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地方美食 > 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47814505
作者:杨周彝
页数:222页

章节摘录

挤出时间,去玩    前不久,七个朋友约定来我家吃饭。除了老朋友H,其他6位都是慕名本人厨艺而来。日子定在2012年3月的某天。    先拟菜单,我的原则是“新友老菜、老友新菜”。老朋友常来往,要让他们品尝以前未做过的菜,一则让他们惊喜一番,同时也让他们当一回“品菜员”,有利于提高厨艺、增加“菜式内存”;如果是新朋友来访,则让他们品尝我最拿手最得意的菜。    反复斟酌,一份菜单拟就:    柚子双松、八宝辣酱、素什锦、雪菜豆瓣酥、凉拌莴笋、盐水白米虾、香椿炒蛋、牛腩牛筋煲、腌笃鲜、水芹香干、生爆海贝、清蒸鲳鱼、油淋辣椒、蒜茸米苋、生煎馄饨。一共14道菜、一道点心。(这些菜的烹调要诀,参见本书各篇。)    这些食材都要到菜场、超市选购,然后洗、拣、切、烧,甚至包括从剁馅、调味到裹馄饨的艰巨任务,工作量极大,许多人听了就会犯愁。但是,我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期间还忙里偷闲地看了两部电影。    晚上6:00,朋友们到来,看到满桌的菜,非常惊讶:“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告诉大家,请客一定要先拟菜单,然后根据菜单亲自采购食材。    清晨6:00,我起床先进厨房,浸发做“素什锦”的干松茸、黑木耳、香菇、羊肚菌等。然后进菜场,把一些需要长时间炖煮或腌制的材料备齐。牛筋、牛腩,做牛筋牛腩煲。牛筋极难炖烂,要最先下锅。荠菜、青菜、肉糜,这是馄饨的馅料。新鲜莴笋、猪肋条、竹笋、土鸡蛋、香椿、馄饨皮,这一大堆东西已经把自行车的网篮塞满,车把上还吊了一堆。    一回家,立即烧两大锅开水。同时,洗拣荠菜、青菜。15分钟后,水开了。先汆牛腩、牛筋,同时汆荠菜、青菜。水斗里已经盛了一大盆冷水。荠菜、青菜汆15秒,用漏勺将其舀入冷水中激凉,保持鲜绿。用漏勺把牛筋、牛腩舀出,放在另外一个冷水盆里洗净,牛筋放进高压锅、牛腩放进陶瓷煲,加调料,大火烧煮。    接着,开始剁荠菜、青菜,约10分钟。再拌肉馅。馅料拌匀后,高压锅的牛筋和陶瓷煲的牛腩也已煮沸冒气,转小火焖煮。    然后刨莴笋,切片,盐腌手揉后放进容器,上压卵石,耗时约10分钟。7:15,工作完成。    开始裹馄饨。200个馄饨耗时约1小时。    8:00,我再上菜场,买“素什锦”的豆腐干、烤麸、慈姑、面筋、胡萝卜、青豆,以及海贝、百叶结、米苋、水芹、青辣椒、鲳鱼、白米虾。    做“素什锦”耗时约l小时,主要因为洗、拣、切非常繁琐,还要分次煸炒,最后同锅煮。在煮素什锦的同时,洗水芹,摘去叶子,还要随时关注牛筋、牛腩的情况。    到11:30,这些菜的前道工序已经基本完成,牛筋也已炖烂,把牛腩再放人高压锅,调味后小火炖约半小时,大功告成。期间,还煮了盐水白米虾,把鲳鱼洗净用盐“暴腌”。    忙里偷闲,泡一杯茶,看《艺术家》。这是一部2011年拍摄的获得2012年奥斯卡金像奖的黑白无声电影,非常精彩。    下午,歇歇停停,煮腌笃鲜,剥柚子取肉,拌入椒盐松仁和福建肉松,做成“柚子双松”。然后,烧“雪菜豆瓣酥”,整理餐桌,把凉菜和杯盘碗筷放好。    之后,晴空丽日,躺在窗台边的躺椅上晒太阳,看《功夫熊猫2》。    等朋友进门,除了需热炒的海贝、香椿炒蛋、蒜茸米苋、油淋辣椒、水芹香干、清蒸鲳鱼和生煎馄饨以外,其他菜已经整整齐齐地上桌候客了。    腌笃鲜和牛筋牛腩煲滚烫,香味扑鼻,先给每人舀上一小碗,倒上温热的20年陈黄酒,晚餐开始了。    边吃边聊。间或,我下厨炒菜。酒过三巡,我从冰箱里拿出馄饨,进平底锅,加水加油生煎。十几分钟,一锅煎得焦黄喷香的生煎馄饨上桌,蘸以香醋,大家吃得极快,须臾倾尽,马上再煎一锅。    这顿饭吃了3小时。朋友们谈兴甚浓,对我的菜肴大加赞赏,也对我辛劳一天表示慰问。当我对他们说,我还看了2部电影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讲了上面的经过,然后总结道:“第一,掌握菜性。要对菜的特性比较了解。比如,牛筋至少需要炖四五小时,那就先烧牛筋。一些需要腌制数小时的食材,比如,莴笋、鲳鱼,也要先准备好。第二,先冷后炒。先准备凉菜,比如,素什锦、豆瓣酥,等等。炒菜可在吃饭的同时进行。第三,交叉进行。许多工作可以交叉着做,煤气上大火炖东西时,可以边观察边洗菜切菜;开小火炖煮后,可以出去买东西,这样时间就挤出来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喜欢下厨,把下厨看作艺术创作过程,没有这个大前提,把下厨看作惩罚性劳动,那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朋友笑道:“我就是为了逃避今天晚饭下厨才溜出来的,回家准备被老婆痛骂。这次学了你的经验,周末好好慰劳慰劳太太。”    “当心,一进厨房就出不来了!”有人打趣。    “不会不会,我家不做饭的要洗碗,我宁愿做饭不愿洗碗。今天学到几个菜,正好回家试试,以后也敢请朋友来家吃饭了。”智慧点    下厨统筹安排时间的秘诀是:    第一,掌握菜性。要对菜的特性比较了解。    第二,先冷后炒。先准备凉菜,炒菜可在吃饭的同时进行。    第三,交叉进行。许多工作可以交叉着做,煤气上大火炖东西时,可以边观察边洗菜切菜;开小火炖煮后,可以出去买东西,这样时间就挤出来了。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喜欢下厨,把下厨看作艺术创作过程,没有这个大前提,把下厨看作惩罚性劳动,那就无从谈起了。    P71-74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餐饮业已成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头餐馆林立,争奇斗巧,挖空心思以美味揽客,加上洋快餐大举占领市场,我国城市居民以居家烹调为主的生活方式日趋式微,“外食”正在逐渐取代“家餐”。    时闻一些年轻人炫耀婚后数年未进过厨房,这种餐饮方式的改变并非好事。首先,是对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背离,凝聚在家庭餐桌上的阖家乐趣渐行渐远;其次,餐馆的菜肴往往油盐糖脂“四高”,不利健康且大幅度增加开支;再者,许多祖上传承浓郁亲情的外婆菜、妈妈菜,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    最近,一部以中华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走红神州大地。这部纪录片未拍摄美食大师的顶级厨艺,也未炫耀燕窝、鲍鱼、鱼翅、娃娃鱼、中华鲟等的烹调技艺,而是通过镜头捕捉地方传统食材和民间餐饮的生动形象,记录老百姓身边的美味,刺激观众的味蕾。    《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全国观众尤其是年轻“吃货”们的热捧,至少说明,以洋快餐、盒饭、拉面和火锅果腹度日的人们,开始厌倦“外食”,想重回厨房了。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食材、调料及新型餐具器皿不断出现,人们的饮食观念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吃得物美价廉转变,也促使普通家庭的烹饪方式不断进步。在吃厌了餐馆菜肴后,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天然,兼具各种风味的居家时尚饮食。    但是,自己下厨,做出可口饭菜,需要启蒙和学习。    书店里网络上的美食家著作多介绍他们的美食经历与感受,“只说不做”;各类菜谱,往往只有食材选取和烹制过程,缺少文化含量。    与美食家著作、专业菜谱不同,本书所记录的一百多种菜肴、汤羹、点心,我都亲手做给家人、朋友品尝,并颇受好评。这些家常菜,或传承于外婆母亲、或借鉴于各地风味、或取经于名师大厨、或浏览于美食名著,通过学习、实践、创新,融合为居家烹调的简便技艺,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我从婚后第二天即开始当家庭厨师,已逾30年。我从事决策咨询工作,不坐班,工作时间比太太宽松;家里虽有钟点工,但她不擅烹调,因此,我亲自下厨成为当仁不让的职责。    男人下厨,在国内一些地方往往羞于启齿,但是,这正是海派文化的特色。传统观念认为,女人做饭是天职,男人做饭则是客串。天职可能习惯于思维定势、容易墨守成规,而客串往往不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从这个角度看,男人下厨,可能更容易创新出彩。    我视烹调为工作之余的乐趣而不是苦差,厨房是洗切烧空间,餐桌为色香味展台,太太儿子媳妇是第一评委,且时常呼朋邀友来家小酌、借机献艺,在褒贬声中多年历练,无师自通地掌握一套不入流的野路子厨艺,在此向广大读者“献丑”。    本书看点如下:    第一,我的祖籍是江南“鱼米之乡”上海松江,祖上薄有田产。抗战前,外婆家在松江经营百年老店“李万泰”,父母自幼生活殷实,虽锦衣玉食谈不上,但精致的饮食习惯保留至今。外婆和母亲的烹调手艺非常出色,我自幼耳濡目染,对家传菜肴有深刻记忆。书中记录的许多菜,都是久已淡忘的家传菜肴。    第二,我做菜坚持“平民化”原则,食材是从菜场、超市购买的生鲜蔬菜、鸡鸭鱼肉、菌菇瓜果,不用鱼翅海参、鲍鱼燕窝。书中介绍的多种菜肴都是家常菜。    第三,近几年,大量洋食材进入中国,包括各类生鲜食品、调味品、香料。如何“化西为中”,用洋食材做居家美馔,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第四,本书将海派文化、江南美食、趣事逸闻融于一体,可读性、操作性强,可充分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对于美食爱好者而言,能从阅读中获得许多餐饮文化的启迪;对喜爱家庭烹饪的煮夫(妇)而言,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将烹饪化繁为简,不仅领会到家庭烹饪的秘籍,还能从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美食创意。    杨周彝    2012年初冬

书籍目录

我的厨房  凉拌一夏/2  乡居飨客/8  小年夜宴客/15  毛脚上门记/21  赣菜异趣/25  家里裹馄饨/28  小火炖出东坡肉/32  香料不可或缺/36  入冬食补/40  汤与羹/43  江南三笋/48  太太的生日宴/51  省钱之道/55  酷暑的“生产自救”/58  欲善厨艺,必先利器/61  巧用利器/64  进菜场“三看”/68  挤出时间,去玩/71  “少许”的学问/75创新传承  “素什锦”得奖/80  居家菜出新/84  创意半成品/88  珍珠烙/92  屋里厢造“洋饭”/95  果酒亦可自酿/98  舌尖上的蜜月/101  外卖/104  渐行渐远的传统美味/107  把记忆还原成美味/111  蟹粉大馄饨/115  水滑/119  自制“素酸奶”/124  试水潮州菜/128  烤箱,妙不可言/133  文物级别的定胜糕/136  饭瓜塌饼/140  海内有逐臭之夫/142  辣椒的故事/145餐饮江湖  饿了什么都好吃/152  老外吃素/155  老瑞士餐馆的顶级牛排/159  清淡的朝鲜美食/162  饮滑铁卢啤酒怀旧/165  清明郊游享美食/169  踏青野餐去/172  面趣/174  黎族美食/177  饪饪和靠栳栳/179  3元的上海早餐/182  相亲饭局/185  恶吃种种/187  腌腊黄鼠狼/191  虫茶/194  擂茶/197  “艺伎”咖啡/200  老中医谈酒/206  土烧酒/208  尽信书不如无书/212  适者生存/215本书菜肴索引(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20

编辑推荐

与美食家著作、专业菜谱不同,杨周彝编写的这本《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所记录的一百多种菜肴、汤羹、点心,作者都亲手做给家人、朋友品尝,并颇受好评。这些家常菜,或传承于外婆母亲、或借鉴于各地风味、或取经于名师大厨、或浏览于美食名著,通过学习、实践、创新,融合为居家烹调的简便技艺,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作者简介

当下,家庭住房和厨房逐渐增大,新型饮食烹饪器具不断问世,新颖食材不断研制或开发成功,国外食材不断引进,并且人们更加注重健康、讲究营养和崇尚天然,因此,社会对饮食图书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同于其他饮食图书,杨周彝编写的这本《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从文化角度,用文学笔调,生动、有趣地介绍一个典型上海人眼中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和饮食操作,具有浓郁的海派情调,充分挖掘海派饮食文化的内涵。尤其是《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用一个个小故事详述了如何由男士来承担原本认为应由女士做的“买汰烧”家务,并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买汰烧”家务不但男士胜任,而且男士更有优势的新理念。特别是一些懂得时尚、富有内涵、追求自己风格的“型男”的“买汰烧”,更可以大大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图书封面


 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已经照着烧了几个菜,都不错,好书……
  •     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当菜谱用
  •     蛮细致的,适合新的呀!
  •     书里有一百多种菜肴的菜谱,很实用啊。一边学习做菜,一边品味文化,蛮享受的!不错!值得推荐!
  •     蛮好的呀。@慢老师 可以写一本 慢老师的厨房书
  •     内容不错,既讲到上海的传统文化,也提到海派文化如何包容西方饮食文化的大智慧。既长见识,又学做菜,比看花里胡哨的菜谱书收获要大的多。喜欢!推荐购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