一本具有借鉴意义的书
  •     看了本书,我才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才领悟到孩子为什么会对我们大吼和离家出走。以前我们对他管教太严格,把成绩当成他的全部。从现在起我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平和的心态。
  •     因为亲戚的孩子还在读一年级;比较活泼,父母对孩子是又爱又恼,希望他们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     我被文中的一封封亲情流露的困惑中看到了我们自己,从中收到了深深的震撼与启发。我和我爱人真的感到与周弘老师的的作品相见甚晚的感觉,读完一遍又一遍!我同时介绍分享给了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们,迫不及待的又拍了几本!我们的教育方式的确束缚了天真活泼的儿子,真的是既后悔又难过,所以,经过我们平静下来沟通,决定先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开始,用赏识的教育方式来与儿子共同成长,换孩子平等、自由、快乐的童年!
  •     只能说中国的大多数小孩都没能有太多的机会去接受高素质的教育,以至才出现这种到处都在讲教育方法和理念的人。这样说吧:书不如视频,味同嚼蜡。
  •     记得每天接女儿的时候,在小学门口的家长们和孩子见面都会问这样一句话:“考了多少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句与孩子的见面常用语。孩子们在回答时,要不得了高分,全家欢喜;要不考了低分,全家泄气......这样的分数怪圈,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愉悦感,和对知识本身的强烈学习动机,学习就成了一场分数大战。在孩子眼里分数才是父母的最爱,孩子的幸福感来自于分数的多少,孩子们可以说是被忽视了本身存在了价值,亲子关系的好坏来自于分数高低的定位。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们仍然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对孩子很用心的。事实上这样就是爱孩子吗?这样就是会爱吗?这样算是懂孩子吗?孩子们真的感受到了亲缘本身爱的美好了吗?当孩子在作出叛逆行为时;当孩子考出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当孩子最终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当你费尽心思补课、家教,任然看不到孩子的优异成绩时,你还爱着他吗?
    爱孩子首先要懂孩子——孩子的心理表现你懂不?孩子的成长特征你懂吗?孩子的个性特点你懂吗?孩子闷闷不乐是为什么,你知道吗?孩子的逆反行为是为什么,你理解吗?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想让孩子怎样,自己首先怎样?孩子不能怎样,想想为什么不能这样,可以怎样才更合适孩子?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让孩子自信,你足够信任他吗?让孩子勇敢,你足够尊重他吗?让孩子乐观,你足够豁达吗?让孩子自立,你提供了足够的机会了吗?
    做家长的,请“爱孩子就要懂孩子”,足够的信任、足够的尊重、足够的放手、足够的豁达,让孩子感受到亲,感受到爱,感受你是那么欣赏他......
  •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这本书通俗易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了十六封家长们看了《换种方式做父母》后所写的信,根据赏识教育剖析、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作者再根据家长的话进行赏识视角;第二部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剖析自己,换位思考,我们为什么错了;第三部分如何做好父母。其实教育孩子与教育学生是同一道理的。学生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当然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一句简单的话足以鼓舞他们的心灵或者伤害他们很深深。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来自孩子的声音这一章节。从中我领略到:处理每一件事情最好都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多与孩子交流,多让他们说说他们想怎么样,想老师怎么样!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讲解问题,也许会比你天天在他们耳边说道好得多,这样也提高学生对这件事情(知识点)深刻的理解。
  •     没有赏识教育好
  •     周老师写的这本书好值得现今的家长细细阅读!
  •     很好的书啊,想要了解孩子的应该买来看看,不错的书
  •     书不错,值得家长看一下。
  •     别人推荐买的,正在看
  •     买之前,对这本书充满希望,可是看一了些后,有些失望,没有预期中好。
  •     学习如何的和孩子相处,非常好
  •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值得我们家长一看。非常受益。
  •     内容充实,具有很好的引导、启发意义。如果能按照书本上的10%去做,我们的孩子就好了。
  •     内容直白,用处不大
  •     很值得家长参考的一本书
  •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需要家长改变态度和观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